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高通胀背景下粮食安全隐患的财政透视

    时间:2020-11-22 08:07:5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高通胀背景下粮食安全隐患的财政透视  

    ——关于XX市粮食安全问题的调查报告  

       

      粮食是人类维持生存的基本生活资料,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必需的重要战略物资。近年来,受美元贬值和次贷危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进入高通胀时代,国际油价迅速飚升,粮价也快速上涨。2008年4月初世界银行发表的粮食报告显示,全球出现了近3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这场“静默海啸”已经波及37个国家,海地、埃及等国因粮食严重短缺引发流血冲突,粮食危机让全球风声鹤唳。中国有13亿人口,尽管95%的粮食可以实现自给,但是否可以高枕无忧呢?今年6月,我局办公室、农业股、经建股联合市政府办、农办、农业局、粮食局、统计局、农经局、物价局农调队、水利局等部门,深入水洞底、七星街、龙塘、伏口、杨市等乡镇实地调研,并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走访农户等形式,分析了目前粮食生产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原因,提出了支持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一、 目前存在的粮食安全隐患  

    我市辖20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113万,其中农业人口93.56万。现有耕地61.8万亩,其中水田41.8万亩,旱土 20万亩。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年被列为全省重点产粮县(市),2007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25.2万亩,粮食总产46.1万吨,2008年又被农业部定为湖南省18个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市)之一。我市粮食生产连年获得高产丰收,但制约粮食生产的安全隐患却不容忽视。  

    1.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刚性因素。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推进,我市大量粮食生产资源被挤占,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一是工业用地、乡村基建用地占用了大量的耕地。2004-2007年,我市工业用地、乡村基建用地占用耕地在4561亩以上。二是新农村建设修建公路挤占耕地。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国家实行了“通畅工程”,广大农村兴起了修建公路的高潮,村村通公路,甚至组组通公路,侵占了大量的耕地。三是由于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减少耕地面积。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我市耕地退耕还林累计9.2万亩。农村耕地改果、改渔、改牧等相应减少了耕地面积。四是自然灾害毁地减少了耕地面积。1998年、2005年我市爆发了罕见的洪涝灾害,大量农田被摧毁,有的至今都无法恢复。  

    2.水利基础设施严重老化和农田地力下降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瓶颈。一是水利设施老化。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目前使用的水库、山塘、堤坝、渠道等水源工程大部分是20世纪60-70年代修建的“三边”(边设计、边施工、边运行)工程,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加之年久失修,带病运行,水库山塘渗漏,灌排系统淤塞,输水排水不畅。主灌区骨干建筑物的完好率不足40%,配套率不足70%,全市154座水库有86座属于病险水库。二是渠系配套建设滞后。水库渠系配套建设缓慢,多数水利工程急需改造、续建、配套,农田灌溉保证率长期低水平运行。如龙塘乡因渠道老化,村民不得不用薄膜垫在渠道里放水灌溉。三是农田地力逐年衰减。农户投入到农田的栏肥和绿肥持续减少,主要依靠化肥补充肥料,加之农药滥用,农田土质受损,地力衰减,耕地的可持续生产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3.耕地抛荒、“双改单”、“粮改经”(粮食作物改经济作物)为粮食供需关系增添了变数。由于种粮比较效益低下,农村绝大多数青壮劳力出外务工经商,农村仅剩下“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耕地抛荒、“双改单”、粮改经现象非常明显。一是耕地抛荒。2004、2006、2007年,抛荒面积分别为2.6、2.2、1.72万亩,分别占耕地面积的4.2%、3.56%、2.78%,2008年通过采取超常措施,抛荒面积才控制在2000亩左右。斗笠山、安平、湄江、茅塘等经济较发达的乡镇和白马、蓝办等水利设施较差的乡镇抛荒比例较高。有的耕地抛荒多年导致结块不能犁铧,水洞底镇有一些抛荒地用挖土机才能挖开。二是“双改单”。除了古塘、伏口等乡镇一些单季稻产区外,一些宜耕双季稻的产区“双改单”,减少了粮食产量。三是“粮改经”。我市经济作物耕种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2002、2004、2006、2007年经济作物耕种面积分别为7.6、7.7、7.8、8.4万亩。耕地抛荒、“双改单”、“粮改经”为处于紧平衡状态的粮食供需关系增添了变数。  

    4. 稻谷商品率的逐年递减凸显粮农捂粮惜售心态日益加重。2002年以来,XX的粮食总产量基本上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稻谷商品率却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02年的13%递减到2007年的9%左右,其中个体收购占稻谷商品率的比重为6-7%,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占稻谷商品率的比重为4-5%,稻谷商品量也随之逐年减少。同时,2001年粮食收购放开以前,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量都维持在19000公斤以上,而粮食收购放开以后,国有粮食企业粮食收购量长期维持在16000公斤以下(见表1),粮农捂粮惜售心态日益加重,推升了粮价上涨预期。  

    表1:   

       

    年  份  

    项目(单位)  

    2002  

    2004  

    2006  

    2007  

    稻谷总产量(公斤)  

    291986  

    298188  

    324084  

    326394  

    稻谷商品率(%)  

    13  

    12  

    10  

    9  

    稻谷商品量(公斤)  

    37958  

    35783  

    32408  

    29375  

    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粮食(公斤)  

    10944  

    15324  

    10938  

    11250  

    注:稻谷商品率包括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和民间个体收购。  

    5.“谷贱伤农”和“谷贵伤民”的两难矛盾难以化解。在高通胀背景下,我国的物价上涨指数持续高企,今年一直维持在8%左右,XX作为内陆地区,物价水平也长期高位运行,特别是猪肉价格经常保持在16元,粮价尽管出现了小幅上涨,但普通大米价格大多在1.5元-1.8/斤,相对于其他物资而言,粮价涨幅偏小,以致出现捂粮惜售的现象。与此同时,目前城乡居民普遍感到生活成本增加,经济压力加大,出现“谷贵伤民”的现象,“谷贱伤农”和“谷贵伤民”的两难矛盾短期内难以化解。  

    二、粮食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1. 思想认识的偏差造成了大量挤占耕地的短视行为。粮食生产具有周期长、风险大、比较效益低的特点,各地思想认识出现偏差,摒弃了“以粮为纲”的观念,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总量,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中,没有妥善处理好保护耕地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关系,导致大量耕地被挤占,耕地挤占之后又缺乏必要的替代补偿机制,加上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自然灾害毁坏耕地等原因,造成耕地面积急剧减少。我市2004-2007年减少耕地面积5000亩以上。全国净减少耕地6009.15万亩,年均减少耕地1000万亩以上,国家耕地安全“红线”受到严重威胁。  

    2.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一是各级财政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近年来,各级财政加大了投入力度,对白马、大江口水库等进行了重点整修,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财政投入与实际需要差距很大,导致渠道、山塘、电排等设施严重老化(资金投入情况见表2)。二是农民筹资筹劳热情不高。农村税费改革以后,取消了农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农民投工投劳参与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大打折扣,筹资也非常困难,2002-2007年全市农民每年筹资额在105-130万元之间。三是灌区水费征收困难。广大农户商品水意识不强,加之渠道渗漏,灌区征收水费困难,灌区和乡镇水管站自身经费不足,工资都难以发放,没有多余的财力投入水利建设,导致水利设施滞后。  

    表2:  

            年 份  

    项 目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万元)  

       

    农民筹资  

    105  

    110  

    116  

    113  

    121  

    129  

    中央、省级、市县乡财政投入  

    591  

    1345   

    729   

    1097  

    710   

    915   

    合   计  

    696  

     1445  

    845   

    1210  

    831  

    1044   

    3.粮食耕作成本快速飙升抵消了粮食补贴增加的农民收益。一是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涨幅过快。美元贬值和国际油价飚升传导到国内,造成我国出现输入型通胀,引发煤炭、化工等相关制造业原料价格上升,原料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向下游传导,引发成品价格的上升,2007年的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1%,1-5月PPI同比上涨7.4%,在PPI的推动下,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快速上涨,今年开春以来化肥价格涨幅达50-150%。如氯化钾去年同期价格为2000元/吨,今年为5000元/吨,涨幅达150%。而化肥占农资成本的50%左右,每亩化肥成本平均提高 元。农药涨幅也达到30%以上,同时由于农田害虫的耐药性增强,双季稻治虫的次数平均达8次以上,农药成本也增长较快。二是人工成本快速增长。随着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劳动力供不应求,劳动力价格水涨船高,农村劳动力零工工资也随之快速上涨,由2002年的20元左右增加到2007年的60-65元。农村请人耕地、插田、收割按照一季稻耕作8.3个劳动日计算,需支出劳动力成本500元左右。三是种子、机械折旧、生产服务性收费等开支也有所增加(具体成本见表3)。2007年湖南每亩双季稻可以补贴109.5元,但早稻耕作成本每亩增长125.73元,晚稻耕作成本每亩增长334.31元,抵消了财政粮食补贴带来的收益。  

    表3:  

             年 份  

    项 目  

    2002  

    2004  

    2006  

    2007  

    相关热词搜索: 通胀 安全隐患 透视 粮食 财政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