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故事 > 正文

    某县蚕桑产业调查报告

    时间:2020-10-07 08:08:01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全县的蚕桑产业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和艰苦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要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我们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准确把握**蚕桑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大做强蚕桑产业。  

    **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集中、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15.1℃,养蚕期(4月至10月)平均气温为 21℃,具有蚕桑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椐调查,2008年我县张蚕平均产量达42.7公斤,高于全省大部分地区,春蚕张产量最高达62.5公斤,且蚕茧质量较好。  

    从外部环境看,随着“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县已被列为全国蚕桑生产转移的重点地区之一,已获得国家的大力扶持,这为我县做大做强蚕桑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从技术基础上看,**有着悠久的种桑养蚕历史,虽经历了“种桑—毁桑—种桑”的曲折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又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训,同时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蚕桑产业技术规程。奠定了蚕桑产业发展的技术基础。
      从市场前景上看,蚕丝作为一种纯天然织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生命力。我国是生丝出口大国,纺织业被认为是入世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之一,且蚕茧价格不断提高,2008年,蚕茧平均收购价达到了每公斤20元以上。  

    从产品收购、加工、销售上看,**于2005年改制了县剿丝厂和县银羽公司,成立了“**茧丝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境内蚕茧的收购、加工、销售,并保证每公斤10元的最低收购保护价,解决了农民卖茧难的问题,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基本形成。
      从效益上看,按常规分析,亩桑园年建设投入为50元(按总投入1500元,使用年限30年算);
    亩桑园养蚕设备投入196元(以蚕房、蚕架、蚕箔、蚕网、蚕蔟、干湿计每年折旧价核算);
    亩桑园年管理投入320元;
    亩桑园(3张种)养蚕投入1032元;
    年投入总合计1598元(含劳工投入900元),而亩桑园年产出为2522元(含800公斤桑条收入80元),扣除投入数,亩净收入为924元,蚕沙可作为沼气料,经过发酵后又是极好的桑园肥料。且蚕沙还可以作为食用菌生产的培养基。
      从蚕桑产业自身特点来看,它属于环保型的生态产业,既能缓解低价值的森林资源消耗,又能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生态效益明显。蚕桑产业不但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而且养蚕周期短,一月内便可获得利润,其“短、平、快”的显著特点也较符合**广大农民的愿望。
      综上所述,蚕桑产业已是一个不该再争论、再怀疑、再等待、再观望的好项目。但由于2003年以前,蚕茧价格下滑,给蚕区农户和干部的打击很大,到目前为止,当年的负面影响依然没有完全消除,加之现在粮食、茶叶俩价格上扬、大量劳力外出务工,部分干部群众没有深入分析各项产业的投入与产出间的比例,还持将信将疑、观望等待的态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不足。特别是一些农户长期受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受传统小农经济意识的禁固,市场经济观念淡薄,他们根本不去算或算不通投入与产出间的比例,潜意识里仍然是以粮为主的思维定式,即使是亏本的粮食生产,也不愿放弃,仅把蚕桑产业当作是家庭收入的补充。基于以上情况,要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树立发展大产业的观念。一是进一步统一各级各部门的思想认识,真正确立蚕桑产业为**农民脱贫致富优势产业的地位,把握机遇,加快步伐,尽快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要采取层层召开会议、举办蚕桑技术讲座、印发种桑养蚕技术规程、通报全国全省蚕桑现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等方式,帮助农民算清蚕桑产业的投入与产出比,转变农民过去的蚕桑生产观,进一步提高对蚕桑产业的认识,把握机遇,做大做强蚕桑产业。
       二、合理利用资源,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蚕桑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据桑园资源普查显示,全县桑园面积(2008年底)70000亩(其中养蚕面积55000亩),按亩桑园净收入 924元算,农民净收入应达 5082 万元,可2008年全县只发蚕种51000张,亩桑发种量0.92张(远远低于亩桑3张蚕的基本标准数),蚕农净收入仅为978万元,可见其效益之差。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除干部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外,技术服务网络不健全、桑园投入少、管理粗放、利用率低、养蚕科技含量不高是其重要因素。因此建议各级各部门要注重投入,注重管理,着力培育高质量的桑园,尽快实现养蚕数量突破、质量效益提高的目标。由于群众的认识有差距,不能把蚕桑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来看待,仅把它看作是家庭经济的补充,加之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多,忽视桑园管理,甚至撂荒不养蚕,资源效益不能发挥。因此建议政府及职能部门和公司一是要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稳妥”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程,推行桑园转让,鼓励能人承包,发展大户养蚕,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扩大种养规模,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效益。二是在扩大种养规模的过程中,通过典型引路、样板带动、效益优先、重点扶持、强化激励等方式引导农民自觉转变观念,主动增加投入、注重管理,逐步让农民从“要我干”转变到“我要干”,让发展蚕桑产业成为农民的主动自觉行为。    

    三、蚕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应该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建立健全技术服务体系和物质保障体系,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目前,全县的蚕桑生产技术服务主要靠县蚕桑站和乡镇林业站,蚕桑技术人员中为数不少的没有接受过正规蚕桑专业学习培训,不能独立下基层指导服务,这样的技术力量无法适应全县的蚕桑产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势在必行。建议:一是依托“东桑西移”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扶持,尽快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结合选派“科技特派员”工作,争取每100亩桑园或50户养蚕户配备1名蚕桑辅导员,并对辅导员进行绩效考核。二是职能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认真落实项目推广责任追究制和绩效考核制,尽快提高科技转化率和贡献率。三是印制种桑养蚕技术规程及亩桑园标准投入----产出核算表,做到种桑养蚕区每小组拥有一套技术规程,每户蚕农拥有一份亩桑园标准投入----产出核算表,让群众学有资料、看有样板、干有参照,尽快掌握技术,建成一批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高效益的蚕桑基地。四是在物资保障体系上,建议本着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原则,依托各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建立种桑养蚕物资供应点,让群众能就地就近购买到种桑养蚕所需要的蚕具物资。五是建议企业应尽快筹划建设深加工生产线,争取创造更大附加值,反过来进一步巩固和改造基地建设,以不断发展扩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充分发挥企业的龙头作用。
      四、发展蚕桑产业需要正确处理好企业与蚕农的利益关系。  

    总结**多年种桑养蚕经验教训,其中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未处理好企业(龙头)与农户间的利益关系。企业利益与农民利益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企业利益、农民利益协调起来,才能使产业体现出较强的生命力;
    只有农民利益最大化,才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反过来,有了企业利益,农民的利益也才能实现。2005年,县委、政府认真解读农民增收从企业做起,依企业带动这篇文章,引进了“**茧丝有限责任公司”落户**,并为其生存发展提供尽可能的优惠和便利,使企业得以逐步发展,使蚕农得以逐步增收。建议政府继续多方面给予公司帮助和方便。作为公司也应该按照企业生存发展的文章从基地做起、从农民做起的理念,认真分析企业发展对策,多与农民、与乡镇政府交流探讨,让基层政府及农民更多的了解公司、理解公司,彼此以真诚的态度互相依托、共同发展。我县工业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脆弱、财政收入微薄。在没有上级政策及资金扶持的情况下,县委、政府寻找多种扶持基地建设的方式发展产业已是很不容易了,企业应该主动走出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的桎梏,创新投入方式、收购方式、服务方式,不断提高为农、支农力度。建议企业:一是实行协议栽桑,合同收购。通过政府担保与农户签定栽桑、收购合同,将面积、产量、产值细化到农户,建立农户档案,做到发展一户巩固一户。二是通过创建企业文化、举办公益活动、推行蚕茧收购听证会等方式来提高企业知名度,增进与蚕区、蚕农间的感情,提高蚕茧收购的透明度和知情度,提高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最终实现农民利益与企业利益双赢的效果。三是本着效益优先、激励先进的原则,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对效益户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引导群众不断向投入、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四是要参照国际鲜茧收购标准和办法制定鲜茧质量标准,规范收购行为,积极推行价格听证制,不断完善自身建设。
      五、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应该树立以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注重处理好各个环节的细微工作。
        首先,发展一项产业是否可行,应该事前作充分的论证,论证确定后便应及时出台政策方案,明确责任,研究落实好各个环节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预案,以避免政策的随意性和不连续性。
      其次,规划安排要统筹协调,实现区域布局的合理化。规划应尽可能集中,宜桑则桑,以便更好地集中精力,抓出精品。避免四处出击,到处开花,甚至出现产业与产业间的矛盾。
      再次,兑现政策和提供服务要及时,应根据节令和农民的需要尽可能做到早研究、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即使不能按时兑现,也要向农民讲清楚,以不断巩固和提高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度。
        第四是政府及企业在做农民工作和服务农民时要充分研究农民的心理,多研究方式方法,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六、发展蚕桑产业要注重不断创新。
      **蚕桑产业经历了多年的艰难曲折,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而且早在80年代就应用过“地火笼”升温、大棚养蚕等省力养蚕技术,但在投入机制、科技推广机制、引导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在投入上可通过小额信贷项目、企业垫支等方式进行化解,以缓解财政压力;
    在科技推广上可把原职业中学蚕桑班毕业的学员及村组干部充分利用起来,通过项目扶持、财政补助、企业筹集等方式充分利用好这一技术资源;
    在引导机制上,企业应有自己的“样板田”“示范园”,乡、村两级也可通过租赁土地,组织乡村两级技术骨干办样板,以质量效益去带动群众主动发展;
    在激励机制上可通过政府给荣誉、企业给奖励的方式激励基层及蚕农效益户,通过激励机制来引导群众向投入、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在种苗问题上可通过引进师傅自己办苗圃,研制出质量好、价格低的种苗;
    在养蚕技术上是否还有更简便省力、投资小、见效快的方式方法等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总之,**的蚕桑产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初具产业化发展的雏形,现在正处于关键的发展机遇期,要进一步做强做大,还需不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用科学化布局、效益化引导、规模化发展、精细化管理、诚信化服务的理念正确处理好企业、农民及政府的关系,强化落实各方面的责任,在各个环节上创新机制,充分发挥部门、企业、基层、农民各方面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提高单位面积的效益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实现产业效益最大化。

    相关热词搜索: 蚕桑 调查报告 某县 产业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