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现状与实施路径*

    时间:2023-04-17 10:0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汪晓亚

    (合肥市北城中学 安徽合肥 231100)

    美育,即审美教育,将审美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审美教学和美感教学培养学生认识、鉴赏、理解和创造美的能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即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念与能力等多方面的教育,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重要出发点。在这一背景下劳动教育、美育等都值得教育者关注和珍视。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根据意见的工作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打破学科思维的局限,创新学科融合理念,将课程和教材体系进一步完善,深挖教材中蕴含的中华美育精神和文化特质,推进学科教学的美育渗透,把美育有机地融合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学科课程的根本任务是通过“发挥历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美育与历史教育有着共同的落脚点。高中阶段的学生生理年龄在15~18岁,正处在思想品德塑造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稚气未脱,思想还不够成熟,对教师和家长有很强的依赖性;
    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急遽成长,在心理上急于摆脱家长和教师的控制,从外界寻找更多自我成长的价值,如在网络中或同伴间。倘若在这一时期,教师没有做好相关引导工作,很容易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因为缺乏相应的判断力而误入歧途。

    作为一名有责任感的历史教师,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渗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有重要作用。

    对于培养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美育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部分农村中学中仍存在着很大欠缺。首先,教师对美育的认识不足,致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缺乏相应的审美体验。受传统教学观念和评价体系的影响,在农村中学中部分历史科任教师仍然把历史教学和美育割裂开来,认为美育属于艺术教学,是艺术类教师要完成的事情,与历史课堂无关;
    历史则属于学科教学,只关注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把分数看成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历史教材中丰富的美育素材,没有实现历史的育人功能。在教学方法上部分教师保守单一,照本宣科,只注重对知识的复述与简单记忆,既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没有渗透美育教育,不能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同时感知到历史美。

    其次,在农村中学中除了少数学生表现出对历史感兴趣外,大部分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和长期学校教育的影响,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薄弱,历史学习态度不容乐观,更遑论在浩瀚历史中获得审美体验了。多年的成长环境下,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很难主动从秦砖汉瓦、李唐赵宋中感悟到历史的人物美、艺术美、科学美。

    在中学阶段各学科中,历史课程有着独特的地位,它记录了人类的历史演变,那些被历史记录传承下来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大国的兴衰更迭,有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历史美的形态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体现历史美,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三观。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品格

    十五六岁的青少年,正处于健全的人生观的形成期,但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长在外务工居多,学生多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学生的信息来源渠道除了教师更多的是网络。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倘若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会影响学生的价值判断。中学历史课除了教授学生历史知识之外,还承担着育人的责任。美学教育,就是在快乐和美好感受中陶冶人的品行,塑造人的灵魂。历史的长河中不乏骨气节气俱在的英雄式人物,如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抗元救国的文天祥,北海牧羊的苏武等,也不乏秦桧之流陷害忠良的卖国者。在中学历史课中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美与丑对照,渗透美育价值,能够使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引领学生在求学路上不虚美、不隐恶,追求真实、至善和美好。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大多数家长对美育价值认识不够,只看重学生的学科成绩,认为分数是孩子成才与否的唯一判断标准。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成长通道狭窄,在中学阶段随着学生的学习压力加大,容易把学生引向唯分数论的误区,看待问题偏向功利主义,这对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是不利的。在历史课程中渗透美育,引导学生看世间百态,认识到每个人在历史的洪流中都有着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性,但即使在历史和时代的种种局限下,有些人依然能够超越自我,凭借自身的坚强意志和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创造出不同形态的美。例如,认识到李贽不仅是一名思想家,还应看到在那个封建礼教束缚的时代,他敢于挑战权威,追求心灵解放的纯真之美;
    张謇作为晚清的状元,他能够抛却自己的身份和舒适的生活环境,走上艰难的实业救国的道路,为近代民族工业做贡献。

    (三)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历史课程的美育不同于艺术课的艺术欣赏与创造。历史美育与伟大的民族精神紧密相连。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取得了灿烂辉煌的成就。先秦有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之美,秦汉有乐府歌谣诗歌之美,隋唐有大一统国度的恢宏之美,宋元有可歌可舞的词曲之美,明清有雅俗共赏个性张扬的绘画之美等。通过对中华文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认识,让学生感悟到先辈的智慧创造,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形成华夏一体的心理认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农村中学受限于物质环境和基础设施,美育开展条件有限,但在教育的道路上,美育是不可缺少的。身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外在的大环境虽然难以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把美育渗透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一)塑造历史美育课堂

    在农村中学的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对历史学科重视不够,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充满美的历史课堂情境,在美的情境中与学生同频共振。

    美的历史课堂,需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人美、语言美、行为美。人美不是指教师要长得漂亮,而是教师着装要简洁得体,态度要积极向上。教师面带微笑走进课堂和阴沉着脸走进课堂,会给学生带去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长在外务工居多,给学生的更多是物质上的满足,不能在精神上时刻关注到孩子的情况。学生每天面对教师的时间远超过自己的父母,学生的向师性要求教师要用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来感染学生,用正向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来引导学生。

    农村中学美育条件有限,教师在上课时应用优美的语言塑造美育情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美的语言是和谐的、优雅的、生动的。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时用到的过渡语言如下:“同学们,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深入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那么这节课请将我们的视线从中华大地转移到浩瀚辽阔的地中海沿岸,感受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政治智慧。”寥寥数句,把学生从中华文明带入古希腊罗马的历史情境中,给学生一种愉悦的审美体验。语言的生硬僵化与和谐生动有着本质的区别,带给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教师在课上饱含深情的话语,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下认识美、接受美。

    教师的行为美俗称教态。例如,历史教师在上课时口中讲述的是秦唐汉武,大国兴衰,但如果教师一面讲着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一面跷着二郎腿;
    又或者有的教师在上课铃已经响过很久,才姗姗来迟,就会让学生的美感体验大打折扣。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育人主要体现在一言一行中。因此,塑造美的历史课堂,需要具备人美、语言美、行为美三个要素。

    (二)深挖教材中的美育素材

    美无处不在,只是在于我们如何去发现它。如朱光潜在《谈美》中所说,一棵古松,商人看到的是木头,可以做木器;
    植物学家想到的是应该把这棵树归于某类某科;
    而画家则完全被树一圈圈细密的年轮和挺拔昂扬的气概所威慑。

    历史上不乏美人美事,中学历史教材中更是蕴含了大量的美育素材,作为农村中学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摆脱唯分数论和唯知识论,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有一双发现历史美的眼睛,以教材为依托,深挖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妥善处理历史知识与美育之间的关系。如讲解先秦古代史时,青铜器不应该只是一件被收藏在博物馆里的历史文物。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从美感的角度欣赏青铜饕餮纹的狞厉之美,它以夸张怪异的造型表达了远古时期先民们对自然的敬畏,也表达了人类对神力的崇拜和对生活的美好期望。抑或教师从文字的演变中挖掘出中国汉字特有的线条艺术美;
    从楚辞汉赋中挖掘出中国文学的“不道破一句”之美。通过美的挖掘与赏析,让华夏古文明鲜活起来,学生在愉悦的审美体验中更能感知先民的智慧与创造,深切体会到我们的祖先是如何一步步从原始野蛮走向现代文明的,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引入乡土美育资源

    历史之美在其博大宽广,时空跨度大,是人类历史数万年的传承与记忆。然而,多数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知识积累和阅读量不足,在很多历史知识的掌握上存在一定难度,无法切身体会到历史之美。因此,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恰当引入乡土资源,通过本土美育资源的介绍,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推动本土美育资源的传承。

    例如,笔者所在的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就有很多乡土美育资源可以挖掘。古代史部分,有战国时代的武王墩古墓、汉代的袁术古堆墓、唐代的吴王庙,体现了历史文物的古迹美;
    揭竿而起的杨行密割据庐州,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措施,为后朝奠定了经济文化基础,展现了历史的人物美。

    近代史部分,更是有众多的历史人物涌现,在长丰县杨庙镇有号称智勇双全的“刘三变”的刘云峰。1929年,年仅16岁的他参加革命,乔装打扮成卖货郎、阔少爷等,积极地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播撒革命的火种,而他牺牲的时候年仅35岁。再如《觉醒年代》的编剧龙平平,正是合肥地区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书记崔筱斋之孙。在合肥长丰有一条筱斋路正是为了纪念这位为合肥革命做出了伟大贡献的革命党人。崔峳斋创建了合肥地区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合肥北乡支部,北乡支部诞生于合肥市长丰县造甲乡。犹记得笔者在课上讲述崔筱斋的历史事迹后,让学生谈感悟时,有位同学动容地说:“有先辈如此,吾辈华夏青年也应争做心中有真理、眼中有理想、胸中有丘壑、脚下有力量的矢志不渝追梦人!”

    乡土美育资源贴近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引入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乡土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美、认识美、创造美,实现历史教学“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当学生毕业以后,特别是不再以历史的教学与研究为其生涯的时候,以往的历史学习留给他们的能力、品质和价值观,能够使他们终生受用,并能够带给他们成功的人生。”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历史教育不是教会了学生什么样的知识点或者会背诵哪些内容,而是当学生离开学校后还能够留存在他们脑海里的人生观,以及深刻烙印在他们身上的价值观。农村中学的学生,因先天环境的局限,在美育方面已然落后,作为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更要积极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把美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知识可能很快会被遗忘,但美育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学校和教师教给学生的宝贵财富。诚然,美育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通过长期不断的学科渗透,将丰富的审美体验带给学生,借以塑造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终身获益。

    猜你喜欢美育美的中学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7期)2021-10-20打破平衡小资CHIC!ELEGANCE(2019年42期)2019-12-10好美的雾小学生学习指导(低年级)(2019年12期)2019-12-04在多解中学创新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人教版(2019年5期)2019-06-25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Always be with You">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4期)2017-06-07美育最忌急功近利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美育教师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宁波市四眼碶中学中国篆刻·书画教育(2015年8期)2015-08-28出来“混”,总是要美的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相关热词搜索: 美育 路径 渗透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