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共同富裕进程中的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研究

    时间:2023-04-17 10:5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潘禹妨,俞 姣,唐怡玟

    (1.杭州市总工会干部学校 职工技能培训部,浙江 杭州 310017;
    2.杭州市总工会干部学校 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17)

    共同富裕是我国人民古已有之的共同愿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一脉相承的共同追求和信念。2020年全国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共同富裕有了更扎实的物质基础和群众基础。2021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支持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1],杭州作为浙江省会城市,理应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城市范例和杭州样本,为全国实现共同富裕先行探路[2]。与此同时,杭州正持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7年2月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要求,该项改革工作中关键的一环,就是要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经济地位,让产业工人富起来。

    当前,研究共同富裕及产业工人问题的论著颇多,但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研究仍然较为薄弱,更鲜有学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现与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相结合加以分析和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和理论支撑,厘清占据杭州五成左右人口的产业工人队伍现状,梳理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共同富裕进程的主要因素及剖析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探索高质量推进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发展路径,为共同富裕“杭州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杭州“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工程,但却存在不可割裂的关系,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目标,必然是提升产业工人综合素质,同时走向高质量发展,并最终迈向共同富裕,而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实施共同富裕工程,必将提高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从而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

    (一)杭州共同富裕的最终实现必须靠高质量发展

    我国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并未实现共产主义,共同富裕绝不是不顾效率只求公平的平均主义,也不是杀富济贫消灭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应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劳动的价值、知识的力量以及创新创造的价值,要靠劳动致富、创新致富。要想“蛋糕”分得多,首先应该把“蛋糕做大”,再把“蛋糕分好”,“做大”和“分好”一个都不能少,“做大”是“分好”的前提,“分好”才能巩固“做大”的成果。因此,杭州共同富裕的实现终究依靠的是发展,共同富裕的步伐要坚实,则非高质量发展不可[3]。“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共同富裕绝不是简单的物质富足,而是兼顾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富裕,既要鼓足“钱袋”,也要充实“脑袋”,还要实现人的全面高质量发展,也就是人民既能够获得充分的劳动经济权益,也要享有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以及完善的服务保障。

    (二)产业工人队伍是杭州共同富裕的有力推动者

    高质量发展是杭州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途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产业作为支撑,而高质量产业发展归根结底依靠的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杭州产业工人是杭州共同富裕的最直接参与者和有力推动者,杭州共同富裕的最终实现,必须通过不断推进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产业工人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夯实产业基础,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丰硕的社会财富。此外,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有利于攻克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即缩小差距。杭州的产业工人队伍中,有近六成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来自各个省市地区,这部分群体的共同富裕,不仅可以缩小群体差距,还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地域差距,甚至还能对浙江省乃至全国其他省市的共同富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三)产业工人队伍是杭州共同富裕的成果共享者

    杭州的共同富裕不是部分群体和部分地区的小范围富裕,而是全体杭州人民的富裕,必须是全体杭州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杭州的产业工人队伍是推动杭州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也应是共享杭州共同富裕成果的重要群体,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一个都不能少”。现阶段,杭州一线产业工人,尤其是其中的外来务工人员,收入来源单一且相对微薄,他们已经成为杭州产业工人队伍的主体,他们既是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重点,也是杭州建设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进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产业工人队伍在杭州市总人口中占比超过五成,可见抓住新时代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杭州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契机,使杭州产业工人实实在在富起来,对杭州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目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共同富裕建设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助推器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建设极好地关照到了这一群体,是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有效助推器。共同富裕要求缩小收入差距,提低扩中,不断优化分配结构,有助于提增产业工人物质收入;
    共同富裕要求精神自信自强,有助于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提高和精神文化建设;
    共同富裕要求公共服务普及普惠,有助于产业工人合法权益维护和公共保障供给。乘上“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这辆高速列车,必将极大地助推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扭转产业工人低人一等的尴尬境地,使产业工人共享劳动荣光,提升主人翁意识和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自豪感,进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职业教育,走上技术技能职业道路,不断壮大产业工人队伍,从而实现产业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杭州产业工人队伍数量众多,占杭州总人口的五成左右,其中,近九成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近六成为外来务工人员,“80后”“90后”已成主力军,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于2019年8月正式启动,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改革工作有组织领导、有实施方案、有工作重点,不断走深走实。

    (一)产业工人的新涵义

    传统意义上,产业工人是指在现代工厂、矿山、交通运输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即在一二三产业传统划分法中的第二产业中从事制造业的工人,即狭义上的产业工人。原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第一书记、副主席李玉赋主编的《新的使命和担当——〈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解读》给出新定义:新时期我国产业工人是指在第一产业的农场、林场,第二产业的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热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来源的工人[4],此即广义上的产业工人。

    (二)杭州产业工人队伍概况

    根据杭州市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杭州市常住人口为1193.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1046.96万人。从学历层次上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为349.9万人;
    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为183.41万人;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为581.02万人,占总人数的五成以上[5]。《2020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杭州市就业人员为720万人,其中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产业工人共644.43万人,占总人口的53.99%,其中,近九成集中在第二、第三产业,分别为290.01万人和284.03万人;
    制造业和建筑业的产业工人共248.06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34.45%;
    近六成为“80后”“90后”,近八成分布于开发区、产业园区等块状经济,近六成为外来务工人员[6]。

    (三)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概况

    2019年8月印发《新时代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目标、总体思路及改革举措,并于2020年4月30日成立新时代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协调小组,改革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改革推进的总体思路与党中央国务院和浙江省委、省政府一致,具体体现为六个方面:思想引领、建功立业、技能提高、地位提高(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等)、队伍壮大和数智赋能。2021年4月,浙江被确定为深化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国试点。自此,杭州把非公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的一项重点加以落实和完善。

    杭州目前的社会结构仍然是金字塔型结构,低收入人群基数最大,中等收入人群次之,富裕阶层人数最少,而共同富裕所要打造的社会结构则是橄榄型的社会结构,也就是处于中间的中等收入人群数量最大,而低收入人群和富裕阶层的人数都较小。“提低扩中”是较合理有效的实现路径,即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让大量低收入人群能够跨入中等收入人群行列,从而扩大中等收入人群的基数。而杭州的大部分产业工人尤其是其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属于名副其实的低收入人群。因此,需要对影响杭州产业工人共同富裕进程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并对其成因进行剖析,更好地对症下药,促进产业工人共同富裕,进而助推杭州共同富裕的前进步伐。

    (一)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共同富裕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精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

    通过走访调研发现,杭州产业工人精神文化生活相对比较贫乏,很大一部分产业工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并没有得到重视。一是除了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没有足够的能力搭建丰富的精神文化服务平台;
    二是政府和工会等为职工提供的精神文化服务平台,在产业工人中的知晓率、覆盖率还不够;
    三是部分精神文化产品内容和形式陈旧老套,跟不上时代,或没有贴近产业工人需求和心声;
    四是现有的精神文化服务不够方便,产业工人无法就近便捷享受;
    五是工作生活压力日益加大,心理健康服务难以及时跟上;
    六是部分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意识不到产业工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甚至极可能在无意中剥夺职工追求精神文化享受的时间。

    2.政治、社会地位普遍偏低

    在计划经济时代,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主人翁意识普遍较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进,社会阶层结构转化及大量企业改制转型升级和外迁,杭州产业工人的经济和社会资源支配权不断受到冲击,变化最突出的就是产业工人的薪资水平、福利待遇相对较低,工作环境较为艰苦,社会地位不断下降。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现实中的低工资收入状况,在社会整体“强资本、强科技、弱劳动”的大环境下,产业工人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普遍下降,改革的红利对产业工人而言往往只是望梅止渴而已。

    3.薪酬福利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年发布杭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这个数据是对杭州市18个行业,3000多家企业,40多万职工的人均年收入进行调查得出的,可以比较准确得出杭州各行各业及各类人才的年平均收入,而杭州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薪资水平居于杭州市中下水平(见表1)。2020年杭州市企业职工的平均年劳动报酬为98242元,技术工人中除了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前三名工种的年劳动报酬能够高于这个数字,中级工(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外)及初级工的年劳动报酬均低于平均数[7]。而目前杭州市高级工以上职业技术等级的高技能人才在所有产业工人中占比不足三成,也就是有七成以上的产业工人年劳动报酬低于我市企业职工的年劳动报酬的平均水准。可见,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在经济上仍处于弱势地位。

    表1 杭州职工工资指导价位表

    4.公共服务保障配套未能跟上

    一是住房保障仍无法满足需求。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居住区域不断向城郊扩展,一线工人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居住成本逐年攀升。其次,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忽略了低收入群体对城市廉价租房的刚性需求,导致部分工人在企业附近既租不到房,也租不起房,只能越租越远。最后,临安、富阳的撤市建区也使这些地区的产业工人购房租房等工作生活成本大大增加。由于房价居高不下,大部分低收入的一线工人购房无望,高房价或高房租成为直接抑制杭州吸引和留住外来务工人才的重要因素。二是外来务工人员公共服务保障不足。由于没有杭州户口,外来务工人员的医保、社保、子女教育等都难以享受与杭州户籍人口同等待遇。三是培训需求难以满足。政府、工会等虽已提供不少技术培训服务,但综合素质及文化素养培训相对缺乏,且数量仍然有限,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产业工人并未有效获知培训信息。

    5.升迁通道受阻,发展空间受限

    一是职业技能等级晋升缓慢。职业技能等级按照国家标准共八个等级,产业工人必须具有一定的本工种工作年限才能逐级晋升,且等级越高,所需年限越长,故而晋升周期长,晋升缓慢。二是部分工种被取消,掌握新技术难。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社部门调整和取消了一大批原有的行业工种,这对被淘汰工种的产业工人来说,打击巨大,学习新工种,掌握新技术,重新起航,路漫漫其修远。三是跨界发展难。企业中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分属三大系列,认定标准和规范不同,晋升通道完全不同,给予的政治经济社会待遇也不尽相同。

    (二)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共同富裕进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剖析

    1.产业工人精神文化追求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政府、工会等对产业工人的关注,更多聚焦在就业状况、收入情况和权益维护等,配套的政策措施中,涉及为他们提供优质对路的精神文化服务的内容相对较少。一是公共文化服务项目覆盖面有待提升,音乐会、戏剧等高雅艺术项目更是难以照进产业工人的现实生活;
    二是图书馆、文体公园、职工书屋等公共文化场地仍难以满足广大产业工人的需求,且相对较少设置在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园区、厂房、项目等地方;
    三是用人单位尤其是建筑业、制造业等行业单位提供的文化服务缺乏吸引力;
    四是心理健康服务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还有待加强。

    2.“重知识轻技能”等价值取向依然普遍存在

    “学而优则仕”“当工人没出息”“重知识轻技能”等价值取向在社会各个层面依然大行其道。从企业内部来看,一线产业工人在中高管理层面前话语权较低;
    从横向比较来看,与高收入高阶层人群相比,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仍存在较大落差。一线工人入党、入选“劳模工匠”、入选“两委员一代表”以及在群团组织中兼挂职的比例仍然不高。

    3.劳动要素在初次分配中处于劣势地位

    与按资本要素和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管理者和专技人员相比,产业工人的劳动要素在初次分配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8]。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和小微企业中产业工人的薪酬分配缺少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劳动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在很多民营企业往往流于形式,技术工人的薪资增长不明显、不均衡。

    4.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对杭州公共服务带来新挑战

    杭州因其开放、包容、友好的城市品格,发达的数字经济,深厚的文化底蕴,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外来人员涌入杭州,为杭州的高速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浙江省的净流入人口有三分之一为杭州净流入人口,如此庞大的外来人口流入,为杭州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给杭州公共服务带来新挑战,配套公共服务在短期难以迅速跟上。

    5.产业工人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不畅

    一是人才评价体系不完善。技术工人的人才评价体系独立于其他系列人才评价体系,并未与管理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系列等互相衔接,互相通用,导致产业工人岗位和职位流动不畅,发展受限。二是身份壁垒加剧用工不平等。许多民营企业甚至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用工形式多样,包括正式合同制员工、劳务派遣工、外包工等,不同用工形式之间的职工身份、待遇大不相同,“同工不同酬”“同工不同权”现象严重。三是企业缺乏培训积极性。很多企业特别是产品密集型、传统型企业、小微企业等将技能人才培养作为“用工成本”而非“人力资本”,更别提给予畅通的职业发展通道。

    共同富裕的实现最终要靠发展来实现,发展必须靠奋斗得来,需要全体产业工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全体产业工人振奋精神,不断提高主人翁意识,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同时,政府、工会、企业和社会共同关注产业工人队伍,集全市之力来共同建设这支队伍,才能让杭州每一个产业工人都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一)多管齐下促进精神富足

    1.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和职业道德建设

    加强对产业工人队伍的思想政治引领和职业道德建设。一是坚持一个核心,即听党话、跟党走,引导产业工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信念,成为忠实的杭州社会经济发展践行者。二是引领产业工人不断接受正确的新思想和新理念,不断适应发展的新形势,成为时代变迁的创造者。三是通过提高产业工人尤其是一线产业工人在“两委员一代表”、企业党组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兼挂职以及各类先进评选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主人翁地位,提高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尊严感。

    2.强化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弘扬

    大力弘扬“三种精神”,在全杭州范围掀起劳动光荣、技能光荣的浓厚价值氛围,不断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劳模评选和工匠认定工作,除物质奖励外,还要提高他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让劳模工匠成为广大产业工人的偶像和精神指引。深化劳模工匠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鼓励产业工人不断提高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成为高技能人才,争当各级劳模和工匠。

    3.强化产业工人精神文化服务

    一是打造积极向上的职业文化和职业素养培训。通过建设各类文化阵地,采取各类产业工人喜闻乐见的精神文化服务形式,为产业工人提供优质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文化养分,强化产业工人精神文化建设,引领产业工人坚持正确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需求。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资金保障力度,完善产业工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覆盖面。三是除了提供贴近产业工人生活的文化节目外,通过高雅艺术进企业、进车间、进园区等方式,把产业工人平时向往却因价格昂贵等无法企及的高雅文化免费送上门,满足他们对精品文化的追求。四是增加文化艺术类免费培训服务,为产业工人送去优质的精神食粮,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多措并举提高薪酬待遇

    1.保障和提高劳动经济权益,助力产业工人收入增加

    以全国、省、市等出台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要配套文件特别是《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为依托,保障和提高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9]。一是加大政策供给,制定出一系列能够优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高产业工人经济收益的制度,为产业工人共同富裕保驾护航。二是改革分配制度,保障薪资福利待遇。通过政府行政手段,提高劳动要素和技术技能要素等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缩小产业工人在初次分配中与管理人员和专技人员等的收入差距;
    完善技术工人专项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工资逐年递增机制、薪酬激励机制等体制机制,维护产业工人劳动经济权益[10];
    突出高精尖缺人才导向,鼓励“技高多得”,鼓励部分条件成熟的试点企业采取高技能奖励、技能人才岗位分红、技术发明创造奖励、股权期权激励等措施,试点成熟后逐步向其他企业全覆盖。

    2.教育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助力产业工人薪酬提高

    技能水平越好,学历水平越高,综合素质越高的职工,收入也水涨船高,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产业工人的经济收入大有裨益。一是发挥职业教育作用,全方位提高产业工人综合素质。除了提高现有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外,还应改革职业教育,打通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壁垒,吸引更多优秀学子就读职业院校[11],从源头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鼓励职业院校通过“回炉再造班”等形式,吸纳社会学员就读高职院校培训班,再造优秀产业工人。二是加大公共培训经费投入,及时开展新业态培训。各级政府加大产业工人培训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合理统筹教育培训经费,为更多产业工人提供更优质精准的技能培训服务。特别是及时开展新兴产业与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完善课程设置,更新教材编写,落实师资队伍,提高培训针对性,尽早与生产实际接轨。三是深化学历提升工程,建立终身学习机制。据调查显示,在杭务工的一线产业工人多数为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对他们而言,学历提升是最大的素质提升。近年来,杭州市总工会资助外来务工人员上大学项目,效果不错,但不管是人数还是专业种类,都远不能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对知识的渴求,今后可拓宽资助渠道、加大资助力度和扩大公益辐射面。四是加大综合素质提升培训力度。目前,政府、工会等对产业工人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对其技能水平的提升上,或是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的宣传贯彻上。今后应加大心理健康、历史文化、生活艺术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及增加培训品类,切实提高产业工人的综合素质。

    (三)共建共享做好公共服务保障

    完善社会服务保障力度,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兜紧底线。通过完善产业工人住房保障、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逐步缩小产业工人与其他职工群体间的基本保障待遇差距,建设更加公平、更有秩序、更高效率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建立多维的兜底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低收入产业工人群体的保障力度,精准做好困难产业工人的兜底保障。

    1.住房保障

    杭州住房成本连年攀升,在杭州购房压力巨大,且租房成本高昂,又租售不同权,如不能有效保障产业工人住房需求,杭州的人口净流入状况可能出现极大反转。要通过政府、企业等协同努力,为产业工人提供购房及租房优惠,加大共有产权住房、公租房、廉租房、蓝领公寓、人才专项住房等保障力度,且政策上向一线产业工人倾斜。

    2.医疗保障

    除高房价外,看病难和看病贵也是产业工人共同富裕道路上的一大拦路虎。产业工人的医疗保险往往报销比例偏低,医疗成本高昂,不敢生病更不敢看病,成了他们的一大隐忧。一是要提高产业工人的医疗报销比例;
    二是深化工会的医疗互助项目,让更多企业知晓并参与进来,成为统筹医疗保险之外的“第二医保”;
    三是完善保险制度,推出更多政府主导或参与的类似西湖益联保这样的低付出高保障的保险,让人人都能消费得起保险;
    四是鼓励企业为职工购买商业补充保险,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为职工家庭成员购买商业保险,给他们一份更安心的保障。

    3.就业创业服务

    为大学生、灵活就业人员和下岗再就业人员提供各类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一是就业服务方面,人社、教育等多部门联动,就业指导、云招聘,同时提升就业群体自身的智能化及数字化就业素养。二是创业服务方面,多部门联动,积极为有创业梦想的产业工人提供创业指导,提供创业政策优惠等,帮助他们成功创业创收。

    4.帮扶救助

    纾困解难是政府和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更是产业工人共同富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义务和责任。要不断强化帮困、救急、助学、助医、助残等,从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对困难产业工人予以帮扶和救助。建议提高杭州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帮助产业工人低收入家庭子女免费入学入托和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畅通低收入产业工人群体的社会上升通道。

    5.劳动环境保障

    以产业工人的健康为代价的发展不是科学发展,更称不上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应该是健康的、环保的、绿色的。噪音、粉尘、安全等历来都是影响产业工人身心健康的重大外因。给产业工人一个绿色环保的工作环境和劳动环境,是产业工人共同富裕进程中的必然要求。通过切实打造最美办公室、最美车间、最美工厂、最美园区等行动,给产业工人一个不仅安全,而且舒适、温馨、美丽的劳动环境,让他们在获得财富的同时,永葆身心健康。

    (四)打破藩篱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除了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外,还要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职业有发展,事业有目标。技术工人的职业生涯中,很快就会触到职业天花板,就是因为很多情况下技能等级和工资水平及职务职称晋升并不完全挂钩。应当给予产业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同等的权利和待遇。首先,在产业工人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等级的基础上,鼓励企业和用人单位在高级技师之上再增加技能等级,如技能专家、集团技能专家、集团高级技能专家等,并给予相应的等级津贴及其他福利待遇。其次,从政策上打破职业技能等级和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藩篱,在两者之间架设起立交桥,实现有效衔接,从而改变产业工人成长成才只能走职业技能等级的“独木桥”现象。一是鼓励企业使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也能享受跟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同等的培训进修、薪酬福利和职务职级晋升等待遇。二是实现两者之间互相参评。最后,加强政策的贯彻落实。近年来,人社、教育、工会等部门制定了许多有利于一线工人岗位成才的政策举措,但同时存在政令不畅、政策不落地等现象,要加强宣传和发动,让好政策能够惠及更多产业工人,让他们都能参与和享受政策红利。

    (五)均衡共富关爱弱势群体

    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在共同富裕进程中还需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他们的个人发展、收入增长、精神文化需求和权益保障等极易被忽视,忽略掉任何一个群体的共同富裕都不是真正的共同富裕,关爱弱势群体才能实现均衡共富。一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是杭州产业工人中的重要力量,工作生活在杭州的各个行业,相对而言,薪酬低、保障差,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应成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点。二是残疾人群体。他们主要有两类,一类主要集中在福利工厂,一类是大中型企业中按政策吸纳的少数残疾人,他们在企业中从事简单劳动、重复劳动,薪酬低。这个群体虽然在产业工人中不占多数,但也是改革中要关注的重点人群。三是城镇中从事脏累苦险劳动工作的人群。他们是杭州城市的护花者、守护者,如垃圾填埋工、贮运工、高空作业工、环卫工人等。四是非正式合同制工人群体如劳务派遣工。因劳动关系不明确或松散,同工不同权、同工不同酬问题突出,他们的权益保障困难重重。

    综上所述,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相互促进,不可分割。但在共同富裕的前进道路上,由于产业工人精神文化追求关注度低、社会价值取向“重知识轻技能”、劳动要素在初次分配中处于劣势、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对公共服务带来新挑战以及职业生涯发展通道不畅等因素,杭州产业工人队伍仍存在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地位偏低、薪酬不高、公共服务保障不到位、升迁通道受阻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以“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共同富裕目标为标准,跑出杭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速度;
    同时,以高质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助推杭州实现高质量共同富裕。通过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和职业道德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强化精神文化服务等多管齐下促进精神富足;
    通过保障和提高劳动经济权益以及开展多途径教育和培训等多措并举提高薪酬待遇;
    通过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就业创业服务、帮扶救助、劳动环境保障等共建共享做好公共服务保障;
    打破阻碍产业工人职业发展的各类藩篱,畅通职业发展通道;
    此外还要特别关爱外来务工人员、残疾人、派遣工等弱势群体。

    猜你喜欢产业工人共同富裕杭州为高精尖产业工人插上腾飞“翅膀”工会博览(2022年34期)2023-01-13杭州幼儿画刊(2022年11期)2022-11-16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9期)2022-10-25——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组织推动 凝心聚力
    ——湖北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五周年工友(2022年12期)2022-02-10Palabras claves de China今日中国·西班牙文版(2021年12期)2022-01-01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华人时刊(2021年21期)2021-03-09产业工人新时代青年歌声(2020年2期)2020-02-27农民工许纪平:做一名有本领的新时代产业工人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1-03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传媒评论(2017年12期)2017-03-01
    相关热词搜索: 产业工人 杭州 队伍建设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