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儿”在单音节词中的成词作用初探】单音节词

    时间:2019-05-15 03:15:1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从现代汉语语音学角度看,“儿”使得这些单音节词的语音长短有异,并且使得部分词完成了非韵律词到韵律词的变化;从词汇学的角度看,“儿”使得部分不成词语素成词,进而扩大了现代汉语口语的词汇量;从现代汉语发展趋势上分析,带“儿”的单音节词是汉语双音节化发展趋势下的产物。
      关键词:“儿” 韵律词 双音节化 成词作用
      1、“儿”的语言性质
      《现代汉语通论》指出:“作为词尾的‘儿’不自成音节,也并不是一个音素,只是词尾所在音节发音时的一个伴随的卷舌动作,这一语言现象叫做‘儿化’。”[1]所以说,这些带“儿”的单音节词从其本质上说属于儿化词,“儿”并不完全等于卷舌元音er,因为“儿”在实际发音过程中并不包含卷舌元音中的央元音e,而仅仅代表一个发音时的伴随动作——翘舌。因此,带“儿”的单音节词实际上是儿化词的一种,“儿”尾卷舌音与前面词根语素音节的韵母连读,二者可共存发音。例如:花儿: [ xua ] + r → [ xuar ]。所以,这里的“儿”并非一个独立的音节。
      语素的功用是构词, 它是词的建筑材料。“儿”是语素, 可以从它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单位给予确定。而带“儿”的单音节词中的“儿”则是词缀( 后缀)。例如:球儿、卷( juǎn) 儿。这里的“儿”既有语音形式r——翘舌动作,又有独立意义,表示微小、词性变化等。
      再者,这些单音节儿化词可以看作是现代汉语中运用形态变化的语法手段而构成的词,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与屈折语(以印欧语系中的英语为例)来作比较:
      例: 幡(fān) 幡儿(fānr)
       豆(dòu) 豆儿(dòur)
       pen [pen] pens [pens]
       use [ju:s] used [ju:st]
      可见,这些带“儿”的单音节词在加上“儿”之前和加上“儿”之后的音节形式并没有变化。正如英语里,部分单词不会因为时态或单复数等形态变化而改变音节形式一样。一个语素既可以大于一个音节,例如:琵琶、凡士林、卡拉OK,这些词都是由一个语素构成,但却属于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同样地,一个语素也可以小于一个音节,我们现在讨论的这些带“儿”的单音节词中的“儿”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带“儿”的单音节词中的“儿”可以定性为一个非音节的语素。
      2、 成词作用
      2.1 从现代汉语理论层面上分析
      2.1.1 语音角度:
      a. 从语音长短的角度分析:“儿”使得这些词的语音长短有异
      通过语音长短分析可知,“儿”在单音节词中的语音是有长短之分的,而且无论成词语素,还是不成词语素都有这样的情况存在。首先,成词语素方面:例如,“家”“尖”“窝”“刀”这四个词在不加“儿”的情况下,其语音的长短是一样的,但加上了“儿”,形成了儿化词后,便发生了变化。数据显示,“家”、“尖”、“窝”、“刀”的语音长度分别是0.378秒、0.380秒、0.376秒、0.378秒,也就是说这些作为一个单字的时候发音时的语音长度基本上是一样的,但加上“儿”以后就有所改变了,作为一个单音节词,它们的语音长度分别是0.674秒、0.674秒、0.449秒、0.449秒,也就是说“家儿”“尖儿”要比“窝儿”“刀儿”的读音更长些。同样的例子还有“鸟”(0.400)、“片”(0.380)和“鸟儿”(0.720)、“片儿”(0.680)。其次,不成词语素方面:“饺”(0.376)、“辫”(0.355)和“幡”(0.354)、“领”(0.365),在不加“儿”的状态下,语音长度相差不超过0.022秒,但加上“儿”以后,“饺儿”(0.680)和“辫儿”(0.665)明显比“幡儿”(0.480)和“领儿”(0.490)长大约0.2秒。因此,“儿”在单音节词中的成词作用首先表现在对这些词的语音长短的影响上。
      再看,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前面词根语素音节的韵母是否带有介音有关。根据语音图谱的分析,儿化在时间域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些音节的起始段基本上保持非儿化时的特征,在它的收尾段基本上是er音的特征,中间段是个过渡性音段。但是,每个儿化韵母内部这三段之间的时长结构关系是不同的。实际测量的结果表明,儿尾的长短与介音的有无密切相关。普通话里不带介音的儿化韵母共有 8个,它们的儿尾较长,跟整个韵母的时长比为68:100;带介音的儿化韵共有15个,其儿尾较短,跟整个韵母的时长比为46:100。这表明各类儿化韵母内部的时长结构存在着系统的差异,韵母儿化时不带介音的比带介音的较早接近er音的本身的读音长度。
      b. 从韵律学的角度分析:完成了非韵律词到韵律词的变化
      上面提到,这些由“儿”所构成的单音节词,加上“儿”后,使得整个词的语音长度增加,其实这仅仅是表现在“量”上的差异。从汉语韵律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单音节儿化词的成词过程包含着“质”的飞跃。“儿”的出现完成了部分词语或字从非韵律词到韵律词的变化。冯胜利在《汉语韵律句法学》中提出了一系列的概念,包括“相对轻重原则”、“音步”、“韵律级层”、“韵律词”等。他认为,“韵律”指的就是人们说话时表现出来的“轻重”、“缓急”、“节奏”等超语音现象。从韵律角度研究词,就是在自然语言中寻找“节律”上的最基本的单位。一个在韵律节奏中可以独立的基本单位,就是一个“词”,为了跟语素词或句法词区分开来,叫做“韵律词”(Prosodic Word,简作:PrWd)[[1] 冯胜利. 汉语韵律句法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77.][1]。按照此理论,在这些带“儿”的单音节词里的词根语素,包括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都属于非韵律词,如:班、星、杏、籽、桌、花、饺、词等。他提出了“韵律级层”(Prosodic Heirarchy)理论:
      韵律级层(Prosodic Heirarchy)
      韵 律 词(PrWd)
       |
      音 步(Foot)
       |
      音 节(Syllable)
       |
      韵 素(Mora)
      依据韵律学的理论,音步必须严格遵循“二分枝原则(Binary Branching Condition)”。如此看来,如果汉语是在音节的层面上建立音步,那么汉语中最小的音步是“双音节音步”[2],也就是说,汉语的标准音步是两个音节。一般看来,单音节词不是一个音步,因而不合韵律词的标准,不能造成韵律词。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些带“儿”的单音节词就是一个例外。这些带“儿”的单音节词虽然从表面上看只有一个音节,但从韵律和时长角度看,已相当于两个音步。与这些词原来的词根语素相比,加上“儿”后的这些单音节词已经完成了非韵律词向韵律词的过渡。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韵律学中“相对轻重原则”来进行分析。所谓的“较轻”或“较重”都是相对而存在的。也就是说,在“相对轻重原则”的制约之下,只有以下两种轻重形式是合法的:
       (1) Z (2) Y
      
       轻 重 重 轻
      而我们所讨论的带“儿”的单音节词属于第二种合法的语音轻重形式,即“前重后轻式”。
      例如:
      花huā 花儿huār 帽mào 帽儿màor 尖 jiān 尖儿jiānr
      这些单音节儿化词的语音重心都在前面的词根语素上,而后面的“儿”的语音则相对较轻。与原来未加“儿”的词根语素相比,那些词根语素则属于前面所说的第二种不合法的语音轻重形式。由此可见,这些词根语素从不加“儿”的到加上“儿”的过程,实际上是完成了语音轻重从不合法到合法的变化。带“儿”的单音节词中的“儿”使得汉语部分词语实现了量到质的变化,也使得这些单音节儿化词也完成非韵律词到韵律词的变化。
      2.1.2 词汇角度:“儿”使得部分不成词语素成词,进而扩大了现代汉语口语的词汇量
      从构词角度来看,带“儿”的单音节词属于一个词根加后缀构成儿化词,可以分成以下两类:1)成词单音节语素+儿。例如:“花儿”、“鸟儿”、“刀儿”。2)不成词单音节语素+儿。例如:“竿儿”、“侄儿”、“碟儿”。
      在这里,我们以“鸟”和“鸟儿”为例。“鸟”作为成词语素,虽然可以独立使用,但仅仅是表示该词本身的理性意义——“脊椎动物的一类,温血卵生,用肺呼吸,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一般前肢变为翅能飞”[3],这一意义是带有客观性的。而“鸟儿”除了具有上面所说的理性意义,还具备一定的感情色彩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鸟儿”是“〈口〉指较小的能飞行的鸟”。“儿”的存在使得该词具有了表示细小和喜爱的意义。这就表明“儿”在单音节词中的成词作用表现在扩大了词汇量和丰富了词义两个方面。其次,“儿”在单音节词中的成词作用还表现在词义的专指性上。更重要的是“儿”的存在还使得不成词语素成词,进一步扩大了现代汉语(主要是口语)的词汇量。这是由于这些带“儿”的单音节词大多来源于北方方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首先表现在亲属称谓上,以“侄”为例。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不成词语素,“侄”不能独立使用。但是,若加上“儿”或“子”作为后缀便能成词。像这样的亲属称谓词还有“叔儿”“婶儿”等。其次还表现在日常生活用品名称上,如“竿”、“碟”、“瓶”、“桌”、“凳”等,只有在其后加上了“儿”才能作为一个词,或者说作为一个名词存在,才能在交际中使用。
      2.2 从现代汉语发展趋势上分析:带“儿”的单音节词是汉语双音节化发展的产物
      一方面,带“儿”的单音节词中的“儿”使得不成词语素成词,使得那些本来在过去古代汉语中独立使用的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只是语素)加上“儿”后进入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由“儿”所构成的单音节词促成了汉语从单音节到双音节的发展。正如上面语音部分所提到的一样,这些由“儿”构成的单音节词,从本质上说其实是属于单音节到多音节的过渡阶段。
      另一方面,与“子”的成词作用比较,可看出“儿”在单音节词中的成词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中词汇的数量大量增加,这样,势必产生大量的同音词,影响人们的交际。不得已,词汇只能由单音向复音发展,而复音词中最“经济”的就是双音节词,所以,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双音节词在汉语词汇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个变化,促成了“儿”尾与“子”尾的形成,也使得它们在不同词根后面的构词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上文提到有些语素的后面既可以加上“儿”,也可以加上“子”,从而形成词。由此可见,“子”和“儿”在成词作用上是有其相同之处的,但并不是说二者完全一样。
      从古代汉语文字学角度来看,“子”、“儿”最初都是具有独立实义的词,有独立的音节和包裹音节的固定声调,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儿,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子,籀文从囟,有发、臂、胫,立于几上”。后来它们的意义逐渐虚化,最终变成轻声,“儿”尾甚至失去自己的独立音节,成为用作构形的词尾。
      从现代汉语语法学角度来看,语尾“儿”和“子”跟其他语素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词都是附加式合成词,如“桌儿”和“桌子”,但在语音上,“子”是一个独立的轻声音节,“儿”却不是一个独立的发音单位,它只是附着在前字韵母上的卷舌成分,“桌儿”是一个包含着两个语素的单音节词。
      从语言学理论中语音学的角度来看,二者相同之处在于词根语素分别加上“子”和“儿”所形成的词,在语音长度上十分接近,甚至相同的。根据音频软件的数据分析显示,以“幡”为例,“幡子”的语音长度为0.480秒,“幡儿”的语音长度为0.480秒,两个词的语音长度一样。同样的例子还有“胆子”(0.452)和“胆儿”(0.452)、“本子”(0.480)和“本儿”(0.480)、“侄子”(0.480)和“侄儿”(0.480)、“凳子”(0.720)和“凳儿”(0.720)、“碟子”(0.480)和“碟儿”(0.480)、“影子”(0.720)和“影儿”(0.720)。这些分别加“子”和加“儿”的词,虽在语音长度上一样,但前者是双音节词,而后者则是单音节词。
      因此,“儿”尾与“子”尾不同,它已完全失去独立语素的地位,成为粘附于词尾的音位,只能使其词根带上卷舌音色,附着于双音节词根后仍然组成一个双音节词。另外,这些带“儿”的单音节词与一般的单音节词明显的不同在于,这些词的语音已慢慢接近双音节词的语音长度。这一切都印证了现代汉语词汇有双音节化的趋势。
      3. “儿”的单音节词的规范化使用
      “儿”在单音节词的成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必须在使用这些单音节词时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在发音过程中,部分单音节不成词语素必须“儿”化。第二,根据使用的语境不同,确定这些带“儿”的单音节词中的儿的发音。前面词根的韵母若带有介音,则“儿”应发得更长一些。如“管儿”中的儿尾则要比“秆儿”的儿尾的语音更长。第三,我们也要注意有的词看似带“儿”的单音节词,但实际上是双音节词,因为这里的“儿”读的是完整的卷舌元音er。例如:“花儿”,像我们上面提到的,它可以读作[xuar],也可以读作[xua er],当它读作后者的时候,它是指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地区的一种山歌。
      总的来说,“儿”在单音节词中不仅对这些词的语音长短产生影响,同时,也使得部分不成词语素成词,进入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由“儿”构成的单音节词,其词性已经发生了改变。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的变化。再者,从现代汉语的宏观发展角度看,它是现代汉语双音节化趋势发展下的产物。这是一种从微观到宏观的发展。
       注释:
      [1]冯胜利. 汉语韵律句法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77.
      [2]冯胜利. 汉语韵律句法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4.
      [3]新华字典(第十版)[S].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54.
      参考文献:
      [1] 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57.
      [2] 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79.
      [3] 冯胜利. 汉语韵律句法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9.44.77.
      [4] 新华字典(第十版)[S].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S].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作者简介:陈倩仪(1987.10~),女,广东广州,暨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相关热词搜索: 音节 初探 词中 作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