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村庄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仇保兴)

    时间:2021-01-10 08:06:5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国家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

    城镇化不是城市单方面的作为,是城市与乡村相互作用的结果,必须同时考虑城乡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城镇化有序健康地发展。作者理解,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指的是要进行城乡一体化规划、兼顾现阶段我国城乡不同的特点,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品的提供,促进城乡的协调互补发展,不能误解为要推行城乡“同质化”规划建设模式。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从城乡的差别性分析入手,指出当前我国村庄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基本对策。

    (一)城镇化的拉力和推力

    之所以有许多人从农村涌入城市,也有一些人选择离开城市,缘于城市既存在拉力,又有推力。从拉力方面来看,城市的就业机会多,预期的收入高,还有生活的自由度较高,医疗条件较好,交通便捷,子女可以得到良好的教育,有丰富的文化生活等。这些因素,有的适应于老人、有的适应于年轻人。从推力来说,城市社会治安混乱、过高的房价、空气污染严重、生活费用高昂、交通拥堵、文化歧视因素,使得有一些人在城里无力立足,只得离开城市迁居到乡村。

    乡村因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洁的空气和水、良好的邻里关系、低廉的生活费用、还有传统文化习俗,对城市人有吸引力。现在,上海有许多老人愿意住到农村去。浙江省有一些县就在山清水秀的农村设立老人公寓,一套公寓十多万。银行提供反担保式的社会保障。直到居住人去世,担保机构才将房屋产权收回。这在发达国家较为流行。现在日本每年约有0.5%的城里人搬到乡村居住,主要是因为有这五个方面的拉力。

    乡村也存在推力。如生活相对贫困、就业机会少(据统计,农村人口的隐蔽失业率实际上占50-60%以上)、低下的教育水平、低劣的医疗条件、贫乏的文化生活,这些都导致了年轻人纷纷往城里跑,有些地方因为劳动力过度流失,出现了“7086部队”在农村种田,基本上是老的老、少的少、残的残。

    (二)三种城乡统筹发展模式的利弊及适应性

    农村与城市的拉力和推力决定着城镇化发展是否有序或者健康。理论上可将城乡统筹发展划分为三种不同的模式。

    (1)城乡封闭式独立发展。该模式曾在某些发达国家流行一时,美国著名的伯克利大学有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派,该学派提出:城市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就会把周边农村的人、财、物、资源包括水、矿藏资源全部吸走,像一个贪得无厌的“吸血鬼”。他们认为:城市的快速发展将导致传统农村生活的毁灭。要维持农村的繁荣,必须把城市与农村相隔离。这一学术流派,仅有理论上阐述,并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但基本上没有在那个地方成功地实践过。

    (2)城乡“同质化”发展模式。现在,我国一些地方都提出要城乡同质化发展,或错误地理解建立“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同质化”发展模式的真实含义是城乡无差别发展,实际上是通过农村的城镇化,把农民转换为市民、农业转换成工业、农村转换成城镇,也就是通过消灭“三农”来达到同质化发展的目标。在这种发展模式指导下,有可能引发农村建设的大拆大建。如江苏省某市就曾提出要用几年的时间,把所辖的农村都建设成为城镇,原来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全部搬迁合并,集中建设六、七层的住宅小区,让农民全部住到公寓楼里去。但随后的调查发现,尽管有一些农民住到这样的公寓楼里去了,但是还在务农,手扶拖拉机和其他农机具等只好在公寓楼附近搭个棚子来存放,结果使得居住小区城不像城、乡不像乡,人居环境反而退化。更重要的是,农民要降低务农的成本,住宅与承包地应就近安排,瓜蔓菜帮、剩菜剩饭等能用于家禽饲养,人畜粪便能用于肥田。农民搬入集中公寓后,就完全中断了这种资源有机循环利用方式,也导致种粮和务农成本的提高。实践证明,城乡同质化的发展模式只适应于我国5%左右的农村,也就是大城市的近郊区或西部牧区。这些村庄的农业用地很快或已经转化为建设用地或者工业用地,牧区因退牧还草的政策需要,只有这些地区适应于这种发展模式,而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农村是不能推行的。所以,城乡同质化发展的模式很诱惑人,但适用性很有限,如不顾条件地推广,所带来的后果却非常严重。这是一种以城市人的眼光来看待农村、看待农民、看待农业的片面的政策选择。

    (3)城乡互补网络化发展模式。一百多年前,现代城市规划学的奠基人,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曾经说过:城市和农村必须结为夫妇,这样一个令人欣喜的结合将会萌生新的希望、焕发新的生机、孕育新的文明。所以他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就是为了如何让城市与农村和谐发展。霍华德的这段论述隐含着这么一个概念:就是城乡本质上是有区别的,认识这种区别,差别化规划建设,才能互补发展。而城乡一体化是同质发展,属“同性恋”,农村与城市同一个“性别”是难以实现互补协调发展的。

    城乡之间的区别在于:从生产方式来看,农业、农民是家庭经营为主。即使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人均收入超过两万美元,其农业仍然还是以家庭经营为主。而城市和工业是以企业经营为主,属社会化大生产;
    从消费方式来看,农村、农业是低成本、循环式的。在农村,所有废物都能够得到利用。而在城市或工业,消费模式不同,从农村进来原料经城市消费最后就变成废物,并直线性排放。在城市生活垃圾中,50%是过剩变质的食品和残渣,即农村的食品运到城市里消费后有一半都变成了垃圾。而在农村,过剩的食品和残渣都可以喂猪、喂牛,粪便又用来肥田,从而实现了循环经济。真正的循环经济是在传统的农村、农业;
    从公共品提供来看,农村的自来水、桥、路等基础设施,大都是自主合作建设的。在城市,则是政府包办,所以几乎所有的城市政府都成立建设局、市政公用局这一类机构。传统的农村燃料也采用秸秆、柴禾为主,基本上属于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用能模式。而城市居民全部采用化石燃料所产生的商品能源,故全球75%以上的温室气体来自于城市。从景观特征来看,农村、农业的景观自然、宽广、情趣和传统。在城市则是现代、文化、娱乐和多元化的。

    (三)城乡统筹、互补发展应实践四个方面的合理化

    首先要考虑城乡之间与农村的产业布局合理化。农产品生产布局应该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形成“地区规模经济”。其次是城乡之间与公共品结构合理化。除了城郊农村的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以及燃气和公共交通可由城市联网辐射提供服务之外,城市的公共品提供模式不能作为一种固定模式向农村推广。第三是城乡之间与农村的市场发育程度合理化。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市场发育程度目前还较低,不可能以产业化的方式来提供公共品。在农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方面有前景,但也不能一步就到位,需要政府持之以恒地加以培育。第四是城乡景观要素结构要合理化。城乡景观特色应该互补。浙江省、上海市、成都市等地的一些乡镇都提出,新农村建设要造就的景观是城市里没有的,如庭园菜地、丝瓜藤、葡萄架、竹林小径等,完全与城市进行差别化建设、整治,吸引了大量城里人到农家去度假,发展了“农家乐”。仅浙江省长兴县就有几千户农户发展“农家乐”,仅一年的时间内,农民的收入翻了一番。

    再如浙江省安吉县的村庄整治,采取的是“不拆一座房、不拓宽一条路、不填一条河、不砍一棵树”的“四不”原则,房屋外墙的粉刷都是农民自己完成的,整治后的乡村面貌优美和谐。县政府采取“以奖代拨”的方式给村庄整治予以支持。事实证明,如果简单套用农田基本建设的模式去整治村庄,就难以避免“大拆大建”式的恶果。而湖州市把村庄整治任务交给了建设局,按照城乡必须互补发展的工作思路,采取“四不”的原则,创立了节约型的村庄整治新模式。而与之相反的是有的地方热衷于模仿“华西村”的别墅群,以“再造乡村”的雄心壮志来重建新农村,这是将华西村这个已经充分工业化的特例盲目推广的浪费模式。

    结合湖州市的经验,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之一的村庄整治应突出“四个抓手”:一是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
    二是村镇人居生态环境的治理;
    三是逐步规划建设最必要的基础设施包括安全饮水、污水和垃圾处理;
    四是推行可再生能源在农村中的应用。

    浙江湖州的村庄整治为什么不像其他地方那样大拆大建,也不是像其他地方那样搞村庄搬迁集中来“节约耕地”。湖州基层干部的回答很简单,尽管农村多是老房子,但旁边有空地、宅基地,这些屋边地可以发展庭园经济,每单位土地产出的绿色食品价值高过大田收益五倍以上,为什么要把村庄合并?同时,乡村景观多元化、特色化所形成的良好的宜人环境,吸引了大量城里人来农村度假。湖州的村庄整治,有其他地方所没有的副产品——“农家乐”,村庄和农户变成了旅游景点,增加了农民收入。

    湖州各级政府为什么没有把农民的房子进行整修、翻修,实施人畜分离,集中建什么猪、羊的“招待所”呢?这说明基层干部还应该学些传统文化的知识。长期以来,我国农村,一个村一般就一个姓氏,长期处于宗法管理的状态。旧社会乡村宗族中开明的族长们都知道,在农村里做好事就是利用“祠堂田”的收益来修桥铺路,别干涉村民“私事”。“修桥铺路”隐含的概念就是要提供一家一户做起来不合算的事情即“公共品”。以前封建的宗族都知道,要讨好村民就要着眼修桥铺路,提供“公用品”。但我们有些当代的干部倒反而糊涂起来,这也是我国许多乡镇政府行政行为错位造成劳民伤财的大拆大建和村镇人居环境退化的根本原因。

    当然,村庄建设中还存在另一类问题,就是农村的建筑质量还没有标准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建筑质量,必须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不仅是新农村建设,即使是当地日常的建筑改造,这也是非常需要的。

    总之,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必须认真探索一条城乡一体化规划、差异化互补协调发展的路子,切实防止城乡“同质化”发展的错误模式。城乡之间互补才能协调发展,协调的前提是差别,差别就意味着决策者要以农民长期利益、农业特点和人文历史的角度去看待农村,整治村庄,调动每户农户的积极性,多样化、有差别地、自主地建设新农村。防止以城市的模式去指导村镇建设,以“大拆大建”式的村庄合并来再造“新农村”。

        
    相关热词搜索: 协调发展 村庄 城乡 整治 仇保兴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