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同课异构教学反思|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学反思

    时间:2019-04-02 03:13:1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作者就“二氧化碳的制取”这同一教学内容,从导入、过程和练习这些方面与其他两位老师的实施进行比较,分析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
      关键词:同课异构;导入;过程;练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45-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19
      2010年11月在海陵区举行了区化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其中有两位老师比赛的内容是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与我参加江苏省级实验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所授内容一致,听取两位选手的课,收获颇多,最大的体会是同课异构,重在设计。下面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精彩导入注重引出问题
      两位老师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导课,可谓精彩纷呈。如,罡阳中学的陈老师采用谜语的方式进行导课:农民伯伯说我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我是“灭火先锋”;环境学家却指责我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请你猜一猜我是谁?通过谜语引入新课,该设计较为新颖,谜面描述出了二氧化碳的功和过,直观性较强,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沈毅中学的吴老师导课方式较为简单,与学生一起作深呼吸,“吸气——呼气”,提问“感觉怎么样?你们知道在刚才的呼吸过程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吗?”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从而进入新课,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我的设计与他们不同,是按照从生活走向化学这一新课程理念去设计的。首先教师打开雪碧饮料的瓶盖,让学生观察现象,大家会发现有大量的气泡溢出液面,接着提出问题:“这些气泡是什么气体的气泡呢?”学生猜测是二氧化碳。“怎样验证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然后师生用雪碧饮料共同完成演示实验,大家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了。由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现象,可以推出雪碧饮料中逸出的气体的确是二氧化碳,从而导入新课。这样的课堂导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拉近了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生感到既熟悉又奥妙无穷、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使学生的学习欲望高涨,学习的需要不断内化,学习的动力源源不断地产生,同时对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也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注重能力发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标志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在化学实验中引起学生认知兴趣的是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等,这些现象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索欲望,准确地把握“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点,做好每一个实验,通过生动、新奇、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等产生影响,这也是使化学课堂教学充满创造性的关键。罡阳中学的陈老师和沈毅中学的吴老师在过程设计中非常注重实验探究教学。罡阳中学的陈老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哪些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并设计了三个实验让学生探究哪种最适合用来作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料。沈毅中学的吴老师,首先请学生回忆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然后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同样也是先询问学生有哪些反应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后设计三个实验让学生进行探究,从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案。我在教学设计上与他们不同,首先让学生回忆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学习的?利用PPT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回顾实验室制备氧气所用药品和反应原理,接着直接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所用药品和反应原理。我并不反对实验探究,但觉得这个地方并不需要设计实验探究,罡阳中学的陈老师和沈毅中学的吴老师均设计了稀盐酸与石灰石、稀硫酸与石灰石和稀盐酸与碳酸钠粉末这三个探究实验,他们的设计意图是通过一组探究反应速率的对比实验,帮助学生领悟确定二氧化碳制备原理时应考虑的因素,提高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备原理的认识层次。但对于稀硫酸与石灰石的反应,学生几乎看不到气泡,所以好多学生就认为这两种物质接触后不发生反应,然后教师解释稀硫酸与石灰石是反应的,只不过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反应会逐渐停止。学生听得比较牵强,因为他们还没有学过有关物质溶解性的知识,不知道微溶于水是什么意思,只知道老师说什么就按老师的做,如果在学生学完物质的溶解性和酸碱盐知识后,再设计这样的比较实验,学生可能更能理解,认识会更深。
      接下来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我首先请学生回忆并组装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选择一组装置进行展示,让学生对装置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确定制取气体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由此可以推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哪个反应的发生装置相似呢?”请学生试着组装出制取二氧化碳最简单的发生装置,教师从中选择一组有错误的装置进行展示,并让学生进行评价。本环节注重从学生学的角度去设计教学,通过知识的类比,达到锻炼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迁移把握得更游刃有余,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注重学生个性的张扬。由于学生设计装置时所提供的都是实物,学生设计的感受和体验都很真切。接下来让学生试着对发生装置进行变通,提出三个问题。问题1:如果要制取较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把试管换成哪些仪器?问题2:如果在制气的过程中要补充酸液或控制酸液的加入量,可设计什么样的装置?问题3:如果还想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又可怎样设计装置呢?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并不是只有一种,根据不同的需要,装置可以进行变换,学生回答前2个问题并不困难,但要提醒学生有关的注意事项,第3个问题在教师的提示和启发下有些学生能够回答出来,师生共同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体验成功的乐趣,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花费心思设计实验,只要是适合学生的,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都是成功的、有效的实验教学设计。各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教师钻研教材的重要性,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育对象、教学理念、教学风格会建构出完全不同的课堂,要努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课堂练习注重与生活实际结合
      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传统的教学结尾是授完新课之后,教师出题让学生练习,巩固知识。长此以往,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知识,也做了一定的习题,但遇到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时,不会用所学的知识解答,应用能力较差。新课程要求化学教学要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结尾要引导学生用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重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
      沈毅中学的吴老师采用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装置改错题,让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内容,选择的题目有梯度。罡阳中学的陈老师设计了一道创新题,用学生在实验中破损的试管(底部有小洞)以及教师提供的一些仪器,设计两套具有使反应随时发生和停止的二氧化碳发生装置,让学生通过设计装置进一步复习巩固课堂知识。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束缚。
      我采用了“幸运52”开心问答的方式,让学生随意选取要回答的问题,如装置改错题、实验填空题、拓展应用题(你能利用一些生活用品再设计几种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吗?你还能用生活中哪些物质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呢?)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激励性评语评价学生的练习结果,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堂练习设计,可展现化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化学问题,运用化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化学是有用的,使他们对学习化学更感兴趣。
      “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的教学个性,我们从中发现了每个教师的亮点,对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机智、教学手段等的提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真正体现了“百花齐放”、优势互补。让我有了更高的目标“课堂应该更生动更快乐,让我的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严宣申.化学实验的启示与科学思维的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 陆军.重构教材内容:新课程教学设计的起点[J].化学教育,2010,(1):29
      [3] 杨九俊.新课程三维目标理解与落实[J].教育研究,2008,(9):42

    相关热词搜索: 制取 反思 异构 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