•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高新技术企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研究述评]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名单

    时间:2019-04-04 03:25:0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对外投资模式、技术获取方法等进行解释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关于投资模式选择的理论和范式、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方法等,并进行拓展,勾画了研究开展的主要轮廓。最后对现有文献进行总结。
      关键词:技术获取 高新技术企业 对外投资模式
      基本概念与实例
      (一)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模式
      关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主要模式,根据实践有学者总结出“先难后易”模式(海尔)、先易后难模式(康佳)、OEM模式、战略联盟模式(华为)、并购模式(吉利)、海外营销网络模式等(孙志毅,2008)。中国在进行海外经营时主要采取“绿地投资”(即新建投资的FDI)的方式进入,比例高达48%;战略联盟方式为39%,收购兼并为13%。
      中国一般从发达国家获得技术,从发展中国家获得资源、市场或廉价劳动力。中国对外投资未必有管理优势或规模优势等,但由于金融抑制,国企具备资金优势。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核心目的并非将生产设施迁移到海外,而是为了增强国内生产的竞争力(黄益平,2010)。
      Steven Globerman & Daniel Shapiron (2009)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投资美国的主要投资模式是收购,而不是新设立公司投资。 Xiaohui Liu&Trevor Buck(2009)采用案例分析了联想和京东方的国际化战略。
      (二)技术获取的一般方法
      技术获取方式有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外部购买三种方式。其中,外部购买方式主要包括许可、研发外包、购买设备或服务、企业并购、雇佣有技能的员工等方式。而默示性(即技术的默示性,非显性知识)、专属性(即技术的独占性程度)、复杂性、创新成果可占用程度等影响技术获取方式。默示性越强,越需内部研发;专属性越高,越需要内部研发;技术越复杂,核心部分越需自己研发,其余可外购。技术知识因果模糊性、创新成果可占用程度与技术获取方式关系如图1所示(朱爱辉、黄瑞华,2011)。
      金融危机当中,中国民企喜欢用公司收购模式,以获取人才和技术,实现技术跨越。中国企业需要技术,而外国企业则较为注意保护技术,并通过技术来获取高额利润。金融危机提供了中国企业以合理价格获取外国技术的最佳时期。
      相关文献综述
      (一)投资模式选择的理论与范式
      投资模式选择的范式主要有产业组织范式、行为范式、市场失灵范式、环境范式。投资模式选择的范式与理论关系如图2所示。
      1.产业组织范式。其一是国内企业国际经营理论(Steven H. Hymer,1960)。该理论对FDI与许可证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获得垄断收益。市场越不完善,越难以通过许可证来获取垄断收益,跨国企业越要采用FDI方式。其二是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LC,Product Life Cycle theory,1966)。该理论对出口与直接投资两种模式进行比较。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创新阶段、成熟阶段、标准化阶段(Vernon ,1966)。创新阶段,本国产品在国外没有竞争,出口是最佳选择;标准化阶段,FDI是最佳选择;标准化阶段,本国停止生产,并从国外进口该产品。
      2.行为范式。该理论认为公司行为偏好风险规避,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国际化理论(Internationalization,1975,1977)要解决在国外市场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如何投入资源。当公司进入一个新市场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不确定性逐渐减小,投入资源逐渐增加,公司的投资模式依次为:间接出口、东道国中介出口、公司渠道出口、全资子公司模式。间接出口需要的资源投入最少,而全资子公司需要的资源投入最大。
      3.市场失灵范式。内部化理论(Internalization theory,1976)论述在市场不同失效程度的情况下,公司如何保护和运用其特定的知识。市场失效程度越大,公司越有可能采用FDI模式,以避免许可证模式导致的特定知识的扩散。折中理论(Eclectic theory,1977,1980)论述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国际化优势对投资模式的影响。出口、许可证、全资子公司三种投资模式如何选择呢?当三种优势都具备时,采用全资子公司模式;公司优势与区位优势越匹配,越可能是全资子公司模式,而不是出口模式;公司越有国际化优势,越有可能选择全资子公司模式,而不是许可证模式。交易成本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1975,1986),认为特定交易资产导致市场失效。人类是机会主义者,具有有限理性的特点,书写、执行与防止代理商的机会主义的合约比较困难。资产的交易特定程度越高,公司会选择越强的控制模式,乃至独资(Williamson 1975,1979,1985),以便通过企业管理来杜绝机会主义。
      4.环境范式。区位理论(Location theories)解释跨国公司如何根据李嘉图禀赋和政治、文化、法律、基础设施等环境因素,在FDI与合约、出口模式间进行选择。李嘉图禀赋包括原材料、人口、市场大小等;政治环境、文化距离、东道国政策、基础设施等也是关键变量。李嘉图禀赋越好,投资环境越好,越可能选择FDI模式。
      (二)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1.关键资源。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隐性技术、专利、人才、特殊设备等往往既是关键资源,也是战略资产或关键技术。Dunning(1993)指出对外投资的主要动机之一为获取关键资源和战略资产。资源是能力的基础,不可复制资源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不可复制资源有:时间压缩不经济的资源(Dierickx and Cool,1989);因果关系模糊的资源积累(Dierickx and Cool,1989);共同构成竞争优势的多个资源(Porter,1985);复杂联系的资源(Reed and DeFillippi,1990);不可编码性的资源(Polanyi,1967;Reed and Defillippi,1990;Teece,1980)。Steven Globerman&Daniel Shapiron(2009)指出中国以FDI方式投资美国,16%基于获取技术和品牌。   2.社会网络等重要机制。Masayuki Kondo(2005)认为,技术获取和转移的主要社会网络由政府、企业、大学、研究所等组成。公司与研究机构、大学、跨国公司、本地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对技术进步很重要;公司需要知道到从哪里得到备选的进口技术,并评估这些技术,而以评估和选择外国技术为目的的研发成为必要;技术获取的有形形式主要是进口交钥匙工程、资本设备、产品(模具、零部件、原材料);技术获取的无形形式是许可证、技术诀窍转移和技术服务,以及咨询、信息服务、期刊订阅和购买资料。
      3.其它影响因素。Yung-Chul(1989)分析了东道国和产品特征对投资模式选择的影响。
      (三)投资模式选择的研究方法
      第一,二元选择的Logit模型。第二,AHP方法。Ming-Tien Tsai(2002)在分析台湾企业投资美国所使用的投资模式时,使用的就是AHP模型。该模型由上下二层数据支撑,每层通过数据计算可以客观确定自己的权重,从而最终确定下层子项的权重,这有利于参考上层权重确定下层行动单元的先后顺序。第三,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如Annewil Harzing(2002)研究收购和“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s,即新设立企业投资)时,以因子分析进行数量论证。第四,综合模型法。Varinder M. Sharma在确定基于资源的投资模式选择理论时,多次使用二元选择方法,实现了六种模式严格的逐步数理论证。
      评述与启示
      高新技术企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问题,由新兴市场国家对发达国家投资,基于技术获取而不是市场或生产,是有“中国特色”的。第一,社会网络、技术情报体系、研发是技术获取的基础。第二,显性技术购买专利或许可即可,而隐性技术则存在于个人或组织之中,需要并购或引进人才。第三,发达国家的限制性法律、企业自身技术研发能力、国内外技术差距、熟悉技术目标国语言的技术人才都影响基于技术获取的投资模式。发达国家法律限制购买的技术和产品,通过引进人才和收购可规避。
      问卷调研的数据包括以下几类:一是公司的特质,如公司规模、专用资产比重、公司国际化经历、领导者国际化教育背景、投资风险容忍度。它们反映公司对外投资的动力、实力和特质;二是技术获取的基础设施,如行业技术情报体系、社会网络等。它们影响不同技术获取方式的成本;三是技术生命周期;四是对外投资动机,包括市场进入动机、技术获取动机、生产动机;五是东道国特征,如技术出口政策、东道国法律、东道国竞争强度;六是国内特征,如竞争强度、金融支持、国内政策扶持等方面;七是两国间的差距,如科技差距、文化差距、成本差距;八是创新成果的可占用程度。
      技术获取的模式如下:一是直接外部获取、间接外部获取、内部获取。直接外部获取,如购买专利、购买许可、引进人才;间接外部获取,如高校间合作、入股研发机构、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内部获取,即研发攻关,自主创新。二是以资金换技术、以市场换技术。
      参考文献:
      1. Varinder M. Sharma, Development And Testing Of 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 Choice,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August,1995
      2. Dr. T. Miyak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CACCI Journal, Vol. 2, 2005
      3.Peter J. Buckley, Adam R Cross,Hui Tan,Liu Xin,Hinrich Voss, Historic and Emergent Trends in Chinese Outward Direct Investment, Management lnternational Review, 2008
      4.Oded Shenkar. Becoming multinational: Challenges for Chinese firms. Journal of Chinese Economic and Foreign Trade Studies, Vol. 2 Iss: 3,2009
      5.Yun Schüler Zhou, Margot Schüller,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companies What do official statistics tell us about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 Vol. 3 No. 1, 2009
      6.Shahid Yusuf,Kaoru Nabeshima ,Japan’s Changing Industrial Landscape,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758, November 2005
      7.Masayuki Kondo, Networking for Technology Acquisition and Transf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5 - Vol. 32, No.1/2
      8.Xiaohui Liu and Trevor Buck , The internationalisation strategies of Chinese firms: Lenovo and BOE, Journal of Chinese econnmic and Business Studies Vol. 7, 2, May 2009
      9.Ming-Tien Tsai,Yung-Ming Cheng,The Decision Criteria For The Ownership Control Entry Mode For Taiwa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In The United States:An Application Of The Logit Model And AHP,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 Management,2002
      10.Ming-Tien Tsai; Yung-Ming Cheng, Asset Specificity, Culture, Experience, Firm Size And Entry Mode Strategy: Taiwa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In China, South-East Asia And Western Europ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erce & Management,2004
      11.Steven Globerman, Daniel Shapiro, Economic and 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surrounding Chinese FDI in the United States,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9
      12.孙志毅.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投资模式选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13.黄益平.对外投资的“中国模式”.CMRC朗润经济评论,2010-12-9
      14.朱爱辉,黄瑞华.因果模糊性、可占有程度与技术获取方式的关系研究.情报杂志,2011(12)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