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三步曲]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立意郑流爱

    时间:2019-04-23 03:33:1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中学历史学科作为高考科目其考核目标及要求是: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素养相统一;高中学生初步掌握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应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那么高中历史教学在课堂上如何完成这一使命呢?笔者认为,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这三部曲进行实施。
      一、是什么——传授基本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第一步是要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如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特征等。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是比较具体的历史知识,如:商鞅变法、工业革命、第三世界、陈独秀、俾斯麦等等。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比较容易辨认,历史现象因为其字面常用含义比较宽泛,所以较难确定,一般将一个较长时间内出现的社会风气、社会潮流等不太确定的、历史的社会状况称之为历史现象,如中国近代出现的西服、西餐、西式婚礼等。以上这一部分历史知识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更贴近历史事实,它们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历史概念源于历史事实,它们是构成历史知识体系的细胞,如科技革命、世界市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历史特征是对连续几个历史时期出现的,带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进行分析概括,通过某一时期的基本历史特征可以了解历史事物发展的基本线索。如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扩张,各国社会改革中艰巨性、多样性等。
      要想学生掌握以上这些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中的第一步要向学生提出“是什么”。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事实、梳理历史线索、概括阶段特征等。由于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初步的自学能力,“是什么”这一环节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作些必要的提示和检查督促。教师在课前设计填充式的讲义让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对一些重要的时间、人物、概念、事件等进行了解和识记,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这些基本知识点再现与整理,教师对一些学生难于理解的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特征要做必要的解读,以增进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当然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督促学生课前预习,在课后及练习检测中要对这些基本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学生只有掌握了历史的基本知识,才能去理解历史、分析历史、应用历史。
      二、为什么——培养学生的智能
      这一教学环节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弄清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证联系,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等。历史不是一些历史事件的简单记录和串联,学习历史不只是识记一些历史人物、事件、历史概念等。高中历史教学任务中第二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智能,尽管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整理、记忆、了解是一项能力培养,但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概括等思维技能;理解、分析史料的技能与阐述(应当加上“解决”)历史问题的技能;运用哲学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则要通过教师在教学中设置的一些“为什么(问题)”来解决。 历史学科中的“为什么”一般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背景、原因、条件,历史事件的结果、作用、影响与评价,历史事件的异同点,历史特征、历史线索的归纳,历史人物的评价与认识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学科教学标准(课标)等设置一些“为什么”进行教学。如《罗斯福新政》一课中,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作用、影响与评价,胡佛自由放任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比较,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比较等。这些“为什么(问题)”一般来说有一定难度,也是教学的重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难易度和教学的需要事先设置,让学生提前思考,也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作为引导和过渡,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合作、思考探究,最后解决这些“为什么”(问题)。这样即激发了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层层深入。当然,教师设置这些“为什么”(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要有思维的层次性和梯度。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学习时应精读、细读、有重点地阅读;要善于综合阅读,诸如历史地图、历史材料、图片乃至注释都应有目的地读一读。
      只有让学生掌握了基本历史知识和学科学习的能力,得到正确的历史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学任务,特别是知识学习和高考任务就算基本完成了。
      三、还有什么——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情感教育目标中,以共性价值观为核心的情感目标为主,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等的情感目标。这是历史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最主要特征。历史学科除承担文化知识传授外,情感教育是中国中学历史教育的本质。
      思想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一般会以“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特征、规律等的认识或启示来呈现,中学生应该怎样从历史的学习中获取经验和教训等,在考试中一般也是在最后问题出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必要的延伸,在“是什么”、“为什么”之后,向学生提出“还有什么”要学习的。如教学可以联系时政进行教学,上《罗斯福新政》一课时,可以联系当今的金融危机,联系中国应对经济危机的情况,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及国家的强大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又如上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在学习本册书后,要让学生明白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改革具有艰巨性,多样性。同时让学生能够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自己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为日后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好准备。又如上《孙中山》一课情感教育目标是:青年人的职业选择和理想应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相结合;要有不断追求真理、向往光明的探索精神等。
      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内容和结合社会现实确定一个情感视觉发散点或创设一个感悟主题,一般是一事一议,一课一议或写学史一得,切记不能生搬硬套,牵强附会。同时历史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思想情感教育也不只是历史一门学科的使命。只有将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同政治哲学、语文等学科结合起来,中学生的思想情感才能在文化知识学习中潜移默化得到提升,教育真正做到润物无声。
      “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部曲,这三步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要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启发式的人,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历史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和思想情感的提升。这才是我们高中历史教学的终极目标。
      
      

    相关热词搜索: 课堂教学 三步曲 高中历史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