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依托教材,,两翼齐飞】 依托语文教材 确定阅读内容

    时间:2019-01-18 03:28:4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在寻找课内外阅读的最佳结合点的探索中,只有激发学生阅读的的兴趣,立足课堂,面向课外,把课内外阅读衔接与整合起来,使学生“内引外联,乐读善读”,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课内外阅读 兴趣 整合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对小学低年级的阅读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而近年来随着农村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也越来越多,这些学生大多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代管,或寄养在亲戚朋友家。由于隔代亲人和临时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弱化,又因为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没能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因此,就目前农村教育现状而言,只有探索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的兴趣,把课内外阅读衔接与整合起来,总结出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使学生“内引外联,乐读善读”,才能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如何使课内外阅读有机整合,促进课内外阅读和谐发展呢?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喜爱阅读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低年级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的基础年段。孩子在初尝知识乐趣的时候,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就如:刚学习开车的人,总会对开车上瘾,孩子也一样,一年级的学生刚认识了拼音可以独立拼读时,让他们拼读自己的名字,家里人的名字,学生的兴趣很浓,都有跃跃欲试感觉。为了让这种兴趣不在漫长的学习中被消磨,让孩子常见的“三分钟热度”持续下去,我再让他们用学到的拼音比赛拼读后面的课文,到学生图书室借一些彩色拼音读物亲自和学生一起阅读。读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讲述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另外奖励把课外知识带入课堂的孩子,比赛谁知道的大千世界更丰富多彩,都能引发孩子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及时评价、鼓励、交流,给孩子带来了无限乐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喜欢课外阅读的平台。
      二、课堂指路,奏响阅读主旋律
      任何一项能力的培养都是以“本”和“元”作为起点的。那么课外阅读的“本”和“元”在哪里,当然就是课内阅读了。课内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为课外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想在课外阅读上有所感悟和收获,首先必须在课内阅读上下功夫,而且要下足功夫。就像建楼房,不管你要建多少层,都必须从打地基开始,而且必须牢固地打好地基,才能稳稳当当地建好上面的每一层。我们的语文教学亦是如此。课堂教学是对语言文字的认识,阅读,理解,体验和积累运用的过程。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升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条件。专家指出,小学语文的首要和主要任务就是“读好书、写好字、说好话”。的确,“听、说、读、写”的训练是教好小学语文的重要途径,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小学低年级课本的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被选入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材料。
      低年级的孩子以感性认识为主,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鲜感,有强烈表现自己的欲望。因此,真实可见的图片、flash、实物都是吸引孩子阅读课文、表演课文的最好方法。当孩子能把自己融入故事中的时候,阅读成为了一种展示,表演成了一场游戏……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文本,循序渐进地启发引导学生由感知、领悟到理解,创造性地发表自己见解的阅读习惯。交给学生一把阅读课文的“金钥匙”。寓教于乐,奏响了阅读的主旋律。
      三、巧妙迁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整合起来
      (一)以教材为点扩展读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具有协调性,蕴含着巨大情感、认知和智能潜力。良好的和谐关系能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和发现,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习一篇课文,并不表明只是知识学习的一个“点”;学习完一篇课文,也并不表明知识学习的结束。教师要以课文为根本出发点,想方设法,寻求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向四面八方拓展,寻找知识新的生长点,构建起比较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的课外阅读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例如:在学习古诗《春雨》、《春晓》(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之前,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去收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在课堂与同学一起分享,让学生课外积累的古诗为本课增光添彩。学习《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就让学生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学了《动物过冬》,和推荐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了解动物为什么会有冬眠的现象,鸟为什么要飞去南方,并且编队飞行,为什么猫白天睡觉,夜里捉老鼠等等。这些书籍就犹如富饶的海洋,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眼光。他们凭借着初具的阅读能力,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这个过程,学问、知识和兴趣共长,以课外积累知识回报语文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既要有目的地向学生推荐读物,更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课内,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二)依据年龄个性选择课外读物
      除了上述向学生有目的地推荐读物外,教师还应该依据学生的年龄及个性特征指导他们选择课外读物。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故事、童话、寓言、儿歌等。如《蚯蚓的日记》《猜猜我有多爱你》、《愿望树》、《闲不住的小鱼》等等。选择课外读物还要考虑儿童的个性。儿童的个性千差万别,对读物的喜好各有差异,有的喜欢自然常识,有的喜欢古诗文,有的喜欢历史典故。这就需要教师先去了解学生,尊重儿童的个性,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课外书,鼓励自由发展。
      四、树立“大语文观”,生活处处皆语文
      “大语文”理念意味着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圆形结构,而应是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书本世界是语言符号的世界,是由一系列单色调的抽象的文字堆砌起来的世界,而生活世界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世界,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实和生动的直观的感受构建起来的世界,这个世界色彩斑斓。“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的确,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无论是大街上的车水马龙,还是人迹罕至的荒漠。无论是森林中的飞禽走兽,还是奇妙的海底世界……无处不有语文。孩子们生活在这个语文的大课堂里,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语文信息的传递,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好好利用这一潜在的课堂,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形式,有利推动学生们阅读、写字、口语表达等综合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寻找课内外阅读的最佳结合点的探索中,只有立足课堂,面向课外,在大量的课内外信息的交互、整合中,才能使语文阅读教学得到良性循环,使语文课真正“活”起来,就像一只鸟,只有同时张开双翼,才能振翅高飞。

    相关热词搜索: 两翼 依托 齐飞 教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