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浅谈小学起始阶段“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浅谈小学阶段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

    时间:2019-02-17 03:31:1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苏教版数学实验教材把以前的应用题“纯文字化”的表述形式变革为以图画、表格、情境图、表演、操作等形式呈现,以“解决问题”的模式教学。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克服学生机械的理解应用题,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活动的新鲜感,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容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述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新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渗透现代数学的原始生长点为基本线索,呈现解决问题的内容,整体编排体系相对比较松散。从例题到习题跳跃性大,练习较多出现例题未出现的题型,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解决问题”的启蒙阶段,而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又容易涣散,生性好动,对于学习数学实际问题这类比较枯燥的内容,再用传统的“灌输式”会起到事倍功半的结果,为了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解决问题”教学的策略至关重要。那么,针对低年级学生,怎样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呢?下面就结合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起始阶段“解决问题”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变挂图为故事,激发兴趣
      
      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能否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实践证明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数学童话故事,能有效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解决问题”具有抽象性、逻辑性,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从数学知识的本身魅力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化抽象为形象,把单调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事物。天真、爱幻想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美丽的童话故事也是他们乐于和愿意思考的学习内容。我在教学“解决问题”中,就尝试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教学。
      例如:在教学“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时,我先出示一幅猴妈妈和小猴摘桃子的挂图,然后让学生边看图边听故事。
      师述:秋天到了,果子熟了,猴妈妈带着小猴来到自家的果园里,小猴看到一棵桃树上结满了大大的桃子,高兴极了,赶紧帮妈妈摘桃子,一口气摘了23个桃子,小猴这时有些口馋了,真想吃一个桃啊,这时妈妈说:“我给你出道题,如果你答对了就奖你一个大桃子。”小猴开心地答应了。妈妈问小猴:“你知道树上原来有几个桃?”小猴想了半天也答不出来,可急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帮小猴吗?
      生答:愿意。
      师说:谁先来帮助小猴?
      生1:35个。
      师问:你怎么知道的呢?
      生1:猜的。
      师问:你到底猜的对不对呢?要知道确切的数据还要知道什么呢?
      生2:光知道小猴摘了23个桃是不能算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的,还必须知道现在树上还剩几个桃。
      师:(出示树上的桃子,让学生数一数还有5个桃。)再怎么办呢?
      生答:把摘下的23个桃和树上剩下的5个桃合起来就是树上原来有几个桃。
      师问:怎样列式?
      生答:23+5=28(个)
      在教学中,原来出现的这张挂图是一个简单静止的画面,学生觉得很单调,他们的注意程度自然降低。当我把这张挂图编讲成故事后,挂图变活了,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很快就找到了,解题方法也就变得简单了。
      
      二、变文字为活动,主动探索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活动是认知的基础,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对于动作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来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他们最深刻的体验莫过于自己双手实践过的东西。因此,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教师要努力地将数学教学,尤其是不易物化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动口、动脑、动手,积累丰富的直接经验,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中,例题是这样的“女孩一把抓了8个花片,男孩一把抓了13个花片,问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几个?”
      这一题传统教学方法就是直接告诉学生要知道“哪种花片抓得多,多几个”就是求13和8 相差多少,用减法算。而我在教学中就把题目文字转化为学生的亲身体验,给学生准备好了一定数量的红、蓝花片,明确要求后让同桌的两位学生之间展开活动,然后根据两人抓得的实际情况鼓励学生想办法比较哪种花片抓的多,多几个?在全班交流中许多学生都发现了只要把红、蓝两种花片一一对应排列整齐,就能看出哪种花片多,多几个了。这种“排一排”的比较方法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了抓花片这一过程才会轻而易举被发现。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如果每人抓10把花片,再比谁多?多几个?你准备怎么比?”这时有学生还是坚持用这种“排一排”的方法,我就让他动手试一试,结果发现这次数字太大,排起来很烦,而且速度很慢。这次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了矛盾,思维上形成了冲突,教师追问:“该怎么办呢?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话音刚落一些聪明的学生已经发现要知道多多少个其实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只要用大数减小数就可以了。
      这一片断的教学是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主动探索出了解决“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比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更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把原来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活泼,把原来抽象难懂的数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三、变练习为游戏,深化拓展
      
      游戏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活动,他符合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为多种感观参
      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特别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游戏显得尤为重要。游戏多为运用在课堂后半部分,大半节课下来低年级学生会显得有些劳累,这时我就采用游戏来进行巩固练习,能够重新振作学生精神,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游戏在实际问题教学中也有同样功效。
      例如:在教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时,我尝试采用拍手游戏形式进行巩固深化,游戏步骤如下:
      老师拍××,要求学生拍的下数是老师拍的3倍。
      指名学生A拍××××,要求其他学生拍的下数是学生A的2倍。
      明确要求,同桌游戏。
      全班交流:谈谈生活中的倍数关系。
      这一片断采用拍手游戏,学生兴趣盎然,在劈劈啪啪的拍手声中不仅巩固深化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而且又轻轻松松地学会了实际运用,他们把所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真正体现了数学实际问题的内涵。
      总之,“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这就对教师如何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是知识的获得,更是数学思想和应用技能的习得。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策略教学的意义,真正为学生构建解决问题策略的平台,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习得策略,并且让策略在学习中升华。

    相关热词搜索: 解决问题 起始 浅谈 阶段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