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与张进,共同渡过抑郁症

    时间:2023-04-25 15:2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何焰

    朋友圈一篇接着一篇的悼文,都在怀念张进。张进是谁?12月5日到现在,他去世已经一周多了,众多人的眼泪却还未停止。

    原来是他。

    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几次出现过他的身影,清瘦,一头乱发,面中有颗痣,但眼神柔和,他和患抑郁症的青少年们在一起时,很被信任;
    作家李兰妮也曾在书里写过,自己在北医六院精神科住院时遇见有病友在读《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这本抑郁症患者的枕边书,作者就是张进。

    冰山露出的一角里,张进是国内抗抑郁行动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开创的抑郁生态疗愈体系,影响、帮助了一些人。

    但张进具体做了些什么?以至于他在56岁患肺癌去世之后,有记者写悼文称张进是自己见过“最接近圣人的人”?有患者家属说张进是太阳,“没有接受过他恩惠和照料的人,不会理解我们的悲痛和难过,也不会明白有多少人因为他而改变了人生”。

    这是超乎寻常的赞美。

    可张进的样子那样朴素,他留下的文字这样可亲。看来判断一个人生命的价值绝不在于外表,评价灵魂的高度也不在于姿态,而在于他的思想和行动中所蕴含的能量,影响了多少人的生命进程,又为社会带来了哪些美好的、超越性的改变。

    几天时间里,我看了张进的《渡过》丛书、几次讲座、几次直播课,逐一翻阅了他在“渡过”公众号留下的一百多篇文章。一个在张进去世之后才知晓他姓名的人,隔空捡起这个人生前的些许碎片。

    我知晓了他原本是一位记者,16岁考上南京大学中文系,后面又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系读研究生,做了将近30年记者,直到2017年主动离开财新副总编辑的岗位。他在火热的新闻黄金年代,操作过SARS、汶川地震、绍阳弃婴等重大新闻报道。

    张进人生的一个重点拐点在2012年到来。这一年,他确诊重度抑郁症,从地狱归来后,自发做起了抑郁症科普,写下第一本书《渡过》。后来又应许病友的求助,而逐步创办、完善了“渡过”—对抗抑郁症的科普、救助和社会支持平台,随之书写了《渡过》系列的第2、3、4册,从一人自救到影响数十万人,他在国内精神健康领域做了非常多且具体的善事,甚至可以说是完善了国内抑郁防治生态的“第一人”。

    但最令人恸然的,却只是一些小事。

    张进平日朴素,习惯走路上班,但在2018年找同事给一个女孩穆昕打了5000块钱,原因是“拿到了第一笔投资款,想补给她三年前为公众号做事时的报酬”;

    张进写在去世之前的最后一篇文章是记录自己的护工,他担心自己的护工在疫情中找不到工作,“那我就再住两天院,继续雇你”,他为这位四川籍打工女性的命运感到悲凉,即使护工已经欢喜地奔向了下家雇主,可张进问:“我的护工在哪里?我想告个别”;

    他重情重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在“渡过”平台的社群成立时,张进写下24字盟约,“独立社群、共同价值,民主议事、群务公开,思想自由、协同行动”,在有限的空间里强调价值、民主和自由。他告诉大家:“我们在追求一种更好的、更合理的社会。”—“我们”。只有病友和病友才是我们,张进以病友的身份对抑郁症患者们所提供的能量无可替代。

    曾经有人指责张进在抑郁症治愈之后,作品再难和病友真正共情,张进常提此事,似乎颇感介怀。今年5月刚确诊肺癌时,张进慌乱悲痛,但他写下:“何不抓住这个机会,重温一下昔日的抑郁感受?”“得癌是坏事,但总不能白得。”张进期待自己若能重新摆脱负面情绪,就又是一次成长,可以重新融入“我们”,带领“渡过”的病友们继续向前走。

    张进的生命在56岁结束了。他似乎在各种维度上都普通,他总有各种现实的苦恼,却在夹缝中露出了最尊贵的人格。

    2012年3月,在突如其來的黑暗中,46岁张进的“第二人生”开始了。

    连续失眠两周后,张进觉得自己变“傻”了,先后丧失工作和生活的能力。看病的时候,医生讲一句话叫他复述,张进复述不了;
    他去逛超市,却在超市里迷路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出口。张进感到崩溃,16岁便考上名校的他,人到中年却走不出一家超市。

    他在《地狱归来》一文中记录那一段时间里的绝望片段:

    “我还记得,那时我四肢僵硬地躺在床上哭泣,因为太害怕而无法起来洗澡,但同时,心里又知道洗澡其实没什么可害怕的。我在心里复述着一连串动作:起身,然后把脚放到地上,站起来,走到浴室,打开浴室门,走到浴缸旁边,打开水龙头,站到水下,用肥皂抹身体,冲洗干净,站出来,擦干,走回床边。12个步骤,对我来说就像经历耶稣的艰险历程一样困难。我用全身的力气坐起来,转身,把脚放到地上,但是之后觉得万念俱灰,害怕得又转过身躺回床上,但脚却还在地上。然后我又开始哭泣,不仅因为我没办法完成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而且还因为这样让我觉得自己愚蠢无比。”

    当年6月,张进被确诊重度抑郁症。医生劝他住院做电击治疗,但张进不愿意,决定换医生。

    换医生、换药之后,张进产生了强烈的药物副作用,躯体震颤、无法发声、走路速度极慢且高低不平、味觉失灵,那阵子他经常想要自杀。

    但熬到第16天,张进隐隐感觉自己好转了。因为第16天,他突然对自己的手机产生了兴趣,一玩竟然玩了半小时。这是许久没有出现的景象,过去他对一切提不起兴趣,更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张进开始想吃、想见朋友,他情绪高涨,甚至和朋友去爬山。

    到换药的第19天,7月19日,张进觉得病痛荡然无存,自己已然好转。当晚,他向财新总编辑胡舒立报喜,第二天就回到了办公室。

    从黑暗的地狱一下子回到了明亮的人间,这巨大的差距,使得张进处在亢奋之中,他说,“生命太奇妙了”。

    但是,张进的主治医生姜涛着急了,他叫张进再去看看。这一看,姜涛医生发现之前是误诊了,张进患的并非是简单的抑郁症,而是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中的软双相,这几天看似的好转,其实是在药物驱动之下,从抑郁相转向了轻微躁狂。

    多年后,张进数次回忆起这一次转相,都认为是不幸中的万幸。

    因为诊治及时,张进的病情很快再次稳定。双相的治疗其实比单相抑郁复杂得多,姜涛医生非常紧张,但张进感到很快乐,轻微躁狂所促发的能量,使得他燃起了对精神科学的强烈兴趣,开始了不断地研究、学习和写作。

    张进在记者之外的另一番事业,逐步展开。

    最开始是在同事王烁的建议下,写下第一篇—《地狱归来》。张进打开尘封5个月的电脑,扫去灰尘,敲下了一篇坦荡的文章,向同事、亲友们交代了消失的几个月自己去了哪里,病之极度黑暗,健康之无限希望,其中经历感人至深,也把“正视抑郁症”直接地端到了台前。这篇文章得到了很好的回馈,后来几年,张进一路采访、学习、研究抑郁症相关问题,一有想法就继续写,更新在自己的博客上。

    最狂热的时候,张进每周去安定医院旁听姜涛医生接诊,甚至会追出门去问病人要电话,事后追踪其用药的效果。他学习大专院校的精神科学教材,不断采访抑郁症相关的专家,也对病友们抱有善意和共情,张进不厌其烦地“劝人看病、劝人吃药”,甚至亲自带病友去求医问诊,帮人挂到难挂的专家号。

    那几年,社会上对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太过缺乏,张进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三年沉淀,2015年9月,张进的《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出版。这或许是一本对于精神科学认识上并不成熟的书,但它仍旧是开创性地由一个病人提出了“他渡、自渡、渡人”的抑郁症治疗想法。这个想法在2016年张进采访知名国际专家张道龙时被印证,它朴素地遵循了国外“生物、心理、社会”的抑郁症现代治疗模式。

    自己粗略的想法竟然和先进的医疗模式不谋而合,令张进一喜一惊。他问自己:“是不是冥冥中注定了我应该做这个?”

    50岁的张进似乎感受到了一种天命。

    冥冥中他一直在写,原来并不只是一种对自我体验的好奇、与病友的“同病相怜”,而是他确实也擅长这个,有些事目前只能由他去做。

    经过近30年的新闻工作训练,张进展现了一种不害怕痛苦,并且能在痛苦中成长、并带动他人一起成长的能力。这样的能力,使张进开始背负起一种使命,逐步成为民间抗抑郁行动中的领军人物之一。

    2017年,张进向财新请辞,胡舒立不批,只给他放了长假。同行们感到震惊,说:“又一位老媒体人对新闻失去了信心,离开了。”

    但张进写文章说,他没有。他不但没有改行,反将更深地专注于此。名义上,张进不再是记者,但另一种采访开始了。

    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张进走过了16个省、28个县市,深入探访了48位抑郁症患者。不再像过去那种“采访完就结束”的冷漠问答,而是真的参与患者们的生活。他去病友家里住上几天,有病友们为张进空出家里最好的房间,铺上干净的床单,他们向张进倾诉自己的心事。甚至有一位贵州的病友在张进离开之前,询问他能否陪自己去扫一次亲人的墓。

    张进认为,“抑郁症是一个人生理关系、社会关系和时间关系的总和。”按照他的理解,只有真正进入患者的生活,“把他们置入其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包括家庭、环境、时代变迁),作动态的、历史的考察,才能理解疾病、理解患者”。张进想用自己的寻访,“为转型期中国精神健康事业发生的变化做一个记录,为时代留一份笔记”。

    这些采访,被张进集结成《渡过3:治愈的力量》,在2018年初次出版。

    紧跟其后,又有《渡过4:我的知与行》出版,这本书中除了大家都知晓的记者经历和对抗抑郁的经验,张进还放入了他的摄影作品。他在書中发愿,如果有一天“渡过”的事业发扬光大,他将回到记者老本行,再去行走天下。

    2022年4月,癌症确诊的消息,猝然到来,许久未见的抑郁情绪也随之而来,在2022年5月20日,张进写下《我这样渡过患癌恐惧》,尽力再次留下一些对抗抑郁的经验。

    “渡过”公众号里,许多人分享着自己对抗抑郁的经历。他们讲述着自己如何遇见“渡过”,又如何让生命转了弯—原来,张进去世了,但是这些年与张进一起共同成长的,还有许多个“他们”。

    “医患可能有边界,但病友之间是我们”,这是张进在一次讲课中说过的话。他说,即使这群人里三教九流,芸芸众生。2018年,张进为写一本书行万里路,寻找的病友是“我们”。而同一年,“渡过”平台基于庞大的病友社群建立的“陪伴者计划”,也是“我们”。这个计划,让已经痊愈的病友来一对一地帮助受困病友,慢慢形成了国内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的第一支重要力量。

    女孩林文萍便是其中一位病友,“渡过”连续记录着、促进着她的成长。

    林文萍2016年确诊重度抑郁症,“她在病情缓解后到广西支教,在支教中完全康复”,2018年,他接受了张进远道而来的采访,成为了第一批“陪伴者”,开始通过“渡过”平台,帮助其他病友寻回人生的动力。

    一个又一个小时,当时的价格是每小时80-100元,不到市面上心理咨询师服务均价的1/6。林文萍陪伴着不同的病友。她记下了一段段经历。其中一位叫作石头的30岁病友,曾经声嘶力竭地向林文萍哭泣,他说:“我是真的病了,家里人和心理咨询师都没有渡过里的人了解我。”

    在石头的眼里,林文萍是“又便宜又好”的陪伴者。最后,在林文萍的“陪伴”下,石头入院治疗,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他和林文萍也成为了好朋友。

    因为参与“陪伴者”计划,林文萍开始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她写文章说自己“受益无穷,乐在其中”。

    至此,“渡过”早已不是张进的《渡过》。早在张进的号召下,许多病友参与了写作,分享自己对抗抑郁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能量,汇聚成“我们”。

    张进创办“渡过”影响了林文萍,其他的“陪伴者”(比如在抑郁治愈之后自学心理学,到东莞驻厂做心理医生的小美)也激励着林文萍。

    而林文萍也激励着石头、她的学生、她陪伴的每一个病友。能量在“我们”之间传递,抑郁症患者不再是无力者。

    而不断回应着、解决着病友们的问题,“渡过”平台也在成长。

    2018年6月,基于庞大的病友社群,渡过开展了“陪伴者计划”,当年年底,线上的陪伴开始转到线下,“渡过”开展第一期线下亲子成长营,专门针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这期活动受到了极大欢迎,此后一再开展。

    有家长写信说,“渡过”的营地是一个桃花源、一个乌托邦,在这里,许多父母第一次搞明白“抑郁症就是健康问题,而不是其他任何的心理问题、认识问题、能力问题”,他们开始接受自己孩子的疾病。也有青少年连续报名了三期活动,他们想和支持、理解自己的病友们待在一起。

    就像当初刚患病的张进一样,许多“总在睡觉”“总是累”“不断试图自杀”的青少年,在“渡过”的线下活动中寻回了一些动力。张进一直提倡的對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在探索中卓有成效。

    终于,2019年伊始,“渡过”平台决定在杭州找一块地方,盖房、开垦,让病友们在此学习、生活、甚至是劳作,这里将成为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的“中途岛”。

    “中途岛”是一片理想之地。在一位患者父亲的悼文中记录了这样一段故事:

    2021年五一,患病的女儿已经拒绝和自己见面,只能由张进和同事一起领着孩子去看病。一路上,张进辗转在父亲和女儿之间帮助缓和关系。在医院里,张进给这位父亲打电话,指挥他,又安抚他:“等会儿我们要下来了,你暂时离开大堂……”“我现在带姑娘下去了,你从另一个楼梯上来……”即使还有事赶着去做,张进仍陪着孩子挂号、漫长地等待就诊。那位父亲说,自己当时心神涣散,告别时甚至没有请张进吃一顿饭,或是喝一杯咖啡。倒是张进匆匆赶往下一个工作点之前,告诉这位父亲,“如果杭州基地(中途岛)现在建好就好了,像(你女儿)这样暂时无家可归的孩子就有地方待了。”

    “中途岛”是张进的期冀,它也终于在2022年春天建好了。

    可是也是在这年春天,张进从杭州回京,确诊了癌症。

    5月20日,张进写文章说:“对于渡过,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完,心愿已了,此生无憾,即使死亡也能坦然面对。”6个半月后,张进在北京离世。

    2022年12月13日,数百位亲友同仁在北京昌平送别张进。

    照片上,张进的墓碑前摆满了鲜花,墓碑上还刻有一句泰戈尔的诗—“把自己活成一道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这句诗是张进生前所爱,也是他身后,送给“我们”的礼物。

    猜你喜欢张进病友抗抑郁你好,张进读者(2023年5期)2023-03-07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12-02乙肝病友,远离酒精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年1期)2019-03-01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中成药(2018年4期)2018-04-26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病友之声患者之音》征文通知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1期)2017-02-14进士牌坊岁月(2016年12期)2017-01-11“神经”病友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病友小说月刊(2015年10期)2015-12-16
    相关热词搜索: 抑郁症 渡过 张进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