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中国贫穷饥饿儿童图片 [饥饿的孩子]

    时间:2018-12-25 03:29:1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作者档案   严凌君,江西吉安人。1963年生,1983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深圳育才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出版有文化散文集《每棵树都有牵挂》(合集)、城市文化批评集《深圳城市病》、成长教育系列人文读本《青春读书课》等。
      血型:O型
      中学时候的职业梦想:诗人
      中学时候最喜欢的学科:语文
      寄语中学生:青春作伴好读书。
      
      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都是饥饿的孩子。肚子的饥饿让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美食王国的国民又发明了许多菜式:榆钱饭、槐叶窝头、清蒸观音土、生吃黑煤球……而脑子的饥饿可以把一个孩子变成白痴或者书痴。我就是那个年代一个饿出来的书痴。
      在语文课上小和尚念经一般念了领袖语录之后,在历史课上奇怪了那么多农民起义之后,在政治课上将上个学期赞扬过的大好形势又批判了一遍之后,我们走在放学路上,滚铁环、抽陀螺、用弹弓打麻雀,手忙脚乱而脑袋空空,一路晕回家去。日复一日,我们在最需要精神养料的岁月里,像无土栽培的植物、清水中抽条的豆芽,纯洁得苍白,空虚得通透。全中国的同龄人,能够清清楚楚看见彼此肚子里几行可怜的文字,像土匪的暗语一样流通着。
      内心生活停在街角,街角的租书摊。因为饥饿而更灵敏的嗅觉让我发现了这个地方,我苍白的童年唯一花花绿绿的所在。连环画,巴掌大小一本,每页上图下文,时称“小人书”,大约纯文字的书是“大人书”。摊主为防“孔乙己”,将图书用铁丝绑在长方形的木板上,一板绑两本。普通图书一分钱看一本,两分钱一板,《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唐》等则价格翻倍,看完一套几十本常常要许多分钱。图书不能带走,看客围聚摊旁,坐小板凳或铺一张报纸席地而坐,大人小孩济济一地。这里比学校幸福,是我放学后隐秘的欢乐之地。那时候,城市平民孩子的口袋里是没有零花钱的。拥有一分钱,而且是每天拥有,是巨大的幸福。我没有这样的幸福。我的父母是最早的“下岗工人”,“精简机构”运动把全家赶到农村数年,回城后自谋生路。父母摆地摊卖小吃,夏天沿街叫卖冰棒。我放学后帮忙叫卖冰棒,有时一天可以得到一分钱犒赏。但我被一套长篇小人书迷了魂,等不及第二天到来。然后,我偷钱了,两角钱。这天半夜三更,父亲将我从床上揪起来,一阵拳脚,打了个“胡笳十八拍”,好梦出塞。当时卖一根冰棒能赚7厘钱,20分钱,要卖出多少根冰棒?29根!要声嘶力竭热汗淋漓叫半天才能挣到这两角钱,我当然该打。
      人到少年,家无藏书,是真正的穷人家的孩子。我的中学时代,有两本藏书的同学就是精神贵族和明星,而我就是追星族,嗅到一点书的味道,必然软磨硬泡得手方罢。在那个禁书的年代,稍微正常一点的书籍都是“毒草”,借书成为一种地下活动,是比早恋还要隐秘的事,要瞒着家长和老师。而读书的效率,要像间谍交换情报一样快捷。许多书只能课上翻阅,现借现还,阔气点的允许带回家过夜。如果有好书来不及细看,我的办法是连夜抄下来。我在中学时代就这样连夜抄过两本书,书名还记得:一本是秦牧先生的《艺海拾贝》,是我的文学入门书,里面讲了许多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故事,读了以后有了向同学吹牛的材料,很是得意;一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我至今清晰地记得这个名字)出版的古典文学普及本《唐诗一百首》――那时候见不到《唐诗三百首》啊,否则我就更有学问了。这是孕育我古典书生梦想的第一片土壤。至于在夏日油灯下沉迷半本《牛虻》,头发滋滋烧焦,冬天火盆旁陶醉一部《红楼梦》,棉鞋裂口喘热气,那可是少有的神仙日子。
      前几年换书架,将所有藏书清理一遍,发现我自己掏钱购买保存至今的第一本书,居然是鲁迅先生的《野草》,197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定价0.20元。这本书出版那一年,我10岁。一个10岁的孩子怎么会去买一本鲁迅的《野草》呢?翻翻书,似乎没有留下仔细阅读过的痕迹。当时可能只想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价格又不太贵,而且文章那么短,跟课文差不多,似乎这是买的理由。那时候,“作家”还是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词,而鲁迅是我当时知道的唯一姓名前面被冠上“伟大”一词的作家。
      高尔基曾说:“我看见一本好书,就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我的大脑和肚子都明白他的意思。60年代生人,是现在中学生的父辈,大约也都有过同样的感应会意。
      
      【路子对你说】
      转眼已是9月,大家重新回到校园,“疯”了一个暑假的心慢慢收拢,又见到了熟悉的老师和同学,耳边又开始有规律地响起熟悉的铃声……初一的同学则是换了一个新的环境,学校和同学是陌生的,老师当然也是陌生的,有点紧张,也有点新鲜。
      9月里有节日。今年的9月10日,是第23个教师节。想到老师,不知道大家心里会漾起什么样的感觉。我不禁想起了今年第一期杂志中黄集伟先生《文化DNA》里的一句话:“父母给我们生物的遗传,老师给我们的,则是文化的DNA。”这是一句很平易、很实在的话,但总结得可谓精辟。
      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师道尊严”这个词,听起来好像有点“声色俱厉”,把老师和学生的距离拉得很远。其实今天的师生关系早和我们老祖宗那会儿不一样了,老师和学生更像是朋友,朋友之间讲究以心换心,这样子还有什么隔阂不能消除呢?老师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时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一想,就不会因自己挨了批评而记仇负气。“老师的剪影”这一组文章,也许会给你些启示。平等、鼓励、尊重、温暖,是第二组文章的几个关键词,细心一点,你也一定能从与老师的交往中体会到这些。
      教师是奉献的职业,学生作为“受者”,对老师怀一份“感恩”之心,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你说呢?
      让我们为天下所有的老师祝福。

    相关热词搜索: 饥饿 孩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