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浅析东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意义_浅析《东盟宪章》与“东盟方式”

    时间:2019-06-02 03:24:0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一、《东盟宪章》   (一)《东盟宪章》的出台背景。    2007年11月20日,第13届东盟峰会上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东盟宪章》,这部被看做是东盟成立以来第一份对所有成员国具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文件经过了一年的考验,于2008年12月15日的东盟特别外长会议上正式生效。这是东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酝酿已久的东盟共同体建设终于有了法律规范和制度保障。被寄予厚望的《东盟宪章》对东盟的组织机构进行了调整,加强了该组织与成员国间的协调,对东盟共同体建设提供了框架指导和组织支持。正如印度尼西亚总统苏西洛的贺辞所说:“《东盟宪章》标志着东盟加快转型,从一个松散联合体转变为以政治一安全、经济和社会一文化合作为基础的东盟共同体,宪章为各成员国的合作提供了法律平台。”随着东盟共同体建设的展开,宪章的效能正在接受地区主义实践的检验。
      (二)《东盟宪章》出台的过程。
      严格来说,《东盟宪章》的出台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04年11月第10届东盟峰会上通过了《万象行动计划》,提议为东盟制定一部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纲领文件,决定起草《东盟宪章》以加强东盟机制建设。第二阶段,2005年12月第11届东盟峰会通过了《关于制定的吉隆坡宣言》,决定成立由十个成员国高级官员组成的名人小组,负责审议并提出有关东盟发展方向和东盟宪章内容、性质等的具体建议。第三阶段,经过一年多的论证,名人小组将起草的关于宪章基本内容的建议提交给2007年1月召开的第12届东盟峰会。此次峰会讨论了这份报告,并发表了两份重要文件,即《关于加快在20巧年前建立东盟共同体宣言》和《关于蓝图的宿务宣言》。会议决定成立一个十人高级工作组负责起草宪章的文本。第四阶段,高级工作组在2007年3月举行的闭门会议上敲定了宪章的基本内容,并于2007年7月将宪章草案提交第40届东盟外长会议。与会各国一致强调要在第13届东盟峰会上通过东盟宪章的重要性。第五阶段,2007年11月20日,第13届东盟峰会在新加坡正式签署划时代的《东盟宪章》。《东盟宪章》的诞生将使东盟松散的运作机制发生新的改观,宪章签署后的东盟将在共同体建设的激励下不断增强其机制化和凝聚力,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形象。
      《东盟宪章》从提出构想到变为现实经历了三年左右的时间,是东盟成员国各方持续协商所达成的共识,是东盟40年合作经验的继承与发展,既保留了适合东盟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合作理念等内容,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2008年7月第41届东盟外长会议批准了设立东盟常设代表委员会的相关条例,承诺使东盟成为一个“有章可循”的组织。
      二、《东盟宪章》与东盟方式
      (一)东盟方式的内涵。
      东盟方式(ASEANWay)是东南亚国家之间合作方式的一个总结。一般认为,东盟方式是东盟的“地区安全文化”。这种文化不是基于传统文化,而是一种人为文化,是东盟内部的互动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冲突与和平管理问题的长期态度和习惯。以这种地区安全文化为基础的东盟,在相互交往的时候,就会注意向对方宣示善意,逐渐了解双方,并谨慎地给予信任,达成协议的手段则大都只能采取平等协商的方式,而不是进行针锋相对的僵硬谈判。
      (二)东盟方式的意义。
      首先,“东盟方式”灵活的决策方式和风格实现了东盟政治和经济、安全、外交间的合作。相对各国间的巨大差异来说,在尊重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寻求东盟的整体利益之间找到了一个比较好的结合点。
      第二,“东盟方式”灵活的决策风格较好的解决了东盟内部之间的纠纷,促进了东盟的团结。由于东盟各国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各成员国间存在很多经济、政治、领土之间的纠纷,为了避免矛盾激化,促进东盟团结,东盟方式灵活和多样性保证了东盟整体的利益与合作。
      第三,“东盟方式”促进了东盟意识的形成。建立一种共同的东盟意识是东盟组织的一个明确目标。1976年东盟第一次首脑会议通过的《东盟协调宣言》就敦促成员国:“大力发展一种地区认同意识, 尽各种努力创建一个强大的东盟共同体(ASEAN community)”,而建立东盟意识是东盟成功的关键。
      三、《东盟宪章》诞生的必然性
      在《东盟宪章》签署前的几十年中,东盟一直在没有一部正式法律文件的状态下运作,即便是作为奠基文件的《东盟宣言》(《曼谷宣言》)也只是规定了东盟的地理区位和一些需要遵守的基本国际行为准则,对成员国的资格以及地区合作机制并没有明确的要求。东南亚地区各国之间明显的政治经济发展差异、迥异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的战略见解和利益诉求、复杂的人口构成和淡薄的地区认同等都使得东盟各成员国在处理地区事务中更加倾向于非正式程序、弱机制化、协商一致和不干涉原则等决策和执行方式,以致大多数的协议性文件带有明显的立场宣示风格,基本依赖成员国的自愿服从,缺乏对违反这些文件的成员国的制约与惩罚机制。
      在东盟的发展过程中,长期松散与非正式的地区安排有效的维护了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在地区合作与各国国家利益的协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冷战后,随着东盟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东盟在如何推进更有效的地区合作,提升地区认同,解决一些棘手的地区难题方面遇到了新的挑战,原来的以松散“东盟方式”为指导的决策与执行方式越来越显现出其先天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由于没有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以及决策实施缺乏约束力,东盟的许多重要决议和决定往往因为机构设置复杂和不明确而得不到切实执行,同样也得不到各成员国的积极响应。在爆发地区性的危机时,东盟往往作为很小甚至无所作为,面对问题不是主动应对而是逃避或者掩盖问题。这种非正式性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松散,效率不高,大大制约了地区一体化的进程和各成员国的利益。
      第二,面对来自区域外的竞争压力,东盟担心在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人趋势下被边缘化。一方面印度等周边大国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惊人发展速度和战略潜力让东盟各国感到了较大压力;另一方面发达等国日渐表现出对地区合作主导权的兴趣,尤其是美国一直倡导以APEC为基础建立亚太自贸区实现地区合作,令东盟感到其在地区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岌岌可危。
      第三,东盟内部在解决某些地区难题时的无作为既影响了东盟的国际形象,又损害了东盟的凝聚力和地区共同利益。如东盟在缅甸的人权和民主问题上的态度就令东盟的整体信誉和形象大打折扣,甚至危及了东盟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此外诸如环境安全、传染病防治、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已经成为东盟不得不面对的新挑战,随着东盟合作进程的深入,现有的行动纲领和运作方式已使东盟深感力不从心。
      面对新形势,东盟各国领导人意识到了推进东盟制度化建设,改革东盟现有机制,增强东盟凝聚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需要一个更有内聚性的制度框架来管理和掌控我们逐渐扩展的活动范围。《东盟宪章》就是这一进程的关键一步。”可见,东盟推动宪章制定的目的大致出于以下考虑:
      第一,赋予东盟完整的法律人格,确立该地区组织的法律实体地位,增强其作为地区代音一人的合法性,使其在处理地区内外事务时拥有独立的决策和执行能力。第二,重申和完善东盟的目标、宗旨、原则和价值观,增强东盟内聚力,塑造集体身份,培养地区认同。第三,改革东盟组织机构,提高决策和执行效率,协调各地区合作机制之间的关系,增强在一体化进程中驾驭和推动政治一安全、经济、社会一文化共同体建设的能力。
      本文得到贵州大学2010年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东盟宪章研究》资助,项目编号GDYB 2010003。
      (作者:贵州大学2010级国际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公法)
      参考资料:
      [1]赵文岚.浅析“东盟方式”.改革与开放,2010.2
      [2]谢碧霞,张祖兴.从《东盟宪章》看“东盟方式”的变革与延续.外交评论,2008.04:37-44
      [3]段小平.东盟方式与东盟的发展.湖北社会科学,2004.09:110-111
      [4]廖少廉.《东盟宪章》评析.中国与东盟,2000.12
      [5]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亚太战略场——世界主要力量的发展与角逐.时事出版社,2003
      [6]彭文平.从《东盟宪章》看“东盟方式”的维护与转型.东南亚纵横,2009.12
      [7]马晋国.当代东南亚国际关系.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年版, 第335~337 页
      [8]陈寒溪.“东盟方式”与东盟地区一体化.当代亚太,2002,12

    相关热词搜索: 东盟 宪章 浅析 方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