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语文课本剧 [让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时间:2019-02-26 03:29: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阅读活动必须是阅读主体对文本的理解、解释和意义的获取,它是读者与作者借助文本进行的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效率低下,面临困境。长期以来,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单元(如小说、戏曲、叙事性的文言文),其讲解都是一个固定的模式: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小说情节、人物形象分析、写作特点等,文言文辅之以必要的字词句的落实。面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即使用尽浑身解数,精密组织课堂教学,声情并茂地教,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是印象不深,对语文课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课堂便失去了生气。这种以教师的讲解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思考,将课文肢解、分割的阅读教学模式,使课文的整体感、审美性荡然无存,学生本该感受到的人文精神、性灵之美更是无从谈起。那么究竟如何做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呢?
       20世纪末重新兴起的课本剧,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课本剧是以语文教材为基础,选择记叙性、动作性、冲突性较强的传统名篇,将课文的文学性与戏剧性相融合,经过艺术的再创造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戏剧样式。由于其特有的直观性、移情性,所以更能吸引人、感染人,在潜移默化中启迪智慧、张扬人性,发挥寓教于乐的功效。课本剧编演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活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动力及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分析鉴赏能力,激活他们的领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全面提高了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将来的生活、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编演课本剧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乃至整个素质教育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发挥主体精神,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新课标主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进取意识,变教学本位为学习本位,鼓励学生以自主学习为基础,以合作探究为途径,努力实现语文教学的最优化。
       在一般的语文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用课本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课本剧深受学生和教师青睐,正是因为它为学生开创了一个新的学习天地。在编演课本剧过程中,学生变成了“主角”,教师则成了“配角”,展现了丰富的创造力,确立了自己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新的学习形式既大大地增强了语文课堂艺术效果,活跃语文课堂气氛,又切实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普遍提高。
       课本剧的编演,从着手准备到排演,每一步都需要学生自己决定,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熟知时代背景,弄清人物性格。改编的都是名著名篇,演的都是著名角色,学生在深入解读作品、研究人物的同时,还可以创造性地理解和活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学生由于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充分的自由,在课本剧编演过程中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热情,充分表现了“我要学”的积极心态。
       二、培养语文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编演课本剧可以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要想编好剧本,学生就会主动地反复研读课文,品味、咀嚼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包括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时代背景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了解,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内心活动的揣摩感悟等。对课本原文的认真分析,深入理解,以及对剧本进行反复修改,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课本剧排练过程中,学生为了准确地把握人物思想感情,在朗读台词时,语调的停顿、轻重、快慢、高低的变化,都要经过反复纠正和训练,因此学生的听说能力也会大大提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对别人的道德行为的审美情感,对形成个人的道德尊严起着很大作用”。学生在投入地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课本剧创设的形象逼真的审美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审美冲动,触发学生审美快感,引发学生审美联想,诱发学生审美体验,从而净化他们的心灵,初步建立起评价自己和周围世界的审美情趣。从而,他们在生活中就会强烈地追求真、善、美的事物,希望社会净化,环境净化,希望自己变得更美好,世界变得更美好。
       三、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
       现代社会是竞争与合作的社会,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意识与协作精神。编演课本剧过程中,各编演小组之间首先可以展开最佳剧本改编之争,然后是各组剧目演出之间的比拼,最后是全班品评选出最佳演员、最佳导演,这都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语文新课标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出“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编演课本剧过程中,学生要处理琐碎事务和人际关系,还要学会组织协调和相互配合。在表演时,各个小组成员各有分工,又互相合作,既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又要协调好其他人员的事情。如果有一个演员出了差错,就会影响整个小组的演出。因此,小组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各负其责、默契配合,这样才能保证演出成功。从而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会得到充分的培养。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创新精神和开放的视野。语文学习的理想境界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编演课本剧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课本剧的题材来源于教材,但绝不是教材的翻版,而是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的表演,个人的创造性更是发挥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演员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高度的个性化。整个过程无疑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极大地得到加强和提高。
       学生在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培养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会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将来的生活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渗透思想教育,塑造道德人格
       语文这一学科具有人文性,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语文教材为学生塑造了许多伟大、美好的形象,学生在编演课本剧的过程中,可亲身感受人物的生活,用心体验他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可以更直接、更感性地理解人物,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品质、精神所感染。这样,无形中就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培养了他们的美好情操。
       借助课本剧这面镜子,学生可以在对他人生活的观照中深刻地反思自我、洞察人生,增强对他人的理解能力、对自己和社会的批判能力。正如德国文学艺术家歌德所指出:“只有在他感到欢喜或痛苦的时候,人才认识到自己,人也只有通过欢喜或痛苦,才学会什么应追求和应避免”。编演课本剧过程中,学生与剧中人物同欢乐、共悲伤,同呼吸、共命运,从思想深处与他们产生共鸣,最终实现语文教材的教化作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实现理想化的纯美的人生。
       总之,课本剧这种寓教于乐的“愉快教学”形式,改革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弊端,它使语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从而真正把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教学实践中推广课本剧有利于师生在语文教与学的实践中树立“大语文”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推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本剧这一教学形式一定能在新时期语文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开拓出语文教育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Z].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 2003.
      [3]黄爱华.探索与实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戏剧教育
       [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4]张力夫.如意人生的100个箴言(张力夫修身教育三
       部曲) [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山东省莱芜市鲁中冶金矿山公司中学(271113)
      

    相关热词搜索: 重要作用 语文 发挥 课本剧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