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羌笛——蕴涵深厚文化的神秘乐器】 中国乐器大全及图片

    时间:2019-05-14 03:20: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 要: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四年的时间了,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和保护等问题的关注力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着重对一些濒临失传的羌族文化进行了抢救性地挖掘和保护,其中,羌笛作为羌族音乐文化的代表成为了这次挖掘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挖掘工作进行的不断深入,这件尘封几千年的神秘乐器渐渐地浮出水面而为人们所知。本文将以羌笛的历史为线索从羌笛文化内涵的角度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羌笛 羌族音乐 边塞诗 文化内涵
      
      羌笛,相传是在秦代以前生活在我国西北高原的游牧羌人用箭竹制成的双管双簧的民间乐器,采用独特的“鼓腮换气法”来演奏,其“乐声不断,不绝于耳”。 唐代诗人王之焕所见羌笛时,看见的是“黄河远上白云间”的景象,到今天,却只有这一支从黄河岸边西北高原迁徙转战而来的古羌部落再次抚弄羌笛。
      一、历史上关于羌笛的文献记载
      历史上关于羌笛的记载有很多,这里我们简单地列举几例。《风俗通》记载“汉武帝时丘仲作笛,其后又有羌笛”。陈暘《乐书》记载“羌笛五孔,马融赋笛谓出于羌中,旧制四孔而已;京房加一孔,以备五音”。汉代马融在《长笛赋》中说:“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吟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以当簻便易持。易京君明识音律,原本四孔加以一。 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乐府杂录》里有云:“笛,羌乐也”。明代胡震亨在《唐音癸签》卷十四《乐通》里说:“笛,有雅笛、羌笛,唐所尚,殆羌笛也”。李善注马融《长笛赋》云:“笛原羌出,又有羌笛”···
      从茫茫的古代文献中,竟然找到了许多关于羌笛的资料记载,使得这支不足20公分的简易乐器烙上了厚重的文化印记。
      二、包含有“羌笛”的诗句
      唐代有这样一批边塞诗人,他们写的很多部诗作中都有羌笛的影子,诸如:王昌龄《从军行》中有这样的诗句“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王之焕《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李颀《古意》“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还有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渔家傲》有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三、唐宋边塞诗中的羌笛文化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这使得汉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不同程度的交流融合。这期间边塞诗文化尤为盛行,而当时羌笛在唐代是塞上常见的一种乐器,它在边塞诗中随处可见,但其并未正式进入唐代宫廷或军队中,它只是边塞少数民族或是军队兵士用于娱乐的乐器之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就是当时军旅生活中娱乐场面的真实写照。
      著名诗人王之焕《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这是唐代边塞诗中的经典名句。从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真实的塞上军队生活,诗中前两句展示了边塞风光,而后两句就借羌笛来抒发诗人的感情,其中“羌笛”是全篇的点睛之物,羌笛所吹奏的是笛曲中的《折杨柳》,只因羌笛的笛声略带几分苍凉,故成为了边塞将士思念故土表达思乡之情的代表之物,而《折杨柳》正是将士们常吹奏的曲子,如此之说,就不免会让人想起离别家人之愁苦。
      区区羌笛,在塞上的军旅文化中里竟表现出了人们的喜怒哀乐,这不得不说明在当时艰辛的战争年代它却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愫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羌笛被唐代的诗人们写入诗中,在这些诗中,它不仅仅代表一种乐器,而且也代表了唐宋时期的一种文化形态。再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羌人受到外来种族的追击,这也使得这个倔强的游牧民族不得不隐居到崇山峻岭之中继续繁衍,也正是如此,古老的羌笛才得以保存至今。
      四、结语
      羌笛,作为羌族人们表达情感寄托的方式,千百年来它一直担负着其应有的使命。悠悠的羌笛声配上优美的莎郎舞正诠释着灾后羌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表现出来的顽强拼搏感恩奋进的精神。笔者想通过本文尽一点对羌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绵薄之力,在后面的学习和研究中,笔者还将继续在该领域的工作中献计献策,用实际行动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也祝愿勇敢坚强的羌族人民在全球华人的援助和鼓励下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周锡银.羌笛考略[J].民族艺术,1986(2).
      [2]路云亭.盛唐边塞诗文化性征[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8(4).
      [3]张玉萍,李世国.羌笛的造型特征及文化内涵分析[J].四川戏剧,2010(6).
      [4]谭浩烨.唐宋边塞诗词羌笛悲凉意象成因[J].文学教育(上),2011(1).
      作者简介:肖友明(1983-),男,汉族,四川绵阳人,四川音乐学院作曲技术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作曲技术理论教师。

    相关热词搜索: 羌笛 蕴涵 深厚 乐器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