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荒原沧海】 荒原沧海余秋雨

    时间:2019-03-03 03:29: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我们现在落脚的地方叫Harghada,当地人发这个音很像中国人说“红疙瘩”。翻翻随身带的世界地图册,找不到,只是由于昨天晚上在沙漠里行车,突然看到眼前一片大海,就停了下来,今天早晨一推窗,涌进满屋子的清凉。
      是红海。
      果然是红海。沙漠与海水直接碰撞,中间没有任何泥滩,于是这里出现了真正的纯净,以水洗沙,以沙滤水,多少万年下来,不再留下一丝污痕,只剩下净黄和净蓝。海水的蓝色就像颜料倾尽,仿佛世界上红、黄、蓝三原色之一专选此地称王,天下的一切蓝色都由这里输出。但它居然拧着劲儿叫红海,又让如此透彻的黄沙在衬边,分明下狠心要把三原色全数霸占。
      像地图一样,海面蓝色的深浅正反映了海底的深浅。浅海处,一眼可见密密层层色彩斑斓的珊瑚礁,比珊瑚更艳丽的鱼群游弋其间。海底也有峡谷,珊瑚礁和白沙原猛地滑落于悬崖之下,当然也滑出了我们的视线。那儿有多深?不知道,只见深蓝的上方飘动着灰色沙雾,就像险峰顶端的云雾。再往前又出现了高坡,海底生物比人间最奢华的百花园还要密集和光艳,阳光透着水波摇曳着它们,真说得上姿色万千。这一切居然与沙漠咫尺之间,实在让人难以想象。最恣肆的汪洋直逼着百世干涸,最繁密的热闹紧邻着千里单调,最放纵的游弋熨帖着万古冷漠,竟然早已全部安排妥当,不需要人来指点,甚至根本没有留出人的地位。
      我们一行在海边漫步,一脚踩着黄沙,一脚踩着海水,黄沙无边无际向西铺展,海水无边无际向东伸延,两边都是那样浩大,压得这一排小小的人影微若草芥,这怎能甘心?我们驱动五辆吉普,海滩上立即沙卷尘扬,颇有气势,但转眼间尘沙落地,漫天的夕阳正在把沙漠和大海一起蒸腾出一个宁静的日夜交替盛典,我们的车辆全被万千光色溶化,冉冉紫气下只剩下几个淡淡的亮点在蠕动。此刻,连沙漠的风、大海的潮都已归于平静,哪里还轮得到车声人声。
      昨天我还在感慨文明与荒原近在几步,今天又见到荒原沧海早已近距离地自成宏伟与浩瀚。希腊哲人推重人类,却又以极大的怀疑探究人在天地间的地位,劝谕人们认识自己,不要自卑和嚣张。埃及人不在乎这种探究和宣讲,只把神秘的感悟付之于刻石垒石,留下人类对自然的窥视和敬畏。更不同的是,希腊文明的传播和张扬给了人们一个错觉,以为人类一老就会按照某种逻辑进化发展,其实这是一种手扶拐杖的天真。埃及文明不提供这种逻辑,堂而皇之忙一阵,然后悄然隐蔽,除了别的原因,也许还由于领悟了人类的渺小,便以坟墓里复活的梦幻,阻断了后续行为。
      我敬佩希腊,也理解埃及,尤其在这沙漠与大海交接的边沿。
      以沙漠和大海的眼光,几千年来人类能有多少发展?尽管我们自以为热火朝天。
      还想着,早已经夜幕笼罩着的海域间影影绰绰走出几个水淋淋的人来,脚步踉跄、相扶相持、由小而大。刚要惊叹什么人如此勇敢又如此好水性,定睛一看竟是一个年轻的母亲和她的四个孩子,连最大的一个也没有超过十岁,他们是去游泳?捕鱼?拣贝?不知道,反正是划破夜色踩海而来。
      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人类挑战自然的极致了,但他们一家很快进了自己的小木屋,不久,连灯光也熄灭了,海边不再有其他光亮。
      美文点读〉〉〉
      《荒原沧海》选自余秋雨的《千年一叹》,它是作者周游世界几大文明古国时所写的散文当中的一篇。在这篇散文里,作者首先描绘的是红海的多姿多彩和沙漠的千里单调。两种格调相反的景色相映相衬,构成了非常奇特的景象,既雄伟又壮观。但在这里,“根本没有留出人的地位”,人行其间,自觉“人影微若草芥”。这是否意味着人的存在毫无价值和必要呢?人应该是以哪种状态存在?在这篇散文的后面,作者描写了一位母亲和她的四个孩子,他们“划破夜色踩海而来”,然后又在海边的房子里入睡。作者把他们的存在状态看作是“人类挑战自然的极致”。这种挑战自然的极致,和自然是多么的和谐,所以,人不是自然的对立面,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是和自然融为一体的。余秋雨通过自己想征服自然来证明自己和母子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作比较,告诉我们:人类若自以为是地试图嚣张地对待自然,必然被自然所湮没,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在自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因此,我们在对待自然时,既不要自卑,也不要嚣张。
      文章中沧海象征文明,沙漠象征文明的对立力量,它们是直接碰撞,中间没有任何的隔阻。而文明从来就是脆弱的,经不起动乱和碰撞,就是人类自身的战争,都能轻而易举地将人类几千年辛辛苦苦创造的文明毁于一旦。因此,“我敬佩希腊,也理解埃及,尤其在这沙漠与大海交接的边沿”。因为“希腊哲人推重人类,却又以极大的怀疑探究人在天地间的地位,劝谕人们……不要自卑和嚣张”;而埃及文明认识到人类的渺小和文明的脆弱,于是,它“便以坟墓里复活的梦幻,阻断”文明的后续。那么,除了自然因素外,文明为什么会毁灭呢?而且是文明程度越高,毁灭得越彻底?这值得我们深深思考。
      【卞素玲】

    相关热词搜索: 荒原 沧海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