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山东黄河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钟新生)

    时间:2021-01-17 08:08:4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水利信息化是创新和提升水利工作的重要手段,是强化水利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推行水利信息化,对提高防汛抗旱保障能力、水资源的调控配置能力、水利工程的自动化水平及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新思路,实现水利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数字黄河”工程理念的提出,使黄河水利信息化建设统一于一个总体框架之下成为可能,形成了黄河水利信息化建设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从信息资源低层次重复开发到高水平整合与共建共享理想境界的统一。在黄河治理和防汛中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包括: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提高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应用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信息化步伐,提高防汛决策水平,促进治黄经济发展。

    从防汛的实践来看,信息化对防汛指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决策必须依赖于对有关信息的准确判断。信息是基础、是根据,信息是防汛指挥的耳目和尖兵,必须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信息。

    一、山东黄河信息化建设的进展

    山东黄河的通信网采用专网和公网结合使用的手段。目前专网传输线路主要包括郑州至济南的155兆SDH数字微波干线两套系统,在山东省共设10个站;
    济南至河口的数字微波干线共设9个站,其中济南至台子155兆SDH数字微波链路已建成,台子以下仍为原有120路数字微波系统。此外,山东黄河境内还建有23跳微波支线,基本实现了市级河务局至县级河务局通信传输微波化。

    山东河务局计算机网络由省、市、县级河务局组成广域网系统,山东河务局机关和局直属单位组成城域网系统,省、市、县级河务和各河务局直属单位分别形成各自的局域网系统。在应用系统方面,山东河务局逐步建成了“数字防汛”系统、涵闸远程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山东黄河网站、电子邮箱等信息化平台。一系列“数字黄河”工程项目的成功建设,为新时期的治黄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字平台,为目前黄河防汛指挥、调度及日常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通信保障,基本满足了山东治黄事业对数据传输“通达性、正确性、安全性、实时性”的要求。

    二、山东黄河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山东黄河信息化已初具规模,但是,距上级对信息通信建设的标准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到位

    黄河防汛面临着信息化的问题,“数字黄河”的提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是有些同志认为,这么多年来,用传统的方法也完成了治黄工作任务,不愿意接受新的工作方式。近年来,通过宣传,虽然治黄干部职工对信息化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缺乏紧迫感,没有形成以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的业务部门为主导,分级分层次负责的建设机制,致使无法形成统一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全局建设的有序性。

    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现代信息化涉及面广,投资大,由于信息化建设长期以来被纳入非工程措施对待,致使多年无正式的投资渠道。防汛指挥信息化建设相对走在前列,但由于缺少运行维护经费,有些系统也不能保持正常运行,不能适应和满足现阶段的防汛指挥要求。

    3.信息化人才匮乏

    专业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制约着信息化的发展。由于早期对信息技术的忽视,导致长期以来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水管体制改革以后,对县级河务局通信机构设置认识不一,造成有的通信设备临时指定人员管理,专业技术人员非常匮乏,严重影响了信息通信事业的发展,如遇抗洪抢险需要,难以满足工作要求。因此,要改变信息网建设的落后局面,培养信息化专业人才十分关键。

    4.信息化设备陈旧

    目前,水文测报、通信联络方面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基层水位观测仍然采用人工进行,自动水位观测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
    计算机网络带宽窄、通道小。由于计算机网络、视频会议系统、涵闸远程监控、防汛会商等都走一个通道,不但容易造成堵塞,而且经常有病毒侵害,所以确保语音通、网络稳、图像清的难度很大。由于信息通信设备陈旧,功能落后,致使运行速度慢,通信设施容易出现故障,易造成防汛被动,特别是县级河务局到河务段、闸管所使用的一点多址和ETS450已经严重老化,且易损件难以购置,很难保障通信线路的畅通无阻。

    三、山东黄河信息化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解决好以上这些问题,是发展和实现信息化防汛的前提和基础。因此,除了工程措施之外,必须加大非工程措施力度,积极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和装备,用现代化通讯和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武装防汛,以防汛信息化促进治理现代化,利用计算机技术创建各种优化模型,加快黄河治理开发的现代化进程。

    1.加大投资力度

    由于信息化建设战线长、信息量大,相当多的信息源分布在黄河岸边的险工、控导工程和黄河大堤上的涵闸,信息的采集有相当难度,因而开发信息资源就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因此,要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洪保安建设”等途径,加快数字化建设。

    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强化管理、落实责任、检查督促、力求实效,是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应提高认识,以对党、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来加强黄河信息化建设。

    3.狠抓规划、建设和管理

    规划工作是现代信息化工作的基础,极其重要。一直以来,规划工作都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把编制信息化规划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结合黄河实际,加强深层次的调查分析研究,综合考虑,长远规划,科学地编制好信息化规划,杜绝低水平开发和重复建设。

    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信息化队伍综合素质

    人才是信息化工作的关键。黄河信息系统庞大复杂、技术含量高,其建设、使用、维护维修、安全保护等都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精通信息技术和掌握现代水利知识的技术人员。因而要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信息化队伍的综合素质,加快系统内部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培养,组织熟悉计算机应用的水利技术人员进行传感微电子技术、3S技术、通信网络技术、数字模拟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和进修深造,必须培养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信息系统应用开发技术、精通信息系统管理、熟悉水利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复合型、实用型的专业人才队伍,以满足治黄和防汛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5.重点实施,逐步到位

    信息化工程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信息化建设只能从实际出发,按照先急后缓、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确保重点,逐步到位”的思路,集中力量紧密围绕“防汛”这个重点领域,率先实现信息化,以进一步提高防汛能力。要重点建设智能化的防汛指挥系统。该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子系统、通信子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优化决策子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智能化防汛指挥系统的建立,可以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和灾情信息监测和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对洪涝干旱灾害的发展趋势做出及时、准确的预测和预报,为迅速制定和量化防洪方案、指挥防洪抢险救灾提供依据。

    “数字化”建设对当前山东黄河防汛和治理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进行现代数字化建设前,防汛系统仅是通过电话、电报、传真来实现防汛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效率低、漏洞多。近期进行防汛信息化建设后,不仅实现了水、雨情变化实时监控,而且还以图形、文字、表格、图像等多种方式提供了洪灾的背景资料,为各级领导指挥防汛抢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现代信息化建设对我们来讲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要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就要充分发挥信息通信部门的作用,认真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的基本思想,不断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
    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勤学苦练,建立良好的学习风气,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水平;
    必须实事求是,坚持“需求牵引,统一布局,分布实施,共建共享”的建设策略。

    信息化建设将运用先进的水利和信息技术,对传统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手段进行升级改造,实现“信息技术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管理集成化、业务处理智能化、政务办公电子化”,提升黄河防汛和治理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推动治黄现代化。通过对信息化的大力建设,黄河的防汛工作必将实现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广泛性、时效性、科学性,政务工作的高效、公开与群众参与以及信息共享等目标。

    (作者为山东黄河河务局信息中心主任)

    稿件来源:黄河报·黄河网

        
    相关热词搜索: 黄河 山东 信息化建设 对策 钟新生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