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军旅文学为什么打动了我们?】 物欲横流的时代

    时间:2018-12-27 03:22:5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军旅文学都是拥有最多读者的文学题材之一。   不管是什么年代,不管是什么民族,军人永不言败的精神,荣誉、情谊、使命、牺牲、悲壮等军人特质,皆为众人敬重。
      人们都渴求侠肝义胆、超越功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主义,而这种寄托最适宜通过军旅文学来实现。
      尤其在和平年代,抛头颅洒热血只能从历史中回味,满足英雄主义情结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此类作品;
      尤其在一个以金钱为价值标准的时代,精神缺少观照,信仰被消解,净化心灵的最好方式,就是阅读这些作品;
      这里面,有民族和国家的光荣与梦想,能满足普通人的侠义感,能充实我们精神上的失落。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我们特以军旅文学向它致敬。
      
      重温军旅文学
      
      在我们的中小学时代,《长江三日》、《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作品曾给我们幼小的心灵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与军人们高尚的人格一同留在我们心中的,还有刘白羽、魏巍等军旅作家的名字。时光更迭,从战火中走过来的刘白羽、魏巍等老一辈军旅作家已相继故去、老去,新中国成立后接过铁笔的王愿坚、公刘、李瑛等也逐渐淡出文坛,但可喜的是,直至今日军旅作家的队伍却依然香火旺盛,不仅有朱苏进、乔良等军门子弟笔耕不辍,莫言、阎连科等农家子弟描述军农情怀,更有以王海为代表的女军旅作家为文坛注入一缕清风。
      他们以笔为枪抛出一篇篇战斗檄文,使亿万热血青年产生思想上的碰撞,使亿万读者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的文字影响了一代代中国青年的精神气质。他们在生活上表现出来的军人般的坚毅,在笔尖下流淌出来的大智与大爱,让他们如同战场上的士兵一样可敬可爱。
      说起军旅文学,不得不提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前便活跃在战场前线与后方的文学工作者,他们是中国军旅文学的奠基人,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都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创作经验,刘白羽和魏巍是其中代表。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事情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几乎所有中学生都会对这段著名的开头倒背如流,写下了这篇不朽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正是魏巍。他曾在1950年至1958年间三次赴朝鲜,写下了奠定其文学地位的散文《谁是最可爱的人》及《故士和祖国》、《在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依依惜别的深情》等作品,从1959年至1978年,历时22年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东方》,以史诗般的笔触,热情而又深远开阔的思想,表现了壮烈的抗美援朝的战争生活,因而荣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进入新时期的军旅文学仍受读者喜欢,因为它凝聚时代的军旅楷模。
      
      凝聚时代精神的军旅楷模
      
      历史一页页翻过,多少往事已流逝在记忆的长河。但是,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张思德……一个个英雄的名字,却如璀璨星辰,闪烁于我军80年光辉的奋斗历程,让我们的目光久久为之仰望,让我们的激情更加为之昂奋。
      一个激情澎湃的时代,必然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一支勇往直前的军队,必然是英雄云集的军队。今天,再一次聆听这些英雄的铿锵足音,我们会发现他们坚定的信仰,非凡的勇气,以及敢于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大无畏气概,早已流入我军的血脉,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而把这些精神财富与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更是摆在我们所有当代军人面前的一道严肃命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纪念建军80周年之际,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些英雄,礼赞这些英雄,在与英雄的无声交流、铿锵对话中,追求崇高,净化心灵,激励精神,获取力量,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履行好我军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真正做到“站得出、冲得上、过得硬”。
      
      中学生为什么喜欢军旅文学
      
      军旅文学之所以受人喜欢,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原因一是军旅文学最重要的是真实,而不在于有什么新的理念。我国过去反映战争的作品,虽然手法有的很浅拙,但因为特别真实质朴,所以很多作品至今仍然能看下去。战争、爱情、生死,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军旅作品就是写这些的。军旅文学也是民族精神和灵魂的一部分。人需要物质,也离不开精神。而军旅文学提供给我们的,正是现代化建设中的热气腾腾的充满青春朝气的让追星族着迷的真正当代军人生活,还有战争中那些你想象不到的惊心动魄场面和细节,在真正的硝烟炮火血腥泥土味道中感受生命的极限。
      原因二是军旅文学区别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特别之处,应该在人物形象上,读者对军事题材有另一种期待,希望主人公不像其他小说主人公一样自私、贪婪、心胸狭窄,而是比较正面,有英雄主义情节。过去,军旅文学人物形象都是“高、大、全”式的,非常完美;但现在,人们觉得即使是军人,也应该是复杂的、性格上有缺陷的。人们喜欢军旅文学,应该是一种审美需求,是对崇高和悲壮的欣赏,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追求。
      原因三是我们把军旅文学看作文化创造中一个特别现象,对当代读者还是很有吸引力的。譬如,军人永不言败的精神,是每一个心理正常的年轻人都向往的。描写军人生活的作品和军事类杂志经久不衰的原因,是因为年轻人崇尚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而军旅文学就有这种特征。《亮剑》为什么如此畅销,大家关心的不是抗战时期的一个小人物,而是他表现出来的不服输不言败的倔强人格魅力打动了我们,而被称之为“亮剑精神”,同时也深深的吸引了读者。
      因此,我们喜欢军旅文学,军旅文学也有永远存下去的理由。让我们贴近军人、贴近生活,创造出充满激情和张力的文学精品,让军旅文学重铸绿色营盘的光荣与梦想。
      
      军旅文学:助人篇
      
      雷锋:永远的“雷锋叔叔”
      一个小个子湖南兵,是中国军人心中永远的巨人。
      一个普通的驾驶员,是中国军人心中永远的标兵。
      他的名字叫雷锋。屈指算来,如果他没有牺牲,今年已经是一位67岁的老人。但是,今天的孩子们依然称呼他“雷锋叔叔”。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感到,雷锋不仅没有死,他甚至不会衰老,他永远年轻。
      魂兮不朽,是谓永生!
      永生,古往今来多少人的向往,为什么它钟情于一名年轻的中国士兵?
      这个如同宇宙一样神秘的人生难题,曾让无数哲学家孜孜探索,却被这名中国士兵用朴实的语言一语道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这是一个智慧的雷锋。他让有限与无限的对立,在用生命为人民服务中统一。毛主席说:“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这位伟大的马列主义哲学家一眼就看出,雷锋光辉的一生,得益于他懂得“人为什么活着”的道理。
      ――这是一个幸福的雷锋。他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自己辛苦一点,多帮人民做点好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他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为别人谋幸福上,以积极的精神超越,获得了人生的幸福和幸福的人生。
      ――这是一个伟大的雷锋。他让人们看到,追求人生最高价值和意义的人,都是具有崇高理想的人,哪怕他们是一介凡人。如果没有他们为理想燃烧生命,人类社会就将失去真理的火花,人类的精神家园就将荒芜。
      因此,雷锋不死,雷锋不老。活着的时候,他感动着身边的战友,感动着暴雨中的大娘、建筑工地的工人、火车上的旅客……离开他的日子里,他的名字被亿万人怀念,他的品格让亿万人景仰。
      在抚顺的陵园里,雷锋沉默着――
      仰望天穹,发光的不都是恒星。但是,人们“头顶的星空”之所以依然灿烂,那是因为恒星在燃烧!
      张思德:一个重如泰山的名字
      在我军英雄画廊里,有一个战士,他没有“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豪迈之情,也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之举,有的只是平凡的经历和偶然的牺牲,而他的名字却与一个政党、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更重要的是,他的名字,引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人生价值追求,提升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
      这个普通的战士叫张思德。
      张思德牺牲后,人民的领袖和军队的统帅亲自为他致悼词,做演讲,这是因为毛泽东同志从张思德身上,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和一个八路军战士所具备的朴素而闪光的本质,而这种朴素而闪光的本质就是为人民服务,它成为一个政党、一支军队最鲜明的特征。张思德当过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党叫干啥就干啥,让他当班长,他就当好班长,后来因工作需要,改为战士,他仍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计得失。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毛泽东在高度评价一个普通战士的同时,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作了定位。实践证明,也正是因为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关系,我党我军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而辉煌的胜利。
      
      军旅文学:英雄篇
      
      董存瑞:把生命融入大地
      当笼罩在中国上空黑压压的乌云就要被凌利的罡风驱散,当漫漫长夜的噩梦就要被黎明的曙光取代,一支为着全民族求解放的武装力量在踏着军号开进的时候,却被一簇负隅顽抗的敌人的炮火挡住了去路,地堡里的机枪如吐着芯子的毒蛇,企图把如火如荼的革命吞噬……
      这时,你,一跃而起,在战友们的掩护下,迎着暴雨般密集的子弹,挟着炸药包冲了上去,在无法安放炸药包但冲锋号又一次响起的紧急关头,以自己的身躯作支架、高高举起炸药包,毅然拉着了导火索……
      罪恶的堡垒连同凶恶的敌人变成了废墟,你的身躯融进了大地,战友们踏着你开辟的通道前进,最终,隆化县城成了欢呼和红旗的海洋……
      一个普通的身躯,巍峨成一座山;一个倔犟的士兵,耸立成一座碑。高举炸药包,高喊:“为了中国人民的胜利――前进!”这一不朽的画面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闪耀的特写镜头,史诗一样,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里。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中国革命的辉煌乐章中,从此又有了一段令人自豪的记忆。
      黄继光:瞬间化为永恒
      55年前,在弹雨纷飞、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一幕惊天动地的壮烈情景,永远定格在我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上――英勇的志愿军战士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疯狂扫射的机枪眼,为冲锋部队开辟了胜利的通道!
      英雄壮举贯长虹,勇士辉煌化金星。黄继光愤然跃起的那一瞬,是革命英雄主义最集中展现的一瞬;黄继光扑向枪眼的那一刻,是诠释我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缘由的一刻。如果没有这种伟大的战斗精神,我军不可能百战百胜、横扫千军如卷席,不可能攻坚克险、百万雄师过大江,也不可能凯歌高奏、一唱雄鸡天下白!
      勇敢,是军人的第一美德。过去,面对血与火的战场,生死悬于一线,胜败重若千钧。而今,现代战争的触角早已伸展到了信息科技领域,战争的形态更加复杂多样,战争对人的战斗精神的需求同样迫切。黄继光身上体现出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仍是我们战胜一切敌人和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有了它,我们才能拖不垮、打不烂,愈挫愈奋,越战越强;有了它,我们就会攻必克、守必固,敢打硬仗、恶仗、大仗,所向披靡,无往不胜。
      邱少云:不死的荆棘鸟
      很久以前,有一个关于荆棘鸟的传说――
      它一生只歌唱一次,就连被誉为歌王的云雀和夜莺,在这歌声面前也黯然失色。可是,这歌声却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鸟儿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曲终而命竭,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
      荆棘鸟,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往往只能用巨大的牺牲来换取……
      纪念建军80周年,人们满怀深情地缅怀我军历史上那些光彩夺目的英模人物。在这耀眼的光环中,人们分明看到了一团燃烧的火焰。在这燃烧的火焰中,一个伟大的名字让人久久感动。他,就是邱少云,一个为了集体利益而甘愿牺牲自我的志愿军战士。
      邱少云的伟大,在于保护战友,牺牲自我。
      邱少云的伟大,在于坚韧不拔,挑战自我。
      邱少云的伟大,在于坚守纪律,战胜自我。
      邱少云,就是一只永远不死的荆棘鸟,翱翔在天幕上,用最美的歌声伴随着太阳冉冉升起。也许岁月可以流逝,也许风景可以退却,可军人的忠诚就像最初的誓言,永远不会改变。因为军人的忠诚已经融注在血液里,代代相传,绵延不绝。
      
      ■■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物欲横流 军旅 动了 时代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