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路径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态

    时间:2019-02-14 03:29:3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按教育场所可分为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课内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二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互为补充。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只有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合力,但二者在实践中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研究二者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在师资、教学方法、网络、党团组织和学校管理上进行改革,使二者建立起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课内教育; 课外教育; 紧密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1)02-0092-04
      
      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0年上半年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必须做到“八个结合”,其中之一就是“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按教育场所可分为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二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互为补充。我们虽然经常说二者应该紧密结合,但它们在现实中并没有被很好地结合起来,这带来了不少问题。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我们要积极探索二者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合理性
      
      课内思想政治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内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教师在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教育活动。广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指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上进行的专业教育以外,在其他学科的教育过程中所渗透和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和活动。课内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和主渠道,在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稳定性。课外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在课下组织、指导学生在课程计划和标准以外,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愿参加各类具有教育内涵的活动,如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学术科研等。广义的课外思想政治教育则是指学生课下在学生系统、党团委、学生处、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老师等的指导下所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课外教育是课内教育的有益补充,是大学生丰富实践经验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它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自主性。
      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应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具有合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达到这一目标,教育活动就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内在转化过程和外部制约过程的辩证统一,因此人的思想品德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思想品德是人内在的知、情、信、意、行诸要素均衡发展和从知到行的转化过程。人们首先对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形成正确的认识,然后运用这种认识去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产生主观情绪体验,并且不断坚定思想品德信念,锻炼意志,最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另一方面,思想品德的形成还受到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通过人际交往、群体活动等社会实践形式渗透到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形成人的思想品德。
      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就必然要求能使学生产生正确认识的课内教育和把学生的思想认识转化为行为的课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取得教育的实效。
      此外,从实际操作的层面上讲,课内教育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无论它在教学中如何创新,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总是有局限的,特别是对于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实践来说,理论往往是苍白的。而课外活动的特点恰好可以弥补上述课内教育的不足。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自主意识。学生在书本中发现的疑难、热点问题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寻求答案,在实践中无法解决的问题,“可通过查阅资料等办法来补充他们所欠缺的理论知识”[1],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课外教育虽然丰富,但是如果没有系统的、整体的教育计划来进行整合,就容易“呈现出一种繁茂芜杂的状态”[2]。所以,它也需要课堂上所教授的理论作为支撑,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课外活动的内容,从而有效克服课外活动的盲目性、零散性,增强教育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课内课外教育结合存在的问题
      
      由前面论述中,我们知道只有把课内课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注重课堂教学,最近几年,课外教育已经引起了一部分专家和教育者的注意和重视,特别是实践教学现在经常被教育者提起。但是到目前为止,两者仍然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还基本处于互相分离的状态,各自为政,互不干涉”[3],重课内轻课外、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倾向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从而导致二者分离、课内课外教育效果都普遍不好。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从事课内教学,课外参与学生活动少,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目前,许多高校思政理论课老师与学生的接触和沟通日益减少。现在老师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就业压力也很大,“这种情况极大制约了师生在‘时空同一’条件下面对面传统交流模式作用的发挥”[4]。老师往往是“上课才来,下课就走”,特别是现在许多高校有了新校区,老师一周就上一次课,学生平时根本见不到老师,师生的课外交流几乎没有。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也只是接受邀请参与,参与面不广。而学生往往在课外活动中才会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导致思政理论课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知道学生的思想困惑到底在哪里,学生也不亲近老师,课上积极性不高。老师在课上也只能照本宣科,做不到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不能有的放矢,针对性不强,学生更觉得思政理论空洞,与自身生活无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同时,大学辅导员最了解学生,但是这个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没有受到重视。
      2.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满堂灌”的现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而课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上,教师更多地是采用直接灌输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因为简单易操作而备受大部分教师的青睐。应当承认,灌输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但直接的、单向的硬性灌输往往难以取得教育实效。“满堂灌”这种教学方法形式单一、内容乏味,一味地灌输,只强调步调一致,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者居高临下强迫式讲授时,容易忽视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和主体能动性,最多只能灌输给学生一部分知识。呆板生硬的教学气氛往往造成许多学生的逆反心理,严重地抑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只能停留在道德认知的水平上而难以转化为道德实践。
      与课内教育相比,课外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比如专家学者的讲座、社会调查、参观考察、暑期社会实践等。应该说,已经有不少高校在教育改革中看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时数多,而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他们纷纷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课时分为“课内学时”与“课外学时”,以适应压缩课堂教学时数,增加课外实践教学内容的要求。从理论上讲,这样的教学计划可以从课时安排上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满堂灌”的倾向,从而可以保证课外教育的时间。但是在实际上,目前大多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仍然局限于课内教学,实践环节由于种种原因仍被束之高阁,真正进行课外实践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只是凤毛麟角。这样一来,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内教学时间是减少了,但是用于课外教学的时间却被浪费了,课内课外还是没能结合起来,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仍然不佳。
      3.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不力,导致课内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欠佳
      目前,还有一些学校没有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其管理上存在偏差。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老师和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队伍力量,但他们的地位一直未受重视,待遇不高,并且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得不到学校支持。这种情况在最近几年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仍不能满足要求,挫伤了思政工作者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老师的积极性不高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一些高校在课外教育一方面存在“管人”、“训人”的思想,硬套死板,限制了学生在活动中的自由发挥;另一方面,学校只抓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忽视学生自己举办的社团活动,不能把学生活动往专业方向引导。许多课外实践活动由于“课时安排、经费保障以及一些社会因素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坚持”[5]。
      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都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浪费了许多课内课外教育的资源,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要想解决思政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真正地结合在一起。
      
      三、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紧密结合的策略
      
      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早就意识到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应该结合起来,问题在于他们还没能找到二者的有效结合点。李长春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更好地发挥课堂理论武装的主渠道作用。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课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6]。那二者到底应该怎样结合呢?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兼职班主任,辅导员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
      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担任学生班主任,从课内走向课外。作为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比如三至四周举办一次主题班会,担任班级大型活动的嘉宾等,从课堂走进学生生活,与学生接触得更密切。同时,学生在与班主任交流时,班主任可以运用专业知识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搞班级活动时遇到障碍也可以向班主任寻求帮助,班主任不要怕麻烦,真心实意地为学生办点实事。“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在上理论课时也会更喜欢这位老师传授的理论知识。“教学相长”,通过当班主任,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教学环节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当然,班主任工作要记入思政理论课老师的工作量,并且由于理论课老师还要专心学术上的研究,担任的时间不宜过长。
      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兼职老师,从课外走向课内。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人生导师”的角色,他们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最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动态,能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并且,现在高校配备的一线专职辅导员大多具有社会科学专业背景,他们有能力胜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要用好辅导员这一宝贵资源,让他们走入课堂。这样,他们在讲思想政治理论时,能针对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来进行讲授,学生对此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辅导员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也要记入工作量,减少其日常事务,并给予其一定的补助和津贴,在职称评定、职级晋升方面予以优先考虑,落实各项配套政策。
      2.课内讲授式与课外谈心法有机结合,有效解决学生理论、思想、生活上的困惑
      讲授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在课堂上通过口头语言向受教育者传授科学理论的教育方法,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既适用于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又适用于结合思想实际,阐明政治思想道理。当然,我们不能再采用传统的那种“填鸭式”、“注入式”的讲授法,而是一种新型的、启发式的讲授法,找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点,全面、深入、系统地讲解。
      然而,讲授法虽全面深入,但它的针对性还是不强,做不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辅导员在课下通过与个别学生谈心来弥补课上讲授的这一缺陷。辅导员应当恰当地选择谈话的时机、场合、方式和人选,结合大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既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又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辅导员要做到以情感人,不要用那种“强制逼供”的态度,而是朋友式的交谈。老师对学生推心置腹,就会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学生也会对教育者敞开心扉,做到说实情、诉衷肠,谈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利用丰富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课内网络教育和课下网络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的一代”,他们喜欢在网上获取有效资源。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已建立起许多“红色网站”,发挥了积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课上完全可以利用网上这些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上课时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本为主教材,辅之以网络教材,充分利用网上许多专家编写的精品课程,把网上丰富的案例以生动、鲜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走出课堂,学生课下可以再进入网站,复习已学知识,查缺补漏,在网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可以与老师在线交流,解答疑惑,增进师生感情。同时,老师可鼓励学生为“红色网站”献计献策,使网站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我们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为学生提供情感、生活、学习、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红色网站”切实成为受学生欢迎的网络阵地。
      4.课内教育主要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外要推动党、团和学生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第一课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老师在课堂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要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各种理论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基本原理。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仅靠理论课老师的课上讲授是远远不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外,还有党、团和学生组织。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在理论上加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提高党性修养;在实践上创新党支部活动方式,开展符合学生党员特点的活动。团组织要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会、研究生会以及班级、社团等是与学生生活联系最紧密的组织,要以生活化校园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使教育渗透到学生宿舍、学生社团、网络。“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声地”获得思想政治教育,这样就会形成“思想道德教育与陶冶情操、行为养成密切结合的课余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体系”[7]。
      5.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要实现理论性和渗透性的统一,积极探索形成理论认知和行为表现相结合的考试考核方法
      学校领导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真正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紧密配合的管理机制。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这就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上必须贯彻理论性准则,“加强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加强实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8],又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进行定期培训,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决策和经费支持,从而确保课堂理论教学的质量。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理论性准则和渗透性准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渗透性,就是除了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外,还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经济工作、业务工作中去,融合各种教育因素,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循序进行。要深入挖掘其他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广大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自觉加强思想政治素质。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不仅仅要考查课本知识,还要与社会实践表现结合起来,并把这一综合成绩纳入学生评优评奖、免试推荐研究生、毕业鉴定中。所以,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暑期社会实践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的切身体验中提高理论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应该建立起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交互作用。学生在这种交互作用中树立信念、坚定信仰、砥砺意志、陶冶情操、锻炼能力,做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从而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刘春风.试论高校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的有机结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31):191-192.
      [2]佘双好.论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紧密结合[J].高校理论战线,2010(8):24-27.
      [3]舒先林,汪洪.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教育教学方法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2):5-6.
      [4]李春明.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实践环节的必要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87-89.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16号)[Z].2004.
      [6]张玉璞,杨连生.贯通主渠道课内课外结合加强活动指导[J].思想教育研究,1997(5):20-22.
      [7]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成方哲]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 相结合 课外 路径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