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从课程关系看高职“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企业班组长通用能力课程

    时间:2019-04-13 04:03:2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深入推进,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正受到各高职院校的普遍关注。然而,受限于研究力度不  足等因素,在高职教育体制中,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的设计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理清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
      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其他模块课程的关系,明晰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的课程目标,进而提出完整且易于实施的职业通用能力
      培养课程体系,实现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有效融入高职人才培养计划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关键词]高职职业通用能力课程体系课程关系
      [作者简介]周华(1978-),男,广东南海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广西柳州545002)
      [课题项目]本文系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2011年度教育科研立项课题“高职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成果。
      (课题编号:2011B08)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5-0106-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
      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
      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各
      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均衡发展,关注学生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方面都给予了更多的重视,针对高职
      学生的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
      关注。
      职业通用能力的概念源自关键能力概念。英国著名职业资
      格授予机构之一的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简称
      BTEC)认为:
      “职业通用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
      职业的关键性能力。”德国学者从能力性质角度把职业能力分为
      基本职业能力和通用能力:基本职业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
      需的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通用能力又称为综合职
      业能力,它是一种不受时间及专业限制的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
      力,是从事任何职业所必需的核心本领,通常可以分为基础能
      力、拓展能力、延伸能力三个部分。从“通用”二字上看,其具有
      普适性的含义,即这种能力具有能够从一个岗位向另一个岗位
      迁移的特性;从“职业”二字看,其具有职业性、企业性的含义,这
      就是说,这种能力有助于学生实现就业,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市场
      的需求。这正是各高职院校关注和重视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引入
      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原因所在。
      一、当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在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
      与实践情况
      资料显示,职业通用能力概念引入国内后,各高职校对于职
      业通用能力的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是比较有限的,概括起来主要
      有五种方式(如表所示)。
      可以看出,前三种方式并未形成独立的培养课程体系。
      第一种方式实际上只是将职业通用能力作为一种概念引
      入,在实际操作中,极易被授课教师直接以基本专业能力“代
      替”掉。第二种方式看似被置于一个更大的平台上,但实际上
      会把素质养成与能力训练的概念相混淆,而能力是素质的外
      显,这将可能使职业通用能力被设计为通过素质养成的形式来
      间接实现,而第二课堂或其他活动由于缺乏课堂管理的系统
      性,最终将导致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沦为空谈。第三种方式则相
      当于让学生处于“自主培养”状态,没有真正的、有独立意义的课
      程设计。
      作为一种大胆的尝试,第四种方式完整地运用了课程管理
      的模式。如长沙民政职业技术院开设的“人文职业素质”课程,
      实现了对原有公共基础课程和部分素质拓展课程的有机整合。
      然而,有限的课时、传统的师资配置与授课组织方式,客观上限
      制了课程中职业通用能力的容量,而教学成效也受到整合后的
      课程内容跨度大的影响,对授课教师的素质与能力提出了较高
      的要求,相应师资短缺也使得其复制、推广的空间较小。多元化
      的课程内容也给课程的考核与评价带来压力,而这些都将对课
      程的教学质量提出挑战。
      第五种方式是相对系统的一种课程设计,从课程标准、教学
      组织、训练方法和考核标准上都有了较为完整的设计。然而,人
      保部设计开发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同样存在与高职教育
      体系不相适应的地方:首先,是容量相对较大,由于该体系并不
      是针对高职院校开发的,其容量大大超出了高职院校常规教学
      可以承受的范围;其次,是课程覆盖面相对较小,这是因为采取
      选修课的模式,导致了课程的覆盖面较小,而受限于课时总量不
      足的问题,学生个体在三年中实际接受到的课程容量相对较小,
      且受制于学生的兴趣选择。由此可见,这种模式只是理论上的
      完整,实际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综上所述,国内各高职院校在构建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
      体系的过程中,还处于初期的实践探索阶段。要形成相对完整
      的、易于实施的,且能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与高职教育教学
      组织形式相符的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必须充分考虑
      到课程的培养目标、实施载体和教学组织等环节的问题。
      二、高职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各
      课程模块的关系
      在高职教育体系中引入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是一项新
      的尝试与探索。现有的高职教育体系是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的。现行的高职人才培养方   案,一般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公共选
      修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包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或还有专
      业拓展课)、实训实践课模块。构建高职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
      程,需要首先理清其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其他各课程模块之
      间的关系。
      1.理清与专业课模块的关系,确定“职业通用能力”课程体
      系的培养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含的四个模块可大致归纳
      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促进形成专业素质与能力的部分,其直接对
      应的是专业课模块和实训实践课(以下简称“实践课”)模块;一
      个是促进形成基础素质与能力(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部分,其对
      应的是公共基础课程(以下简称为“公基课”)、公共选修课程(以
      下简称为“公选课”),亦可包括其他的校园活动。而“职业通用
      能力”课程显然并不是独立于上述内容之外的第三个部分。职
      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应当同基础素质与能力部分的课程的培养
      目标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均衡
      发展,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相应的职业通用能力,
      前者强调的是通过训练形成能力,后者则还包含了通过养成形
      成素质。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在明确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将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目标与计划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与
      基础素质与能力培养的课程部分有机融合,并与专业课模块部
      分形成衔接和补充。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方
      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理清与公基课、公选课之间的关系,明确“职业通用能力”
      课程体系的实施载体。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应与公基
      课、公选课实现有机融合与衔接。一般意义上,我们认为公共基
      础课程承担着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和基本综合素质的重任,其发
      挥着基础性、综合化和服务于专业教育的课程功能;公共选修课
      是拓展与提升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课程体系,这与职业通用能力
      的培养内容是一致的。不难看出,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与上
      述两个课程体系之间可以理解为课程内容与实施载体的关系,
      即我们可以把公基课与公选课,更直观地理解为两个课程实施
      载体,而职业通用能力课程体系则是这两个课程载体中的具体
      课程之一。
      3.正确看待教师在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地位,明确“职业通用
      能力”课程体系的教学组织方式。课程是一门教
      “职业通用能力”
      学内容跨度大、训练内容多和形式新颖的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要
      求相对较高。而我国的高职院校基本上是由中职升格而来,师
      资也基本是由中职教师转型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因此在构建职
      业通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师资队伍水平与
      能力的现状,通过合理编排课程内容及实施方式来适应当前师
      资的情况。引入模块化课程和课程模块化理念,构建整个职业
      通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形成一个系列课程组。在这个课程
      组内由模块化的课程构成,教师对应模块,而不需要完全直接对
      应课程。这将有利于教师进行专门化的自我学习与提升,避免
      承担不熟悉、不擅长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胜任相应内容的教学
      工作。
      三、构建课程关系明晰、完善且易于实施的高职职业通用能
      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通过借鉴前文中所述五种方式的利弊和综合分析成果,我
      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要想建立适应高职院校办学特点的职业通
      用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应充分考虑到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环节的
      现实条件情况,即课程内容、课时总量、师资能力、学习成效等
      因素,充分关注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以及教学质量的保障机
      制建立可行性。为此,我们提出一个“1+N”形式的课程体系,具
      体如下:
      1.建立独立的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1+N”课程组。
      “1+N”
      课程组即由一门综合性课程加上多门专项课程。具体是:(1)
      “1”所指的是一门综合性的“职业通用能力通识训练课”,本门课
      程作为必修课,定位于职业通用能力的通识性、普及型训练,课
      程内容则是根据高职学生的能力起点和未来职业需求的情况,
      从职业通用能力的三个层次能力(基础、拓展、延伸)部分中选取
      了四个模块的内容,分别是“沟通与交
      “自我形象管理能力训练”
      流能力训练”“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能力训练”和“与人合作能力
      训练”。综合性课程的学习将为后续专项课程的学习奠定基
      础。(2)“N”所指的是多门专项“职业通用能力训练课程”组成的
      课程组,这部分是作为选修课,定位于职业通用能力的专项、提
      高型训练,课程内容则是按照帮助学生实现就近发展的原则,提
      供专项训练内容,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升其所需要的能力项
      目,内容可以包含“沟通与交流能力训
      “自我形象管理能力训练”
      练”“与人合作能力训练”
      “数学应用与信息处理能力训练”“解决
      问题能力”“创新革新与创业能
      “自我管理与自我学习能力训练”
      力训练”等内容。具体课程还可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师能力而灵
      活添置。
      2.充分依托公基课和公选课,有效融入现有的课程体系并
      与之衔接。充分融入公共基础课平台,并实现与公共选修课的
      无缝衔接,构建起贯穿两年的课程体系。具体是:(1)“1”所指的
      职业通用能力通识训练课程,是依托公共基础课平台设置的一
      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面向一年级新生开设。这门课程要实现   的目标是使一年级新生了解职业通用能力的内涵与指标,掌握
      一定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建立起自觉训练自我的意识与习惯,并
      激发其继续参与相关学习与训练的兴趣和热情。(2)“N”所指的
      是多门专项的职业通用能力训练课程,即依托公共选修课平台,
      设置数量不限的公共选修课,面向各年级学生开设。本课程组
      要实现的目标是使二年级和三年级的高职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
      和能力水平等因素,自主选择就近发展领域,从而达到持续训
      练,提升相应职业通用能力的目标。
      3.综合课程的模块化和模块化的专项课程,有助于保障教
      学质量与成效。
      所指的综合性的课
      “1”“职业通用能力通识训练”
      程由四个模块的内容,在实际教学组织中可由四个教师来分别
      承担,改变以往一名教师一门课程的传统做法,有利于教师“做
      精做专”。而教师承担了模块的教学、研究和课程资源建设等任
      务,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和课程资源的积累。而与此相
      对应的则是“N”所指的专项职业通用能力训练课程,也是通过
      教师负责专项能力模块课程的教学、研究和课程资源建设任务,
      并与综合性课程的教学任务相衔接,进而有助于保障教学质量
      与教学成效。
      基于“1+N”课程组形式的高职职业通用能力培养的课程体
      系构建,是从我国当前高职教育实际出发探索的一种新模式,是
      真正以学习实效作为一切工作标准的大胆尝试,不是只单纯地
      考虑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关注到了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师资授
      课能力形成,以及学生学习实效等因素,充分重视课程实施的可
      操作性,以及教学质量的保障机制建立可行性。然而,高职院校
      的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课程的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还涉及
      学院的配套管理制度,如在师资培养、考核指标和证书体系等环
      节得到的支持,才能最终实现预期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艳辉.浅析高职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4).
      [2]杨群欢.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J].教育探索,2004(11).
      [3]程宜康,李平.论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2(3).
      [4]乔刚.高等职业院校通用能力教育思想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6).
      [5]徐静镠,陈彬.通用能力培养:高职教育必须强化的目标[J].教育与职业,
      2008(27).
      [6]唐朝莉,谭宏.试析职业通用能力的课程评价标准[J].经济研究导刊,2009
      (4).
      [7]关晶.关键能力在英国职业教育中的演变[J].外国教育研究,2003(1).
      [8]徐朔.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在德国的起源和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2006(6).

    相关热词搜索: 高职 课程体系 通用 培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