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化静为动,寓教于乐:化静为动

    时间:2019-05-06 03:16:1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教具演示活动与学具操作活动,都是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具体表现。小学生好奇、好动,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静”的东西往往不被他们注意,“动”的事物能很快吸引住他们。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可以化静为动,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过程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那么,怎样使用学具进行操作性活动呢?下面分三个方面,谈谈使用学具的方法。
      一、数学中概念的教学
      在概念教学中,让学生使用学具动手操作,能使概念清晰、灵活。例如,教学“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时,教师先要摆出同样多的一部分,再摆出多的或去掉少的另一部分。等学生明确以后,教师再进行启发性的操作,使概念得到深化,学生的智慧得到开发。如让学生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3个△,在学生表述图意后,教师提问:“要使两行△的个数同样多,应该怎么办?”有的学生从第一行拿掉2个,有的学生在第二行添上2个,这些做法都是对的。但是,教师应该大力表扬的是从第一行移动一个放到第二行的学生,因为这种思维难度比较高,有加有减,加减并行,而前两种方法是绝对的加减,思维比较单一。
      再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时,课前,教师可以把三个同样大的圆形分别分成4、8、12等份,刻印好后发给学生,作为学具。课堂上让学生把三个圆分别涂上它的1/4、2/8、3/12,然后剪下来,把1/4圆、2/8圆、3/12圆重叠在一起看看大小怎样。重叠的结果,证明这三部分完全相等,即1/4=2/8=3/12,再通过观察分子和分母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数学中计算的教学
      在计算教学中,使用学具动手操作,可把思维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揭示规律,发散思维。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减法”时,为了把“凑十”的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效果比较好。如教学“7+4”时,教师让学生左边摆出7个白色的□,右边摆出4个红色的△,要求一共有几个图形,怎样做得又对又快?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把右边的红△移3个到左边,和7个白□凑成10,右边剩下1个红△,10和1合起来是11。在学生操作学具进行凑10后,教师引导学生及时抽象出7+4=11这样的思维过程。这样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并且易于寻找7加几的规律:把加数7看作10,另一加数少看3,剩几,和就是十几。
      又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学生自己动手摆实物图片,找出不同的解题思路,然后共同筛选出好的计算方法。
      三、数学中应用题的教学
      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量关系,发展思维能力。对简单的图片应用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图意,为教学两步应用题作好铺垫。特别是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更需要用学具摆一摆、算一算来理解算理。此外,进行应用题综合练习、对比练习时,动手操作学具,根据实物图进行编题训练,不仅可以使所学的应用题系统化,也可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如第一行摆3个桃子,第二行摆6个苹果,学生根据图片不仅可以编出求和、相差关系、倍数关系的七类简单应用题,智力好的学生还编出了几倍求和、几倍求差的两步应用题。
      四、数学中几何知识的教学
      在几何知识教学中,充分让学生通过对物体、图形的观察和测量、拼摆、制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与推理想象能力。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这部分内容时,课前,我让学生用硬纸片分别剪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量出各自的底和高。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先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用另外两组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拼成两个平行四边形。拼好以后进行观察分析,找出三角形的面积和拼好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把自己拼的图拆开,看看还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推导。由于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取新知,因而记忆比较牢固,在以后的应用过程中,就可以避免或减少“漏掉除以2”错误的出现。
      在让学生操作学具时,要注意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如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师可按照书上的图刻印好分成16等分并标上号数的圆发给学生,让他们按要求剪开。课始,让学生把剪好的图按照顺序排成一个圆,然后边操作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推理。
      第一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也就是挪动成两个半圆,观察原来圆形的周长发生了什么变化,得出圆周长的一半=2/C。
      第二步:把两个半圆剪开的小片各排成一行,观察原来圆形的直径起了什么变化,得出直径平均分成两份,成为半径r。
      第三步:把两个齿轮状图形,空对空的插排好,看看近似什么图形,长、宽各是多少,得出长=C/2=2πr/2=πr,宽=r。
      第四步: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S长=长×宽=πr×r,所以S圆=πr2。
      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操作过程,复述一下公式的推导过程,使之真正理解。
      在进行学具动手操作时要有明确的目的,不能为了动手而动手,要根据教材内容,合理地使用学具。没有意义的活动,没有价值的操作,不但浪费时间,也会造成课堂的混乱,影响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对具体操作进行抽象、概括,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直观向理解转化,不能停留在学具操作的初级认识水平上。
      (责编 杜 华)

    相关热词搜索: 寓教于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