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供应商参与创新形式下制造商的风险分析】参与冬奥会的形式

    时间:2019-05-07 03:14:3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在供应商参与创新的形式下,制造商会面临自主创新以外的风险问题。文章将供应商参与技术创新的过程划分为创新项目开发前期、创新项目实施及创新项目成果产出三个阶段,从三个阶段分析了制造商面临的不同风险,并对这些风险的诱因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供应商参与 制造商 合作创新 风险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特征表现为:消费个性化。随着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个性选择,需求差异在不断地扩大;消费多样化。消费的个性化要求市场提供更多品种、型号、规格、档次、式样、颜色、功能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对产品质量和生产的质量标准日益提高;消费替代性。科学技术进步,使产品改造、更新换代速度大大加快,能满足同种消费需求的产品层出不穷,产品的替代作用使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面对以上新的市场需求特征,制造企业面临着不断进行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等一系列压力,解决这一系列压力仅仅依靠制造商或核心企业的能力是很难实现的,制造商必须与供应链中的其它节点企业尤其是另一生产型企业-供应商合作(赵小惠,2005)进行技术创新。合作创新可以使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获取最大商业利润,同时实现“双赢”局面。然而,收益总是伴随着风险。技术创新过程本身就是一项不确定的高风险活动,虽然供应商的参与对制造商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单体创新过程中的一些风险,但同时又会引起一些新的风险问题。
      有关供应商参与创新现象的研究国外学术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已逐渐展开,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相对较晚。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供应商参与创新合作成功及失败要素、供应商的选择、供应商参与创新的模式、供应商参与对制造商的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协同创新机制等方面,而对供应商参与创新对制造商造成的风险的研究并不多。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对供应商参与创新风险的研究的分析可以得出以往研究的几个特点:将合作创新双方看作一个组织进行研究,分析的风险因素对合作双方有着共性的影响作用;将合作创新过程看作一个静态对象进行研究,并没有根据合作创新过程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风险分析。为此,本文站在制造商的角度,将制造商看作合作创新的主动者,供应商看作参与者,并从动态角度将供应商参与创新流程划分为合作创新项目开发前期、合作创新项目实施及创新项目成果产出三个阶段,并根据不同合作阶段的特点分析了供应商的参与对制造商的风险问题。
      合作创新项目开发前期制造商风险识别及因素分析
      供应商参与创新对制造商来说在充分利用供应商的技术资源加快新产品开发、改进制造工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选择一个优秀的供应商是双方合作创新顺利运行的基础。供应商选择不当将对整个创新项目的进行埋下风险的祸端。因此合作创新项目开发前期制造商风险主要表现为供应商的选择风险。供应商的选择风险又受到供应商研发能力、供应商声誉、及供应商的财务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一)供应商研发能力
      供应商研发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供应商参与创新能力是其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在不稳定的环境中提供了稳定的要素。一般来说,在与制造商建立合作关系中,供应商往往能通过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充分应用和提炼技术诀窍来提升竞争能力和获取利润,技术诀窍有利于供应商和制造商形成一种内聚和共识,并由此获得双赢,同时也加快制造商新产品开发速度以及降低成本而促进制造商的技术创新风险。相对于以前只关注到价格而言,制造商现在更为关心的是供应商在提供改良服务、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方面的协作创新能力(Gunaskearna,2004),特别是从长期来看,与供应商的技术创新比压榨供应商的成本更能创造新的赢利机会。供应商的专有技术知识储备使其能更快地学习,以更快的速度来采用和改进新技术,同时使得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技术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因而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供应商良好的技术能力能够促进合作创新的稳定性。拥有技术优势的供应商的参与能够降低制造商的创新风险。
      供应商要有雄厚的研发力量作后盾,专有技术知识储备量是企业长远发展潜力的体现,如果研发力量投入不足,制造商在以后利用供应商提供改良服务、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方面等方面得不到有力的支持,势必影响创新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供应商声誉
      企业声誉是一个企业获得社会公众信任和赞美的程度,是供应商综合实力的体现。虽然声誉不能称为一种生产力,但是良好的企业声誉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良好的企业声誉还可以强化企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能够更加敬业,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可见,声誉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具有良好声誉的企业,容易获得合作企业的认可,可以降低合作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监督成本,降低合作创新的风险,提高合作效率和合作效果。
      供应商声誉对合作双方尤其是制造商来说相当重要:第一,选择声誉好的供应商,制造企业对其比较信任,降低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监督成本,降低合作创新的风险,提高合作效率。相反,选择声誉差的供应商,意味着制造企业将要承担更大的风险。第二,供应商声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双方合同的履约程度。较高声誉的供应商合同履约率高,双方的合作创新项目才有顺利完成的保障。相反,声誉差的供应商其合同履约率低,而制造企业如果仍对其给予较多的信任,就可能给合作创新项目的进行埋下风险。
      (三)供应商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是制造企业选择供应商的一个重要指标。财务状况好的供应商可能有更强的经济基础做后盾,防止供应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在研发、人员的培训等方面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以至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供应商的资金投入不够,造成项目的延期或中断,对项目进展造成风险;另一方面供应商的财务报表包括很多信息,如成本结构、管理费用、投资等,特别是现金流量表,如果供应商的现金流量异常,往往存在企业经营方面的危险。但是,声誉差的供应商给制造企业提供一些虚假的信息,而制造企业拿到这些信息后,不考察其真实性,或核查途径不畅导致被动接受,这为以后合作项目的实施埋下隐患。
      合作创新项目实施阶段制造商的风险识别及因素分析
      合作创新项目实施阶段是双方根据创新合同贡献各自的力量,共同打造一个创新平台,在此平台上双方展开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开发创新产品。这一阶段的显著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双方的合作关系,另一个是创新产品的形成。根据合作创新实施阶段的特点,这一阶段的制造商主要风险表现为:由于合作关系而导致的机会主义风险及创新产品形成过程导致的合作绩效风险。
      (一)机会主义风险及因素分析
      双方的合作关系体现在双方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和规则,基于某种合作契约在技术创新的全程或部分环节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并共担风险,合作成员之间形成的是一种松散的组织关系。同时,由于双方自身的利益因素,在合作中经常形成既合作又竞争的态势(汪忠等,2005)。这种松散的合作组织模式及相互利益竞争的局面使双方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信息不对称导致供应商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使制造商在合作过程中蒙受利益损失的风险。
      Kamath和Liker1994年对三家日本汽车制造商与供应商关系的研究中认为:供应商参与的协同创新相对企业单独开发新产品在某些方面而言存在更大的风险。如:在制造商与供应商企业之间存在的机会主义行为。
      导致机会主义风险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当的合作机制。在合作创新形式下,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是为了某种利益而形成一种暂时的合作组织关系,同时双方都还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这种即合作又独立的形式决定了双方都要实现自己目标利益最大化。但是由于供应商与制造商自身利益的驱动,常常会出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即:当双方承担的风险与获得的收益不匹配时,也就是合作机制不能激励供应商为合作项目付出完全努力时,他们往往通过机会主义行为不惜损害组织利益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赵小惠(2005)利用微分博弈模型分析了在新产品开发中,制造商-供应商之间只有进行连续的动态博弈,不断地通过调整自己的努力水平去影响贡献水平而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所得。也就是双方都付出了一定的努力水平、贡献水平以及在一定分配模式下,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激励团队成员向合作均衡方向发展。
      2.制造商对供应商信任不足。合作创新涉及双方在技术、信息、组织结构、管理控制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在协调配合中双方难免出现磨擦、矛盾、沟通困难等情形,在这种情形下双方容易表现出不愿接受对方行为或意见、怀疑对方能力,甚至出现排挤对方的心理。如果制造商不及时采取诚信的态度解决争议问题而是故意多次的重蹈覆辙,信任危机随即产生。供应商在信任不足情形下,很可能产生投机主义动机甚至终止合作的行为。
      3.信息共享下供应商的信用缺失。在项目实施阶段,由于供应商参与创新将使得制造商和供应商频繁地共享关于信息、技术、产品和顾客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在松散的组织管理下缺失信用的供应商可能出现窃取、挪用甚至转让制造商的技术秘密等败德行为,导致制造企业本身核心技术的泄露,甚至造成核心能力的丧失。何红(1998)在《美国新产品开发中供应商与制造商的合作》的研究中也提到:对信息、技术等的共享可能被供应商提供给另外的制造商,甚至供应商本身可能成为制造商的竞争对手。
      (二)合作绩效风险及因素分析
      前文所讨论的机会主义风险主要是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双方合作中出现分歧而导致的风险。合作绩效风险是双方在精诚合作的前提下存在的合作结果不确定性,即合作创新项目失败的风险。张春勋(2007)把企业在合作创新过程中,在不存在关系风险的情况下,因VT和IT及核心能力等方面的原因而导致合作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称为合作运作流程风险,其研究的实质与本文所讨论的合作绩效风险大相径庭。
      合作绩效风险对制造商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不但造成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极大浪费,还有可能使企业一撅不振。在供应商参与创新形式下,导致合作绩效风险的原因主要有:
      1.供应商的技术因素。供应商技术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和制造能力。在合作关系中,与新产品配套的新材料、零部件及在制造原材料、零部件的过程中进行的工艺创新通常是靠供应商通过自身的技术能力来完成的。供应商在技术能力方面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制造商新产品开发速度、成本降低的幅度及新产品开发的成功。另外,制造商所拥有的技术能力的新度、技术能力的成熟度也对合作项目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
      2.项目的管理控制因素。在供应商参与创新形式下,研发组织是由供应商与制造商基于一定的合作协议而成立的一种具有开放性、松散性的组织。合作组织结构特点决定了研发项目管理控制的弱化。在创新过程中因缺乏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而导致创新项目失败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创新项目的管理控制能力首先体现在信息的收集及管理方面,创新组织如果对顾客需求和科技发展等外部信息收集和分析不足,企业将无法确立创新项目或立项不准确。第二,体现在组织决策者的创新决策能力,决策者如果缺乏长远眼光,做出错误的创新决策,将会使创新产品背离市场需求。第三,体现在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方面,人才是创新的保障,创新组织如果缺乏正确的激励和管理人才的技巧,就会造成人才流失。第四,体现在财务管理能力方面,如果合作项目出现财务困难或融资渠道少,资金不能及时供应项目的进一步实施。
      3.与创新项目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技术创新活动的绩效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一国政策、法规、经济、技术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政府如果能为合作创新项目提供优惠政策、基金资助、建设合作创新的相关配套设施,为合作创新提供良好政策法律的平台,无疑会降低技术合作创新风险,加快创新速度。经济技术环境是创新项目的孵化器,良好的经济技术环境会加快创新项目的实施,降低创新风险,提高项目的创新绩效。
      合作创新项目成果产出阶段制造商的风险识别及因素分析
      刘学(1998)研究提出一项高技术产品,即使能够成功地开发、生产,事先也难以确定其全部效果。当技术创新产品成功地被双方开发出来以后,对制造商来说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其主要风险为:知识产权风险及市场风险。
      (一)知识产权风险及因素分析
      合作研发机构系合作双方共同投入物质资本和知识资本设立的,其利益最终归属于合作双方(蒋逊明,2007)。由于创新产品存在着未来的技术价值与市场价值,作为参与者的供应商可能也想拥有和控制创新成果的全部或部分知识产权,因此在知识产权的分配与归属问题上不可避免地产生纠纷,甚至出现供应商故意泄漏或转让技术秘密,造成制造商拥有的知识产权贬值或流失的风险。其影响因素包括:
      1.不完备的合作契约。由于合作创新的复杂性,合作契约有可能无法全面涵盖未来合作中可能发生的有关知识成果的矛盾和冲突,合同条款很难明确和监督,合作契约的不完备降低了对合作各方的约束(汪忠等,2005)。契约不完备还很容易引起供应商信用降低,当面对极具市场价值的创新产品这个利益争夺点时,供应商为了自身的利益趁机获得控制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董静(2008)实证研究证明契约的完备度是造成合作创新中知识产权纠纷的首要因素。
      2.创新成果保护方式选择失误。当合作研发具有创造性成果时,企业必须综合考虑研发成果的技术特性、市场状况以及法律环境,以选择不同方式对知识成果进行保护。知识产权按照保护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等。对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权及商业秘密。当采用专利权保护时,制造商在一定时期内对该项技术拥有垄断权,但法律机制要求技术内容的公开,因而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所模仿;采用商业秘密的方式可以使技术保密,但在合作形式下秘密很容易被信用低下的另一方泄漏。因此制造商不同保护方式的利弊进行权衡,一旦选择失当,就会对合作成果的当前或长期收益造成损害。
      (二)市场风险及因素分析
      牛全保(1999)将市场风险定义为:由于创新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或其变化而导致的未被市场充分有效接受的可能性。牛全保认为市场风险是技术创新的最大风险。市场既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又是终点,技术创新的成败最终是要由市场来检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瞬息万变的市场更加提高了技术创新的风险。构成这些风险的市场因素主要表现在:
      1.创新产品市场进入障碍。创新产品初次进入市场时常常会面临种种障碍,如:企业规模经济、资本需要、转换成本、销售渠道开拓、政府行为与政策、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等。制造企业如果在产品进入市场前不做充分地市场调查与市场进入的准备,很可能会使创新产品在襁褓中夭折。
      2.产品不符合消费者或用户的需要及变化(牛全保,1999)。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创新项目可能由于过分地注重了技术的先进性、构思的新颖性、外观的华丽或是成本过高等而脱离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创新项目可能由于产品开发的周期过长,消费者或用户的需要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导致市场受挫。
      3.替代品的威胁。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的激烈竞争使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新的替代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层出不穷,而替代品相对创新产品更具价格低廉、质量更好、用户转换成本低等优势。竞争者替代品的出现无疑会挤占创新产品的市场,使创新技术将蒙受提前淘汰及利益的损失。
      结论与展望
      21世纪以来,供应商参与创新逐渐成为技术创新,尤其是高新技术领域创新的新模式,这种新的技术创新行为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关注。供应商参与创新形式下,制造商面临的风险是合作创新过程不可避免的问题,只有全面地分析影响供应商参与创新的风险因素,合理评价创新的风险程度,才能有效地把握与控制这些风险,进一步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创新的效益。
      随着信息技术、市场、经济等创新环境的不断发展,供应商参与创新项目的风险因素也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管理者充分认识不同风险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只有通过科学化、规范化和定量化的风险管理才能为创新决策提供足够的支持;只有全面而深入地识别影响创新的风险因素,定量化地评估创新风险,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加强风险防范,才能实现对供应商参与创新的有效管理。本文只是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所做的理论分析,尚未经过实证检验。有待于下一步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对此理论研究进行验证。
      
      参考文献:
      1.赵小惠,陈菊红,孙林岩,苏菊宁.制造商—供应商协同产品创新合作机制研究[J].工业工程,2005,11
      2.汪忠,黄瑞华.合作创新的知识产权风险与防范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5,6
      3.Kamath, R.R. & Liker, J. K.A Second Look at Japanese Product Development.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4
      4.何红,彭江,李常青,徐晔.美国新产品开发中供应商与制造商的合作[J].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4
      5.T·K·Das, Bing-teng. A Resource-Based Theory StrategicAlliance[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0(1)
      6.张春勋,刘伟.合作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识别及模糊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8
      7.刘学,庄乾志.合作创新的风险分摊与利益分配[J].科研管理,1998(5)
      8.蒋逊明.企业合作研发的知识产权风险及其控制[J].科技管理研究,2007(2)
      9.董静,苟燕楠,吴晓薇.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障碍—基于企业视角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7
      10.牛全保.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风险与营销对策[J].经济经纬,1999,5

    相关热词搜索: 制造商 形式 参与 供应商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