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2023年管理学原理的论文15篇

    时间:2023-11-04 09:5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摘要:为提高《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必要对管理类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在回顾案例教学发展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对高校管理类课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学原理的论文15篇,供大家参考。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15篇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篇1

    摘要:为提高《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必要对管理类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在回顾案例教学发展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对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以及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总结与梳理。研究认为,管理类学科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是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主要有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提升教师能力和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本研究为高校管理类课程主讲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一定信息支持。更多管理学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

    关键词:管理学论文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意识。案例教学课程使学生当主角、由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解决实际案件的实践来学习管理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经过这种训练,学生掌握的是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背诵几条管理学条文。也就是说,学生学到的是能动的方法,而不是机械的公式。

    (二)开展管理学案例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案例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具备一般管理学老师必备的管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丰富的实际经验;除了在课堂和指导中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讲授专业技巧、职业道德、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 教师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使教学体系、课程内容不断完善创新,平时必须认真搜集和积累案例素材,编写案例材料。可见,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三)管理学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和成本的“社会实践”。案例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都是现实中真实的问题,学生以主角身份来积极地观察、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通过思考与交流,运用所学的概念和知识体系并将其它学科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应用能力,以达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通过案例问题的求解过程和讨论,学生之间可以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建议,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的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良好的集体合作精神。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实施案例教学比常规的课堂授课的程序更为复杂,为了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需要师生在教学事前、事中和事后付出比平常讲授课程时更多的准备和努力,仓促上阵的案例教学,往往只能使学生看着热闹,难以有实效。实施案例教学至少要做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做好案例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案例教学内容的设计、案例教学方式的设计、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案例教学途径的设计。

    (二)实践案例教学,控制教学现场的活动和进度,发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习的作用。

    (三)做好案例教学的总结分析。主要可以通过学生评课(及时收集教学反映)、教师评课(课后总结或者现场评价)以及师生现场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总结案例教学的经验,促进教学方法运用取得实效。

    三、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适用、规范的管理学案例。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受案例编写质量的影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推广较晚。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选用报纸、杂志甚至传记文学的内容;缺乏对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缺乏对每一个案例做出科学的设计,难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此外,案例陈旧,不能反映国际企业管理发展潮流,做到与时俱进,这也是案例教学亟需改进的主要原因。

    (二)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法,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理论深度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受高中时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对于案例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普遍感到适应能力不强,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未紧扣案例作分析,答非所问,不能充当一个实践者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管理科学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因而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畏难心理较重,兴趣不大。

    (四)把事例教学当作案例教学。在使用讲授法授课时,教师会找一些企业的实例来说明理论或演示论证,或者通过给学生一些案例用以检验学生对所学过的课程理论的掌握情况,这种简单地配合教学的举例或对事例的分析实质上是事例教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的书面的描述。而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需要教师去创设一个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案例是用一组具体的事实供学生进行练习,以体验实际管理者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所需进行的智力思维和分析。在给定的环境中发生的事件的结果如何,通常是要由学生依靠自己的经验、知识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而这样的选择方案常常是多样化的,每一个方案的选择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六)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长期不深入企业,使得案例教学脱离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法,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管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避免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陷入误区。同时,还要大力开展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积极推广管理学案例教学运用的成果,达到本课程教学的目的。那么针对以上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管理学课程的讲授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呢。我们在运用案例研究方式来进行课程讲授时如何进行案例的选择、案例探讨过程我们应如何进行组织、控制,案例教学实施中我们应注意哪些的事项,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管理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篇2

    摘要:对管理的重视,已成为中国社会变革中最为持久的热点,对管理的重视刺激了对高质量管理人才的需求,对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又推动了我国高校管理教育的持续发展。在管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上,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已不适用于高质量管理人才的培养,我们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本文中,笔者《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为例,对在该课程中推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与实践。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课程改革;翻转课堂;探讨与实践

    一“翻转课堂”的概念: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翻转教室、颠倒教室,是一种通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之下,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知识,学生需要借助视频讲座、阅读电子书以及信息搜索引擎等各种工具进行自主性学习,这样教师就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上。学生在课堂上再和老师一起完成作业和交流讨论,并且通过参与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能力的提升[1]。由于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更多时候需要在家自主学习与以往主要在学校学习为主的传统教学不同,因此这种教学方式被称为“翻转课堂”。“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普通课堂教学方式存在比较显著的差异,主要的区别如表1所示。

    二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推进“翻转课堂”需要注意的问题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工具,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在高等学校的课程教学特别是经管类课程教学中推广的价值。实质上,“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是对基于印刷术之下的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彻底颠覆,是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对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的重构。因此,在《管理学原理》课程实际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需要注意一系列的问题。

    (一)要求教师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翻转课堂”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要达到这样目的,需要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能力。一般的教学都是以讲授为主的,教师们抱怨课业任务重,没有时间组织学生互动、没有时间进行项目化学习、没有时间开展小组合作等[2]。但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教师具有了充足的课堂时间,对于如何高效使用这些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程设计以及课堂组织能力。现实中,部分高校教师对于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使用不甚了解,这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不利的。因此,要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推进“翻转课堂”,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技能推广的培训中努力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工具、新方法,具有能够运用自如地开展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的能力。例如,把微课运用到翻转课堂中去,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在微课的制作时,最佳的情况是根据学生现有学习水平,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等定制开发微课,而不是通过批量引用外校或市场上的微课。如何设计切合学生真实需要与生活经验的微课,则需要考验教师的能力。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摘 要:(二)教学准备工作量大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在开展过程中,由于教学环节较多、教学形式丰富,需要进行包括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微课的发布、学习平台的管理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是教师难以

    关键词:管理学论文

    (二)教学准备工作量大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在开展过程中,由于教学环节较多、教学形式丰富,需要进行包括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微课的发布、学习平台的管理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前的学习是教师难以掌控的,虽然学习任务单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微课,教师也能够通过回收学习任务单检查学生课前的学习情况,但很显然这些都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能像以往的教学一样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执行教学方案,而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来安排具体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教师策划安排的教学活动中来。整个教学流程下来,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工作量就很大了。

    (三)要求学生具有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及能力

    《管理学原理》课程针对的是高校学生,高效学生相对于中小学生,具有较高学习自觉性。但对于习惯了传统传授式教学的学生来说,突然要采用“翻转课堂”这一颠覆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的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及能力还是不足的。因此,要使“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有效推进并且为高校学生所接受和适应。需要一步步提高他们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及能力,使他们逐渐转变学习思维、学会独立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去[3]。

    三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推进“翻转课堂”的对策建议

    要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推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就目前的现实状况来说,仍存在一定的难点,针对这些难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一)加大宣传,做好动员工作

    要在较大范围内实施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事前需要做好宣传和动员工作。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宣传“翻转课堂”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对这种教学方式有大致的了解,对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做好准备工作,并争取通过宣传和动员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教学改革的风气[4]。

    (二)要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

    开展“翻转课堂”改革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校和有关教育部门需要建立起教师技能培训机制。针对教师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使用、教学形式的创新、以及对学生海量问题的解答技巧和课堂实践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以保证“翻转课堂”改革的质量。

    (三)采取渐进式改革的模式

    “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注重通过实践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开始参与“翻转课堂”到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我们要清楚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推进“翻转课堂”,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在改革的过程中切勿操之过急,一下子就全面铺开。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模式,一步步深入“翻转课堂”改革,逐步提高学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扎实牢固、真正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

    目前,我国正积极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对实用性、能力型人才的培养。近年来,网络信息科技迅速发展和普及为我国推行“翻转课堂”改革提供了条件。当然,出来硬件条件之外,要推进普及“翻转课堂”仍需要解决多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姜华,孙新宇.研究性合作式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分析——以本科生“管理心理学”课程改革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107-110.

    [2]熊磊.翻转课堂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07:89-92.

    [3]席晓丽.“翻转课堂”在高校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1:64-67.

    [4]易磊,程志宇,曹宏亮.《管理学原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实施刍议[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4:45-46.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篇3

    学生工作繁复琐碎,而辅导员队伍又是学生工作中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一支队伍,辅导员经常用“5+2”“两眼一睁忙到天黑”“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来形容辅导员工作。高校辅导员不但承担着学院的事务性工作,还肩负着对学生培养教育的职责。工作几年后就会发现学生管理工作,班级管理工作较刚上岗时更加得心应手。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以及传统的班级活动形式都将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他们的性格,更好地处理出现的问题。正确运用管理学的一些经典理论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更有利于建设优秀班集体。

    以心交心,发挥辅导员“领头羊”作用

    “羊群效应”告诉我们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会跟着往哪里走。辅导员的行事作风很容易感染自己的学生。作为辅导员不能忽视自身的感染力,在与学生相处中对自身更要高标准、严要求,给踏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在对待学生时要一视同仁,不能有“好学生”与“差学生”之分;面对与学生利益相关的事情时要不偏不倚,不能徇私枉法;在与学生有分歧时更要设身处地思考问题,不应以辅导员的身份压制学生。辅导员可以在学生面前真情流露,哪怕是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脆弱,也不能让学生感受不到自己的真诚。以心交心地对待学生,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慢慢成为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头羊”。

    循序渐进,做好低年级学生“领航人”工作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如果一扇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久而久之,其余的窗户也会被打破。大一和大二学生处于适应和过渡期,这时候很多学生会因为迷茫而迷失自己,找不到方向和目标,随即出现挂科、学业警告问题。一旦有这个信号,就应该引起辅导员的高度重视,这就是为什么有时会出现宿舍全体学生夜不归宿,同一个宿舍好几名学生受到学业警告现象。不要给学生这样一个暗示:坏的表现也无关痛痒。从这个角度说,管理学的“蝴蝶效应”同样适用,看似小的事情如果不引起重视,会导致超出预期的更加恶劣的后果,影响整个班级的前进。比如,有时一块干净的地面被扔上了垃圾,而我们不去处理,后续会有更多人毫无羞愧、毫不犹豫地扔下更多垃圾。

    除此之外,最让人放心不下的就是“重点学生”,那一小部分重点学生会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心塞”:在这部分学生身上付出很多,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辅导员可以从学生入校就列一个名单,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特殊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对汉语不太熟悉的少数民族学生等,要重点关注并对他们多付出关爱,教给其学习方法、生活道理。“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最短板的那个木板决定了木桶的盛水量,同样道理,班级的重点学生决定了班级整体的质量,只有带动大家一起进步,从起跑线开始就不要掉队,才能向着优秀班集体迈进。

    谆谆教导,做好高年级学生的“指导”工作

    大三和大四时,学生基本已适应大学生活,往往这时候部分学生会陷入“倦怠期”,对班级和学院的事务不会像低年级学生充满着激情和干劲,这时候辅导员一定要注意班级骨干的定期培训,给班级的骨干分子注入新的养分,让这部分人用创新的思维来管理班级,这也就是管理学中的“鲶鱼效应”。班级中“鲶鱼式”人物的存在会激发班级同学的热情,激活班级团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会打破常态,让班级保持活跃的气氛。

    高年级的学生会更现实地看待周围的环境和人情世故,沟通和激励就显得很重要,因此,要注重将“激励理论”和“沟通理论”相结合,鼓励班级学生共同进步。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内心诉求,有时候微信一个赞都会让学生感到辅导员在关注着他的;学生任何超越自己的突破,都要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每年的综合测评学生都很看重,一定要公平公开公正地处理附加分环节,不能让学生觉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认可。有时候辅导员再多的肯定也不如在同年级考核中获得好的名次,得到优秀班集体会让学生们更欣慰。辅导员一定要充分重视每年一次的考核,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意见,使其在班级考核中获得好的名次,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辅导员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是学生的“人生规划师”,是学生的“调解员”,亦是学生的“主心骨”。在日常的工作中,难免会觉得“苦、烦、难、累”,我们应该善于运用一些管理的技巧,它们会给我们解除疑惑,也会帮助我们对症下药,慢慢得到学生的认可和信任,渐渐就会感受到这个工作不易中的幸福,付出后的感动。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篇4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城市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作为建筑行业的主体工作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建筑质量的好坏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稳定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方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完成质量高、成本低、工期短、效益好的项目实现收益与市场的共赢成为其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将从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进行问题的分析,以供大家的参考调阅。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 管理

    1.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建筑工程的开展正不断满足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这一些问题,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损失。

    1.1工程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

    在工程施工之前进行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是工程进行正常施工的依据。这主要包括对工程场地的实地勘察,是否符合建筑要求,建筑的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的建筑程序与标准,资金是否有保证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建筑企业在招标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不顾自身实力以及工程施工的可行性盲目竞争施工权,遇到难题解决不了导致工程难以继续,建筑双方都受到损失。

    1.2建筑施工过程在的成本管理问题

    做好工程成本的控制是施工方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当今的建筑行业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方的成本管理依然没有做到会计化处理,“粗放”型的项目资金管理模式并不少见。或者是流于形式,制度约束不够,一些需要签署合同的没有及时签订造成的日后的相互扯皮或司法纠纷。薄弱的成本核算制度造成的并不仅仅是收益的减少,对企业日后的长远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1.3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

    建筑质量是施工的关键,如果做不到建筑质量的保证,那么这样的施工就将是毫无意义也是没有必要的。目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是否严格执行既定设计进行,是不是符合国家的建筑要求,原材料的采购与使用是否严格按照标准等。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具体事项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对工程的质量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但由于其包含的细目比较多,再加上施工场地的开放性以及施工单位的分包模式等,往往很难都做到。

    1.4工程施工中的人员管理问题

    建筑工人是工程施工的具体执行者,因此他们水平的高低、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目前中国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仍然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虽然在技术方面他们不存在问题,但是往往细节上难以做好。比如成本的节约意识,施工中的科学计划,施工标准的具体把握等等,造成的施工成本加重、二次建造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做好人员的科学管理与培训对施工方来说任重道远。

    2工程施工中的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有问题就会有解决。一项建筑工程的完工难免会经历很多大大小小问题的考验,面对问题积极解决,对施工的顺利进行将产生积极影响。

    2.1 建筑工程施工前进行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对于施工开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要做好项目的实地勘察,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构造、岩石与土壤性质、水利条件等进行全面的考察,为工程立项做好依据。其次,建筑施工设计在满足开发商要求的前提下要保证符合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标准规范,争取施工目标的顺利达成。再次,合理竞标。施工方要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招投标,防止因标价过高造成的成本增加和利润压缩情况的出现。总的来说,做好工程施工前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有助于施工方做到投资、进度、与质量的良好结合,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

    2.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对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建筑施工来说即为使用一定的方法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做到最小化。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对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利益最大化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做好施工材料的的管理。施工材料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在施工成本中施工材料采购的花费占很大比重。对于日常的材料进场要做好严格准确地记录,同时还要在提高它的利用率上下功夫,避免造成材料的浪费。其次,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机械如塔吊、挖掘机等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主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在施工中尽量做到不闲置、不滥用,在发挥它的最大效能的同时减少维修保养费用支出。第三,加强对工人绩效考评制度建设。对于技术过硬,吃苦耐劳的工人要及时进行奖励,对于懈怠工作或者违反施工规定的要进行处罚,这样一方面能够改善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能够达到节约人力成本的目的。最后,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中重要的还是要完善部门职能建设,特别是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深远影响。

    2.3重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安全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例如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擅自修改图纸等。在建筑施工中要确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原则,做到质量事故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严格以标准进行细致的检查,坚持“遵守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完成。首先要做好对施工工人的管理。工程施工还是要靠人力的操作,因此对人员的管理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施工前进行严格的培训,对于建筑的规格、设计要进行细致的讲解,防止乱建或者部分地方不合格的情况出现。其次做好施工材料的监管。对施工中要用到的材料质量标准作除严格的规定,加强材料来源的检查力度,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分项工程、隐蔽工程、工序质量、设计变更等切实采取检查、审核复验、平行检查的工作方式,严格执行验收、审批程序,保证无质量问题材料进工地,同时对材料的使用方法做出规定,减少材料的错用、滥用现象。再次,加强施工方内部的管理监督机制建设。质量控制人员要熟悉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做好日常施工中的监督工作,切实履行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重要工序的监督、验收职责,严格查处违规操作,查明原因并及时进行改建,避免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第四,建筑工程完工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参照国家相关标准以及设计方案,确保无质量问题。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何让自己在竞争中求发展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毫无疑问,在施工中能够把握好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施工方来说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索[J];山西建筑;2008(10).

    [2]周琼芳,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与管理措施分析探讨[J] ;四川建材;2010(01).

    [3]唐红卫,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分析探讨[J] ;山西建筑;2009(11).

    [4] 罗纯文,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几点看法[J];我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0).

    [5] 武丕让,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J] ;科学之友(B版);2009(2).

    [6]何伟浩,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4要素[J];建材与装饰;2008(4).

    [7]李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J];建筑经济2007(6).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篇5

    化学因其在日常生活、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支柱地位,及其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誉为“21世纪的中心学科”同时,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化学教学载体,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人对实践的理解很深刻,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中提到“无征不信”,元代苏天爵说“不患践言之难”,明末王夫之也认识到“力行而后知之真”、“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实验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开幕式上致辞说:“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源泉,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现行教师教育平台的《课程标准》也突出强调了实践教学,对于化学专业学生,实验课程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本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富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

    1、高校化学实验课的总体目标

    国外大学的化学实验课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像麻省理工学院设立了3门实验:化学实验入门、中级化学实验、高等化学实验与仪器应用,特别强调应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创新能力。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近年来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改进也强调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美国的教学思想趋势相同,但是欧盟诸国各有其重视人类文明思维与人文关怀的独特教育精神。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也开始探索化学实验的课程改革和新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既要重视规范扎实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又要吸取专业实验及科研课题的精华,突出现代化学实验的特点。新的实验总体目标注重从知识到能力、素质等方面来培养学生。

    2、高校化学实验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在“质量工程”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但是,现实不容乐观。

    2.1教学观念落后

    传统实验教学侧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多数教师重视如何把教材讲清楚,而不重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素养,如科学态度与观念、实验习惯、环保意识等,简直是“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2.2教学内容陈旧

    在很多学校,实验课太过于依赖理论课,没有自身的一个完整体系,各门实验缺乏相互联系,且内容重复、陈旧,脱离生产、生活实际,导致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及科学方法的训练仅限于简单重复、机械模仿,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其中验证性实验过多,偏重于理论知识验证和专业技能训练。

    2.3教学模式单一

    对于很多高校,在过去十多年内,本科生实验教学遵循“基础训练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中存在部分内容重复,或者是沿袭很多年的经典实验,不免有“明日黄花、吴下阿蒙”之嫌,21世纪科学技术新成果仅一鳞半爪而已。对于综合实验以及探究性实验,由于学生的精力、课程设置等问题,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目标,于是有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惆怅。

    2.4教师队伍匮乏

    由于实验基础设施较差、实验教学工作繁杂、实验课时量少,许多教师不太愿意进行实验教学,优秀师资匮乏,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

    2.5实验室基础设施简陋

    在很多学校,实验资金投入较少、实验设备简陋,只能完成大纲要求的实验,新的仪器设备在学生实验课中涉及不多,导致学生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毕业生毕业设计实验因实验条件限制较难完成,也满足不了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的要求。

    3、管理学原理的启发及其应用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为此,我做了一些实验教学尝试,将管理学原理在化学实验课堂运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3.1管理学原理的启发

    3.1.1应用于宏观目标

    应用管理学原理,给课堂定一个宏观基调,用于总体指导、控制,进行组织管理,教师在课堂要以身作则;蝴蝶效应,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变化。

    3.1.2应用于具体措施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管理学原理可用于指导课堂管理,如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效仿作用,榜样的力量,东施效颦;鲶鱼效应,异己鲶鱼分子对打破旧的沉闷局面的贡献;霍桑效应,即实验者效应,当人被关注时,学习、工作效率等会大大提高;罗森塔尔效应,即“权威性的谎言”的暗示,当对一个人抱有较高期望,他能感受到关怀、被关注,会带来积极的实际行为结果。

    3.2管理学原理的应用

    将管理学原理应用于课堂组织和管理,采用了如下一些措施。

    3.2.1课堂目标

    在上课之前讲清楚纪律规则及具体要求,如在正式上课时禁止翻手机,教师和学生一起关掉手机等,以及具体学习目标等(手表法则)。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细微表现,如积极的或消极的,进行激励或改变,可以一当十或防微杜渐(蝴蝶效应)。

    3.2.2具体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不同的管理学原理,以期“戮力同心,各擅胜场”,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使教师的教学武器不再是“孤舟蓑笠翁”。如关注学生的特色,选积极的头羊做小老师,进行操作示范、管理协作;也关注消极的头羊,请他站在我身边,方便听清楚(羊群效应)。作为教师,还要努力地发现实验特色,鲶鱼式特色,吸引学生的眼球,如仪器实际使用的重要性,使用之广泛;同时,当面对沙丁鱼学生的死气沉沉时,要发现鲶鱼分子,并让他跳出来搅一搅沙丁鱼课堂(鲶鱼效应[3])。另外,也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保持关注并精神激励,如我会刻意地关注学生,无论是姓名特色,还是服饰打扮等细节,或者是课堂的积极思考表现,眼球的转动频率,我把我的观察、想法讲出来,这些会引起学生的小激动或小兴奋,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一直表现得很好(霍桑效应)。于此同时,在课堂行为中,对一些表现积极的学生,我会适当地预期他们的学习效果,给予心理期待;如在观察到学生的细微积极表现后,鼓励他们,告诉他们,依照现在的表现和学习能力,完成这个实验的操作以及这些思考题,完全没有问题;结果,我发现学生在某些环节的表现超过我的想象,这些都是积极的心理暗示(罗森塔尔效应)。

    3.2.3教学启发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样化,有的学生对个别知识点的掌握相当完整。因此,想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如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生目标需求等,以及教学过程中渗透不同学科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该管理学原理也可借鉴应用在其他学科课堂。

    4、总结

    关于教学,教师应该首先改变“知识权威”的角色,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引导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及实验基本素养、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绿色化学意识[4]等等。目前,我国的教育总体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想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还需要持之以恒,付出努力;不殆不罔,长教常新。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篇6

    摘要:管理对于任何个人及组织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管理学》在各大专院校本科经管类专业常被定位为核心专业公共课。在课程备受重视的同时,我们也需认识到教学中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和提高。本文就《管理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再走向全球经济,宣告了中国企业家依赖权利管理企业历史的结束。而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扩张也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表面上看,国外公司能够成功凭借的是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畅通的渠道等等,实际上,完善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他们制胜的核心竞争力。管理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了普遍认可。这一宏观环境的变化,对各大专院校开设管理学课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在,管理学作为一门经济学和管理学科的基础性课程,普遍成为经贸、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类等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一、大学本科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

    尽管管理在企业经营和组织发展中的重要性已被各界人士广泛认同,但具体到大学的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管理学通常被定位为公共专业课程,只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大一学生从心理和思想上都还没有达到学习管理学应具备的成熟程度。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管理与自己的生活相距太远,即使毕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都是被管理者,因此,管理学的学习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所以在学生消极学习态度下,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最终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2.教材内容通常是繁杂且理论性过强

    管理学具有鲜明的课程特点,一方面,管理学课程是对管理学科理论知识的高度凝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理论性和知识性,同时作为实践性、应用性强的交叉学科,管理学理论体系十分庞大,需要讲授的内容多且比较零散,没有十分清晰的逻辑关系,刚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学生常常苦于不知从何下手,采用何种方法掌握如此多的繁杂、差异性强的知识点。另一方面,《管理学》课程本身不是操作性课程,教材完全以理论讲解为主,如果在教学中还是照本宣科,以纯粹理论讲解为主,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将会是一场催眠的过程,无法达到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学时压缩,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目前多数大学本科教学都存在一个学时压缩的现状,按照以往的教学大纲已经无法按时、按需授完所有的教材内容,所以教学中要避免将有限的课时平均分配,过多地强调学科的完整性,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没有突出的重点,同时缺少深度。

    4.教学方法单一,难以适应大学本科教育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采取单一讲解法。90分钟的课程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被动的听,时间久了难免造成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的结果。

    另外,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不应是简单的由板书转换为PPT表达,而是教学内容、方式的综合改变。

    案例教学更是目前比较时髦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谈到教学手段改革时,言必称引入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云云,但实际上却是案例多多,含糊不清。管理的应用极其广泛,可用案例随处可见。如果不加删减,则会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使得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二、大学本科管理学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应对方法

    1.从学生需求出发,实现教学和学生学习目标的统一

    作为教师应该让自己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机的统一起来,首先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正确引导他们的需要,来寻找二者之间的切合点。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管理学学习对他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现实性和有用性都是学生对一门课程是否感兴趣的重要前提。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普遍认为大学课程的开设要么与现实脱节,要么徒有时髦的称呼,教学内容理论繁杂,缺乏对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这种观念,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然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尽管他们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数从事的可能是被管理工作,作为被管理者,了解管理者的思维方式,管理方法,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益处多多,考虑问题已经是站在高起点,能够全面分析问题。这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赢在出发点。

    其次,管理学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也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对《管理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初步实现学生尝试性地运用理论去解决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要修正学生错误的人生价值观,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教师讲授《管理学》的直接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管理学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学会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间接的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既可在根本上促进《管理学》课程的吸收,又可实现学生健康人品的塑造。

    2.根据现有教材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现有大学本科的管理学教材多是按照管理职能为线索编制章节,由于课程本身特点,内容繁杂,概念理论之间关系缺乏逻辑性。加之,现在各大学教学课时都在压缩的现状,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突出重点,明确各章节之间的联系,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改善课程内容理论性强,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提高的问题。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大学本科教育应以思维能力培养为首位。教师应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进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个人素质。

    常用的教学手段包括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课堂教学以PPT为主,有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内容可以来自网络、新闻、以及各种音像材料。选择案例后不能只讲故事不讲因果,学生可能非常有兴趣的看完了相关的故事与影视内容,却不知道老师让了解学习的是什么。案例只是开始,分析才是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多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互动式、参与式学习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作为教学规则的提出者,可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了解要讨论的公司的远景、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其优缺点,引导学生自己开动大脑,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课堂讨论,会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结论

    教学过程中只有让教育的重心由老师“教”转向学生“学”,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转向积极主动的思考者、探索者,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引导者、管理者,让学生从自我的角度来感知世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们进行管理学教学最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铁艳:浅谈会计教学。今日科苑。2009年。7月。14期。北京:今日科苑杂志社,2009年

    [2]潘建林。管理学教学之我见。:80.2007年。4月。18日。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篇7

    管理学一门研究人类管理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它偏重于用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高校学生宿舍是当今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娱乐、休息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更是高校进行德育实践教育的重要基地。[1]学生宿舍管理是当今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途径。维护学生宿舍生活秩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是学生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体系的概念以及管理现状

    1、宿舍文化管理体系是指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中及学生在宿舍生活中,以宿舍为载体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它既包括校园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也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念、群体心态、校园舆论等。

    现阶段,多数高校将宿舍文化管理停留在活动、表彰、奖励的层面,并没有深层次把握宿舍文化的真实内涵而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真正的宿舍文化管理应以宿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围绕宿舍成员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开展管理活动。

    2、宿舍卫生管理体系是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中,对学生宿舍进行制度性约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实现学生宿舍卫生标准化建设,从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集体观念。目前,各高校投入大量精力抓宿舍卫生建设,但是大学生宿舍内务卫生差几乎成为了困扰各高校宿舍卫生管理建设的长期问题。

    现阶段,高校宿舍卫生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制度、校院两级学生组织共管制度、宿舍卫生评比制度、流动红旗管理制度、免检寝室制度等的实施,仍然不能彻底解决学生宿舍卫生管理存在的问题,无法真正建立宿舍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3、宿舍安全管理体系是指辅导员在宿舍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宿舍的消防安全、财产安全、人身安全、饮食安全、疾病安全、突发性打架事件、人际交往安全、网络安全等多方面进行管理,确保大学生在宿舍中健康的休息、成长和学习,为学生在校园内的成长成才提供坚实有力的基础。

    现阶段,我国高校学生宿舍安全管理体系已基本建立,但是由于影响学生宿舍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稳定的,所以学生宿舍安全管理问题仍然是高校应该长期关注的首要问题。

    二、基于管理学理论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体系构建

    笔者结合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实际,将管理学原理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系统理论

    1、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高校辅导员在从事管理工作时,要清楚宿舍管理效能的发挥不等于各要素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往往要大于各个部分功能的总和。全方位地分析多个变量因素及其内在联系,并制订针对不同宿舍的管理目标与管理方案,应成为每一个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

    2、能级原理是指由于学生之间、学生宿舍之间存在着差异,为了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在宿舍管理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管理结构,并按一定的制度和要求,将不同学生宿舍置于相应的能级结构中。按照宿舍系统中各要素的特性把学生宿舍划分为男生宿舍、女生宿舍、楼层宿舍、班级宿舍、党员宿舍、干部宿舍、贫困生宿舍、特长生宿舍、差生宿舍、优秀生宿舍10个能级结构,并按照宿舍管理标准,将管理的对象置于相应的等级中进行管理。

    3、责任原理是指在管理工作中,应该建立一套或者几套管理监督班子。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相关部门和个人应承担的相应责任,以实现高效的管理。例如学生处标准化宿舍验收、校级学生会抽检、院级学生会常规检查、辅导员、班主任、班长、寝室长、值日生负责制等。注意在管理过程中,各班子职责界限要清楚、内容要具体,出现问题及时落实到责任人并及时整改。

    (二)动态理论

    1、动态原理。动态是指管理的对象、目标都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它们。特别是作为学生宿舍管理对象的学生,其自身及其生活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学生宿舍的安全只是暂时的,其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隐患,要将其看作是个动态的过程,密切关注跟踪,采用具有弹性的工作方法。

    2、权变原理。权变原理是指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来确定其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以实现有效管理。学生宿舍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性的、具有一定规律又存在突发因素的工作。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学生宿舍管理中应根据学生自身内部、外部情况的变化,注意及时调节,保持充分的弹性,有效地实现权变管理,从而解决学生宿舍管理中的种种突发问题。

    (三)激励理论

    1、激励原理是对被管理者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欲望给予满足,从而强化其要获得满足就必须付出努力的心理动机,从而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宿舍管理中,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激励尤为重要,对表现好的个人或集体要在精神上或物质上给予正奖励,树立典型,引领示范,鼓舞士气;对表现不好的给予负激励,及时处理并设立底线,以儆效尤。

    2、竞争原理是指在宿舍管理中引用竞争机制,通过客观、公平、合理的竞争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开拓创新的能力。同时要强化协作机制,避免过度竞争引发的不良后果。例如:在宿舍管理的三大体系内可以适应性地规划、组织一些有创新意义的活动,以此来引导学生良性竞争,不断追求新高度,寻求宿舍管理的真谛。

    (四)目标理论

    1、目标原理是指在宿舍管理中既要给整体宿舍制定目标,又要给宿舍中的每一个学生设定目标。目标要具有引导作用、动力作用和支柱作用。有目标的组织和个人才有发展的方向和动力。集体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一致时才有责任感和归属感。例如辅导员在学生宿舍文化、卫生、安全管理中要对班级、宿舍中不同类别的学生通过讨论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并且使得其方向趋于一致,向整个宿舍管理体系的总目标靠拢,这样才能建立宿舍管理长效机制。

    2、效益原理是指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中要把实现有效性、追求高效益作为目标的一项管理原理。例如辅导员在宿舍卫生和安全管理体系中,在考虑管理目标和方法的同时,一定要将效益最大化作为制订方案和策略的前提,要以尽量少的人力投入、时间投入、资金投入,最大限度地提高宿舍卫生、安全管理效率和效果。

    (五)人本理论

    人本理论就是以人为本的原理。[5]辅导员在宿舍管理中要一切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权利为根本,要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出发点,力求实现学生在宿舍的全面、自由、健康发展。要将传统的说教式管理方式向服务式管理方式转变,在宿舍制度管理的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人文关怀,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要调动学生在宿舍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宿舍为家,积极、主动的维护好宿舍秩序,这实质就是充分肯定人在管理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三、基于管理学理论的宿舍管理新体系

    综上所述,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其工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教育的成功与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6]辅导员等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要将系统论的观念贯穿于宿舍管理三大体系之中,以人本原理为核心,以目标原理、激励原理为方法,在文化管理体系中倾向于应用竞争原理,在卫生管理体系中倾向于应用能级、责任、动态原理,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倾向于应用责任、动态、权变原理,建立多维度,横向、纵向交错的具有科学行、客观性、合理性、实际性的宿舍管理新体系。

    另外,将管理学理论应用到宿舍管理体系当中,把学生宿舍文化、卫生、安全管理的特点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学校的管理政策,细化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这在提升管理者的认识水平、管理能力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在宿舍的思想认识、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生活习惯、安全意识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杨德章。关于高校辅导员如何加强学生宿舍管理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29):220-221.

    [2]李媛,李树茂。论辅导员与高校宿舍管理[J]。科协论坛,2010(4下):182.

    [3]支俊敏,赵金玉。现阶段我国高校宿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7):127-128.

    [4]王明,王周瑜,谢振荣。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的反思[J]。宜春学院学报,2011(1):80-81.

    [5]陈勇。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管理学原理及其管理特点[J]。太原大学学报,2013(3):114-117.

    [6]刘学燕。从管理学角度探析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J]。伦理观察,2011(5):131-132.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篇8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管理涉及到现代企业管理的每一个方面,不仅关系着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还关系着现代企业在今后的经济和市场发展。本文主要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存在问题;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企业生产活动不断国际化,我国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竞争环境考验。企业只有不断增强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拓展生产经营模式,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树立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市场的了解,造成企业决策的落后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把握市场的发展动态,预测市场的未来趋势。只有在对企业所处的市场有一个全面和详细的了解和掌控,才能够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提出与市场发展相对应的制度和决策,才能够与时刻发展变化的市场相适应。然而,现有的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许多人都忽视了市场调查这一块。铱星科技曾在上个世纪末引领了全球的通信尖端技术,是科技领域的佼佼者,它所拥有的技术让其他通信企业都黯然失色。然而,正是这样一颗明珠,在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盲目的制定了以高端消费者为目标群的市场方向,结果造成严重亏损,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最后不得不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因此,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容易造成企业决策的失误,而企业的决策失误,则往往容易让企业走向万劫不复之地。

    2、落后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企业还没形成统一、完善的经济管理组织,这导致了现代企业在经济管理中没能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因为每一个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在传统单一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模式的影响下,现代企业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随着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现今时代,现代企业应该要注重管理的效益,不仅要追求长远目标的实现,还要关注短期目标。还应该认真考虑现代企业内部的各个部分和相关的因素,从整体上把握现代企业的经济发展趋势,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模式。现代企业应该建立起内部组织框架并能使之面向现今市场经济,形成积极的、高效的运作机制。还应该关注每一位企业员工和建立全员参与的监督制度,这就能避免过于重视权威性的经济管理组织的模式,通过创新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不仅能体现现代企业的人性化管理特点,还能提高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的效率。

    3、经济管理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设置不符合企业的实际要求,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难以发现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不用说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出建议和对策;其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统一指挥和协调的机制,使得内部控制运行不规范;另外,我国很多企业将内部控制的范围局限在财务会计管理控制之上,导致很多企业内部控制视野狭隘,导致了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表现薄弱。总的来说,企业在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管理层和企业的领导战略管理意识薄弱,不具备风险管理理念,使得很多企业制定的健全、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难以得到贯彻和落实。为了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避免企业内部出现资源浪费现象,当前大多数企业选择财务审计方式进行成本控制,但是却对公司的管理层和领导却缺少控制制度和手段,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和缺陷,导致了企业的经济管理视角狭隘、眼光局限,很容易给企业带来物质和财产上的损失。

    二、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有效途径

    1、构建企业经济管理体制

    构建全面的企业经济管理体制并用创新的方式解决现代企业内部的资源问题,是每一个现代企业所重视的,也是建立高效运作机制的关键。而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就不惜在经济管理体制中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和管理策略的创新。现代企业不但应该全面解决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还应该要为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注入新活力。现代企业还应该建立柔性化和人性化的经济管理模式,使企业员工在工作的同时能感受到现代企业对员工的亲和力以及使企业员工对现代企业产生归属感,进而使企业员工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企业的工作。现代企业还应该明确经济管理中的相关要求和相关内容,还需要进行明确的奖罚制度,这在现代企业中是必不可少的,有了完善的奖罚制度,才能更大地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现代企业通过严明的讲法制度,不仅有利于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全面推行,还能使企业员工能产生工作的自觉性和进行员工自我的工作管理。只有现代企业构建了全面的、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使企业员工对企业工作产生满意的心态,从而就能解决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2、调节内部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目标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调节好影响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内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自身的资金运作能力、产生生产更新能力、销售推广渠道分铺能力等;外部因素则主要是指市场发展变化、竞争情况变化、不可抗力因素变化等。企业只有将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之后,才能制定出正确的企业经济管理决策,也才有助于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小米科技作为新兴的手机通信贵族,是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做的极其到位的一家典范企业。首先,小米科技对内实行健全的管理机制,在微软、谷歌、摩托罗拉等7个不同的联合创始人的带领下,保证企业运作资金的充足,在生产上寻找与苹果看齐的顶尖制造商,同时采用与其他手机通信企业不同的销售渠道,即只在网络上通过限量抢购的方式;其次,小米科技在进行每一次手机销售前,都会对市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水平、消费状况做一个全面和详细的调查,保证小米科技推出的手机是与市场大众的消费观相符合的,同时,小米科技的手机在定价方面也是在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后,决定了走“让所有人买得起”的消费路线,因此,小米手机一经推出,就在手机市场引起广泛回响。要想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就必须调节好内部和外部因素之间的关系,加强二者的联系,同时根据二者的共性和差异制定与市场发展和企业建设相符的战略,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目标。

    3、保障发展经济管理组织的创新

    在强化企业组织机构的创新中,首先需要建立与完善企业组织结构。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都是采取不合理的组织结构,因此,现代化企业管理可以采取多层垂直的组织结构,以减少管理层次,不断精简职能机构,在最大程度上增加企业管理幅度,使企业组织结构的建立更具有横向性、扁平化的特征,形成快速的传达信息的速度,增强信息反馈的时效性,提高反馈和传达信息的速度。其次是建立与完善柔性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在现代化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应该摆脱传统组织机构的束缚,形成多样化、灵活化的组织结构,以顺应不断更新的外部环境发展趋势。最后是建立虚拟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企业在创新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在组织中更好地显示人力资源、信息数据等资料,以构建学习型的组织结构,实现企业的各项发展目标。

    结束语

    创新的企业经济管理策略有助于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性,对企业做出科学预测和正确决策进行指引和协助;有助于企业合理运用企业资本,与市场实际相结合,发挥企业资本的作用,推动企业的长足发展;有助于企业对市场风险和企业存在的潜藏危险和竞争进行有效预防,并制定针对性的抵御政策和方针,保住企业的市场地位。

    参考文献

    [1]林启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体系的创新[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8)。

    [2]陈霞,杨昌仁。浅析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

    [3]王茜。对强化和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04)。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篇9

    【摘要】合理运用管理学原理可以提高酒店管理实务的管理质量,在管理学原理中,科学地选择几个管理学原理并渗透到酒店具体的管理实务中,可以过更好地实现酒店的管理目标,并且不断提升员工的智能,挖掘每个员工的潜力,最终实现富有弹性的酒店实务管理。本文针对几个管理学原理来具体展开论述。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酒店管理;整分合原理;系统原理;管理质量

    日常生活中的管理工作都离不开管理学的管理原理,违背了管理原理的管理工作是一种不科学的、低效率的管理模式。对于酒店管理实务来说,也应该要以管理学原理为管理工作的核心思想,在管理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和探索,这样,酒店管理实务工作才能够做的更好。本文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管理学原理进行阐述,并恰当地运用到酒店管理实务中,就能够达到预期管理目标。

    一、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管理学原理的一个重要原理,为实现最佳管理模式,我们首先要对系统进行分析,并且在分析的基础上,要抓住系统的三个重要环节,即目的性、层次性、全局性。首先,目的性。即我们要明确某一个系统下的管理目的最终要实现怎么样的管理效果。有目的地去进行管理,才能够更好地组织系统中的各层关系,发挥组织中每个个体的最大能力,最终达到最佳管理效果。其次,层次性。要求对系统进行科学的分层,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酒店管理实务的内容繁多,没有进行必要的分层管理,很难将各个层面兼顾得很好。将酒店实务管理进行分层。另外也可以根据酒店的前台服务、房间服务等等来进行分层管理。在一定的层次下,酒店实务管理工作的条理性会更强,管理质量会更高。最后,全局性。酒店的实务管理是一个大的整体,因此,具体的实务管理工作都应该要符合整体性要求,要以全局为工作基准,这样,酒店的实务管理工作才能够满足全局性要求。

    二、整分合原理

    根据管理学原理要求,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建立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这样才能够头实现管理的高效性。因此,整分合原理要求酒店实务管理要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安排,并且在各个工作范围内,设立一个核心管理职位来对员工进行综合管理。整分合的管理模式下,员工之间的所属关系明确,哪个员工属于哪个部门或者管理单位去管理是很清楚的。整分合原理运用在酒店实务管理中是十分有效的,因为酒店实务繁杂,没有进行划分管理难以面面俱到。

    三、反馈原理

    在对酒店实务进行管理时,要应该做到信息的反馈及时等要求。反馈原理即要求在管理过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管理工作必须满足及时、灵敏、准确、的反馈要求。反馈原理运用得当,才能够提高酒店实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保障酒店的管理工作有序地进行下去。

    四、能级原理

    能级原理主要针对员工分配来讲。如何将每个人安排在适合的岗位是十分重要的。能级原理要求将不同的个人,根据其能力大小,分别安排在适当层次的组织机构中,以满足人尽其才,能者多劳的工作需求。摆正每个人的位置,才能够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做好酒店的实务管理工作。

    五、弹性原理

    弹性原理对于酒店实务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酒店的实务管理工作相对繁杂,而且工作中碰到突发事件的几率也较高,因此,酒店实务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这样才能够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最终实现酒店实务管理的动态管理。弹性原理运用到酒店实务管理工作中,有利于帮助酒店在客观环境下,在动态管理过程中,实现酒店的管理目标。酒店实务管理具有弹性,酒店才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总的来说,运用管理学原理来对酒店实务进行科学管理,有助于提高酒店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酒店的管理应该要以服务为基本点,而做好服务工作最重要是要对酒店大小实务进行合理的、有秩序的管理。要合理组织酒店实务管理中的各方因素,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特长和能力,并且对管理层级进行科学的划分,这样,酒店的实务管理工作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效果。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篇10

    摘要:为提高《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必要对管理类案例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本文在回顾案例教学发展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对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以及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总结与梳理。研究认为,管理类学科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是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主要有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提升教师能力和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本研究为高校管理类课程主讲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一定信息支持。更多管理学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

    关键词:管理学论文

    一、管理学案例教学的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性学习意识。案例教学课程使学生当主角、由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解决实际案件的实践来学习管理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经过这种训练,学生掌握的是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背诵几条管理学条文。也就是说,学生学到的是能动的方法,而不是机械的公式。

    (二)开展管理学案例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案例教学除了要求教师具备一般管理学老师必备的管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丰富的实际经验;除了在课堂和指导中传授专业知识外,还要讲授专业技巧、职业道德、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 教师必须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使教学体系、课程内容不断完善创新,平时必须认真搜集和积累案例素材,编写案例材料。可见,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三)管理学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和成本的“社会实践”。案例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都是现实中真实的问题,学生以主角身份来积极地观察、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通过思考与交流,运用所学的概念和知识体系并将其它学科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会贯通,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应用能力,以达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同时,通过案例问题的求解过程和讨论,学生之间可以认真听取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建议,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的能力的同时,还培养了良好的集体合作精神。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实施案例教学比常规的课堂授课的程序更为复杂,为了上好一堂案例教学课,需要师生在教学事前、事中和事后付出比平常讲授课程时更多的准备和努力,仓促上阵的案例教学,往往只能使学生看着热闹,难以有实效。实施案例教学至少要做好以下三个环节的工作:

    (一)做好案例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案例教学内容的设计、案例教学方式的设计、案例教学过程的设计、案例教学途径的设计。

    (二)实践案例教学,控制教学现场的活动和进度,发挥教师引导和启发学习的作用。

    (三)做好案例教学的总结分析。主要可以通过学生评课(及时收集教学反映)、教师评课(课后总结或者现场评价)以及师生现场讨论、互动交流等方式,总结案例教学的经验,促进教学方法运用取得实效。

    三、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适用、规范的管理学案例。案例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受案例编写质量的影响。案例教学法在我国推广较晚。案例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相当滞后,有些甚至直接选用报纸、杂志甚至传记文学的内容;缺乏对对企业管理过程的专业性审视和洞察,缺乏对每一个案例做出科学的设计,难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此外,案例陈旧,不能反映国际企业管理发展潮流,做到与时俱进,这也是案例教学亟需改进的主要原因。

    (二)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把握不好。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类课程中,大多数课程都采用案例教学法,而且案例教学课时数所占计划课时数的比例较高,有的课程高达90%以上。而在《管理学》教学中,由于把握不好运用案例教学的时间比例,总感觉理论讲授的时间不够,理论深度不够;同时案例教学也未能深入开展,以致运用案例教学时好似蜻蜓点水,针对案例往往只能一带而过。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受高中时期的教学方法的影响),对于案例教学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普遍感到适应能力不强,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要么束手无策、要么未紧扣案例作分析,答非所问,不能充当一个实践者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管理科学的感性认识和实际经验,因而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畏难心理较重,兴趣不大。

    (四)把事例教学当作案例教学。在使用讲授法授课时,教师会找一些企业的实例来说明理论或演示论证,或者通过给学生一些案例用以检验学生对所学过的课程理论的掌握情况,这种简单地配合教学的举例或对事例的分析实质上是事例教学。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的书面的描述。而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需要教师去创设一个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案例是用一组具体的事实供学生进行练习,以体验实际管理者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和所需进行的智力思维和分析。在给定的环境中发生的事件的结果如何,通常是要由学生依靠自己的经验、知识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而这样的选择方案常常是多样化的,每一个方案的选择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六)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长期不深入企业,使得案例教学脱离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无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在此情况下实施案例教学法,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入全面,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管理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课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致力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我们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避免在实施案例教学时陷入误区。同时,还要大力开展课程案例教学法的研究,积极推广管理学案例教学运用的成果,达到本课程教学的目的。那么针对以上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管理学课程的讲授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呢。我们在运用案例研究方式来进行课程讲授时如何进行案例的选择、案例探讨过程我们应如何进行组织、控制,案例教学实施中我们应注意哪些的事项,这是我们每一个从事管理教学工作的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篇11

    【摘要】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区域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该专业兼有管理与应用双重性质,实践教学在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贵州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字】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与建议;创新

    贵州大学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以来,不断的开展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一系列的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目前,学校已建立了通识课程—学科大类课程(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这一阶段式循序渐进课程培养体系,为土地行业培养了一大批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不足。

    1、实践教学现状

    1.1课程体系设置较完善,但缺乏科学的安排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包含管理学原理、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经济学、不动产估价、土地法学、土地资源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制图等核心课程。在这些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我校还开设有土壤学、环境生态学、地图学、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土地信息系统、专业外语、地质地貌、矿产资源管理、土地调查与评价以及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等选修课程。纵观全国众多高校,我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交叉重复的问题。例如,《地籍管理》与《土地管理学》内容有重叠之处。其次,一些重点课程如土地政策分析与评价、国内外土地管理前沿、房地产相关课程并没有在我校课开设;不仅如此,一些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如CAD专业制图并没有在必须课的设置当中,加之专业选修空间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1.2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是在公共管理学院下开设。在公共管理学科背景下的“三无”学校——“没有建设专门的实验室,没有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没有建立实习基地”,仅以课堂讲授作为培养学生的全部环节[1]。由于教学设备缺乏及教学经费不足,以及教学师资水平有限,导致不得不重理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无法满足教学要求,除在第一、第二学年开设了校内测量实习外,甚至没有开设有专业比较重要的实习,如土地调查、不动产估价等;一些专业重要软件如Mapgis、Mapinfor、Arcgis也未能在相应学年向学生开设。

    1.3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学生缺乏良好的实践条件

    实践教学建设滞后,校地合作甚少,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实践条件。仅仅学习理论知识,不能发挥很好的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本科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基地,甚至没有专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很多实验课和课带实验课程都只是借助别的学院的实验室完成,严重发阻碍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2]。

    1.4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教学考核体系,但是,由于学校缺乏实践教学基地和教学条件,因此,完全忽略了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仅以实践教学大纲和指导书的编制情况作为唯一的考核评价标准,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体系。

    1.5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但我校土地资源管理系中,虽然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较高,但是缺乏专业的实验人员,且实验人员自身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实践教学水平滞后,造成教师不得不只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1.6缺乏实践教学创新精神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基本从属于各门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未理顺,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应用脱节,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不完善更加阻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一些教师总体设计和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欠缺,对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模糊加上由于长时间开展教学工作引起的由于教学倦怠等等这些主管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决定了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缺乏实践教学创新能力,这将会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严重阻碍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理论性与实践并重、各学科交叉的专业,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是实践教学改 革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校在认真总结本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措施。

    2、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2.1调整实践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突出“技术+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要求,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测量、制图、规划、估价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土地管理、不动产评估、房地产经营管理,能胜任管理、科研、工程和教学等工作人才。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积极开展了实践课程体系的调整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课内教学实验实习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两个部分。构建了包括课内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包括一、二年级的课内实验和实践,三年级的软件应用实习,四年级的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2.2创新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基于知识-能力-实践-创新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完善学科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3],针对不同学年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应课程,分阶段培养:在这个新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下,明确各阶段的学习方向及任务,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达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

    2.3分析国际形势,与时俱进,有针对的培养国家急需创新型专业人才

    众所周知,国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最基本的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资源消耗快速增长,加之我们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未根本转变,经济的发展仍然以环境为代价,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资源问题已成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土地资源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因此,必须分析国际形势,有针对的培养急需创新型专业人才。

    这类人才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在学术科研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注重培养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研究型与应用型两种模式并进共同构建学生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4结合实际,搭建实践平台,构建“单位-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学培养方式,共创三赢模式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各高校应按照“循序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分阶段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构建“单位-学生-学校”三维一体的教学培养模式。将各项实习与地方政府或相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公司有机结合起来,给予学生适当的报酬。实习中学生技能学以致用又可以获得一定的生活补贴,进一步提高了其实习的动力,可以促成单位、学生和学校三方共赢的局面。

    2.5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实践教学团队

    坚持“理论教学为基、实践教学为要、科研教学为辅”的教学原则,加强教师培训,尤其是专业实践教师,以中青年教师和实践教学团队为重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合理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致力于建立一支结构优良、实践教学及科研能力较强、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团队[4]。

    2.6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管理长效机制

    真正的实践教学应当是一个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各高校应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秉着理论教学服务实践教学的原则,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以“全过程实践教学”为主,将整个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5]。

    3、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6],我校应本着“基础+特色”的办学思想为指导,以专业技术型专业定位和社会急需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办学方向,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自身的广泛性、实践性、交叉性等特点,制定了最优的实践教学方案,遵循合理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将实践教学贯彻落实到本科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去。学校也将继续努力探索,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等对土地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并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机制,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为社会培养一代代优秀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袁中友,汤惠君.新形势下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0).

    [2]张惜伟,张裕凤,郝润梅,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7):165-167.

    [3]王承武,马瑛,周长江.“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208-209.

    [4]赵中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0):37-38.

    [5]王承武,马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5):66-69..

    [6]邵战林,赵俊,肖锋.梯次推进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8):144-146.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篇12

    摘要:管理对于任何个人及组织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管理学》在各大专院校本科经管类专业常被定位为核心专业公共课。在课程备受重视的同时,我们也需认识到教学中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和提高。本文就《管理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再走向全球经济,宣告了中国企业家依赖权利管理企业历史的结束。而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扩张也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表面上看,国外公司能够成功凭借的是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畅通的渠道等等,实际上,完善先进的管理模式是他们制胜的核心竞争力。管理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了普遍认可。这一宏观环境的变化,对各大专院校开设管理学课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现在,管理学作为一门经济学和管理学科的基础性课程,普遍成为经贸、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类等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一、大学本科管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

    尽管管理在企业经营和组织发展中的重要性已被各界人士广泛认同,但具体到大学的教学中却存在很多问题。管理学通常被定位为公共专业课程,只在大学一年级开设。大一学生从心理和思想上都还没有达到学习管理学应具备的成熟程度。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管理与自己的生活相距太远,即使毕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都是被管理者,因此,管理学的学习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所以在学生消极学习态度下,不可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最终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2.教材内容通常是繁杂且理论性过强

    管理学具有鲜明的课程特点,一方面,管理学课程是对管理学科理论知识的高度凝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理论性和知识性,同时作为实践性、应用性强的交叉学科,管理学理论体系十分庞大,需要讲授的内容多且比较零散,没有十分清晰的逻辑关系,刚刚接触这门学科的学生常常苦于不知从何下手,采用何种方法掌握如此多的繁杂、差异性强的知识点。另一方面,《管理学》课程本身不是操作性课程,教材完全以理论讲解为主,如果在教学中还是照本宣科,以纯粹理论讲解为主,那么整个教学过程将会是一场催眠的过程,无法达到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一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学时压缩,课程结构设计不合理

    目前多数大学本科教学都存在一个学时压缩的现状,按照以往的教学大纲已经无法按时、按需授完所有的教材内容,所以教学中要避免将有限的课时平均分配,过多地强调学科的完整性,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没有突出的重点,同时缺少深度。

    4.教学方法单一,难以适应大学本科教育的需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常常采取单一讲解法。90分钟的课程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被动的听,时间久了难免造成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的结果。

    另外,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不应是简单的由板书转换为PPT表达,而是教学内容、方式的综合改变。

    案例教学更是目前比较时髦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在谈到教学手段改革时,言必称引入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云云,但实际上却是案例多多,含糊不清。管理的应用极其广泛,可用案例随处可见。如果不加删减,则会内容过多,重点不突出,使得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二、大学本科管理学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应对方法

    1.从学生需求出发,实现教学和学生学习目标的统一

    作为教师应该让自己的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机的统一起来,首先通过了解学生的需求,正确引导他们的需要,来寻找二者之间的切合点。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管理学学习对他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现实性和有用性都是学生对一门课程是否感兴趣的重要前提。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普遍认为大学课程的开设要么与现实脱节,要么徒有时髦的称呼,教学内容理论繁杂,缺乏对实践应用能力的提高。这种观念,虽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仍然值得我们反思。

    首先,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尽管他们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大多数从事的可能是被管理工作,作为被管理者,了解管理者的思维方式,管理方法,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益处多多,考虑问题已经是站在高起点,能够全面分析问题。这是一种能力的提高,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赢在出发点。

    其次,管理学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也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果能够帮助学生对《管理学》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初步实现学生尝试性地运用理论去解决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要修正学生错误的人生价值观,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教师讲授《管理学》的直接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管理学的重要性,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学会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间接的通过在教学中融入人生价值观的教育,既可在根本上促进《管理学》课程的吸收,又可实现学生健康人品的塑造。

    2.根据现有教材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

    现有大学本科的管理学教材多是按照管理职能为线索编制章节,由于课程本身特点,内容繁杂,概念理论之间关系缺乏逻辑性。加之,现在各大学教学课时都在压缩的现状,要求教师在授课时突出重点,明确各章节之间的联系,通过互动式教学方法改善课程内容理论性强,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提高的问题。

    3.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大学本科教育应以思维能力培养为首位。教师应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进而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个人素质。

    常用的教学手段包括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课堂教学以PPT为主,有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内容可以来自网络、新闻、以及各种音像材料。选择案例后不能只讲故事不讲因果,学生可能非常有兴趣的看完了相关的故事与影视内容,却不知道老师让了解学习的是什么。案例只是开始,分析才是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多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互动式、参与式学习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老师作为教学规则的提出者,可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了解要讨论的公司的远景、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及其优缺点,引导学生自己开动大脑,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课堂讨论,会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效果。

    三、结论

    教学过程中只有让教育的重心由老师“教”转向学生“学”,学生由消极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转向积极主动的思考者、探索者,教师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引导者、管理者,让学生从自我的角度来感知世界,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们进行管理学教学最希望达到的一个目标。

    参考文献

    [1]刘铁艳:浅谈会计教学。今日科苑。2009年。7月。14期。北京:今日科苑杂志社,2009年

    [2]潘建林。管理学教学之我见。:80.2007年。4月。18日。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篇13

    【摘要】土地资源管理是一门新兴的集经济学、法学、管理学、区域学等诸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学科。其学科性质决定该专业兼有管理与应用双重性质,实践教学在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贵州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

    【关键字】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改革与发展;对策与建议;创新

    贵州大学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自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以来,不断的开展培养方案的修订和一系列的课程体系改革工作。目前,学校已建立了通识课程—学科大类课程(专业必修、专业选修)—专业课程-个性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及实践这一阶段式循序渐进课程培养体系,为土地行业培养了一大批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但是,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还存在不足。

    1、实践教学现状

    1.1课程体系设置较完善,但缺乏科学的安排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包含管理学原理、土地管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经济学、不动产估价、土地法学、土地资源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制图等核心课程。在这些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我校还开设有土壤学、环境生态学、地图学、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土地信息系统、专业外语、地质地貌、矿产资源管理、土地调查与评价以及城市规划原理与设计等选修课程。纵观全国众多高校,我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交叉重复的问题。例如,《地籍管理》与《土地管理学》内容有重叠之处。其次,一些重点课程如土地政策分析与评价、国内外土地管理前沿、房地产相关课程并没有在我校课开设;不仅如此,一些应用型很强的课程如CAD专业制图并没有在必须课的设置当中,加之专业选修空间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1.2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专业是在公共管理学院下开设。在公共管理学科背景下的“三无”学校——“没有建设专门的实验室,没有成立相应的研究机构,没有建立实习基地”,仅以课堂讲授作为培养学生的全部环节[1]。由于教学设备缺乏及教学经费不足,以及教学师资水平有限,导致不得不重理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无法满足教学要求,除在第一、第二学年开设了校内测量实习外,甚至没有开设有专业比较重要的实习,如土地调查、不动产估价等;一些专业重要软件如Mapgis、Mapinfor、Arcgis也未能在相应学年向学生开设。

    1.3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学生缺乏良好的实践条件

    实践教学建设滞后,校地合作甚少,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实践条件。仅仅学习理论知识,不能发挥很好的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本科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教学和科研基地,甚至没有专门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很多实验课和课带实验课程都只是借助别的学院的实验室完成,严重发阻碍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2]。

    1.4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教学考核体系,但是,由于学校缺乏实践教学基地和教学条件,因此,完全忽略了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仅以实践教学大纲和指导书的编制情况作为唯一的考核评价标准,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体系。

    1.5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但我校土地资源管理系中,虽然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较高,但是缺乏专业的实验人员,且实验人员自身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实践教学水平滞后,造成教师不得不只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1.6缺乏实践教学创新精神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教学基本从属于各门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未理顺,实践教学环节与实际应用脱节,基本上是流于形式。实践教学设施及基地不健全、不完善更加阻碍了实践教学的开展。一些教师总体设计和开展实践教学的能力欠缺,对实践教学目标的定位模糊加上由于长时间开展教学工作引起的由于教学倦怠等等这些主管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决定了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缺乏实践教学创新能力,这将会降低了实践教学的质量,严重阻碍该专业的发展前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理论性与实践并重、各学科交叉的专业,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是实践教学改 革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校在认真总结本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探索性的措施。

    2、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2.1调整实践课程体系,优化培养方案,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突出“技术+管理”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要求,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测量、制图、规划、估价等基本技能,能在国土、城建、农业、房地产以及相关领域从事土地调查和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地籍测量、土地管理、不动产评估、房地产经营管理,能胜任管理、科研、工程和教学等工作人才。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积极开展了实践课程体系的调整工作。专业实践教学包括课内教学实验实习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两个部分。构建了包括课内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包括一、二年级的课内实验和实践,三年级的软件应用实习,四年级的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2.2创新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模式——基于知识-能力-实践-创新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完善学科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遵循“循序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3],针对不同学年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应课程,分阶段培养:在这个新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下,明确各阶段的学习方向及任务,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达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创新型优秀人才。

    2.3分析国际形势,与时俱进,有针对的培养国家急需创新型专业人才

    众所周知,国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最基本的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资源消耗快速增长,加之我们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未根本转变,经济的发展仍然以环境为代价,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资源问题已成为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土地资源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因此,必须分析国际形势,有针对的培养急需创新型专业人才。

    这类人才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在学术科研方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注重培养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研究型与应用型两种模式并进共同构建学生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2.4结合实际,搭建实践平台,构建“单位-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教学培养方式,共创三赢模式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专业,各高校应按照“循序渐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分阶段开展实践教学工作。结合实际情况,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构建“单位-学生-学校”三维一体的教学培养模式。将各项实习与地方政府或相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公司有机结合起来,给予学生适当的报酬。实习中学生技能学以致用又可以获得一定的生活补贴,进一步提高了其实习的动力,可以促成单位、学生和学校三方共赢的局面。

    2.5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实践教学团队

    坚持“理论教学为基、实践教学为要、科研教学为辅”的教学原则,加强教师培训,尤其是专业实践教师,以中青年教师和实践教学团队为重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合理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致力于建立一支结构优良、实践教学及科研能力较强、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团队[4]。

    2.6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管理长效机制

    真正的实践教学应当是一个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各高校应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路,秉着理论教学服务实践教学的原则,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以“全过程实践教学”为主,将整个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中[5]。

    3、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培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6],我校应本着“基础+特色”的办学思想为指导,以专业技术型专业定位和社会急需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办学方向,结合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自身的广泛性、实践性、交叉性等特点,制定了最优的实践教学方案,遵循合理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将实践教学贯彻落实到本科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去。学校也将继续努力探索,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等对土地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并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机制,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为社会培养一代代优秀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袁中友,汤惠君。新形势下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0)。

    [2]张惜伟,张裕凤,郝润梅,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7):165-167.

    [3]王承武,马瑛,周长江。“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32):208-209.

    [4]赵中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0):37-38.

    [5]王承武,马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5):66-69.。

    [6]邵战林,赵俊,肖锋。梯次推进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8):144-146.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篇14

    化学因其在日常生活、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支柱地位,及其在现代科学发展中的基础作用,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誉为“21世纪的中心学科”同时,化学实验作为一种化学教学载体,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人对实践的理解很深刻,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中提到“无征不信”,元代苏天爵说“不患践言之难”,明末王夫之也认识到“力行而后知之真”、“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都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李政道教授曾说过,实验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开幕式上致辞说:“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源泉,而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现行教师教育平台的《课程标准》也突出强调了实践教学,对于化学专业学生,实验课程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更是本科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富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

    1高校化学实验课的总体目标

    国外大学的化学实验课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要目标,像麻省理工学院设立了3门实验:化学实验入门、中级化学实验、高等化学实验与仪器应用,特别强调应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创新能力。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盟国家近年来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的改进也强调重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美国的教学思想趋势相同,但是欧盟诸国各有其重视人类文明思维与人文关怀的独特教育精神。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起,也开始探索化学实验的课程改革和新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既要重视规范扎实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又要吸取专业实验及科研课题的精华,突出现代化学实验的特点。新的实验总体目标注重从知识到能力、素质等方面来培养学生。

    2高校化学实验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在“质量工程”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但是,现实不容乐观。

    2.1教学观念落后

    传统实验教学侧重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多数教师重视如何把教材讲清楚,而不重视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素养,如科学态度与观念、实验习惯、环保意识等,简直是“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2.2教学内容陈旧

    在很多学校,实验课太过于依赖理论课,没有自身的一个完整体系,各门实验缺乏相互联系,且内容重复、陈旧,脱离生产、生活实际,导致对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及科学方法的训练仅限于简单重复、机械模仿,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其中验证性实验过多,偏重于理论知识验证和专业技能训练。

    2.3教学模式单一

    对于很多高校,在过去十多年内,本科生实验教学遵循“基础训练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中存在部分内容重复,或者是沿袭很多年的经典实验,不免有“明日黄花、吴下阿蒙”之嫌,21世纪科学技术新成果仅一鳞半爪而已。对于综合实验以及探究性实验,由于学生的精力、课程设置等问题,没有很好地达到预期目标,于是有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惆怅。

    2.4教师队伍匮乏

    由于实验基础设施较差、实验教学工作繁杂、实验课时量少,许多教师不太愿意进行实验教学,优秀师资匮乏,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2].

    2.5实验室基础设施简陋

    在很多学校,实验资金投入较少、实验设备简陋,只能完成大纲要求的实验,新的仪器设备在学生实验课中涉及不多,导致学生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以及毕业生毕业设计实验因实验条件限制较难完成,也满足不了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的要求。

    3管理学原理的启发及其应用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为此,我做了一些实验教学尝试,将管理学原理在化学实验课堂运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3.1管理学原理的启发

    3.1.1应用于宏观目标

    应用管理学原理,给课堂定一个宏观基调,用于总体指导、控制,进行组织管理,教师在课堂要以身作则;蝴蝶效应,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变化。

    3.1.2应用于具体措施

    在教学进行过程中,管理学原理可用于指导课堂管理,如羊群效应,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效仿作用,榜样的力量,东施效颦;鲶鱼效应,异己鲶鱼分子对打破旧的沉闷局面的贡献;霍桑效应,即实验者效应,当人被关注时,学习、工作效率等会大大提高;罗森塔尔效应,即“权威性的谎言”的暗示,当对一个人抱有较高期望,他能感受到关怀、被关注,会带来积极的实际行为结果。

    3.2管理学原理的应用

    将管理学原理应用于课堂组织和管理,采用了如下一些措施。

    3.2.1课堂目标

    在上课之前讲清楚纪律规则及具体要求,如在正式上课时禁止翻手机,教师和学生一起关掉手机等,以及具体学习目标等(手表法则)。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细微表现,如积极的或消极的,进行激励或改变,可以一当十或防微杜渐(蝴蝶效应)。

    3.2.2具体管理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不同的管理学原理,以期“戮力同心,各擅胜场”,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使教师的教学武器不再是“孤舟蓑笠翁”.如关注学生的特色,选积极的头羊做小老师,进行操作示范、管理协作;也关注消极的头羊,请他站在我身边,方便听清楚(羊群效应)。作为教师,还要努力地发现实验特色,鲶鱼式特色,吸引学生的眼球,如仪器实际使用的重要性,使用之广泛;同时,当面对沙丁鱼学生的死气沉沉时,要发现鲶鱼分子,并让他跳出来搅一搅沙丁鱼课堂(鲶鱼效应[3])。另外,也需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保持关注并精神激励,如我会刻意地关注学生,无论是姓名特色,还是服饰打扮等细节,或者是课堂的积极思考表现,眼球的转动频率,我把我的观察、想法讲出来,这些会引起学生的小激动或小兴奋,在随后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会一直表现得很好(霍桑效应)。于此同时,在课堂行为中,对一些表现积极的学生,我会适当地预期他们的学习效果,给予心理期待;如在观察到学生的细微积极表现后,鼓励他们,告诉他们,依照现在的表现和学习能力,完成这个实验的操作以及这些思考题,完全没有问题;结果,我发现学生在某些环节的表现超过我的想象,这些都是积极的心理暗示(罗森塔尔效应)。

    3.2.3教学启发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多样化,有的学生对个别知识点的掌握相当完整。因此,想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考虑学生的需求,如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生目标需求等,以及教学过程中渗透不同学科的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这样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该管理学原理也可借鉴应用在其他学科课堂。

    4总 结

    关于教学,教师应该首先改变“知识权威”的角色,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引导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以及实验基本素养、环保意识、安全意识、绿色化学意识[4]等等。目前,我国的教育总体是培养技能型人才,要想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创造,还需要持之以恒,付出努力;不殆不罔,长教常新。

    参 考 文 献

    [1] 罗娅君, 李 松, 王志国, 胡晓黎, 刘晓燕, 王 洪, 王秀峰, 黄宝美, 刘思曼 .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 29 (2), 145.

    [2] 张树永, 张剑荣, 陈六平 . 大学化学, 2009, 24 (4), 24.

    [3] 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化学教学基地 .“鲶鱼效应”策略在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 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386.

    [4] 汪朝阳, 李景宁 . 大学化学, 2001, 16 (2), 19.

    管理学原理的论文篇15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城市建设的步伐也越来越快。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作为建筑行业的主体工作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建筑质量的好坏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稳定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方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完成质量高、成本低、工期短、效益好的项目实现收益与市场的共赢成为其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将从建筑施工过程的管理进行问题的分析,以供大家的参考调阅。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质量 管理

    1、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行业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建筑工程的开展正不断满足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也存在这一些问题,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损失。

    1.1工程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

    在工程施工之前进行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是工程进行正常施工的依据。这主要包括对工程场地的实地勘察,是否符合建筑要求,建筑的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的建筑程序与标准,资金是否有保证等一系列问题。一些建筑企业在招标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不顾自身实力以及工程施工的可行性盲目竞争施工权,遇到难题解决不了导致工程难以继续,建筑双方都受到损失。

    1.2建筑施工过程在的成本管理问题

    做好工程成本的控制是施工方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当今的建筑行业来说,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方的成本管理依然没有做到会计化处理,“粗放”型的项目资金管理模式并不少见。或者是流于形式,制度约束不够,一些需要签署合同的没有及时签订造成的日后的相互扯皮或司法纠纷。薄弱的成本核算制度造成的并不仅仅是收益的减少,对企业日后的长远发展将会产生不利影响。

    1.3建筑施工中的质量管理问题

    建筑质量是施工的关键,如果做不到建筑质量的保证,那么这样的施工就将是毫无意义也是没有必要的。目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主要有是否严格执行既定设计进行,是不是符合国家的建筑要求,原材料的采购与使用是否严格按照标准等。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具体事项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对工程的质量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但由于其包含的细目比较多,再加上施工场地的开放性以及施工单位的分包模式等,往往很难都做到。

    1.4工程施工中的人员管理问题

    建筑工人是工程施工的具体执行者,因此他们水平的高低、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目前中国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仍然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虽然在技术方面他们不存在问题,但是往往细节上难以做好。比如成本的节约意识,施工中的科学计划,施工标准的具体把握等等,造成的施工成本加重、二次建造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做好人员的科学管理与培训对施工方来说任重道远。

    2工程施工中的管理问题对策分析

    有问题就会有解决。一项建筑工程的完工难免会经历很多大大小小问题的考验,面对问题积极解决,对施工的顺利进行将产生积极影响。

    2.1 建筑工程施工前进行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对于施工开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要做好项目的实地勘察,对施工场地的地质构造、岩石与土壤性质、水利条件等进行全面的考察,为工程立项做好依据。其次,建筑施工设计在满足开发商要求的前提下要保证符合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标准规范,争取施工目标的顺利达成。再次,合理竞标。施工方要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招投标,防止因标价过高造成的成本增加和利润压缩情况的出现。总的来说,做好工程施工前的可行性研究分析有助于施工方做到投资、进度、与质量的良好结合,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

    2.2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管理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对成本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建筑施工来说即为使用一定的方法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做到最小化。做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成本控制工作对于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利益最大化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做好施工材料的的管理。施工材料是保证工程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在施工成本中施工材料采购的花费占很大比重。对于日常的材料进场要做好严格准确地记录,同时还要在提高它的利用率上下功夫,避免造成材料的浪费。其次,做好机械设备的合理使用。机械如塔吊、挖掘机等作为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主要的目的在于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力,在施工中尽量做到不闲置、不滥用,在发挥它的最大效能的同时减少维修保养费用支出。第三,加强对工人绩效考评制度建设。对于技术过硬,吃苦耐劳的工人要及时进行奖励,对于懈怠工作或者违反施工规定的要进行处罚,这样一方面能够改善人员的素质,另一方面能够达到节约人力成本的目的。最后,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中重要的还是要完善部门职能建设,特别是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着深远影响。

    2.3重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安全

    许多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例如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擅自修改图纸等。在建筑施工中要确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原则,做到质量事故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严格以标准进行细致的检查,坚持“遵守科学、公正、守法”的职业规范,确保建筑施工的顺利完成。首先要做好对施工工人的管理。工程施工还是要靠人力的操作,因此对人员的管理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施工前进行严格的培训,对于建筑的规格、设计要进行细致的讲解,防止乱建或者部分地方不合格的情况出现。其次做好施工材料的监管。对施工中要用到的材料质量标准作除严格的规定,加强材料来源的检查力度,对进场原材料、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的质量以及分项工程、隐蔽工程、工序质量、设计变更等切实采取检查、审核复验、平行检查的工作方式,严格执行验收、审批程序,保证无质量问题材料进工地,同时对材料的使用方法做出规定,减少材料的错用、滥用现象。再次,加强施工方内部的管理监督机制建设。质量控制人员要熟悉建筑工程施工的标准,做好日常施工中的监督工作,切实履行对隐蔽工程、关键部位、重要工序的监督、验收职责,严格查处违规操作,查明原因并及时进行改建,避免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第四,建筑工程完工后要进行严格的验收,参照国家相关标准以及设计方案,确保无质量问题。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何让自己在竞争中求发展是所有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毫无疑问,在施工中能够把握好成本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施工方来说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光,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索[J];山西建筑;2008(10)。

    [2]周琼芳,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与管理措施分析探讨[J] ;四川建材;2010(01)。

    [3]唐红卫,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分析探讨[J] ;山西建筑;2009(11)。

    [4] 罗纯文,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几点看法[J];我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0)。

    [5] 武丕让,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J] ;科学之友(B版);2009(2)。

    [6]何伟浩,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4要素[J];建材与装饰;2008(4)。

    [7]李勇,建筑施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J];建筑经济2007(6)。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