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散文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内涵解读与策略探析

    时间:2020-11-09 08:06:1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开发、利用,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生产力,以保护文化个性为根本,实施保护、管理、开发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并促其形成文化产业的规模经营。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关键需要政策、科技和人才的结合与文化企业的有效改革,这是其实施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业化;
    文化产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象征,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民族传承的文化遗产既具有精神层面的教育价值,又具有物质层面的经济价值。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内涵:“文化生产力”的市场化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最先由文化部和财政部联合国家民委和中国文联等单位实施发起,即于2003年3月启动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随后2005年3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发布,同年10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召开。藉此推动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这标志着重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在中华大地全面展开,也标志着我国这项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用发展的眼光,既要保护又要发展,以保护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那么如何发展?最有效的就是以文化产业化的方式,即开发物质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将文化遗产中有条件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以此反过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基础:文化生产力
     
        首先,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隶属于文化的角度来看,文化遗产之于社会的作用表现为一种“文化生产力”。
     
        其次,从现代社会的经济特征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环境相契合的一种发展方式。当前的人类社会处于经历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的“智能生产力时期”,即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为特征的时期,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某些国家经济的支柱。从这个角度来看,有些国家都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发展市场化相结合,在如何更好地以产业化来强化民族文化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比如,“美国正是通过文化全球化战略,使自己从一个文化资源小国变成了文化输出大国。更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没有文化部,其文化产业归商业部管辖。由于市场化运作、商业机制的介入及合适的营销方式,其文化艺术的传播、推广、再创造变得及时有效,使得美国文化艺术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具备了非常强的竞争力。”毋庸置疑,文化已经成为智能生产力时期的社会发展中一种强有力的产业,如何使之发挥其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力才是更为重要的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的精华,更应该通过将其产业化的方式去发展和传承。
     
        再次,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实例来看,产业化盘活发展了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接影响着发展地域文化、地域经济,甚至某些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该地整个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有些地区之所以誉满全球依靠的恰恰是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少林寺和少林寺实业有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正是1982年《少林寺》电影使有着1500多年历史的寺庙蜚声中外,更给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县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效益。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正如人称“在运作少林寺”的释永信所说:“如果少林寺没有自己的文化,没有自己的传承,它也不会有今天。”他认为,少林寺文化最有价值的是佛教禅宗文化,功夫只是少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该文化的传承正是在佛教与中国文化交流大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少林寺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河南少林寺实业有限公司的经营管理。
     
        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内涵就是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本真性、原生态保护的同时,要以适度的经济观念,以开发促保护的商业意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强化传承。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以文化个性保护为根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产业化对其保护和发展到底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如何才能有效地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又不破坏其文化遗产本身的特性?关键是如何运用,运用得当就一定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根本的问题就是要以保护文化个性作为产业化的基础和底线,避免以商业利润损伤文化遗产本身。
     
        产业化过程实际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产力”作为商品,通过市场交换实现“文化经济化”的过程。被充分挖掘其经济价值的文化遗产,不再单单是艺术品或者技艺等文化形式,而是赋予了相应的经济价值或者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三个关键:政策、科技和人才
     
        (一)政策扶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前提条件
     
        文化生产力在当代不仅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强我国文化的总实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影响力”。由此看出,我国政府还是非常鼓励文化产业化。
     
        (二)以现代科技手段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传承平台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赋予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是其实现产业化的重要基础。
     
        第三次革命浪潮将人类带到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网络手段等给文化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过程中,既要保留传统的传承形式,又要以高新技术为平台创新文化形式,以更新更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文化遗产本身的魅力,为其打造、开拓市场。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把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新媒体时代的动漫形式或网络游戏形式,会更有利于迅速传播。比如,河北省传统的唐山皮影艺术,完全可以依托高校的科研机构,建立唐山皮影艺术数字化研究基地,利用科技手段创造皮影戏的新媒体艺术形式。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HCI人机互动技术、VFX技术相结合的手段,突出皮影艺术的动态特征,达到访客通过计算机外设装置对计算机里的皮影戏CG图形进行体验型控制的效果。这是在保留唐山皮影艺术文化个性的同时对其精髓的升华和创新,形成了新媒体时代的一种新艺术形式。这样既有效地保护了传统文化,又可以联合企业做相关系列产品的开发,逐步形成唐山皮影艺术的产业化态势,进而掀起皮影艺术形式产业化的热潮。
     
        (三)以产业意识、经营管理人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保障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重要的是以产业的意识看文化、以产业的意识发展文化,树立经营管理观念,培养管理人才,以人才促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人才并不稀缺,缺少的是对非物质传统文化感兴趣、懂经营、有科技水平、会管理、有现代眼光的复合型人才。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缺乏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开发的科技人才。因此,人才的因素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温家宝总理在谈“实施人才兴国战略”时讲了三点:“积极培养、大力引进、合理使用。”这对我们培养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人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成都武侯祠的文化产业搞得非常好,一年的门票收入就是2000多万元,开发了大量三国文化纪念品,从旅游纪念品,到与《三国演义》有关的食品,如张飞牛肉、孔明香茶等,形成了品牌。同时,高校理应自觉服务于人才培育,切实担当起培育高素质人才、推进科技创新、传播传统文化的重任。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要主动引导,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文化遗产产业化产品及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树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意识,以商业眼光去开拓国内乃至国际文化市场。同时,也要积极吸引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技术、信息方面的整合作用,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其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对策略建议
     
        产业价值是市场经济和消费社会条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价值形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价值利用。这种价值利用具有不可替代效应。只有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拓展其内涵和外延,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产业化经营管理。
     
        (一)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这是对其进行产业化经营管理的前提条件。虽然我国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是由于长期不被重视,保护措施不力,已经受到很大的破坏。所以我们要马上行动起来。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术界,应从全球文化的背景下看待中华传统文化。政府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以做到有法可依。同时,也要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及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年轻人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二)坚持市场导向,尊重经济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在以后的经济建设过程中,一切行为都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经营管理也不例外。“无论是有形文化遗产还是无形文化遗产,都应该在确保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进入市场。并通过市场手段完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管理的运作,要面向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我们要重点‘打造’一批文化品牌产品,比如说昆曲。”
     
        (三)深化文化企业改革,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搭建有效平台
     
        为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有效开展,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企业改革,使之成为真正的文化市场主体,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有效平台。各地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快文化遗产产业化建设,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充分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性和特殊性,形成强势非物质文化产业。毋庸置疑,单靠事业单位实现不了文化遗产产业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市场主体就是文化企业。深化文化企业改革,既可以以科技激发活力,又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将个性化的非物质文化企业打造成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的现代文化企业,提高其竞争力。
     
        (四)加大开发力度,增强文化吸引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的比较好的地方一般都在较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这些地区恰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所以我们要增加资金扶持,加大开发力度。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和群体性,每个民族都有其特色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深刻挖掘各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旅游业,增强文化吸引力,变文化遗产为文化产业,变文化优势为文化资源。
     
        总之,在强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同时,必须要有经济开发的理念,注重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对那些既能显示民族文化特色又有经济产业开发价值、市场开发前景广阔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敢于树立产业化的发展思路,进行科学的品牌定位,制定合理的营销策略,集中力量培养优势文化产业。将文化遗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与产业优势。
     
        参考文献:
     
        1、辛儒,孙强,赵艳芳.论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J].经济论坛,2007.
        2、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实现途径[N].河北日报,2008-02-01.
        3、席彩云.文化产业化中的政府角色[J].学习月刊,2004(11).
        4、王永章.中国产业的发展趋势[EB/OL].http://www.zhuoda.org/periodical/85438.html.
        5、叶舒宪.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经济[J].民间文化论坛,2005.
        *本文属2009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HBO9BYJ007)。
        (作者单位:辛儒,河北大学博物馆;
    王释云,新西兰怀卡托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 探析 文化遗产 产业化 内涵 解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