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分析——基于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园的调研

    时间:2023-04-17 16:25: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翁朝霞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为深入了解扬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现状,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本研究采用查阅文献、数据搜集、实地访谈等方式,对扬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状况进行调研了解,旨在对高新区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分析,并进一步对其创新能力进行评定,最终促进扬州高新区产业集聚及其创新能力提升,形成竞争优势的对策探讨。

    1.1 扬州高新区的创建概况

    扬州市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域主要为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扬州高新区),因此本研究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现状数据大都取自扬州高新区。

    扬州高新区位于扬州市区西南部,前身为邗江工业园,2015年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近年来,扬州高新区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高新化转型”,先后引进德国通快、德国舒勒、国药集团、联生联亚、联创软件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建成中科院扬州中心、江苏省数控机床研究院、清华大学智能装备研究院等一批以科技研发为主题的创新平台,打造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扬州大学科技园、金荣科技园等一批主题创业载体,已培育形成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科技服务业等现代产业体系。

    1.2 扬州高新区发展的基础保障

    扬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包括信息网络完备,宽带全覆盖,以宽带网络为主体的信息基础条件日趋完善;
    综合交通便捷,已形成完备的“铁路、航空、公路、水运”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生活配套良好,具备完善的教育、医疗、旅游资源。

    1.3 扬州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支持

    (1)推进高新技术发展的产业政策。为了推进高新技术发展,扬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支持政策。例如,2016年出台的《邗江区鼓励互联网经济发展实施意见(试行)》,2017年出台的《邗江区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奖励扶持意见》,2018年出台的《<扬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操作细则>的通知》,2019年出台的《扬州市推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19—2020年)》《扬州市“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等。

    (2)保障高新技术发展的人才政策。例如,2014年出台的《扬州市高层次人才购房专项奖励实施办法》。

    (3)支持高新技术发展的资金政策。例如,2017年出台的《扬州市邗江区工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2020年出台的《关于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

    (4)保护高新技术发展的知识产权政策。例如,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意见》《扬州市市级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

    1.4 扬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现状

    1.4.1 扬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纵向对比

    扬州高新区自2001年开始建设以来,坚持以数控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生物技术、新型光电、现代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一主三新”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在企业入驻情况方面,扬州高新区从2016—2021年的企业数呈稳步上升趋势。2016—2021年扬州高新区的入驻企业数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2016—2021年扬州高新区的入驻企业数变化趋势(单位:家)

    在从业者状况方面,2016—2021年扬州高新区整体从业的总人数呈上升趋势,2016—2018年增长迅速,在2018年达到巅峰,然而在2019年此指标有一个大幅度的回落,之后较缓慢平稳地增长。2016—2021年扬州高新区的年末从业人数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

    图2 2016—2021年扬州高新区的年末从业人数变化趋势(单位:人)

    在营业性收入、技术性收入方面,扬州高新区从业营业性收入为波动上升趋势,2016—2018年增长迅速,在2018年达到近年最高,在2019年大幅回落,2020年降到最低点,其后又缓慢平稳地增长。与此同时,扬州高新区的技术性收入一直呈现一个稳定的增长状态,整体上升没有大波动。2016—2021年扬州高新区营业性收入、技术性收入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2016—2021年扬州高新区营业性收入、技术性收入

    在工业总产值方面,扬州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总体波动上升,2016—2018年增长迅速,在2019年有所下降,2020年降到最低,之后又重新调整,增长平稳。2016—2021年扬州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变化如图4所示。

    图4 2016—2021年扬州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变化

    在净利润与上缴税方面,随着扬州高新区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扬州高新区整体净利润与上缴税值呈现波动上升,2016—2018年稳步增长,在2018年达到最高状态,但2020年有一个大幅度回落,降到最低点,其后净利润又反向平稳地增长。2016—2021年扬州高新区的净利润与上缴税值如图5所示。

    图5 2016—2021年扬州高新区的净利润与上缴税值

    由此可见,扬州高新区在大力提倡科技创新的同时,加快了科技资源的统筹配置。作为扬州市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扬州高新区已然成为扬州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1.4.2 扬州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横向对比

    本研究还将扬州高新区与江苏省内其他5个规模相当的城市高新科技园区做对比,分析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在江苏省内的发展状况。

    在总产值方面,南京高新园区每年的总产值远高于其他几个高新园区,紧随其后的是苏州高新园区。扬州高新区的规模低于泰州高新区,仅仅和盐城高新区实力相当,且2019年有一个明显的下滑趋势。2016—2021年江苏省内六地区高新园区总产值对比如图6所示。

    图6 2016—2021年江苏省内六地区高新园区总产值对比

    在企业数和高新企业数方面,南京高新区和苏州高新区企业数相对较多,发展规模明显更胜一筹,扬州高新区和徐州高新区企业数较少,发展规模相当。2016—2021年江苏省内六地区高新园区企业数、高新企业数对比如图7、图8所示。

    图7 2016—2021年江苏省内六地区高新园区企业数对比

    图8 2016—2021年江苏省内六地区高新园区高新企业数对比

    在营业收入方面,南京高新区每年的营业收入水平远高于其他几个高新园区,紧随其后的是苏州高新园区,扬州高新区的营业收入低于泰州高新区和徐州高新区,和盐城高新区水平相当且2018年有一个明显的下滑趋势。2016—2021年江苏省内六地区高新园区营业收入对比如图9所示。

    图9 2016—2021年江苏省内六地区高新园区营业收入对比

    基于“环境、成长、投入、产出”4要素,本研究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因素包括4个维度,即集群创新环境支撑能力、集群自我成长能力、集群创新投入能力、集群创新产出能力,由此构建了评价模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四维度评价模型如图10所示。

    图10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四维度评价模型

    根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具体特点,本研究设计出由3个层面、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3个三级指标构成的园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1 人才配套政策不分健全,政策激励促进不足

    从集群创新环境支撑方面看,政府政策的引导性、地方法规的完备性体现环境对创新的支持力度[1]。扬州市针对高新区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产业发展政策、企业高质量发展标准、资金政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政策等各个方面,虽然政策覆盖面较广,但“人才政策”的相关保障力度不够,而人才是创新的关键因素。

    江苏省人才政策文件涉及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高科技人才及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与此同时,江苏省还出台了人才引进、培训、激励等多项措施,力求全方位促进本省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发展。而扬州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政策尚缺少多形式的扶持政策和促进方法,应进一步补充扬州市相关产业人才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激励、促进作用,建设和完善扬州高新技术产业人才体系和结构[2]。

    3.2 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聚合度不够

    从集群自我成长能力看,高新区的在运营高新企业数和高新区附近的科研院所数、高等院校数能从不同层面说明高新区产业集中的程度,扬州高新区的高新企业数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发展规模远远低于南京高新区和苏州高新区,且科研院所数、高等院校数也远不如南京高新区和苏州高新区,因此产业的集中程度不够高。

    此外,扬州高新区内创新体系不完善,如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程度、企业间非正式交流程度、企业与中介机构的联系程度仍处于的一般水平,还不能完全满足高新区企业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

    3.3 技术创新人力与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从集群创新投入方面看,扬州高新区年末从业人员规模落后于其他5个地区,处于末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区创新要素中的人力资源投入有待提高。2016—2021年江苏省6个地区高新区人力投入对比如图11所示。

    图11 2016—2021年江苏省6个地区高新区人力投入对比

    此外,在经费投入包括科技活动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方面,扬州高新区经费投入水平远远低于南京高新区、苏州高新区,仅与盐城高新区相当,落后于其他4个地区。2021年江苏省6个地区高新区经费投入对比如图12所示。

    图12 2021年江苏省6个地区高新区经费投入对比

    3.4 经济绩效与经营成长效益水平不高

    从集群创新产出能力看,扬州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净利润和上缴税额等方面在江苏省内6个地区排名靠后,经济绩效需要进一步提高(如图13所示)。与此同时,在技术收入和总收入的比重方面,扬州高新区技术收入与总收入的比值约为3.48%,远低于南京高新区的16.81%和苏州高新区的9.36%,接近盐城高新区的3.625%,可以看出扬州高新区经营成长效益不高,需要进一步提升高新区的创新产出能力,促进高新区长久可持续发展。

    图13 2021年高新区经济绩效对比分析

    综上所述,扬州高新区的产业整体发展规模相对偏小,产业仍处于发展和集聚阶段,资源转换能力较低,经济规模和效益都需进一步提高。

    4.1 营造产业集群创新环境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培育良好的产业集群创新环境。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应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完善地方法规、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等举措,规范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公平竞争,促进产业集群有序发展[3]。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园区需进一步完善通信设备及信息网络、提升交通便利度、完备水电公共服务等,为园区的产业集聚及区域创新提供优质的公共环境[4]。

    4.2 产业集群自我成长实现

    积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集群的自我成长。一是园区内企业应该秉持“共享”理念,加强和上下游关联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分享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做强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5]。二是园区内企业应该秉持“共赢”理念,加强与中介机构的联系和合作[4],加强与园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沟通交流,通过“产教研”合作,将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产业化,通过落地企业,实现其市场化。最终,不断提升园区产业集中度与产业聚合度,促进集群自我成长与壮大[6]。

    4.3 产业集群创新投入多元

    积极发挥金融服务机构的扶持作用,实现创新经费投入渠道的多元化。拓宽融资渠道,不仅需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而且需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多渠道支持高新企业科技创新。与此同时,需鼓励、吸引各类投资主体从事风险投资活动,引导社会资金多渠道进入。通过建立社会化的合作引导资金,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的多元化的创新投入资金模式[6]。

    以扬州高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四维度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对扬州高新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找出其不足之处,探讨其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本研究评价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如何运用更科学规范的统计方法,对园区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做出更精准客观的评价,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扬州市高新区高新技术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国土资源(2022年11期)2022-12-13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浙江国土资源(2022年8期)2022-09-06扬州市直击一线精准执法 媒体直播显成效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7期)2022-08-24扬州市深化危化领域精准执法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5期)2022-06-16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12-15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华人时刊(2020年13期)2020-09-25遂宁高新区廉政瞭望(2020年14期)2020-08-12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商周刊(2017年22期)2017-11-09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6年2期)2016-01-22蓮葉田田清風來——记扬州市廉政文化展示馆大众考古(2015年5期)2015-06-26
    相关热词搜索: 扬州 高新技术 集群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