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日记 > 正文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时间:2018-12-23 12:25:3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语文教学的任务除了让学生掌握语言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情操。使他们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   一、生活中明确德育要求,有目的渗透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还要使学生明白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认识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勤劳智慧,语言文字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了解革命领袖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中作出的杰出贡献,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懂得社会主义好,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使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艰苦朴素、诚实勇敢、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等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明确了小学语文德育的基本要求后,在把基本要求分散到每一单元的每一课中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在教学中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如“祖国多么广大”一课的德育要求是:使学生懂得祖国地大物博,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明确了要求后,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海南岛、长江、大兴安岭等几幅彩色画面的观察,把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融于思维活动中,领会出“祖国多么广大”的含义,体现出“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特性。
      二、教学中找准切入点,适时渗透
      1、导语中渗透。生动巧妙的导语,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德育的渗透。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可这样导入:1976年1月18日,是我们见敬爱的周总理最后一面的时候,天灰蒙蒙的,地灰蒙蒙的,人民的心情也灰蒙蒙的,在十里长街两边站满了向东望不到头,向西望不见尾的人群。现在就让他们在长安街上送别周总理吧!这样导人,让学生体会到在“那个非常时期”人们失去周总理的悲痛心情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感受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热爱,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2、巧扣题眼渗透。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德育的凝聚点。抓住题眼,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使学生在分析课题中受到思想教育。如《诚实的孩子》一课中,“诚实”二字就是思想教育的凝聚点。“诚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列宁是“诚实”的孩子?因为列宁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做错了事能自己承认,所以说他是个诚实的孩子。抓住了“诚实”这个题眼,教育学生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个诚实的孩子。
      3、品词析句中渗透。对于蕴涵在课文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我们要深入课文的语言文字之中,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其所处的环境去深人体会。通过对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及标点的仔细推敲,体昧出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渗透德育。
      4、朗读中渗透。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仔细吟诵课文,不仅可以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音韵美,而且可以陶冶爱国情操。读的时候,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例如,读《长征》诗,仿佛自己就是一名红军战士,行进在万里长征途上。这时,读到“万水千山只等闲”,更能感受到红军火无畏的精神;读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能体会到红军把种种艰难险阻视为平常的豪迈气概;读到“三军过后尽开颜”,就能和力尽艰难困苦、取得长征胜利的红军战士一样,无比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三、活动中注意科学延伸,巧妙渗透
      将德育寓于语文活动课程的教学之中,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后,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狐狸与乌鸦”。学生表演的相当出色。从而使学生明白了乌鸦爱听奉承话从而上当受骗的道理。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活动,如开展“中华杰出人物”红领巾读书活动,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他们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报国志向和效国行为。
      四、备课中深人挖掘教材,进行“美感”渗透
      1、披文人情,激发情趣。要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就应让学生产生一种难以忘怀的印象和持续不断的求知欲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应该讲究导人新课的艺术,同时精心设计提问,使教师的每个问题都能拔动学生的心弦,很自然的让学生产生共鸣。
      2、开拓视野,启发想象。教师要在教学当中,注意重视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从想象中悟出道理,获得更多的美感经历。如在教学《穷人》这一课时,启发学生想象桑娜抱养西蒙孩子以后的艰难生活情景,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她心地善良的美好思想境界,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3、增强感受,促进升华。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仅要增强感性认识,而且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如能如此,往往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好效果。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进行的心灵净化的过程,教师应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捉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使学生做到思想、知识双丰收。

    相关热词搜索: 德育 渗透 语文 教学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