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文采 [专题三:有文采]

    时间:2019-03-01 03:33:3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风姿绰约 韵味无穷      A能力要求   《考试说明》对“有文采”具体描述为“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词语生动”是指在词语运用恰当的基础上增强词语的表现力,就是要求我们选用恰当的、传神的、生动的、形象的和极具表现力的词语,使所描述的对象给读者以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的感觉;把所阐发的事理表达得清楚明白,深刻透彻。所谓“句式灵活”,就是指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句式。修辞,就是修饰词句的意思。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是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是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则是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广义的修辞包括炼词、炼句等许多问题;狭义的修辞是指运用修辞格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掌握的常见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文句有意蕴”是指在以叙事、抒情为主的文章中,语句应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让读者有咀嚼、回味的余地。
      
      B 备考指导
      
      一、遣词,词语要生动。
      1、精心运用动词与形容词。
      唐诗的意境,宋词的韵味,元曲的隽永,往往是以某一词(多为动词与形容词)作为诗眼而尽传其神的。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评词时曾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因此,锤炼词语时,我们应特别重视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动词运用得有灵气,就能增强文章的神韵,使文章活起来,犹如生命之泉汩汩流淌,给人以美的享受。如翦伯赞的《内蒙访古》描写原野:“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作者连续用了“拖”“躺”“沐”三个拟人动词,把这片原野刻画得恬美而又有生气,化静为动,动静结合,语言形象生动,极富神韵。
      如果把作文比作新娘,那么形容词就是新娘化妆用的胭脂,能使文章更加妩媚动人。如学生习作《美丽神奇的桂林》描绘夏日的桂林:“五光十色的彩灯交相辉映,让人无比惊奇:滴水成‘冰’的岩洞竟如此美丽。蔚蓝的天空下,红山、黄山、绿山互相挑逗,还有那银白的柱子在浩瀚的原始森林中擎天而出。这儿的树林遮天蔽日;还有一望无垠的田野,五谷丰登;还有香气扑鼻的果园,里面有绿色的大西瓜,水灵灵的葡萄,雪白的香瓜,新鲜的荔枝……”小作者极尽渲染之能事,编织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神奇画卷,表现了小作者对桂林美景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2、精心运用叠音词。
      叠音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音乐美。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月光:“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如果说仅仅把月光比作流水不算稀奇,那么一个“泻”字配上“静静地”这一叠音词,就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无声响。这种似有声响而又无声响的幽静的意境,宛如一幅优美的图画,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思。
      3、精心运用色彩词。
      色彩词能增强语言的意境美、画面美。如朱自清的《春》描绘春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作者抓住色彩的连锁关系,把景物描写得色彩层次清晰,意趣盎然,洋溢着春之生命舞动的美感,烘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之世界,如诗如画,意境十足。
      4、精心运用成语以及其他四字短语。
      成语以及其他四字短语能形成一种整体和谐的美。成语的主要特点是形式简洁,意蕴丰富,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成语的连用有时还能达到增强语势的效果。这种四字短语在古文中尤为常见。如贾谊的《过秦论》开篇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显得很有声势,读起来铿锵有力,亦有悦耳荡心之效。
      
      二、造句,句式要灵活。
      1、巧用疑问句和感叹句。
      议论文、散文中常常用到疑问句和感叹句。一篇优秀的议论文,不仅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还要言之有“气”,没“气”的语言是苍白无力的,也是难以震撼人心的。在议论文中,疑问句可以提出问题,把思维引向深入;同时还可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在论证过程中,反问句还可以强化语气,增强论辩力量。在议论文中,感叹句主要是强化感情,使议论充满激情。如闻一多在《最后一次讲演》中用了9个疑问句和44个感叹句,在场的听众无一不被他的讲演感染和震撼。
      相对于议论文重在说理而言,散文则重在抒情,疑问句和感叹句能够使心理描写更加细腻,感情抒发更加强烈。如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哥,是捡来的吗?》,标题就用疑问句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显示出考生较高的写作水平;此外,正文中交错使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大大推动了感情的深化与升华,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2、灵活运用倒装句。
      句子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按结构分,有单句和复句;按功能分,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等,此外,还有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是字句、肯定句、否定句、常式句、变式句,等等。一篇文章应该是多种句式的统一体,如果总是使用同一种句式,那么文章就会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根据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如孙犁的《荷花淀》中写水生嫂的问话:“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不用常式句,而用主谓倒装句,就更能突出她对丈夫的关切,情感表现力大大增强。
      3、灵活运用整句。
      运用整句即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来议论、抒情或点题,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整句式适用于以抒情和议论为主的文章。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有这样一段话:“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此段,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独立人格的向往之情,使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染上了一层浓浓的诗意。
      4、灵活运用整散结合句。
      有时,文章老是用整句,也会显得呆板而毫无生气,这时就得运用整散结合句,形成一种整齐而错落有致的美。如《你要问我选择什么》(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你要问我选择什么?我愿化作一粒运往非洲贫困地区的粮食,为饥饿的人们奉献我的微薄之力。我愿化作一只和平的鸽子,去扑灭那战争的烟火,去抚慰那已经遭受创伤的南联盟人民,使他们知道和平总是会来的。我愿飞往阿富汗,去给那些在战争中遭受灾难、困苦的人民以心灵的抚慰,去给那些长期厌恶战争、渴望和平的人民以最大的希望。我愿化作一架心与心之间的桥梁,不仅要沟通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心,沟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心,还要沟通全世界人民的心,使全世界人民团结友爱,携手共进……”这段文字以整句为主,间以散句,开阖自如,语句优美,洋溢着人性之美,这种表达效果显然要比单一的整句或散句好得多。
      5、巧引古诗文名句。
      新课标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作文是对考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作文能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决于考生对民族文化借鉴吸收的多少。作文中如能适当引用古诗文名句,文章就会显得很有品位。如2003年全国高考满分作文《同是……可是……》中的一段:“同是长空中的月,老杜发出了‘月是故乡明’的感慨;李白则月下独饮,举杯相邀,有了‘对影成三人’的慰藉;王维别有一番‘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静恬远之情。纳兰性德与众不同的见解让人深思:‘下弦不似上弦好!’而外国诗人加里・夸斯得的描写更是匠心独运:‘正巧在赤道上,正巧在秋分点,正巧在午夜,从船上看,满。月,正在中天。’一‘满’一‘月’,独自成句,体现了万物的对立又统一。”此段,不仅引用了中国诗人杜甫、李白、纳兰性德的诗句,而且还引用了外国诗人加里・夸斯得的诗句,这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章能够震撼阅卷者,作文不得高分也难!
      
      三、修辞,辞格要新颖。
      对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最好不要用,用了反而会让人觉得生硬、枯燥。如月亮像镰刀、孩子的脸像苹果等,这些比喻妇孺皆知,用了还不如不用。比喻一定要新颖独特,只有新颖的比喻才能使人过目不忘。
      如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①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②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例①前一句先把“山”比作“眉黛”,后一句紧接着把“小屋”比作“眉梢的痣一点”,后一个比喻完全是由前面的比喻生发、引申而来的,因此两者的关系显得特别紧密,全句也显得相当通畅。例②并不着眼于比喻物和被比喻物的相似,而是着眼于两个被比喻物之间的关系;倘若孤立地看,可能较难看出两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但如果从花与树、面庞与姿态的关系着眼,我们不仅会觉得这两个比喻贴切合理,而且还有耳目一新之感。
      
      四、炼句,文句要有意蕴。
      意蕴是指文句的深意及蕴藉。运用借代、象征、比赋等手法可使句子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如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谈到文学的文字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时,引用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说:“‘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因此,我们作文时要留心炼句炼意,使文句具有音外之音,韵外之韵,情外之情。
      
      【例文展台1】排比造情势
      独上高楼(节选)
      重庆一考生
      ……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崇尚奢靡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以换取高官厚禄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
      二、苏东坡
      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把酒问青天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只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赏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
      【技法点拨】
      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产生情感的冲击波,从而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此文开篇就以设问的形式吊起读者的胃口,一下子把读者引入了小作者如天风海雨般的情感中,使读者有种“独上高楼不胜寒”的快感。接着,以“排比+设问”的形式推出文学史上三位大师抛开人们世俗的期许而“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显得气势磅礴,感情充沛。
      
      【例文展台2】文句有意蕴
      没有翅膀的飞翔(节选)
      重庆一考生
       “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轮回,”甲虫微笑着对我说,“有一天,你也会有一双斑斓的翅膀,在天空中蹁跹舞动。”阳光安静地淌过我每一寸藏青的肌肤,我听到山风掠过树梢,如同一支悠远的骊歌。
      ……
      “每一只鹰的舞台都是苍穹,”妈妈的目光中充满期待,“有一天,你也会有一双坚强有力的翅膀,在天空中铺展你的辉煌。”轻风温柔地吹动我茸黄的毛,我听到燕语呢喃,讲述着一些古老的故事。
      ……
      “每一只天鹅都是天使的一次微笑,”爸爸慈祥地凝视着我,“有一天,你也会有一双洁白的羽翼,在天空中书写你高贵的美丽。”水珠轻轻地顺着我的羽毛淌下,我似乎听到雨打芭蕉,点滴着一些天荒地老的忧伤。
      ……
      【技法点拨】
      读完此文的第一感觉就是语言十分优美,富有意蕴,极具想象力与创造力。“每一只蝴蝶都是一朵花的轮回”“每一只鹰的舞台都是苍穹”“每一只天鹅都是天使的一次微笑”,读着这些优美的文句,犹如吟唱一首忧郁的歌,而且这些句子形成了文章的结构形式,这是写作者的大机智。
      
      【例文展台3】修辞新颖显神韵
      风,可以穿越荆棘(节选)
      四川一考生
      生命如风。
      好一个亘古的比喻。你也许感慨于它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着一丝痕迹。我却跋山涉水,在时空里淘尽沙砾,找到了这个比喻的真谛: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道又一道地爬过,事实上,这道道篱笆缀满荆棘,我们爬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回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
      梭罗说:“这儿可以听到河流的喧声。那失去名字的远古的风,飒飒吹过我们的树林。”或许垂问远古,就能把生命如风的真谛领悟。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冷,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都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梵高看见了风。他在向日葵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连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对于一个把艺术当作生命的人来说,无人欣赏自己的艺术就好比无人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被轻视、被鄙视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那阵风被阻挡住了,发出愤怒的吼叫。然而它们仍然向前,向前!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身躯,它们成功了。
      于是他也成功了。
      《向日葵》等画作在他死后不久,成为了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品,直至今日。
      ……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
      唯有学习风,我们才能藐视一切挫折,让痛苦烟消云散,让快乐洒满旅途!
      
      【技法点拨】
      作者寄情于风,以风为载体,以风设喻,让风在文中一以贯之,使狄金森、苏轼、梭罗、梵高等人在“风”的旗帜下集合,表明自己钟情于风的理念。相信唯有学习风,才能有藐视挫折,化解痛苦的精神和意志,才能让快乐洒满生命的旅途。文章构思新颖而独特,韵味无穷。
      
      【例文展台4】 引经据典见底蕴
      诗人・明月・黄花(节选)
      重庆一考生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任平生,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被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漩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何所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的。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嫁之苦。
      ……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地走过。
      ……
      【技法点拨】
      引经据典能使文章语言典雅,品位自高,境界自成。东坡、易安的词句,此考生能信手拈来而无斧凿之痕,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思考力度。更令人折服的是,此考生还能自填诗词且格调高雅,这种“腹有诗书”所折射出来的“底蕴”,使作文不得高分也难!

    相关热词搜索: 文采 专题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