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2017重大群体性事件 教育改革与当代中国教育家群体的历史责任

    时间:2019-02-16 03:27:5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到核心领域,因此,必定会走进教育家主导的时代。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多种要素、利益、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复杂世界,单个教育家已经难以解决日益复杂的教育问题,因此中国的教育改革呼唤教育家群体的崛起。这个群体包含三种类型两个层次,其本质特征是创新。要培育中国的教育家群体,一是要将教育专业工作者与教育家区分开来,突出关注“创新”这个教育家核心要素的培育;二是要注意同时培育理论型教育家和实践型教育家两支队伍;三是创建有利于教育家成长和工作的社会环境;四是合理使用教育家群体。
      [关键词]中国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家群体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0)09-0001-04
      
      “提倡教育家办学”已经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Ⅲ因此,研究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教育家崛起的关系,弄清当代教育家群体的结构、品质和历史责任,探索中国培育教育家的基本方向,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呼唤教育家主导的时代
      
      在笔者看来,近几十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学校之外的力量,处于“外行”推动或主导的时代。例如:从1998年起蓬勃发展的高校扩招,就源于经济发展对内需的特别需要;而推进近些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各级政府。“外行”主导教育改革和发展通常会使用其熟悉的简单逻辑,从而把复杂的教育问题简单化。例如,他们会把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简单归因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盘算着把桥修得宽一些,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但事实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从1993年的5%跃升到2009年的24%,但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还有加重的趋势。又如,如果按照现有的义务教育财政分担机制,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范围框死在县区一级,那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效性就十分有限。这十几年的许多研究数据都表明,就在政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东部与西部、农村与城市间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加大趋势。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之所以发展得十分缓慢,主要也是因为整个教育结构的规划设计没有遵循教育结构与社会职业结构大致吻合的基本规律,而是屈从于民众对其子女升学的盲目追求和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简单逻辑。这说明,通过规模扩张的方式或者依据其他学科的原理和逻辑,虽然能解决教育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其中的核心问题。
      笔者认为,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虽然很多,但无外乎三个基本方面。一是外层问题,主要是教育系统与社会其他系统的关系问题,如教育投入问题、教育的法律保障问题、教师的地位和职业保障问题等。这些方面的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同社会各界协商解决。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方面欠账过多,社会相关方面又掌握着解决这类问题的资源和条件,因此教育系统之外的力量在解决这一方面问题时作用就显得格外突出。这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一直处于“外行”主导时代的根本原因。二是中层问题,主要是教育结构规划以及管理、运行机制的安排和调整问题。例如:高等、中等、初等教育的比例构成问题;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划分问题;高等教育中的类型及层次的调整问题;民办教育发展领域的划分与管理问题;各级教育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调整问题以及发展的规模和节奏问题;等等。三是内层问题,主要是教育要素的质量及其相互关系问题。例如:教师的选拔与培养问题;学生的选拔与发展目标的确定问题;课程体系的改革问题;教育模式的选择与创新问题;师生关系的定位问题;等等。后两类问题属于教育的核心问题,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结构特征和培养质量的高低,因此是制约国家总体教育发展水平和人才质量的最根本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规模扩张,而在于切实以改革的方式改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没有建立在内在品质切实提高基础上的规模扩张,只能加大问题危害的范围,使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这一点我们在应试教育那里看得再清楚不过了。也就是说,当下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步入核心区,以改革的思维方式和基本理念处理教育核心问题,必定会成为今后教育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取向。
      令人欣慰的是,不论是《教育规划纲要》,还是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已经注意到这一点。《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要“组织开展改革试点。成立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根据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重大改革试点。”《教育规划纲要》还确定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的7个重点领域,主要有“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温家宝总理也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要提倡教育家办学”“要像宣传劳动模范,宣传科学家那样宣传教育家”“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
      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客观上看,经过举国上下30多年的努力,教育投入问题、教育的法律保障问题、教师的地位和职业保障等关系教育健康运行的前提问题,已经初步得到解决,而教育结构的规划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安排和调整问题、教育要素的提升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开始上升为主要问题。不依靠熟知教育发展规律的“行家里手”,不坚定地采取改革的思路,这些问题就无法得到解决,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就不能有效地得到推进。这说明,今后的中国教育必将会从主要解决规模扩张和资源供给问题的时代转向主要解决重大教育核心问题的时代;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将逐步摆脱“外行”的制约,开始步入教育家主导的时代。
      
      二、当代教育家群体的结构与品质
      
      教育家应是什么样的?人们给出各种各样的判定。有的专家认为:“教育家的外在特征可以概括为10个方面:一是培养了大批人才,其中不乏杰出人才;二是受到学生的广泛拥戴;三是能激发员工的热情;四是有广为人知的教育观点;五是有可以学习的教育方法;六是有明显教育特色和风格:七是有教育定心力;八是影响超出学校围墙;九是能根据社会的要求做必要的变化;十是有人格魅 力,道德高尚。成为教育家还须具备10个内在条件:一是有长期教育实践;二是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因材施教;三是有教育理想和目标;四是有自觉的教育理论;五是教育理论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六是不断追求、探索和总结;七是认识达到信念程度;八是有社会责任感同时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九是能与时俱进;十是具有大爱、大志、大智、大勇之美德。作为大教育家还应具有以下6个特点:一是具有伟大的社会理想和拯救人类的宏大抱负;二是具有‘天降大任于斯人’的社会使命感和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三是具有对教育功能的超历史认识和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四是具有人才培养的卓越成就;五是具有坚忍不拔的奋斗意志和不可为而为之的伟大情怀;六是具有留给后人永恒的精神财富。”也有专家认为:“教育家有四条标准:立志、立功、立言、立德。”还有专家认为:“一个有实践、有素质、有创造、有成就、有影响的教育者就是教育家。”人们为教育家设立的标准或许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由于教育事业崇高而伟大,人们对教育家都有很高的期望。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人们对企业家、科学家、歌唱家却很宽容。有了这么高的要求,人们就感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就没有出现过能与孔子、孟子、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陈鹤琴等齐名的教育家。
      笔者认为,这并不能说明我们处于一个逊于以往的时代,恰恰相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为复杂、更具挑战也具有更多发展和创新机会的时代。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将比前人面临更为复杂的问题,不依靠团队的力量,要想在一个领域里全面解决重大难题变得越来越困难,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科技领域如此,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在笔者看来,正如单个科学家不能解决所有科学问题一样,单一教育家也不能解决所有教育问题。能全面解决当代教育难题的教育家实际上只能是一个群体。单个看,他们或许平凡无奇,一旦合作起来,将力大无穷。所以,只有成长起一支数量巨大的教育家群体,中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那么这样的教育家群体具有怎样的结构与品质呢?
      从结构上看,教育家群体存在三种类型、两个层次。其中三种类型为理论型(教育学家)、实践型(教育活动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型。
      理论型教育家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各个层次的教育理论问题。当前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一种思维误区,这就是比较重视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而忽视理论研究,或者把低层次的理论研究误读为全部的理论研究。其实,教育实践问题,在寻找最终解决方案的过程中,都必将会聚焦到一个或几个理论问题上。绝大多数教育难点问题之所以长期得不到解决,就是在理论上没有重大突破。例如:我们之所以长期不能解决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就是在理论上,没有解决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问题;我们之所以会在校园学生伤害问题上纠缠不清,就是在立法理论上没有解决好遵循一般立法原则和遵循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之所以长期处理不好师生之间的关系问题,就是用传统的主客体关系理论难以解释一方处于成长变化的两个主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上急需一批高水平的教育理论家。
      实践型教育家的主要任务是依据正确的教育理论,有效地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他们与一般教师或校长的区别有两点:一是有很强的情境实践能力,总能依据具体的教育情境,即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的现实关系,恰当地运用理论最优化地处理实际教育问题,从而取得优异的教育效果;二是能根据正确教育理论所指引的方向,创造性地找到引领教育朝向正确方向前进的具体技术路线和手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型教育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有所建树,能将自己创建的理论有效地运用到自己主持或领导的教育实践中。这类教育家最符合人们心目中教育家的标准。苏霍姆林斯基和陶行知先生就是这种类型的教育家。前面已经提及,由于现代教育的复杂性,这类教育家已经十分罕见了。
      笔者认为,教育家群体存在两个基本层次。第一个层次指的是与社会其他领域的人相比,他们是教育领域里真正的“行家里手”。他们能驾轻就熟地运用已知的教育规律、研究方法和教育技术,并能够在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框架内,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具体的教育理论或实践问题。他们不仅能创建令社会瞩目的优异教育业绩,而且能丰富已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第二个层次指的是与行业内的专业人士相比,他们是能解决重大教育理论或实践难题的专家,是走在行业前端的创新型人才。与第一个层次的教育家的重要区别在于:他们关注的不再是微观和具体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而是重大教育问题或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教育难题;他们不拘泥于现有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而是努力创建一种新的理论体系或实践模式,从而为解决重大教育难题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教育家的核心品质是什么?笔者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创新。这是一条区分优秀教育专业工作者与教育家的核心标准,其实也是区别歌唱演员与歌唱家,科技工作者与科学家,经理、厂长与企业家的核心标准。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为有史以来的教育理论体系或实践模式增加可供选择的新的内质,才有可能解决现有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已经不能解决的教育难题。陶行知先生在《第一流的教育家》一文中说得好:“一流教育家有两类:一类是敢探未明之新理,可称之为创新教育家;一类是敢辟未开发之地域,可称之为辟远教育家。”
      
      三、当代中国教育家群体的历史责任和培育方向
      
      前面已经详细分析过,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核心区,所涉及的都是其他学科难以解决、甚至现有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也难以解决的重大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实践证明,依靠移植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理论或国外教育学说来解决当代中国教育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现在遗留下来的问题都是教育学科的核心问题或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难题,必须依靠中国教育家群体自身的力量加以解决。中国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已经责无旁贷地落到当代中国教育家群体和数以千万计教育专业工作者的肩上。
      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首先要建设一支合格的教育家群体。笔者注意到,各级政府和学校培育教育家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出现。例如,从2010年起,重庆市、天津市启动了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教育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但究竟如何选拔和培育教育家,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仍然很多。笔者认为,培育教育家可以从以下四个基本方向人手。
      一是将教育专业工作者与教育家区分开来,突出关注教育家核心要素的培育。教育家首先是教育专业工作者,但教育专业工作者不一定是教育家。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能否创造性地解决所面临的教育问题。因此要把培育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为选拔、培育和评价教育家的核心要素。由此看来,各地应将培育教育家项目与提高校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项目区别开来,并注意在专业化水平较高并锐意改革的校长、教师中选拔未来教育家。
      二是要注意同时培育理论型教育家和实践型教育家两支队伍。在教育所关涉的社会要素和各方利益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缺少理论型教育家或实践型教育家,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日益复杂的教育问题。地方政府和中小学校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选拔和培育实践型教育家方面;中央政府和高等学校要把选拔和培育理论型教育家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是创建有利于教育家成长和工作的社会环境。教育家显然不可能在教室里培养出来。理论学习只是教育家成长的必要环节,深入研究和大胆实践才是教育家成长的关键环节。古今中外教育家成长的经历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要深入研究就必定会碰到理论禁区,要创建新的教育模式就必定要挑战既定的教育模式,如果整个社会没有为打破禁区、挑战既定模式创建宽松的外部条件,教育家就难以产生,已有的教育家也难以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工作。笔者认为,就当前中国的教育情况而言,陈旧的中高考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应试教育模式是制约教育改革和教育家成长的最大制度性障碍,必须率先加以改革。其改革的方向是,既要解决引导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问题,又要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制度性的激励条件。笔者建议,高考可设立基础类考试和专项类考试。基础类考试的特点是全而不难,原则上应包括普通高中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以解决引导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问题。专项类考试凸显特长与优势选拔功能。高校可以根据各自的培养经验和顺利实现培养目标的需要,遵循鼓励学生兴趣和特长发展的原则,并综合考虑学校的特色定位、资源条件、就业需要等因素,按照教育部制定的考试科目框架,自主确定考试科目集合,从而为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创造制度性的激励条件。
      四是合理使用教育家群体。笔者认为,按照传统的思维方式,期望出现一个孔子、夸美纽斯、苏霍姆林斯基式的伟大教育家,以破解中国教育难题的想法必定要落空,因为它违反现代社会中事物构成和关联的基本特征。反观前苏联的教育,即使出现了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教育家,仍有成千上万的教育问题没有解决;即使连续统计到现在,“帕夫雷什”式的中学也极为鲜见。由此看来,我们决不能低估教育的复杂性。要在复杂的世界里解决复杂的教育问题,首先要清晰地判断问题的性质和层次,因为不同性质和层次的教育问题,需要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教育家群体来解决。然后,挑选合适的教育家群体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创造性地提出和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关热词搜索: 教育家 教育改革 当代中国 群体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