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读书要细读作文【作文细读间】

    时间:2019-03-21 03:28: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花忆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二(18)班 毛雪晨      原 文      雨后的院子是迷人的,那里开满了花,长满了草。微风中,枝叶上的雨滴如孩童般在草丛里游戏。这些图景时常充盈着我的大脑,温馨地演绎在我的心灵深处。
      童年的世界,是花的世界。曾经的一段时光是在乡下奶奶家度过的。泥泞的土道,砖砌的房屋,漫山遍野的荒草、野花,就那么裸露着。那些是大自然的肌肤,不带任何杂质,空气是清新的,天空是湛蓝的,连流水的声音都是透明的。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一片片野花。那段日子里,奶奶总是牵着我幼小的手,漫步在田埂上,而我总是缠着奶奶,一遍又一遍问她各式各样花的名字,奶奶虽然爱花,但她也不知道。于是我常常盯着那些野花发呆,奶奶则在一旁爱怜地看着我。
      后来,奶奶和我出去时总会带个小铲子,铲一点带着泥土的野花回来,种在破旧的盆里,有蓝色、黄色、紫色的,幼小的我高兴极了,便和奶奶共同照看那些离开了家的花朵。一个夏天的早晨,我起得很早,立刻去看那些小花,给它们喷些水,然后坐在那儿,看着一颗颗水珠,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一片片翠绿的叶子,绿色的翻滚涌动着的汁液仿佛快把绿衣胀破了。我静静地看着。不知什么时候,奶奶在身后拍了拍我的肩。扭过头来,我看见奶奶披着清晨的阳光,笼在金色的薄纱中。那一刻,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如此认真地端详着奶奶的脸,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如同叶子上的花纹经过水滴放大后,一样清晰可见,嘴角带着一丝笑意。她仔细地看着花,继而又看看我,“看它多小啊!”奶奶伸出手,想去抚摸它们,却在距离它们几毫米处触电般缩了回来,“瞧,太娇嫩了,让人摸不得。”说完,便摇了摇头。而我,却无所顾忌地玩弄那些花,“你就像花儿一样,水灵灵的。”留下一种无奈的微笑,奶奶便转身从屋里端出两碗稀饭,把一个鸡蛋极其小心地放在小碗里,端给我,就像给花浇水时那样小心、郑重,又像一个伟大的雕塑家在雕像时那样认真、仔细。
      这以后,奶奶又种了许多别的花,我却对那些不知名的小花情有独钟。我就这样每天与奶奶浇花、赏花、吃早饭。每天我都能吃到鸡蛋,奶奶却只是偶尔。以至于幼小的我认为,我长高了完全是吃鸡蛋的缘故。
      长大后,我离开了奶奶。离别的那天早晨,空气是清冷的,一切都浸在雾气里,周围一片惨淡,没有天空,没有大地,更没有那些可爱的花花草草,只有我和奶奶在一起。到了路口,我对奶奶说:“我一定会一个星期回来一次!”奶奶停了下来,目送我向浓雾深处走去。我回头看去,没有看见奶奶的表情,只看见她的身影在浓雾中渐渐退去。但后来,我再也没有过多的机会去奶奶家。于是我常常惦记那些花,特别是那些野花,不知是否被哪一场大雨吞噬,或是已经长成了一大片了。奶奶时常找人捎花给我,最多的是栀子花和玉兰花。许多次,在雪白纯洁的香气中,我欣赏着带有水珠的花朵,看见那一脉脉被水珠放大了茎,想起了奶奶的皱纹,还有那时常放在我肩上的粗糙的双手。那花瓣上的蕊,从最尖端一直延伸到共萼处。我想,我心里也应有那么一根线一直连到奶奶的心里吧。或许,我是奶奶播种的金黄的稻田里最富有野性的那一株,是奶奶心中的花朵最调皮的那一朵。
      如今,再没有人捎花给我了,再也没有那些带着思念眼泪的栀子花与玉兰花瓣了,有的只是夹在书本里干皱皱的几片。雨后的院子里,似乎有着记忆中披着彩色地毯上的影子。看着带着水珠的花草,我试图找到奶奶的皱纹与微笑,哪怕只有一点、一丝,也是来自天国的遥远祝福。
      
      细 读
      
      17岁被称为人生的“雨季”,开头点明之后,便设置了一个与“雨”相关的场景,“花”“草”“雨滴”“孩童”,是场景,也是意象。全段是交待叙述,也是意境营造,把人带到朦胧、清泠、温馨,又富有生命朝气的氛围中去。诗意似雨后的水汽般,笼罩了全篇,为全文的行文与设意,奠定了基调。这样的开头,简短,但外在的“境”与心中的“意”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但不是直白的表达,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的空间,吸引读者。
      本段从对野地的直接描写,到一句精短的议论――“那些是大自然的肌肤,不带任何杂质”,又转达入第二重描写。一个转折句(这个句子稍嫌平庸,刻画痕迹比较重),引出人来。写人的时候,先是一个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画面,再写我爱花,奶奶爱我,初步揭示了全文要表达的主题:纯净的自然与爱。不少同学在进行描写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到一个场景的平面描写,议论与抒情也显得生硬,人物的出场与自然的相融也不能做到没有痕迹,可以参照本段的写法得到一点启示。本段的用词也值得学习,如用“透明”来形容流水的声音,是明显的“转类”,就是临时改变词语功能的变通的用法,把声音与视觉打通,让人感觉不再是直接描写眼前的水,而是意中的水给人的感觉,符合“记忆”的特点。可以说是一字之用,点活全篇。
      本段开始工笔刻画花与爱。简短的交待之后,重点写出花、叶、露,并且从它们身上感受到了生命的美丽。又设置一个场景,写自己所体悟到的奶奶的爱,显示出了它的高贵的神秘。“皱纹如同叶子上的花纹”,将奶奶与叶子合起来写,而自己就是那一朵朵自然平实的小花,恣意、朴实地生长着,享受着奶奶的爱护。作者能将“花”“我”“奶奶”合在一起写,并且融合到让读者感觉不到,确实体现了对文字的较好的驾驭能力。对花和奶奶的两处简短的描写,更是作者深刻观察生活所得到的真实的感受,这一点值得学习借鉴。
      用单独一段点出“不知名的小花”,再次点明对自己生命的体悟与认识。很多人注重的只是努力拼搏与功成名就,只是鲜花与掌声时,一朵真实的、不知名的小花,似乎更显示出了生命的力量,更符合人生的一种特定的状态。
      一样的主题,在文中再次出现,不变的是心情,变化的是发展了故事与场景。就像《诗经》中的重章复唱、音乐中的主旋律,不断地变化一些内容,但每一处都有不同,都是对主题的丰富。这一次的场景,是离别时的迷雾,正是这片迷雾使得“奶奶”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也由此而更加深入地“走”入了“我”的心中。作者细观花蕊,再一次神游于其中,想象成奶奶对我的牵挂,把诗意与哲思融于笔下,这是真情使然,是情到浓处时的自然反应。很多同学作文时,只追求语言的华美,而忽视了在华美语言表层下更为美丽的灵魂,造成了“形与神离”的结果。如果想矫治其病,本段文字可以作为一个极好的参考。
      结尾的文字,语淡情浓,或许还不是语淡,只是“我”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也不是情浓,只用这一些文字来书写自己的真实的心。而且“再没有”的连用,让读者有了心灵的洗涤与震荡,感受到生命的忧伤与无奈。奶奶去了,但是她的生命化在每一株花草里,引入寻绎,仿佛是来自天国的遥远的祝福,浅淡又深厚,不在又无处不在。相信这样的爱,能够融进作者的生命里,成为她一生的底色,而这也正是作者于收束全文之际,隐约传达出来的信息。
      
      本文题为《花忆》,实借花忆人,但对花草之痴,和“我”对生命的感悟也并不逊色。整篇文章富有意蕴,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情,意旨深远,耐人寻味。读者也可借此唤醒自己的生命感受,与作者交流、沟通,达到一种不断创作的结果。
      本文也有一个缺点,即行文中的关联词语用得太多。梁实秋先生在《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中这样说:“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参照这一观点,第二段中的“然而,给”可以去掉,“而我总是缠着奶奶”中的“而”也可以去掉,这样不仅“拙朴有力”,还可以使行文于无意中有对称的美感,文采更胜。

    相关热词搜索: 细读 作文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