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简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建设

    时间:2020-10-27 08:11:38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建设中的一个重点,它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庞大体系中,精神文化成了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谈起,主要论述了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建设良好的、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国学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影响,以及如何用国学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关键词】校园 国学 精神文化 文化建设 课余文化 舆论文化 人际关系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纷纷林立于教育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发展高校,怎样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具有所有文化现象的共性。一般而言,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层,它的实质是超功利主义的;
    其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在谈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之前,让我们先分析一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它独特的重要性。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

    众所周知,文化与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高校里的文化与精神实质上是思想问题,一切文化与精神的建设都是在丰富思想本身。良好的文化和高尚的精神对个人的思想具有巨大的觉悟作用,一旦思想上得到觉悟,那么高等教育便实现了教育本身的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这种建设方式本身是为了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最终培育出具有思想觉悟的社会人才。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2.校园文化建设能使我们在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健康成长、成才。

    校园文化建设说穿了其实是为了教育而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人离开环境无法生存,但为了生存得更好人们就必须去适应和改造环境。校园文化建设就本质而言其实是在创造有利于教育的良好环境,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作为大学生,也就是受教育者,他们本身也有自己的责任。学校激励每一位大学生都能自觉地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大潮中来,为我们共同的事业齐心奋斗。实际上,大学生参加校园文化建设对自己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大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更能让自己健康地成长与成才。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应当积极地加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队伍中去,多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

     

    3.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从总体上看,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核心问题弄好了,建设者才能进一步去影响和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由此得出结论:要想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者就必须注重精神文化的建设。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渗透骨髓,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乃在于此。当代我国教育界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现在的许多校园文化尚不够成熟,校园文化建设正处于一个初级建设阶段。在这样一个竞争剧烈、发展迅猛的时代,各高校如果不加强建设校园文化,那么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建设的当务之急,它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重要性。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它处于主导地位。一般而言,精神文化包括课余文化、舆论文化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它们是个人在生活中心理、行为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具体地讲,精神文化是个人的性格、心理状态等多方面的产物。从更大范围上说,精神文化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性格、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状态。在校园的精神文化建设中,应当关注三个方面的问题,并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和发展校园课余文化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上课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有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此丰富和发展校园课余文化。在开展课外活动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和教育性的原则。

    以一定的原则为指导,课外活动才能有条不紊地展开,同时让学生有所收获。建议在学校里开展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并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篮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教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2.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尽可能的多样化。

    课外活动是集体活动,因此既要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等)和知识性的(如知识讲座、征文比赛等),又要有娱乐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美术书法作品展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调查、勤工俭学、军训等),还有必要设置一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田径运动会、艺术节、元旦文艺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二)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集体是一个大熔炉,形形色色的文化能让人成才,也能使人受到不良影响。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因此,学校要重视校园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培养正确的校园舆论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校会、晨会、年级会和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律法规、道德修养等文献,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

    建设具有高校特色的精神文化的关键是加强“爱校”教育,培养强烈的母校意识,并不断传播校园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和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具有特色的学校精神。

     

    3.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没有目标,便没有奋斗的热情和行动。学校作为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可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具体可行的奋斗目标。在各班制定班级奋斗目标,并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的奋斗热潮。

     

    4.强化学校“三风”建设。

    “三风”即领导的作风、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学校领导要坚持加强自身的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起好带头作用;
    学校须狠抓教师在学生中的表率作用,树立良好的教风;
    不断培养学生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让其勤奋攻读,立志成才,使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5.抓好宣传阵地,创造正确的校园舆论文化宣传。

    校园应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栏、图书馆、文学社、校报等的作用,公开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的舆论。

     

    (三)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关系环境。

    众所周知,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文化。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使学生倾心地投入学习和工作,并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学校的人际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同时也是不易创造和调整的。从横向看,有领导的人际关系,教师集体的人际关系和学生集体的人际关系。从纵向看,有领导和教师、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教师间的人际关系。教师间的人际关系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优化和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领导集体起好带头作用,树立良好的形象。

    作为领导集体,人际交往须以平等、互重、真诚为原则,用一种优秀领导的气度和艺术待人,以此在人们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无论何时何地,领导都表现出领导的风度和气质,以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品质与行为去感化与影响身边的人。这样,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将会促进教师集体人际关系的和谐。

     

    2.教师集体要注意表率作用,培养向上的人际关系。

    古有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说,君要像一国之君,臣要像一国之臣,父要像父亲的样子,子要像儿子的样子。作为教师,也要像教师的样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有合乎规范的社交仪容仪表等。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言行举止均可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间的人际关系应努力向领导集体的人际交往发展,不断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3.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促进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

    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和良好的外表形象;
    要尊重、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是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抛弃嫉妒、自私、自卑、自负的不良心理,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助人为乐、大度为怀。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其解除烦恼,并正确引导学生,让他们成为心理健康的人。

     

    当然,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除了上述三方面的具体内容外还有许多内容,但它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三、国学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如何运用国学加强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一)国学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影响

    国学是我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与文化的伟大结晶,它凝聚了祖先的鲜血和智慧。作为可以代表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国学,它博大精深,蕴藏着我国古代圣人、贤人、智者的智慧精华,显示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也给予今日之中国人以无限的荣誉和自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国学起着多方面的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与激励作用。

    众所周知,国学的内涵是博大精深的,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等多种精神。这些精神,可以理解为中华精神。对于今日之大学生而言,中华精神无疑对每一位学生都起着引导与激励作用。随着研究国学的热潮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国学大师开始以传播、讲解国学为己任,他们在社会上为人们点亮了一盏智慧心灯。比如,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用国学的智慧揭穿人生、启迪人们的心志。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融合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这大概就是国学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

     

    2.爱国主义熏陶功能。

    “爱国心是人类最高的道德。”炎黄子孙,拥有爱国主义精神是理所当然的。国学里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非常清晰的,这主要体现在心理、伦理与道德上。实际上,国学所涵盖的内容是广而又广的,只要我们翻看国学的书籍去精心研读,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到许多真理,还有那一种属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理应对国学有所了解,至少要让世界深刻地看到:从我们的骨髓里,自始自终都散发出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之流。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之中,国学精神的影响是最深刻与巨大的,尤其是在爱国主义这一方面。因此,大力传播国学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3.国学精神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国学的博大精神与智慧结晶自始自终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性格即命运。如果说国学的性格是用善、仁、智成就自强不息,那么炎黄子孙就应当深刻明白祖先对后人的殷切希望。要让希望成为现实,我们就必须用国学的精神与智慧树立正确的适合我们所处时代和环境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如今的世界物质横流、利益熏心,倘若我们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我们可能会迷失自我,失去人生的意义及价值。作为以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高等学府,学校要用国学去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其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

     

    (二)充分利用国学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利用国学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利用校园宣传媒介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种学习国学的风气,力求让广大师生员工去学习国学。

    如果将国学比作一种商品,那么在品牌的宣传上就应当大力施加宣传力度。大学校园内宣传的媒介很多,我们可以利用文学社、报社、校园广播站等媒介大力宣传国学的价值,让更多的学生自觉、自愿、积极地去学习与研究国学。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利用国学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措施。作为学校的上层组织,校领导应重视校园的媒介宣传功能,大力宣传国学,为传承中国民族的精神文化贡献一分力量。每一种措施的贯彻,都要督促让其落到实处,让它发挥实际的作用。

     

    2.邀请著名国学大师到学校为学生开展国学讲座,帮助学生学习国学知识。

    国学是我国古代圣人、贤人、智者的智慧结晶,要学懂它并不容易。因此,邀请著名国学大师到学校为学生开展讲座是必要的。通过大师们的精彩讲解,学生可以避免许多弯路,从而节省更多的时间。在倾听大师们的讲解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学习知识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开阔视野,认识更多的著名人物。可以说,与大师们进行心灵与心灵的零距离沟通,讲座这一方式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平台。

     

    3.开展以“国学”为主题的校园征文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

    学习知识的目的之一是灵活地运用知识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学习国学也不例外。通过对国学的学习与研究,学校可以适当地开展以“国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以此了解学生学校国学的情况,并奖励在征文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当然,这不是最终目的。学校国学,最大的意义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并使学生能够用心中通彻的透悟去成就生命的欢欣,去实现人生的价值。这一点,是每一位学习与研究国学的人所深知的。

    除了上述三种措施外,利用国学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综上所述,精神文化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系。在一个倡导建设和谐社会的时代,加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是非常必要的。精神文化建设处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层,只有把精神文化建设好,我们才能建设出和谐的校园文化,才能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文化最活跃的地方。学校的上层机构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为指导,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主线,以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为辅助,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向上、积极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时刻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
    要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努力防止校园文化建设“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加强建设贴近于学校历史背景、学校结构和培养目标、具有特色的“大学精神”的校园文化。通过建设具有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才能创设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构建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建设校园和谐文化,培养高素质、多技能、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先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好,并让高校成为一个和谐的小型社会,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才能和谐,我们的祖国才能更加和谐与强大!

     

     

     

    参考文献:

    1.张新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于丹.于丹心得全集.第1版.北京:中华书局,2008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第2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光明网. http://www.gmw.cn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