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诗歌 > 正文

    【浅谈高中语文创新精神的培养】 高中语文重点文学常识

    时间:2018-12-23 12:26:29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创新精神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通过对语言和文字意义的摄取与输出,文章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与分析,作品艺术形象的感染与创造等引发并表现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学科较其它学科有着特殊的优势。高中语文课程教科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文本,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的载体。依靠文本,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更能激活学生学习思维潜能,更能延伸扩展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走进文学作品,作身临其境的感受
      
      任何作品,要从内容到形式把握适当,首先就要将语言还原为作者所建构起来的意象,然后让自己置身其中。如读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我们就应该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眼前浮现这十个字所构成的画面:雨后,山上的松林一尘不染,显得格外苍翠,皎洁的月光穿过树叶的缝隙在林间留下斑驳的影子,给人以明净清幽的感觉,好像连自己的心也被洗净了一样;而此刻,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势增大,那白练似的泉水从石上流过也淙淙有声,像优美的奏鸣曲一样在身边响起,更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脉搏在轻轻地跳动。唯有这样身临其境,我们才能理解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以语言抒发性灵之妙趣。而要做到身临其境,有两种办法:
      1、有感情地诵读。通过朗读,文字符号又变成了富有感染力形象化的声音符号。眼与心谋,耳与口谋。可以有效、快捷地领悟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写作意图,领悟作者的构思匠心和语言运用技巧。当“书读百遍”读流畅了,读得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处理得恰当好处了,其义也就自现了。文学作品就要活化成鲜活具体可感的情境,学生就不知不觉就身临其境了。当然,朗读训练要得法。教师的范读与指导要准确到位。如能采用录音或多媒体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可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如分角朗读、情景表演、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
      2、绘声绘色地转述。转述其实是激发学生调动一切可用信息使文本文字尽可能准确地意境化的方法。转述将我们的头脑中想象出来的作品描写的情境用语言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转述可以逐步完善,也可以多人互为补充。随着转述的不断丰富与完善,想象中的情境也就会愈加鲜明与形象。
      
      二、转换作品角色,换位思考
      
      言为心声,作家写诗作文的愿望,都是真诚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通过一定的文字传达给读者,以唤起读者相类似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读者的道德情操。所以,身临其境之后,读者要准确细察、咀嚼、体味作者之心。即将心比心,用心灵去感受心灵。由于不同的作品之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换种说法试一试。比如《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一句,如把“执”改为“握、拉、牵、抚、捏”等动词,表现力有何不同?在比较中让学生准确把握词人内心情感。
      2、抓住悬念想一想。比如《虞美人》开篇:“春花秋月何时了?”面对良辰美景,词人为何盼望快些了结?抓住这个悬念想一想,轻而易举就能抓住到词人绵绵不绝的愁绪,进而感受到词那不可抑制的故国之恋。
      3、紧扣文眼品一品。如《扬州慢》,只“空城”二字,思想感情全出。其余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便迎刃而解。真有势如破竹之妙。
      4、知人论世揣一揣。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结合当时被贬永州的背景,结合作者渴望昭雪重用的愿望,学生便不难发现:诗中的在恶劣环境中依照倔强地垂钓的老者,不就是对梦想苦苦追求的诗人的化身么?
      5、找粒水珠映太阳。如《荷花淀》“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这两处细节描写,就是可以映照太阳的水珠,学生可以借此领悟妇人心底的瞬间波澜:突出其来的惊讶,深情的依恋,别后的为难,种种情感一时迸发,又继以理智的自律,从而认识到一个进步妇女丰富的内心世界、深明大义的高尚情操。
      
      三、理性分析作品,动情达理
      
      杜甫《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强烈的感情,是建立在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理性之上的。鲁迅先生的《故乡》中关于路的“有”、“无”到决定“走”的比喻之所以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也正是因为它俩体现着人生价值的哲理。我们领悟文章之妙,仅仅领悟到感情过于肤浅,还必须透过感情悟理性,对文学作品加以理性解读,从而实现由动情至达理的飞跃,完成悟情至悟理的升华。因此,教师应在学生身临其境、将心比心的对文学作品有了感性领悟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部的逻辑关系,提出含有较大信息量与挑战性的问题,并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大量的感知中总结规律,深化理性顿悟。其次,还应鼓励学生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深入琢磨文章的意义及语境氛围,让学生在“口欲言又止,手欲写又停”的情况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的探讨研究,理清思路,找出相同之处,并且鼓励他们大胆地言说和书写。在此基础上,还应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感悟理解力,鼓励他们发挥想像,作理性思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这也是学生创新精神所不可缺少的。
      总之,民族的创造力归根结底要依靠提高全民的教育水准,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本质,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我们相信随着语文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不断优化,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将更富有成效。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创新精神 高中语文 培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