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2023年初一新闻述评200字10篇

    时间:2024-03-17 20:0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初一新闻述评200字消息、通讯、新闻评论都是新闻文体。所谓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代不同,新闻事业的性质不同,新闻的含义也就不同。后_男在《新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新闻述评200字10篇,供大家参考。

    初一新闻述评200字10篇

    初一新闻述评200字篇1

    消息、通讯、新闻评论都是新闻文体。所谓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时代不同,新闻事业的性质不同,新闻的含义也就不同。后_男在《新闻纸研究》一文中认为,最早的新闻是政府的新闻。公元前一世纪,罗马统治者凯撒为了使公民知道和他们有关的官方规定,要求把政府的行为公布在罗马广场上的《每日公报》上。这个说法与我国的情况吻合。我国唐朝就用邸报向宫廷官员通报朝廷的行动。邸报是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目前大陆所能看到的最早的邸报,是尹钧公从北京图书馆找到的明代《急选报》,该报出版于公元1580年4月。人类最早的新闻是通报官方行动。16、17世纪西方,新闻主要指的是商业行为。

    新闻事业的商业性质,决定了新闻行为以人们的接受心理为导向。当然新闻事业打从一开始,就是与政治联姻的,后来只不过披上了商业的面纱而已。事实上,从某个角度而言,在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商业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行为。今天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鼓吹新闻自由,但当美国新闻记者经过千辛万苦的调查,独家报导了美国侵越期间在一小岛上进行惨绝人寰屠杀的轰动的新闻之后,马上就在政府的干预下被老板吵了鱿鱼。这至少说明,他们的“新闻自由”决不是没有前提的。

    无产阶级则公开宣称报纸、电台是他们的“喉舌”。

    我们现在的新闻事业虽然也在逐步走向市场,但其性质同资本主义国家新闻的性质是有根本区别的。_同志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的观点》中说:“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跳出了一切时代与阶级的局限,高度准确的概括了新闻最本质的特征。

    一、新闻的特点

    新闻最本质的特点是事实性、真实性和时效性。

    1.事实性

    新闻是以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客观事实为报道对象。离开了事实,新闻就不复存在。即使是新闻评论,它也是来源于新闻事实和对新闻事实的评论。

    2.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因为,追本溯源,新闻的产生,是发布新闻的主体把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事情告诉受众,希望受众于以配合,以使主体的意图充分实现。不真实的新闻会使结果相反,此其一。第二,新闻作为一种事业能够存在和发展,正是由于他的真实使其具有正确认识外部世界的价值,失实的新闻是毫无价值的,也就不算是新闻了。第三,新闻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决定自己的行动,端正自己的认识的重要信息源,不实的新闻会使受众产生错误,这是道德和法律所不能允许的。第四,真实性是形成和确保新闻权威性的根本前提。

    3.时效性

    时效是新闻竞争的核心。新闻的时效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新闻发生的新近性,二是指报道的及时性。

    二、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指构成新闻事实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满足社会对新闻的需要的信息意义。新闻价值是判定一个事实值不值得报道的客观标准。新闻价值包括5个要素:

    1.时新性:新闻姓“新”,时间越近,新闻越新,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就越大。

    2.重要性:指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影响较大而又为许多人所关注的事件。

    3.显著性:指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事件。

    4.接近性:指新闻与受众在地理上、思想上、职业上、性别上、年龄上、心理上的关联。其关联程度越紧密,越能引起受众的兴趣,新闻价值越大。

    5.趣味性:新闻报道的内容必须是广大读者的感兴趣的。有的新闻事实不一定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但只要是有健康趣味的,也是有新闻价值的。

    三、新闻写作的常用文体与类型

    消息是迅速及时地报道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突出事件和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物、成就、问题、情况等的新闻文体,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也是新闻报道的最常见、最主要的文体。

    一、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是指一篇消息的材料组合和段落安排的总体设计,也就是写作顺序。

    新闻写作中对消息的材料结构的总的要求是:简明扼要,层次清晰,能准确地叙述事实,能发挥新闻价值的最佳效果,最有利于表现主题,最能够吸引读者。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消息形式,大致有三大类。

    1.倒金字塔式结构

    这是采用最多的一种消息结构,也称为“倒三角结构”。它的特点是将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放在最前面,并按材料的重要性来安排段落层次:重要的居前,次要的继之,再次要的置于末尾。

    2.金字塔结构

    初一新闻述评200字篇2

    《蜀道难》有关评述

    1、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

    3、五言选体及七言歌行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其歌行之妙,咏之使人飘扬欲仙。……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4、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涂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

    5、(太白)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任华、卢仝辈仿之,适得其怪耳,太白所以为仙才也。([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语)

    6、《蜀道》吟成泣鬼神,歌行何似《古风》淳?([清]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

    初一新闻述评200字篇3

    新闻通稿一般是党委政府或社会团体举办的重大活动、发生重大事故或灾难时为了引导舆论、统一宣传口径、控制不良信息由新闻通讯社或新闻秘书、党政宣传部门拟发的统一稿件,这就叫做通稿。

    新闻通稿可以说是“特殊时期”对“特殊事情”进行“特殊新闻控制”的产物和工具。

    从这方面来说,新闻通稿是“炮制”的;严格意义上说,新闻通稿并不是新闻稿,而是“官八股”。

    因为新闻通稿里面的新闻点已经很少,而且价值不高,甚至有很大可能是虚假的。

    所以,读者、观众等新闻受众其实是不喜欢新闻通稿型的新闻报道的。

    新闻通稿怎么写?下面就简单谈谈新闻通稿的写法。

    新闻通稿的写法有其特殊性。

    新闻通稿格式一般有固定模式,即:先是写一小段导语,简明道出新闻事实,但是不把事情说完。

    然后是正文部分,写事情的过程,完全用白描手法和正面叙述(描述),不能赋予太多感情色彩。

    最后一段结语一般留个尾巴,如“事件原因仍在调查中。

    新闻通稿的写法有技巧性。

    一、尽量公文式。

    不要写成天花乱坠的美文。

    二、体现新闻通稿“真正主人”的意志。

    新闻通稿“真正主人”指要求发通稿的机构或个人,如政府、企业或集团老板等等。

    三、新闻通稿尽量做到没有细节,如需细节必须征得“主人”同意并有需要达到的目的。

    四、新闻通稿要尽量笼统、模糊。

    可以多一点空话、套话、官话。

    上述新闻通稿的写法,很多人会反对,并可能提出截然相反的新闻通稿写法。

    初一新闻述评200字篇4

    回答是明确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是那种影响或改变社会、经济、政治、物质或其它关系的事件。或者说,新闻是对人与其存在环境之间变化着的`关系的报道。还可以说得更特别一点,新闻事件是指那些中断或改变了现状,或显示了变化预兆的事件,而新闻就是对这种变动的报道。

    新闻具有一种内在的特征,这就是新闻价值。一件事是否有新闻价值、是否吸引读者,决定了它是否值得见报。这些新闻价值是衡量事物的行之有效的标准,并决定事物是否属于新闻。任河有报道价值或对现状的潜在变动都是具有下列

    新闻价值的事件的结果:

    1,冲突(紧张、惊异)。2,发展(胜利、成功)。3,灾害(挫败、毁灭)。4,重要(对于一定的群体5,显著(突出)。6,新奇(异常甚至怪异)。7,人情味(情感背景)。8.及时(新鲜、省新意的)9.接近(地区性吸引力)。

    重要性因素 概括起来,新闻重要性的因素有下列几项

    1.现状的变动程度(强度)。2.受事件影响的人数(广度)。3.事件的接近程度(接近性)。4,事件的新近程度(及时性)。5。事件结果涉及的范围(影响和意义)。6.事件中新闻价值的丰富性(多样性)。

    删除多余的字

    a,多余的冠词:

    差: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出席了这次会议。好:俱乐部成员出席了会议。

    差:他还了一部分钱。好:他还了部分钱。

    b.间接动词形式

    差:这些人物举行一次会议。好:这些人将开会。

    差:法官做出了一个决定。好;法官决定。

    c.形容词、副词、介词:

    差:两辆汽车部完全报销了。好:两辆汽车都报销了。

    差:一座18层高的楼。好:一座18层的楼。

    差:他离开火车走下来。好:他走下火车。

    差:俱乐部将在星期五开会。好:俱乐部星期五将开会。

    d.连词:

    差:他说的是他要走。好:他说他耍走。

    f.短语:

    差:事故发生在维纳街和麦伯尔街的街角交界处。好:事故发生在维纳街和麦帕尔街交汇处。

    差:讨论持续了两小时之久。好:讨论持续了两小时。

    8.分句:

    差:所有人——只要他们有兴趣——都能投票。好:所有人都能投票。

    差:干旱——出现在去年夏季。好:去年夏季的干旱。

    h.赘语:

    差:过去的经验使他成熟。好:经验使他成熟。

    主动语态通常比被动语态更有力

    差:那人被学生看见了。好:学生看见了那个人。

    差:这次事件为许多人所目击。好:许多人目睹了这次事件。更好:十多个人目睹了这次事件。

    5.在新闻报道中不要议论(不表示意见)

    应该客观地撰写新闻。报道中不要提出判断或定论。诸如此类的字眼“我、我们、我的、我们的”最好不用,除非是记者正在直接引用别人的话。在新闻报道中对人、地方和事情的

    好恶褒贬必须出自事实而非记者的观点。

    不合适:他做这工作很称职。 合 适:他毕业于密执安大学,有十年工作经验。

    不合适:一项有趣的节目已经准备好了。合 适:节日如下。(让“有趣的”东西自己说话

    不合适::证人撤了谎。合 适:原告故律师说证人撤了谎。

    不合适:他跳楼自杀了。合 适:他坠楼身亡,验尸官认定是自杀。

    不合适:市莱克先生和夫人的爱子,6岁的小布莱克今天去世。

    合 适:6岁钠杰尼,布莱克今天去世,他是w,布莱克先生和夫人的儿子。

    不合适:法官告诉我(告诉记者)此案不予受理。

    合 适:法官说此案不予受理。

    句子和段落都应尽可能简洁,紧凑,重点突出。简短的句子比长的、累赘的句子;更好。但短句子并不等于把语言弄得很零碎。句子和段落的长短变化和措辞应尽量避免单调雷同。

    累赘的段落:

    在给莱孔特山的一个建筑工地空运物资的第一天中就驾直升飞机撞在神雾山国家公园的山峰上的布朗县的一家直升飞机公司总裁在“大学医院”特护小组的精心照料下今天情次良好。

    比较好的写法:

    一位直升飞机驾驶员今天在诺克斯威勒的“大学医院”中情况转好。他是在星期二飞机撞进神雾山国家公园的事故中负伤的。

    新闻中的人名应予说明

    当报道一位公众熟知的官员时,只需提一下他的头衔就足矣。如:波罗?凯塞州长,或弗朗克。吉伯森参议员。但是,倘若报道中提到的人不甚著名,记者就应设法说明其身份。 说明人身份的办法很多。最常用的有:指出其年龄、住址、职业。记者还可以指出其有名的绰号。

    每一新闻报道应透露或指出其来源或根据

    除非记者是事件的目击者,否则每一报道中的事实总存其来源。这种来源(或依据)必须说明。这叫“出处”。

    报道中说明出处的表达通常放在句尾。“说”这个词可以用“声称”、“坚持认为”、“声明”、“指出”等等来替换以避免重复。

    初一新闻述评200字篇5

    标题格式

    3、标题应当包含发布这一新闻稿的公司的名称。不要出现“公司”、“股份”或者“有限”之类的词,非为了清晰地界定组织有必要进行标明。

    4、不要使用感叹号或人民币符号。

    5、避免所有可能的批评性的、争议性的或者判断性的陈述。

    写作风格要求

    撰写一篇专业和有效的新闻稿可能会很困难。以下是在草拟新闻稿的时候应当注意的几点:

    1、尽快切入主题,用引证和事实来支撑你的主题。

    2、恰当地使用语法和标点符号。校对打字稿,不要以来拼写检查。

    3、在新闻稿中强调谁、什么、何时、哪里、为什么和怎样这6w。

    4、重复检查电话号码和链接地址。

    5、大声朗读你的新闻稿,看看感觉如何。

    6、使用引语来传达别人的意见或事物之间的联系。

    初一新闻述评200字篇6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第一节新闻概述

    一、新闻定义

    什么是新闻?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意识形态,就有不同的回答。

    在美国,麦尔文曼切尔著的《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引述了过去和现在新闻学家对新闻的一些解释。例如:

    达纳在1869年至1897年主管过《纽约太阳报》,他说,新闻是“社会上大多数人感兴趣,而且在此以前从未对它注意过的那些事情。”

    另外一个新闻的典型概念是斯坦利瓦利克尔提出来的。他是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他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其实,以上表述并非科学意义的下定义,但他们的观点却集中地代表了西方新闻学的基本立场,即一切反常的、有刺激性的、人们好奇的事才是新闻。这种观点当然有其深厚的人文背景及经济基础,虽然他们对新闻定义的认识已侧重在“读者兴趣”上,但其实质仍不能脱离“利润”的操纵。

    在中国,“新闻”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新唐书》。《新唐书》记载:初唐神龙年间(公无705年前后),有一个叫孙处玄的文人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孙处玄曾投书当时执政的大臣恒彦范,评论时政得失,未被采纳,他就挂冠而去,可见他是个很关心时事政治的人。这样的人对没有书刊传播新闻(当时印刷术尚未应用于书籍)表示不满,是理所当然的事。孙处玄这句议论竟被载入《新唐书》,说明尽管唐代还未完全具备传播新闻的条件,但人们已意识到需要报道这类新闻的传播工具。“新闻”一词在这里是指“最近消息”。

    《现代汉语词典》释“新闻”为:①报纸或广播电台等报道的国内外消息:新闻广播/采访新闻。②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

    《辞海》对新闻的解释是:①报社、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对当前政治事件或社会事件所作的报道。要求迅速、及时,真实,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②指被人当作谈助的新奇事情。如《红楼梦》第一回:“众人当作一件新闻传说。”

    1943年9月_提出:“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981年8月_在京召开全国18大城某地的报纸工作座谈会,其会议纪要对新闻定义作了新的诠释:

    “新闻反映新发生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具有迅速、明了、简短的特点,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形式。”

    定语修饰的限制显然是考虑了“读者兴趣”,同时也顾及到了“社会效果”,这些是对_定义的有效补充,然而其偏颇也是显而易见的。综合上述种种看法,我们不妨把新闻定义小结为:

    初一新闻述评200字篇7

    批评、褒贬、批驳、批判、评论、挑剔、指摘、月旦

    批评:批评 pīpíng(1) [comment on;judge]∶评论;评判批评家早赐批评(2) [punctuate and annotate]∶对书籍、文章加以批点评注删改批评(3) [criticize]∶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醒目的广告遭到批评

    褒贬:褒贬 bāobiǎn(1) [praise and disparage]∶赞扬和指责,借指评论好坏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 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三国演义》褒贬是非(2) [speak ill of]∶说…的坏话,恶意批评(偏义复词)别在背地里褒贬人

    批驳:批驳 pībó(1) [refute;criticize]∶批判驳斥批驳反动言论(2) [rebut]∶旧指书面驳回下级的书面报告或请求

    批判:批判 pīpàn(1) [make comments and judge]∶批示审断批判案件(2) [comment on;judge]∶评论;对于是非的判断批判罪恶(3) [criticize]∶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否定批判错误言行

    评论:评论 pínglùn[comment] 批评或议论的文章时事评论评论 pínglùn[comment on; discuss] 对于人物或事理加以批评议论评论是非

    挑剔:挑剔 tiāoti[be captious;nitpick] 在细节上过分苛刻指摘

    指摘:指摘 zhǐzhāi[censure;pick faults and criticize] 指责,指出错误,给以批评他对他的老朋友和学生的指摘指摘其诗文。——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月旦:

    反义词:

    评述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词语拼音:píng shù

    词语解释:

    评述 píngshù

    (1) [commentary]∶评注

    (2) [speak about ; comment on]∶评论和叙述。也说“评叙”

    初一新闻述评200字篇8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的意义

    首先,我认为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对于大家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较大帮助。平常我们经常说,新闻写作是“七分看问题三分写稿件”。比方说,写今天培训班的稿件,就得先搞明白,为什么要办这个班,是因为存在什么问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才办这个班。于是,我们就可以这样写了:为了提高各级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石景山区人口计生委办了一期培训班。如果面对每一件事情,大家都能够按照撰写新闻稿件的习惯去想,这件事为什么要做,是因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才要做,怎么样做才能达到目的、有效果,这种思维习惯养成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能够增强。

    其次,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能够真实、及时、有效地反映工作成果。不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一天到晚都在干工作,确实也做出了很多成绩,这些成绩如果能够通过新闻媒体反映出来,可能会得到很理想的效果。平时,某某报纸或电视报道了某某单位或个人的事迹后,我们就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还不如我们做得好呢!这很可能不是一句狐狸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而是真的是他们的工作做得比较被报道的要好,甚至是好很多。因此,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的信息时代里,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宣传出去,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第三,结合工作撰写新闻稿件,能够比较有效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平时我们在单位里,早上上班时遇到个人,女的遇到男的,说一句“xxx,你今天看起来好精神啊”、男的看到女的,来一句“啊呀,xxx,你今天又比昨天漂亮了、年轻了”。虽然人还是那个人,脸还是那张脸,而且还只有越来越老的可能。尽管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这种“去年二十今年十八”的赞美,因为符合人心向善的逻辑规律,往往能够让大家都感到心情愉悦。而正面的新闻报道也同样有这样的功效。无论是被报道的人和单位,还是撰写新闻的人,都会有成就感在心头油然而生,无形中就有效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有些社会效应大的典型报道,这方面的效应尤其明显。

    从上述的四个方面看,虽然大家工作都很忙,但还是值得在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来撰写新闻稿件的。但是,有人也许会说,我们也不是不想搞报道,只是条件不充分,和专业的新闻记者没法比。但我却不这么认为,专业的新闻记者是有他的优势,比如时间、精力上比较集中,掌握了熟悉的技巧等等,但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即两个知情。

    二、基层干部撰写新闻稿件的优势

    1、是对工作重点、难点的知情。

    在对工作的重点、难点的准确掌握上,基层干部所具有优势是专业新闻报道员难以比拟的。

    2、是对拟采访对象的知情。

    不要说媒体的记者,就像我这样的宣传干部,每次到一个地方采访都是匆匆忙忙的。一方面是自己的时间比较紧,另一方面怕打搅被采访者。

    三、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掌握新闻稿件基本要素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大家的选题能力,即让大家能够独立判断出什么样的工作或事件能够作为新闻报道的素材。

    初一新闻述评200字篇9

    校党委书记王少安为学生干部作“学习党的_精神”专题报告 11月23日晚,党的_代表、校党委书记王少安,带着对党的_精神的深刻领会,在南校区小礼堂为全校学生干部作“学习党的_精神”专题报告。来自我校16个院(系)的800余学生干部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会上,王书记首先强调指出,党的_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贯彻党的_精神是全校师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王书记希望广大学生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深刻领会,带动全体同学学习,努力把_精神的学习引向深入。 随后,王书记从五个方面对广大师生就如何学习_精神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深刻认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重大意义。

    王书记指出,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是政治立场,更是政治方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_带领全国人民在实践中的必然选择。二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王书记强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不仅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三要准确判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大建设的新走向。

    王书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关键是如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好又快发展。其中,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政治保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思想引导和智力支持;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四要准确判断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王书记强调,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报告还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的高度,从这个目标出发认识教育,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变得更加突出,高等教育的任务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加艰巨。

    五要准确判断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要求新任务。王书记指出,党的_在深刻分析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和新举措,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王书记号召广大青年学子要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了解党的宗旨,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党的_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而刻苦学习,发奋成才。 报告会后,王书记和在场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做了详细而认真的回答。王书记深情的嘱托和殷切的期盼,深深打动了广大青年学子的心,大家纷纷表示,一定不辜负王书记的殷切期望,深入学习并贯彻落实

    _精神,刻苦学习,勤奋实干,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初一新闻述评200字篇10

    《新闻两则》

    教学目的:

    一 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 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 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设想:

    一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二 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认识规律,不从知识概念切入,而从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和概括入手,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三 本文语言简洁、准确,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教材,因此,语言的学习与训练列为教学重点之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读书时,画出生字词(或自己解决)。

    [说明]熟悉历史背景,大致了解全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对照书上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经过。提出要求:对照示意图,能够复述渡江战役的大致过程。

    三、两位学生一组,彼此照着示意图复述渡江战役的经过。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复述较好的同学,准备请他(她)上黑板前面复述。

    四、教师出示一张较大些的渡江战役示意图(照教材绘制即可),请刚才发现的复述较好的一位同学指图复述,其他同学静听。然后,指出其复述的不确之处。

    [说明]利用复述这一方法,引导学生理清三路大军渡江的情况,从而认清本则新闻主体部分的内容。学生指图复述时,教师可随之板书如下: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增强学生认识本文内容的条理性。

    五、借助问题,传授新闻结构的知识。

    1.文中哪两句话概括了同学们刚才复述的`内容?

    [参考答案]

    (第1句、第2句)

    2.有没有哪一句能够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师讲知识:

    1.这则新闻的前两句是“导语”(板书),它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导语在新闻的开头,一般不长,往往是一两句话,有时也用一段话。

    2.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称为“主体”,刚才同学们复述内容就是这则新闻的“主体”。评述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指出我军胜利渡江的重大意义。

    3.新闻还要有“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本文标题。标题以凝炼的语言,概述全篇的要旨,醒目有力。

    标题、导语、主体是一则新闻不可缺少的三个部分(如有条件,教师可适当增加些知识给学生,如副标题、结语等)。一则新闻,往往由这三部分构成。

    [说明]教师随着讲解,板书:标题、导语、主体。这是传授知识的环节。作为学生新接触的一种体裁,讲些必要的知识是有用的,不能忽视。在学生对本文内容和构成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传授有关知识,显得自然,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太困难。

    六、通过比较,传授新闻特点的知识。

    1.这则新闻起始,括号里的内容表明这则新闻报道的单位、时间。这些内容去掉与保留有没有不同?

    [参考答案]

    (括号及其中的内容属于新闻的“电头”──学生答题后教师再讲,这些内容表明所报道的材料的真实性,报道的及时。“预习提示”介绍“22日夜,_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证明了报道的及时。)

    2.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新闻”具有怎样的一个特点?

    [参考答案]

    (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主体部分中,有两处写到“至发电时止”。这样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报道准确)

    教师板书:真实、及时、准确

    这是新闻的三个特点。此外,简明也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板书“简明”)。渡江战役头绪多,战线广,但这则新闻却写得简明扼要,并及时报道,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了解到战役的进展。关于简明扼要问题,课后有短文专门讲解,课下阅读。

    [说明]以上完成了教学的第一个内容,即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七、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

    1.题目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参考答案]

    (是实数。中路军30万人;西路军35万人;东路军35万人)

    人数的确切,更体现了报道的真实、准确、严密。

    2.“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

    [参考答案]

    (“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尚未解放)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