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11篇

    时间:2023-12-20 09:44: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世界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一、文明的摇篮1、称谓: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黄土风情。2、黄土高原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11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11篇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篇1

    世界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称谓: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黄土风情。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二、严重的水土流水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篇2

    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 、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黄土地农业发展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4)问题与措施:垦荒扩大耕地,造成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此停止开荒、建立自然保护区。

    3、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三、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1、文明的摇篮:(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

    2、风吹来的黄土:

    (1)黄土的来源: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川地

    3、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2)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难。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四、祖国的首都——北京

    1、基本概况:

    (1)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

    (2)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3)城市职能: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2、历史悠久的古城:

    (1)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元、明两代,方方正正,布局均衡对称。

    (2)旅游名胜:长城、明清故宫、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另外还有四合院、胡同、牌楼等。

    3、现代化的大都市:

    (1)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

    (2)现代化交通网: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

    (3)建设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篇3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

    4、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4主要农作物

    (1) 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 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

    一、江海交汇之地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

    该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3、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1)依据条件:交通的发展,主要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篇4

    一、我国的农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②、技术要求高。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

    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广西是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

    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二、中国的工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我国的石油工业基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要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①、东部沿海:鞍本、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分析武钢和宝钢建立钢铁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略)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国大型的工业基地)

    6、纺织工业的分布:我国以的棉纺织工业为主。

    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

    7、高技术产业

    ⑴、形成高技术产业的条件: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等。

    ⑵、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⑶、高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见教材P18—19面的说明)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篇5

    中国的四大地区

    北方地区

    1、地形: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也有高原和山地。东北平原是中国的平原,位于长白山和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土壤为肥力的黑土,被誉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2、气候:中国北方地区主要是北温带,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南方地区

    1、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为平原,盆地与高原,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丘陵交错。

    2、气候: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西北地区

    1、地形:西部地区地形包括天山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脉、阿尔泰山脉、河西走廊、准www..cn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吐鲁番盆地等山地、盆地、沙漠、戈壁。

    2、气候:西部地区仅东南部少数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寒气候,冬季严寒而干燥,夏季高温,降水稀少,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青藏地区

    1、地形: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世界屋脊”之称。

    2、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冬季严寒,夏季温暖,全年干旱少雨,辐射强烈,植被较少。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篇6

    考点一、世界的黄土堆积区

    1、范围:东起①太行山、西至②乌鞘岭、南至③秦岭、北抵④长城,跨⑤晋、⑥陕、⑦甘、⑧宁等省区。

    2、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3、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考点二、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因素:

    (1)地形: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

    (2)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3)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4)黄土性质:结构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人为因素: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

    2、后果

    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产量下降;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从而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脆弱表现: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较为干旱,不仅水土流失严重,而且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破坏后很难恢复。

    2、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旱涝灾害。

    考点四、生态建设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牲畜的数量等。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篇7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篇8

    1、不同的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不仅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而且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如:行政区域:省、县、乡;再如: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温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自然区域,如长江三角洲、热带等;经济区域,如工业区、经济特区等;行政区域,如广东省、广州市等,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大体以秦岭—淮河为界,确定这个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即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大体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也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基本吻合,这个界线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大体是我国地势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

    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篇9

    一、我国的农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平。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春小麦: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冬小麦:华北平原、渭河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①、经济价值高。②、技术要求高。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

    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广西是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

    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二、中国的工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我国的石油工业基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要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①、东部沿海:鞍本、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分析武钢和宝钢建立钢铁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略)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国大型的工业基地)

    6、纺织工业的分布:我国以的棉纺织工业为主。

    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

    7、高技术产业

    ⑴、形成高技术产业的条件: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等。

    ⑵、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⑶、高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见教材P18—19面的说明)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篇10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

    2、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3、从纬度位置看,中国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5、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6、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7、渤海有我国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的渔场舟山渔场。

    8、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县、乡三级。

    9、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10、我国总人口为13.40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大,其中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壮族。

    11、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减少,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2、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特别是东南沿海更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小。

    13、我国人口分界线是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

    14、在我国各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15、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篇11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称谓:文明的摇篮

    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二、严重的水土流水

    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