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问题再审视

    时间:2023-04-16 22:35: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李彦霖

    (山东大学 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237)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这一科学论断肯定了思政课教师在学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定位,指明了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整体方向。而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进程,离不开思政课教师队伍角色效应的协同发挥,而这种协同效应发挥的前提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当前,基于党和国家政策导向的指引和现实问题的倒逼,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并取得许多研究成果,然而理论上对于思政课教师这一教学主体力量的学段联结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实践上尚未完全形成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工作格局。这无疑需要打破学段间隔、疏通教学脉搏,以一体化建设打造思政课教师队伍共同体,以更好地形成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协同效应。

    “任何一种理论或全新命题的提出都是基于原有理论抑或是经验基础之上继承超越后的再出场。”[2]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这一命题的生成根基是一体化德育形态,是基于思政课课程属性和育人规律的整体把握和现实考量,是由学校思政课教学一体化衍生而出,有其内在的所指、所能和所为。深刻把握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涵,有助于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切实履行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使命。

    1.1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题中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1]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实施者,而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然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这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环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能自发而成,除了客观力量的支撑之外,更重要的是主观力量的融入。思政课作为一门育人课程,不仅有静态的价值呈现,更有动态的效能彰显,这一课程属性的映现和课程功能的发挥需要人为因素的介入方能达成所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所具有的育人的衔接性、进阶性和整体性等重要特性,内在规定着思政课教师是激活思政课教学性能和育人系统的主体力量。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单打独斗难以有效实现学校思政课接续育人的立德树人使命,客观上要求打通各学段思政课的教学壁垒,打破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与互通。而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举措的出场可以更好地实现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的衔接与互动、以及育人的有序与进阶,从而盘活各学段思政课教学活动,为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注入活力,从而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程。

    1.2 提升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的肯綮之举

    高水平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有助于思政课教学效能的整体性产出,反之则会阻滞或者抑制思政课育人功能的发挥。这内在表明了思政课教师潜隐的教学增值性,这就需要通过培养培训培育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通过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盘活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存量,做好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增量,在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提升,这是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的强基固本之方。此外,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不仅要求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对学段内思政课教学的把握,更需要对整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学进行融汇贯通,这是对思政课教师教学素养的反馈考察和教学能力的成果验收,这无疑提高了思政课教师的职业教学门槛。因此通过一体化培养培训、教育管理、考核评价等环节使得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这一整体性育人系统中各方面能力都能够训练有素、锻造有序,这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增量提质的重要举措。

    1.3 承担学校思政课教学使命的关键之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1]。课程一体化是对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课程部署。思政课育人效能的整体性发挥,依赖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体化进程中的有序进阶,这是由学校思政课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一般来讲,学生认知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呈现由低到高的特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分别对应的是感性认知、知性认知、理性认知,学生认知发展特征的阶段性和培养目标的连续性决定了思政课必须坚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思政课教学使命的完成离不开课程目标的合理规划和课程内容的靶向设计,思政课课程目标的一致性、课程内容的递进性、教学过程的衔接性,内在决定了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出场。思政课受其课程属性和教育对象认知发展规律所掣肘,因此学校思政课在育人的整体进程中以层层递进、有序进阶的态势推进,有着明显的学段性特征和教育侧重点。在此过程中,出于对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整体性把握和思政课教学连贯进阶性的系统性考量,需要精准把握学校思政课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这一问题价值关涉学校思政课教学使命的完成度。通过一体化思维对各个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进行职能定位和分工布局,实现育人有责、守土有方,使其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发挥应有的职责功能和角色效应,由此产生教育合力、手拉手共同致力于思政课教学使命的接续完成和持续推进。

    1.4 实现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一环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矛盾焦点多,敏感节点多,意识形态领域纷繁复杂、情况严峻。而这一复杂形势对学校思政课如何更好地发挥课程效应、起到价值引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奋战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主体力量,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或成为当前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能够加强学段间的沟通交流和紧密协作,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和质量,更好地了解到青年学生成长阶段的需求点和问题源,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思政课的教学脉搏。学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需要在遵循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基础之上结合时政热点赋予其时代内涵,经由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建设,能够对思政课学情进行整体把握和系统分析,使思政课教学问题意识更为凸显。同时,对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调整与优化,可以更好地将各学段思政串联起来,使思政课教学逻辑更为清晰,课程建设方向更加精准,从而实现思政课的针对性教学和创新性改革。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完成,而是久久为功。由于这一命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一主体力量的学段联结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执行力度不强、管理精度不足以及建设效度不佳等现实困境,为此必须深入剖析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中的现存问题,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衔接贯通把脉问诊,寻求良方。

    2.1 执行力度有待加大:尚未打通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通道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重在设计、成在执行、效在落实。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是由国家政策导引而出,需要通过行之有效的执行来激发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活力,促进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力量联结。这里讲的“执行力”主要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效力,旨在促进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效能的整体性发挥。当前来看,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按照国家政策要求有序展开,但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个中缘由归结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执行力度不强,导致一体化建设乏力。而执行力不强的症结在于执行意识的缺失,这就关涉到主体性要素对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合理规划问题,2019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专设第三部分“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强、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教育部先后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等重要文件,明确了整体上和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但由于大学、高职高专、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管理隶属单位不同,特别是缺乏对一体化建设的系统性设计和整体性规划,尚未完全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链条和一体化建设格局,限制了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协作交流的发展空间,进而导致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合力受阻,不利于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角色效应和角色功能的发挥,一定程度影响着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进程。

    2.2 管理精度有待提高:尚未打破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壁垒

    管理的最佳效应是“四两拨千斤”,用尽可能的力度,达到最大化效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建构过程,需要以制度化形式予以保障。“大中小学任何一个阶段都不能涵盖学生所有的成长,各个学段分别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片段,任何一个阶段的德育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另起炉灶’,只是在原有德育基础上的提高和完善。”[3]理论上来看,学生思想成长的阶段性和衔接性特征要求把握每一学段的精准思政要求,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缺位错位、相对无序等问题,本质上是管理精度不足。一些地区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缺乏制度性建构,普遍存在顶层设计泛化、内涵建设单一等问题,尤其是基于教学内容螺旋式上升特点的一体化队伍建设体现不明显,导致各学段间的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管理系统不稳定、评价体系不健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思政课教师教学效能发挥。制度管理的功效在于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综合来看,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尚未有系统的制度体系予以支撑和保障,使得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缺乏方向性指导和制度化推进,导致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在思政课系统教学过程中依然是各自为战,特别是缺乏团队协作的组织化保障,致使思政课教师协同作战的集成能力不足。从根本上探究,主要是各学段间思政课教师缺少链条式的制度保障和系统性的体系支撑,从而导致思政课教师队伍管理效能发挥受阻。

    2.3 建设效度有待增强:尚未夯实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成效

    综合来看,无论理论架构抑或是建设实践都可探寻到学校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建设的身影,但是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的建设成效受多重因素影响,各种因素的掣肘使得一体化建设难度加大,导致学段间思政课教师协作进程缓慢、效力减半。客观来讲,一体化建设有其内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但其中难免有主观层面的设想,这无疑对一体化建设增加了实践难度。其中较为明显的当属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理想化目标,目标的理想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客观条件的实际状况。部分地区由于区域性条件限制、教育体制差异等原因抑制了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的目标执行力,甚至导致建设目标落空。此外,在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进程中,亦有思政课教师这一主体力量的自我掣肘。譬如,长期以来大学思政课教师教大学生、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中小学生,彼此之间缺乏教学沟通与内容;
    由于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思政课教师主动建构性弱,使其培育连贯性不强,无法实现精准施教。

    “构建一个相互连接、层层递进、相互沟通、衔接有序、相互配合、共同提高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形成一个有活力的大中小幼德育共同体,从而造就中国特色大中小幼育人新模式。”[4]根植于思政课一体化德育形态,必须要建设一支结构比例协调、素质能力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共同体,以此助力实现思政课育人的整体性、进阶性和衔接性。针对当前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体化困境,应从教师培养、教学研究、队伍管理、评价监督等方面着力,渐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

    3.1 以培养发展为落脚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

    首先,科学设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训内容。立足新时代,首先要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增强进阶性,思政课教师的学段差异要求必须以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来构建培训内容体系。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规定:小学阶段重在培养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如果用公式来表达不同学段思政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小学学段为 “思想+品德”、中学学段为 “思想+政治”、大学学段为“思想+政治+理论”。以此为遵循,着重对各学段教学理念、教材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分析与讲解,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明确勾勒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侧重点和关键点,使思政课教师在深耕当前学段思政课教学基础之上,掌握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学的具体学情,进而使思政课教师能够在一个教学体系下保持素养和能力培训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增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课程领导力,从而更好地满足青少年成长发展阶段的期待与需求。

    其次,多元架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网络培训平台。依托网络优课、精品思政课等优质网上资源,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资源培训库,使各学段思政课教师资源共享,促进思政课教师线上的学习与交流。此外还可以组织进行远程研修活动,遴选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优质课堂作为示范课,发挥以点带面、以面带片的思政课教师角色效应。同时,还可根据时政热点定期录制思政课热点剖析,分学段分层次地进行专题性讨论,以此推动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对思政课重点、难点、热点的系统把握和整体分析。

    最后,不断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培养机制。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工作是各自进行、独立分开的,其中中小学教师培训由当地教育局组织,而大学思政课教师则由教育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或高校组织,使得不同学段之间的思政课教师培训出现割裂状态。这就需要将分散的思政课教师培训组织勾连起来,有地方政府牵头,组织区县全体思政课教师进行专题培训,根据课程内容、教学实践等组织思政课教师大型现场培训,按照定时定量的方法敲定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培训的时间和周期,以制度化形式逐步推进思政课教师培训的常态化和长效化。

    3.2 以教学研究为切入点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

    首先,依托一体化集体备课机制,实现学段间思政课教师交流常态化。集体备课制度是落实制度体系一体化的重点,只有大中小学普遍落实集体备课制度,才能做好课程目标、内容的有效衔接。[5]《意见》提出,“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由地方政府统筹规划,依据学校具体情况以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将在同一区县的大学、中学以及小学的思政课教师结对共建,组成一支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团队。同时以制度化的形式规定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使结对的学校思政课教师实现备课常态化。此外,要依据实际情况共同商定集体备课内容,选定学期教学主题展开系统性探究,细化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的侧重点,深化在情感浓度、知识点分布、思想深度、教学经验和理论视野方面的交流互动,在具体教学环节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增强思政课教学的连贯性,致力于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有序进阶。

    其次,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理论研修,实现学段间思政课教师研究专业化。目前来看,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注于教学实践,对基础理论的研究较少涉及,这就需要进行资源整合,依托高校思政课资源,提升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素养和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平台优势,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和成长平台,这一举措可以帮助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加深对学段间思政课教学问题的条分缕析,统筹分析不同学段的教学任务,从而打破思政课教师各自为政的局面。

    最后,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研究中心,实现学段间思政课教师队伍职业化。教学研究是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权威性支撑和科学化保障,在此过程中以不同学段的思政课为研究中心,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贯通起来,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达成衔接共识创设坚实条件。以思政课项目为依托,以教学重点难点热点为主线,召集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集体展开专题性探讨和系统化研究,实现科研资源、成果、方法和空间的开放共享,构建科目内、学段内科研共同体和大中小学科研伙伴关系,以协同创新、集体会诊方式分析不同阶段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对思政课的需求和期待,从而以此为限产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逐步提升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水平。

    3.3 以统筹管理为关键点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

    首先,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师资管理。坚持在一体化建设要求下盘活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存量,采取管理措施激发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主动性,释放内在活力。做优做好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增量,加大师资力量的注入以配齐建全思政课教师队伍,提升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把握好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变量,在变量之中寻求队伍管理的立足点,将变量转化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增量,以管理手段巩固反馈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

    其次,注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教学管理。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有其内在的本质规定性,肩负和扮演着立德树人的职能和角色。要依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明确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职能坐标和角色定位,使其在教育职责和角色扮演中发挥思政课教师的育人功能和角色效应。在厘清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应该做什么”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明晰“怎么做”,大学思政课教师应更多以思育人,中学思政课教师应更多以理服人,小学思政课教师应更多以情感人,以此对思政课教师教学行为进行管理,根据思政课的整体性要求和学段性特征,靶向设计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案,在情感浓度上逐渐纯粹,在知识点上逐级放量,在思想深度山不断进阶,做到规定动作到位、自选动作有创新,从而实现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衔接。

    最后,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制度管理。制度的效力在于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制度化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管理,可以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设规、立序,实现刚性约束与软性调节相统一,从而更好地催发一体化建设效能。在此过程中,可以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指导委员会,对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具体性改进。此外最关键的是要在一体化建设中形成思政课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体系,通过构建学段间思政课教师的领导责任机制、沟通交流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等,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提供制度支持和管理保障,助推不同学段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有序进阶,真正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3.4 以评价反馈为增效点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

    首先,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评估指标体系。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效率指标。以此考察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数量配比是否达标、队伍结构是否优化,检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条件是否成立。第二,效能指标。以此检测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否达标,是否与本学段思政课教学保持一致,是否能够起到价值引领作用。第三,可持续性指标。以此考察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否具有长效化和延展性,依据可持续性指标及时作出建设战略调整,致力于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常态化。

    其次,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评估范围。通过地方政府部门牵头,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性评估,应做到三个 “考察”。第一,考察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管理情况。对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训、发展等进行考察,考究其是否完成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二,考察教学任务完成度。以各学段思政课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来评估学段间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否衔接、是否连贯,挖掘出队伍建设的问题根源。第三,考察学生对思政课教学的获得感。以青少年的思想与行为表现作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考察依据,从而探寻出不同学段学生与思政课教师关系的逻辑走向,这也是对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评估的最直接范畴。

    最后,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评估原则。第一,坚持整体评估与学段评估相统一。以学段评估为重点、以整体评估为基础,双向考察可以更好地权衡思政课教师在一体化进程中的发展走向,明晰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逻辑。第二,坚持定量评估与定性评估相统一。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发展持续向好的前提是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配齐建强,只有在量的基础上才能有质的提升,因此通过定量与定性的评估方法,能够有效明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进程中存在的现实梗阻,从而析离出推进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良方。第三,坚持常规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统一。以做好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发展性评价,由此实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个性化评估。

    猜你喜欢学段教师队伍思政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2020年9期)2020-11-20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吉林教育(中小学党建与思政)(2020年6期)2020-08-31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3期)2020-05-28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20年6期)2020-02-12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相关热词搜索: 再审 教师队伍 大中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