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端午节故事来历

    时间:2020-09-24 08:48:3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端午节故事的来历

     【篇一:端午节故事的来历】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2000 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 ”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 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 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 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 278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 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 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 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 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 “扑通、扑通 ”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 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 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 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 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 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 23--220 年)孝女曹娥 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 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 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 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

     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 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 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 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 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 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 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 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 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 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 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篇二:端午节故事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

     又称 “端五 ”或“端阳 ”。是我国民间传统三大节日 (春节、端午、中秋 ) 之一,受到全国各地普遍的重视。

     “端”是开始的意思。《风土记》里说: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 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 “端五 ”。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 按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 ”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 “午 月”。古人常把 “五日”写成“午日”,所以, “端五”可以写成“端午”。

     到了唐代,因唐玄宗是八月五日生,为避 “五”字讳,由当时的宰相 宋璟提议,将 “端五”正式改为 “端午”。因古人又常把 “午时”当做“阳 辰”,于是端午又可称 “端阳 ”。

     端午节,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事迹,是为纪念 2000 多年前,我 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之死的。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 22 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闾大夫,辅 佐楚怀王。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他在极度悲恸的心境下,于公 元前 278 年 (诗人 62 岁 时 )农历五月五日纵身投入波涛汹涌的汨罗江。

     当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这位贤臣的死去,闻讯后纷纷赶着划船去追 他; 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踪影。这便形成了每 年此日竞赛龙舟的起端。南朝梁时吴均《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之 后,人们每年这个时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据说东汉初年, 长沙有个名叫 区曲的人,曾梦遇一位自称屈原的贤士,他对区曲说: “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今后你们要把楝叶和米塞 在竹筒里,或用芦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 缠好,因为蛟龙是害怕楝 叶、芦叶和五彩丝的。

     ”后来人们改用楝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 据说就是这一缘故。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 的 风俗。

     龙舟竞渡是传统的端午节习俗之一。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都要举 行隆重竞渡仪式。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挈幼,先到屈子庙朝拜,还 抬着龙头祭庙,然后才挂灯下水。竞赛以鸣炮为号,一声炮响,船 似箭发,雪浪摇空,彩旗飘舞,万人喝彩。

     我国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习俗,很早就传入朝鲜、日本、越南、马来 西亚等国。南洋一带侨居的华侨,每到端午,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 “赛龙舟 ”活动。近年来更在欧 美各国及澳大利亚得到开展。香港从 1976 年起还每年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使其变成了一项世界性的体 育比赛项目。

     端午节全国各地都有 “赛龙舟 ”的习俗。尤其在南国水乡,每到端午 节,总要举行龙舟竞渡的盛会。千百年来,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 它起源于人民对伟大的爱国主 义诗人屈原的怀念。但此外,各地区 关于龙舟竞渡起源的传说多达十几种。有一种说法认为赛龙船是为 纪念吴国大夫伍子胥的。

     龙舟竞渡除了有缅怀屈原说和纪念伍子胥说,另外,还有起源于越 王勾践说。

     学者闻一多先生曾对端午节作过精辟的考证,他认为端午节是四五 千年以前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一个节日,东汉以后这一 风俗逐渐向北方传播。吴越族以 前,我们的祖先华夏族是以龙为部 族标志的,伏羲、女娲、颛顼、禹、黄帝都是龙族著名领袖,是以 龙为图腾的,认为龙是法力最大的神灵。以至华夏族的后人,把 这 些著名的祖先也视为龙的化身。从此有祭祀龙的盛典。直到今天我 们也自称是 “龙的传人 ”,世界各国也都以 “龙”为中国的象征。吴越 民族在每年五月五日这一 天,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他们将各 种食物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往水里扔,献给神龙吃。他们 还把乘坐的船,刻画成龙的形状,配合着岸上急促的鼓 声,在水面 上作各种游戏和竞赛划船。这便是端午节及其习俗的由来。

     古研究的发展和发掘的大量出土文物证实: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是比 较科学的。我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 化的发源地。从发掘的原始文化 遗存和历史传说结合起来看,我国 长江以南曾居住着一个龙的图腾团族,即史称的百越族。现在上海 县马桥公社俞塘村的一片古海滩上,住着一群古越族的先民,即 是 他们族群的一支。端午节就是由他们创立的。不少专家还推测,最 早是我们的祖先将部落图腾绘制在独木舟上,又划着这种舟去探亲 访友,有时大家遇到一起,便 会趁兴比赛谁划得快。随着龙神观念 逐渐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意识后,图腾舟也就演变成了各式各样的 龙舟,并从中产生出竞渡的游艺形式。以后,渐渐形成为我国 各地 的传统风俗。

     五月五日纪念屈原,抗日战争初期,文艺界曾一致决定这一天为 “诗 人节”。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位诗人,拥有自己这样隆重的节日,更没 有任何一位诗人,历经 2000 多年,受到全国百姓如此隆重的祭奠。

     屈原,不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世界和平理 事会 1953 年还把大诗人屈原列为四大文化名人 之一。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篇三:端午节故事的来历】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

     又称 端五 或 端阳 。是我国民间传统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 之一,受到全国各地普遍的重视。》》

     端午节的来历由来

     端 是开始的意思。《风土记》里说: 仲夏端午。端者,初也。

     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 端五 。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 按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 午未申酉戌亥 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 午月 古人常把 五日 写成 午日 ,所以, 端五 可以写成 端午 。到了唐代, 因唐玄宗是八月五日生,为避 五 字讳,由当时的宰相宋璟提议,将 端五 正式改为 端午 。因古人又常把 午时 当做 阳辰 ,于是端午又可 称 端阳 。》》推荐: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 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 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 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 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 故人们 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 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 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事迹,是为纪念 2000 多年前,我 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之死的。

     屈原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 22 岁时,就已官居左徒、三闾大夫,辅 佐楚怀王。屈原救国的愿望破灭了,他在极度悲恸的心境下,于公 元前 278 年(诗人 62 岁 时)农历五月五日纵身投入波涛汹涌的汨 罗江。当时楚国人民因舍不得这位贤臣的死去,闻讯后纷纷赶着划 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见踪影。这便形成了每 年此日竞 赛龙舟的起端。

     南朝梁时吴均《续齐谐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之后,人 们每年这个时候,把米撒入江中以祭祀他。据说东汉初年,长沙有 个名叫 区曲的人,曾梦遇一位自称屈原的贤士,他对区曲说: 多年 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让蛟龙吃掉了,今后你们要把楝叶和米塞在竹 筒里,或用芦叶包裹好,再用五彩丝 缠好,因为蛟龙是害怕楝叶、 芦叶和五彩丝的。

     后来人们改用楝叶、芦叶和五彩丝包裹粽子,据说就是这一缘故。

     此后,历代沿袭下来,便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 风俗。

     龙舟竞渡是传统的端午节习俗之一。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都要举 行隆重竞渡仪式。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挈幼,先到屈子庙朝拜,还 抬着龙头祭庙,然后才挂灯下水。竞赛以鸣炮为号,一声炮响,船 似箭发,雪浪摇空,彩旗飘舞,万人喝彩。

     我国端午节龙舟竞渡的习俗,很早就传入朝鲜、日本、越南、马来 西亚等国。南洋一带侨居的华侨,每到端午,都要举行规模盛大的 赛龙舟 活动。近年来更在欧 美各国及澳大利亚得到开展。香港从 1976 年起还每年举办国际龙舟邀请赛,使其变成了一项世界性的体 育比赛项目。

     端午节全国各地都有 赛龙舟 的习俗。尤其在南国水乡,每到端午节, 总要举行龙舟竞渡的盛会。千百年来,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它起 源于人民对伟大的爱国主 义诗人屈原的怀念。但此外,各地区关于 龙舟竞渡起源的传说多达十几种。有一种说法认为赛龙船是为纪念 吴国大夫伍子胥的。

     龙舟竞渡除了有缅怀屈原说和纪念伍子胥说,另外,还有起源于越 王勾践说。

     学者闻一多先生曾对端午节作过精辟的考证,他认为端午节是四五 千年以前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一个节日,东汉以后这一 风俗逐渐向北方传播。吴越族以 前,我们的祖先华夏族是以龙为部 族标志的,伏羲、女娲、颛顼、禹、黄帝都是龙族著名领袖,是以 龙为图腾的,认为龙是法力最大的神灵。以至华夏族的后人,把 这 些著名的祖先也视为龙的化身。

     从此有祭祀龙的盛典。直到今天我们也自称是 龙的传人 ,世界各国 也都以 龙 为中国的象征。吴越民族在每年五月五日这一 天,要举行 一次盛大的图腾祭。他们将各种食物装在竹筒中,或裹在树叶里, 往水里扔,献给神龙吃。他们还把乘坐的船,刻画成龙的形状,配 合着岸上急促的鼓 声,在水面上作各种游戏和竞赛划船。这便是端 午节及其习俗的由来。

     古研究的发展和发掘的大量出土文物证实:闻一多先生的考证是比 较科学的。我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同是中华民族古老文 化的发源地。从发掘的原始文化 遗存和历史传说结合起来看,我国 长江以南曾居住着一个龙的图腾团族,即史称的百越族。

     现在上海县马桥公社俞塘村的一片古海滩上,住着一群古越族的先 民,即 是他们族群的一支。端午节就是由他们创立的。不少专家还 推测,最早是我们的祖先将部落图腾绘制在独木舟上,又划着这种 舟去探亲访友,有时大家遇到一起,便 会趁兴比赛谁划得快。随着 龙神观念逐渐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意识后,图腾舟也就演变成了各 式各样的龙舟,并从中产生出竞渡的游艺形式。以后,渐渐形成为 我国 各地的传统风俗。

     五月五日纪念屈原,抗日战争初期,文艺界曾一致决定这一天为 诗 人节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位诗人,拥有自己这样隆重的节日,更没 有任何一位诗人,历经 2000 多年,受到全国百姓如此隆重的祭奠。

     屈原,不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骄傲。世界和平理 事会 1953 年还把大诗人屈原列为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船下水喜洋洋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