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情书 > 正文

    华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评述:1995~2009

    时间:2018-12-23 12:39:00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近15年的研究进行了评述。分析了社会责任会计在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以期为中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 研究综述 缺陷
      
      一、引言
       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的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的决策提供特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其最直接的目的是通过计算和记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向政府及公民全面反映企业对社会的各种影响,最终实现社会净贡献最大化。我们统计了从1995年至2009年发表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社会责任会计的文章的数量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1997年、1998年、1999年三个年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文章都在十六篇左右,2000年至2005年的数量有一个下降的趋势基本维持在10篇左右,我们可以看出05年之后数量有一个飞跃,2006年至2008年数量都在20-30篇左右,然而在2009年数量减少到19篇。总体来讲数量是在增加,但是在2005年之前几年的关注度不是很高,近几年随着对社会责任关注度的提高,相关的文章数量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与国外相比我们的文章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还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说明我们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关注还需要增强。
      二、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内容及目标
      ( 一 )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 宋献中(1993)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是社会责任同会计学的有机结合,它以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一单位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这一概念的创新在于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是一个结合性的学科,被后来很多的研究学者所借鉴,但是对具体怎样的结合却没有相对仔细的说明,还需要我们去研究。黎精明(2004)也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概念:“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债权人、投资者、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者团体和个人决策为企业提供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在他的概念中,既包涵了会计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以及会计作为信息系统的本质,又揭示了社会责任的相关利益者指向,还说明了社会责任会计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总的来说,这些概念背后更为本质的是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会计的关系,有的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传统会计的一个分支抑有的认为是对传统会计的一次革命。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传统会计的一个部分。但是邬娟(2006)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有别于传统会计的,给传统会计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 二 )社会责任会计内容 文硕(1989)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内容包括社会成本,环境效益与自然资源成本及环境污染成本,参与社会活动效益与成本,人力资源效益成本,产品质量效益与费用,社会保障与教育效益与成本,其他社会效益成本。刘秀琴(2003)在第五期(上海会计)上发表了“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构想”一文。作者认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改善自然环境的贡献,职工福利情况,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对所在地区的贡献,产品自量和售后服务情况,对政府履行义务等;高雪莲(1999)在《长春大学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了“社会责任会计探微”对我国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了研究,认为应该包括几个方面:在企业人力资源情况,包括企业招募、录用人才、技术培训、职务轮换和扩展、提高工薪水平、改进职工福利、改善劳动保护福利、增进职工和管理人员的相互信任、促进企业和职工的目标相一致等;蔡昌(1998)在第十期(四川会计)上发表了“论社会责任会计”提出社会责任会计应该反映和揭示企业在处理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时所承担的义务以及履行情况;张亚梅(2001)在第6期《经济问题探索》上发表了“论社会责任会计”一文,认为企业有必要定期的向社会公开其在收益,人力资源,所在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反映提供产品和维修服务等五个方面为社会作出的贡献,以利于人们了解其在经营活动期间对全社会履行上述职责的情况。其实对于社会责任会计内容的研究无非涉及到人力资源方面的贡献,职工福利情况,企业收益方面的贡献,产品自量和售后服务情况务等。不同的学者因为对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的分类标准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类别。
      ( 三 )社会责任会计目标 宋献中和李皎予(1992)提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应该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基本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具体目标是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具体目标具有直接有用性、可测性、相容性和可传输性。肖振东(200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作用,一是计量和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二是向所有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利益关系的社会团体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三是反映和监督企业收益的合理分配,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应该与它的内容相一致,目标要与具体的内容相适应。王氩(2003)把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分为直接目标与终极目标。作为决策的依据,并且向企业内外相关联者提供会计信息是社会责任会计的直接目标;而终极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实现社会净贡献最大化。需求引导供给,而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需求强度不足恰恰是当前制约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最重要的障碍之一,社会责任会计目标应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三、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其计量
      ( 一 )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 蔡昌(1998)以及陈文华和石敏宅(1997)一致认为:“会计受托责任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前提,随着现代会计受托责任范围及其具体内容的不断拓展,其受托责任包括以体现企业经济效益为主的经济责任和以体现社会效益为主的社会责任两个方面。”这种观点是从会计学角度来分析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但是大多数的学者更愿意从经济学的视角揭示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宋献中(1988)在我国开展社会责任会计研究之初就从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西斯蒙第的“社会成本”、克拉克的“社会价值”中寻找社会责任会计的经济学基础。也有很多学者从哲学的视角分析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根据,陈文华和石敏宅(1997)在康德关于个人和社会关系的阐述中找到了企业与社会关系的本质,由此认为传统会计必然延伸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另外,还有很多学者从相关利益者理论和可持续发展出发来阐明社会责任会计的合理性。因为出发点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会相同,但是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本质是要界定企业与社会的关系,因此我们要从根源上分析它存在的合理性。
      ( 二 )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 宋献中和李皎予(1992)认为可以运用会计计量方法和一些创新的方法结合的计量方法,如复原或避免成本法、调查分析法、历史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和法院裁决法等。阳秋林(2003)则分别针对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四个社会责任会计主要的核算内容,提出相应的计量方法。社会责任会计内容的广泛和复杂性及计量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编制可比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相当困难,而这种准确性不高、可比性不强的会计报告会严重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作用。如何突破计量障碍是社会责任会计面临的关键问题。刘立燕(2006)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内涵、目标与计量》一文中认为,至少有一部分计量问题是可以通过政府立法和明晰产权等,使外部成本内部化来得以解决,如规定排放标准或征计量方法的主要问题在于核算的可行性,比如人力资本法是用环境污染对劳动能力和人体健康的损害程度来估计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但是笔者认为要可靠估计环境污染所造成的损害,其难度十分大。另外还有效益的问题。如叫价博弈法,需要模仿商品的拍卖过程,调查人们愿意接受的补偿金额,以求出环境质量的货币价值。不要说模仿拍卖十分困难,即使能找到被调查者并成功组织这样的拍卖,获得数据的成本很可能已远远超出了数据带来的价值。因此在计量的可行性上还需要深入的研究。
      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目标 考虑到“决策有用观”,大多数学者认为责任会计目标是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如罗金明、胡玲(2006)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应该是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前提下的企业社会贡献最大化,实现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环境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保值增值。陈今池(1993)在《国外财务会计文选》提出,“社会责任会计是指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的计量和报告。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向社会公众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让社会公众了解企业对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阳秋林(200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应是“真实地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和损害,向政府及公民披露企业对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而提高社会的整体效益,实现社会净贡献的最大化”;计量和报告企业各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使会计可以同时为各有关社会部门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邬娟(2006)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计量和报告企业各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使会计可以为各有关社会集团同时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关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目标我们可以根据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来分析,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就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的协调委托和受托的关系,因此我们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就是要尽量的达到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在博弈中达到纳斯均衡,但是会计在做账务处理时具体的结合点在什么地方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研究。决策有用性就是要求提供有利于决策者的信息使他们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在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时就要尽量的达到一个纳斯均衡,怎样才能达到纳斯均衡呢?利益相关者在选着处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时会发生利益冲突和协调,而他们冲突和协调的结果就会产生一个“域秩序”?。我们在处理社会着责任会计信息时要根据这个“域秩序”来进行相应的披露使之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纳斯均衡状态),但是对于这个利益冲突和协调的结果还没有相关的研究。
      (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 在我国学术界,有关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的讨论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多学者都提出,我国应该根据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实行中的经验和国内的基本情况来制定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披露内容。如根据信息能否用货币量化的前提,武汉科技大学的黎精明(2005)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分为社会责任会计绩效信息和社会责任会计要素信息。他提出社会责任会计应披露的内容应该分为: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的责任;企业对产品或服务所履行的社会责任;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以及资源的保护性利用方面的责任;对福利事业的贡献和支持。但是黎精明教授没有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在各个方面的具体实务上做详细的分析,显得十分的笼统。阳秋林(2005)提出,社会责任会计除了核算企业收益对社会的贡献外,还应反映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四个方面的内容,还建议将其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列入会计报表。曹玉贵(1996)则认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考查的内容,在借鉴国际惯例的同时,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同时考虑企业自身的负担能力及会计衡量的可行性。特别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应该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即企业对社会的道德风尚、文化教育、人际关系等精神方面产生的影响。他的创新性在于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同时也要考虑企业自己的负担能力。这其实也涉及到了我刚才所提到的一个利益冲突和协调,我们就姑且称为“利益域秩序”,我们要在 “利益域秩序”上找到纳斯均衡。但是在这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中央财经大学的岳彦芳、袁晋芳(2005)认为在信息揭示内容中应包括企业对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福利、企业人力资源及消费者责任等方面的全部社会责任成本信息。它包括三大部分: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本会计期内企业已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以及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对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的情况;影响社会责任完成情况的相关因素。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一书中,文硕(1989)指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七个方面,即人力资源效益与成本、产品质量效益与费用、社会效益与社会成本、环境效益与自然资源成本及环境污染成本、社会保障与教育效益与成本、参与社会活动效益与成本、其他社会效益与成本。概括来讲,我国学者认为应披露的内容应该包括:环境方面的信息;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对所在社区所作贡献方面的信息;产品或服务性能安全方面的信息。对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笔者认为要根据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来确定,这样才会有方向性。
      ( 三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自从社会责任会计产生以来,诸多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都在进行不懈的努力,试图找出普遍适用的报表模式。这一探索过程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粗略到全面的发展,笔者引用宋献中(1992)的分类方法,即按简单模式、中级模式和高级模式来作一归纳。(1)简单描述性模式。具体而言,简单描述性模式主要包括普通的概括、在现有报表中添加新项目和附注。美国的组织行为环境影响委员会曾建议对下列事项进行“叙述性反映”:组织的除害目标;环境问题的确认;组织的工作进程;描述环境因素对企业盈余、财务状况和商业性活动的影响。概括性揭示方法倾向于用非货币性信息来表达。我国大部分学者认为,现在我国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还处于比较低级阶段,现阶段应该采用一般概括的模式进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披露。岳彦芳、袁晋芳(2005)认为披露社会责任成本信息应采取法定性财务报告与规制性财务报告相结合,自愿性披露与强制性披露相结合的方式。这种观点对于在本会计期内企业已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以及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对财务状况产生影响的情况,主要以定量揭示为主,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并在必要时附加辅助报表和说明;此举会增加企业的信息披露难度,对于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情况以及影响社会责任完成情况的相关因素会有很大的随机性,因此我们要在财务报告中做具体的反映。赵文娟(1996)提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模式宜由简到繁,由粗到细。黎精明(2005)则认为,在披露时应会计基础型和非会计基础型并举,并尽可能地采用会计方法进行披露。黎精明教授的观点吧两种方法并举十分创新,但是具体怎么并举,用怎样的会计方法进行披露,可行性怎样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证分析。(2)中级模式。这种模式运用了一定的独立的报表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1980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SSC)出版了《公司报告》一书,鼓励企业编制社会责任报告,在传统的财务报表之外,还需增编增值报告、就业报告、公司前景表、公司目标表等一系列社会报告,以满足股东以外的关心企业的社会各界的信息需要。韦恩E•李宁格和韦恩•柯科兰提出了“环境交易报告”以反映企业在人力、物质和财务资源相互作用的行为。该表分为投入和产出两个部分,投入部分指企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投资,产出部分指企业对社会各方面的贡献及损害,包括提供产品劳务、支付职工工资以及生产过程中所排出的废物和废渣。约翰•蒂贝尔•马林将公司的实际污染控制情况与AICPA所属的“生态和社会衡量委员会”和某一产业委员会共同制订的标准进行比较,将公司实际排放污染物与联邦政府设立的相关标准进行比较,提出了污染报告这一模式。(3)复杂模式。复杂模式反映内容较多,是一些结构较为完整的模式,大部分利用货币形式加以计量。李•塞德尔建议用货币形式编制“社会收益表”来反映企业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朱伟平(2005)认为,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社会责任会计的披露应拟用专用报表的形式,按照报告的内容分项列示,应突出能以货币计量的主要责任项目,而对明显不便于以货币直接计量的项目在补充资料列示。河海大学的何卫红、郑垂勇(2006)基于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经济、环境、社会责任三维绩效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改进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三维并行模式、独立报告模式和补充报告模式。阳秋林(2005)也指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在我国所有企业中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最终发展趋势。基于传统的三大会计报表提出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模式。还建议企业对外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相对系统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指标分析体系。我国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模式的选择应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发展,并指出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最终发展趋势。但在报告的设计上还没有达成统一共识。至于一些学者提出的根据传统的三大会计报表设计的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等模式的可行性,也是值得商榷的。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研究”(项目编号:09YJA790101) 及江苏省教育厅哲社项目“基于会计视角企业社会责任及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09SHD01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铜新:《经济特区实行社会责任会计的设想》,《财会通讯》1985年第8期。
      [2]宋献中:《社会责任会计与相关会计学科的比较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1993年第3期。
      [3]黎精明:《关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
      [4]宋献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5]宋献中:《会计学术思想领域的一场革命》,《中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报》1988年第1期。
      [6]刘长翠、孔晓婷:《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2002年~2004年度的经验数据》,《会计研究》2006年第10期。
      [7]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3年版。
      [8]岳彦芳、袁晋芳:《循环经济下社会责任成本信息揭示》,《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8期。
      [9]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架构》,《当代财经》2005 年第6期。
      [10]葛家澍:《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构想》,《会计研究》2004年第1期。
      ( 编辑 聂慧丽 )
      

    相关热词搜索: 评述 中国社会 会计 责任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