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使命必达是哪个快递 阅读教学承载的使命

    时间:2019-01-20 03:27:17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老话题。回顾这些年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有增无减,但引发的争议也越来越多。阅读教学做了些什么,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什么,它还应该做些什么?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阅读教学是张弓,它所承载的使命是箭,拉满弓才能射响箭。我们需要为阅读教学加油。
      [关键词] 语文 阅读教学 使命
      
      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
      在人们的观念中,阅读和作文似乎构成了整个语文教学,细想来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从现有语文教材的编写体系看,作文往往是阅读教学内容的具体延伸,或者作为阅读效果的检验手段。同时,阅读还是认知的来源之一,这就不能不使人们对阅读刮目相看了。
      1.阅读把学生的视野引向了特定作品本身的解读,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指向性,目标的定位性。一是,师生能够在较为明确的目标下参与教学活动,特别是能够对教学大纲指定的基本篇目进行较为细致的阅读。二是,在考试指挥棒下,阅读教学加深了对语文教材的研读,以前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现在这种情况虽有改变,但这种传统并没有完全丢弃。表现在,所谓重点篇目的反复训练,各种适应性题型的多样化演练等。
      2.阅读在小范围内促成了师生互动。因为目标的一致性,使得教师和学生间容易结成非紧密型的学习伙伴关系,但常常忽略在教学目标之外相互间的合作学习,例如课外同学间的资源共享、互助学习等等。
      3.阅读为学生阅读方法的改进和能力的提高开辟了道路。现存的阅读教学对文本的内容、形式、表现方法、主题等研究可以说已经到了专业化的水准,难怪一些名家都对现在的语文试卷感到头疼了。阅读的深入必然为学生分析、阅读提供一定的范式和准绳。
      那么,现在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哪些弊端呢?
      首先是功利性影响了阅读的良好心态,教师的阅读教学有点心浮气短,流于形式,阅读为文所困,只入不出,形式单一,重复费力,效益不高,影响了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
      其次,功利性导致了阅读教学的目标过于集中,阅读范围过窄,忽视了文本外信息的收集和获取、积累,学生语文能力缺乏坚实的基础而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树大而根不深,将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再次,作品阅读处理的简单化,这是时下阅读教学最大的毛病,也是最不能容忍的。有许多好作品就因为被这么支解、分割,成了一堆有句无章或者什么也不是的东西了。就像一顿美餐被拙劣的厨师瞎折腾成让人没有了味觉的食品一样。它使学生自然产生一种错觉,即不论什么作品就这么读,不论什么好作品都可以被抽筋去骨,弄这么几条简单又绕人的题目,别的就什么都不需要了。
      还有就是,无个性化阅读,学生的个性、感受、认识不同,他们的阅读需求必然也不同;但现实的阅读呈现出极可怕的封闭性,始终围绕:文本 →题目→文本、答案转圈子,师、生都不能有自己的个性的东西,某种程度上,师生与阅读文本成了两个互不干扰的系统,之间根本无法实现沟通和穿越,也就更谈不上创造性了。
      语文新课标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和人。
      那么怎样才能达成这一目标呢?
      第一,要少“求全责备”,毕其功于一役,以为一了可以百了,寄希望于某一次或某一项练习就能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要尽可能少些功利,务求对文本进行更精细的阅读、品味、理解甚至欣赏。
      第二,切忌平均用力,忽略作品的个性,不抓重点。
      例如,诗歌教学不能等同于小说,小说又不同于说明文。诗歌教学讲究“披文以入情”,要狠抓朗读教学,让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的语言、诗的意境、诗的情感;而小说应该从形象分析入手,对主题进行挖掘;说明文则从说明的对象、特征抑或说明的方法顺序着手,体会其语言的简洁明了。诗歌的诗意的表达,小说的生动形象的表达,说明文的明白的表达是各自的阅读重点。即使是同一类型的文体教学也宜有所不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片断描写不是目的,借片断表现其主旨才是真,如果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每个片断的文字上,而不去引导学生对言外之意的把握,那么就可能抓不住文章的根本。再如《丑小鸭》,故事内容非常简单,主旨也不复杂,那么教学的重点就可以放在讨论故事的启示与理解上。
      第三,应倡导更轻松活泼的阅读教学形式。阅读教学不应该只为语文考试提供更为细化的手段,它应该有更广泛的作用。哪怕是一次阅读面的扩大,一次思绪的旅行,一次与哲人的对话,一次更奇特的历险,而不该仅仅是一次测试,一次拷问,一次庖丁式的解牛,一次拼凑式的游戏。
      阅读不象镜子投射影像那么简单,它需要消化、认同、批判甚至抛弃,所以,把阅读教学建立在对文本近乎简单机械的处理之上是非常危险的。现在有人提出阅读教学要抓分析、训练,有人又提出要抓熏陶、感悟,还有人提出要几方面结合,这些都是强调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很少触及到它的根本性任务所在,即通过什么途径达到何种目标。
      二、阅读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准备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可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人们很难再有象中学时代这么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也不可能有这么从容的心境来读书学习了。但是现在培育起来的良好阅读习惯,却可以让他们无论何时都能从容地应对突如其来的学习任务,能够让他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获得精神的慰藉。
      习惯源于兴趣。兴趣从何来?譬如“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我以为首先要减轻阅读教学这个小舟的重负,让阅读轻松起来,才可以扬帆远航。让阅读变得可爱起来、亲切起来,办法不少。教《智取生辰纲》,不妨让学生画一画路线图,模拟一下人物的言谈举止,揣摩一下人物的性格,并与电影、电视录像的《水浒》进行一番比较,把课文的学习同相关艺术欣赏结合,化阅读的静态为动态。改一种感官刺激为多种感官刺激,产生超级震撼的效果。现在网络技术不断普及,教师可以示范引导从网上下载与阅读相关的资料,把阅读教学同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距离拉近,学生也可以在学习中学到利用资源的能力。还有就是把阅读同生活结合,因为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生活是阅读教学的钙质。
      三、阅读教学应该是为充分地展现教师的教学个性,特别是学生的个性而存在的
      新课标出炉之前,我们的阅读教学较多重视规范化,即对照标准答案教学,慢慢的师生也在规范掉了自己的个性,更可怕的是形成了思维上的定势。过去那种引导人剖析文章,字词句章细嚼慢咽的精读法虽然在阅读的方法上给我们很多启示,但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文学作品的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强调答题的整齐划一,现在当然不要摒弃,而是在保持好的同时,提倡阅读的“宽度”,允许“出格”的观点。其二,要注意学生的层次,允许不同人达到自己能达到的程度。如新编教材中有的古文难度较大,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学有余力的可以要求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和默写,而一般的学生能理解就可以了;对有的学生掌握了课文即可,而有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兴趣,可进行一定的拓宽学习。《陈涉世家》选自《史记》,课文只选了其中一部分,一般的学生会疏通大意,把握人物性格就够了,而有些学生则鼓励他们课外读《史记》部分章节,进一步开阔视野,求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功效。其三,更要立足于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提升,强化思维品质的培养。阅读教学不是对“例子”的模仿,打题海战,企图从“例子”中获得颠扑不破的教条,用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结果只能变得更僵化。因此,阅读教学的材料也应该是生动活泼的,富有变化的,而不能满足于课本或重点篇目。有了阅读的本身,是无法用考试的斤两衡量的。再如,阅读教学还可依托地方人文资源,学生间开展一些的合作研究,时间可以放宽点,作些调查,收集资料,写出有自己见解的文字,如有的学校就开展了夫子庙文化研究,这对学生适应社会,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很有益处。
      四、阅读教学是传承文明的介质,学生应该能在阅读中逐步完成精神支柱的构建
      无论强调分析、训练,还是强调感悟、熏陶,都看到了阅读教学的内容要有可取性,能让学生有所得。通过阅读,思维潜质得到开发,更受到文本内容的审美愉悦。当然,愉悦来自读者主动探取,来自教师的启迪诱导。要坚决防止丢弃文本美的内容形式,蝇营考试技巧,简单地架空分析。美文美读,细细品尝,所谓含英咀华是也。教材中不少篇章都是名品、极品,好书不厌百回读,读的方法各有不同,也不能求同,但最后学生都将从阅读中获得了人类文明成果的感化,人性得到张扬,是不同中唯一应该一致的。

    相关热词搜索: 承载 使命 阅读教学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