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信息技术论文3000字_浅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1-18 03:30:2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师究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一个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信息技术课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学科?这些疑问曾困扰了我很长时间,以下是我结合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和自己这九年来的教学工作实践,就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发表的一些见解和感悟,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以求抛砖引玉。
      一、实际课时设置不足,教学内容取舍困难
      根据国家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课时安排的规定,《信息技术》课程在高中阶段的课时一般为70~140学时,上机课时不应少于总学时的70%。但目前不少学校安排《信息技术》课程每周课时仅为一节(甚至不开设信息技术课),除去期中、期末复习停课和节假日休息,实际教学课时大约在30~35学时左右,与规定相去甚远。更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最新《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中对必修部分的“信息技术基础”的课时仍未做较为合理的规定,而选修课在普通高中的命运就是会被彻底砍掉(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学,在当前高考制度的大环境下,选修课的管理暂时也不会得到落实。)。由于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师在制定和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时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如果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教学内容只能完成一半;如果不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又该讲些什么内容呢?有人主张学生喜欢什么就讲什么,但学生的兴趣喜好不一,知识程度不一,众口难调,又该如何取舍呢?有的教师干脆让学生自学,以至于造成“放鸭子”教学现象时有发生。
      大家都知道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而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所以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实际情况下,高中信息课程不能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当然也不宜一概扩展内容。要根据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的特点,围绕教材适当扩展,补充一些实用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小工具、小软件的讲解与演练,就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疑难专题解答,揭开信息技术严肃而略带神秘的面纱,以期真正实现“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这一教学目标。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果课堂“自由散漫”?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如何实施教学中建议:“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能解决“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演示你观看,我操作你模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机器”的问题,但教师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学会放手,放飞学习者。而放飞学习者的关键是:老师要敢放、会放,学生要大胆飞。放飞是一种艺术,我们应该怎样演绎这种艺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中存在着不少不敢飞、懒得飞、飞不起来、飞了又掉下来、甚至飞出视野的情况,他们或是放弃自主学习的机会,或是不断地等待,或是彻底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最难的,“自主学习”在学生习惯了几年、十几年的“灌输”教育之后往往会演变为“自由散漫”,因而出现抛开教学任务安排,沉迷于网络虚拟社区、热衷于聊天、游戏而不能自拔的情况,这时“自主”就变成了做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此“放飞”不是放任自由,放飞的方向、放飞的尺度都要求教师提前预估,并在课堂上实时把握。可以经常创设一些对学生来说是现实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时再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与学生讨论,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探究知识,形成群体渴求解答问题的氛围,并适当加入任务驱动与评价机制,以此达到自主学习的真正效果与目的。
      三、“良师益友”还是“洪水猛兽”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需要学生自由上网,而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正确的引导,网络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导,学生也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网络也就成了人人喊打的毒蛇猛兽。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众多有益信息,给我们工作生活带来很大变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仅对学生而言,不健康的网站对学生思想、意志的侵蚀,游戏聊天对学生学业、健康的影响……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而一味地采取”堵”的办法,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使学生更加反感,无形中也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途径,违背了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因此,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上网采取“疏”而不“堵”的方法,使其利益最大化,弊病最小化,充分发挥网络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总之,网络进入生活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且是时代的需要。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不可排斥的,它是工业时代转入信息时代的标志。所以我们目前所能做到的是正视它、用好它,除了要讲授知识和技术之外,还要重视网络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的负责、健康、安全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使计算机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
      综上,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课堂教学引导者的我们束手无策,讷于言,拙于行,我相信本着实事求是的观点,坚持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矛盾观来分析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又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敢于正视这些问题,采用科学的方法,不断改革,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把这门学科建设好,管理好。
      

    相关热词搜索: 信息技术 浅谈 高中 教学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