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对老师课堂教学的评价 更新教育观念,强化课堂教学

    时间:2019-04-12 03:14:4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意识呢?现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生活中学习”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教学的真实情境。数学符号与公式、科学定理与发明都是因为生活的需要而发现或发展而成的。在教学“相遇问题”中,针对教材中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结构顺序,我做了如下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有一次,小红的作业本被小明拿到家里去了,小红想拿回作业本,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小红去小明家拿”作业本。“作业本被小明拿去了,应该让小明送回来。”刚才两位同学说的方法花的时间都比较长,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约定在一个地方见面。”“如果一个同学先到达就更浪费时间。”“我认为两人同时出发,沿同一条路线走,直到相遇,这样安排最合理,也是最佳的方法。”经过大家分析,一位同学终于找到了最快捷的方法。于是我板书今天的学习内容:相遇问题。接下来全班同学很快就算出了相遇应用题中的所需时间。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感受到问题就是生活中的事件,从而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动力。同时,问题的产生促使学生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以及对选择方法的分析,从而引发相遇问题的学习,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二、创设情境,探索教学规律
      教学乘法分配律这一节内容时,常常是教师一个接一个向学生讲述例题,可是通过作业一反馈,发现真正掌握这一方法的学生为数不多。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上的数学式子讲了一件事:六一儿童节,学校进行广播操表演,按要求组成方队,在9个班中,每班选男生12人,女生14人,参加方队表演共有多少学生?学生有的先算一个班再乘以参加的班数:(12+14)×9,有的先算出参加的男生再加上参加的女生:12×9+14×9,结果两种算法得数相同。我接着问这两个式子可否画上等号?把 (12+14)×9=12×9+14×9写在黑板上,能从这两个式子中发现什么呢?经过点拨,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发现:两数和乘以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以这个数的和。教材上的式子被实际生活诠释了,学生深刻理解了乘法分配律。
      三、鼓励学生质疑,激励学生创新精神
      “学贵有疑”,有了“疑”才会去探其究竟,才会获得新知。生疑是创新的开始,解疑是创新的过程,答疑是创新的成果。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质疑精神和质疑能力。在教学“倍”的概念时,我问学生:家里来了客人,我们用什么来招待呢?“用苹果、糖果来招待。”学生议论着。我又问:每位客人2个苹果,来了3位客人,应该准备几个苹果?一名学生2个2个地往盘子里放了3次。我问:为什么这样放?生答:三位客人,就要放3个那么多。我接着说,每个客人按10颗糖果来放,要放多少颗糖果呢?请一名同学来演示一下。一名同学往盘子10颗10颗放了3次。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生答:因为有3位客人,应放3位那么多。三个那么多,不太好说,我们用一个字来表示,该用什么字呢?我立即提出了问题。同学们开始议论,当大家都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示时,一名学生站起来说:“用倍来表示可以吗?”我同意试用一下,用倍说一说前面招待客人时摆放果品的例子。我肯定了他的回答,又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倍数的事例。他们找到了生活中的有关个数、次数、重量、长度、时间等倍数的实例,真正感受了“倍”的意义。
      四、写数学日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记下生活中数学实践过程与结果,学生会更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根据当天的学习内容看一看、称一称、量一量、剪一剪、试一试、算一算等,自己通过实践感受的重量、长度单位,把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等过程和体验记下来。去调查、观察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或去解决来自课本上的问题。如根据树的周长计算树的直径,根据土石方的长宽高计算堤坝的体积,根据教室的长宽高计算教室的体积和容积。还有帮爸妈销售货物,购买物品帮着算账,计算外出的开支,画线路示意图都可以写入日记。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能使枯燥的数学问题、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现实性,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感受。根据生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的问题,贴近学生发展水平,符合认知规律,更容易理解吸收。在生活中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一般需要多种感官参与,使数学具有趣味性,学生学起来会更加投入,能提高理解能力,同时也适应于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容易形成自由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都有好处。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能充分展示其独特的审美体验,更能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对形成审美素质具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宁都县竹笮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周瑜芽

    相关热词搜索: 课堂教学 教育观念 强化 更新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