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重庆市涪陵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时间:2023-04-16 22:25:02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韦献果,陈 强,张小华

    (重庆市涪陵区经济作物发展中心,重庆涪陵 408000)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命脉,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更是重要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1]。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耕地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自《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 号)印发以来,全国农业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防止耕地“非粮化”。然而,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才能带动乡村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指出,支持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2]。

    中药材产业作为特色产业之一,涪陵区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涪陵区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尤其是2018年以来,涪陵区委、区政府把中药材产业纳入“2+X”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主导产业之一,紧紧抓住重庆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遇,坚持“科创+”“绿色+”方向,依托上市企业国药太极集团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面临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新形势,涪陵区中药材产业顺应形势,不断优化发展策略,积极探索“撂荒地+”“林地+”“间/套作+”等种植模式,推进涪陵区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健康可持续发展。

    1.1 产业情况

    中药材产业在涪陵区委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涪陵区农业“2+X”产业发展战略,聚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链,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助推脱贫攻坚。2021 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 240 hm2,较2020 年新增867 hm2,产量达32 000 t,产值突破1 亿元。全区中药材种植以大顺镇为核心,辐射全区除敦仁街道和崇义街道以外的乡镇街道,主要种植品种有厚朴、金荞麦、前胡、紫苏、黄精、四季青、黄柏、百合、白及、百步、淫羊藿、灵芝等。涪陵区将中药材发展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截至2021 年底,累计带动全区25 个乡镇5.8 万多农户种植中药材,实现人均增收2 000元以上。

    1.2 发展模式

    1.2.1 联合经营模式

    采取“龙头企业+农业公司+村组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村集体以土地入股,龙头企业国药太极集团与村集体签订订单种植合同,制定保护价,并提供种子、技术指导、中药材的收购及营销,农业公司负责劳务管理,农户参与中药材的种植与管理。积极构建了“村集体股权分红、农业公司效益分成、农户劳务工资、龙头企业销售利润”联合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联合经营,将种植、初加工、深加工、成品等各环节有效连接起来,形成了涪陵区中药材发展全产业链。

    1.2.2 利益联结模式

    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龙头企业国药太极集团负责提供种子及技术、保护价收购初加工产品。农户负责按照国药太极集团的种植计划种植中药材。合作社作为上承企业、下连农户的中间纽带,负责收购社员(农户)种植的中药材鲜品,并进行初加工。构建了“两个保护价、一份质保金、一条利益链”的利益联结机制,健全中药材产业利益链。

    1.3 融合发展

    以“农业景观化,景观农业化”为原则,结合“食药同源+观赏”品种,在坪上—后山片区林下种植黄精、淫羊藿、灵芝等品种试种成功,实现“不砍树也致富”,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带动乡村旅游。以龙头企业国药太极集团为引领,形成了中药材种植、中药材交易、中药饮片炮制、中成药制造的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协同武隆打造中药材产业基地,通过涪陵区民谐中药材股份合作社,在武隆发展前胡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

    2.1 品牌不够突出

    涪陵中药材品种呈现多样化,但品牌却不突出。涪陵有优良的道地中药材品种,如涪陵金荞麦、紫苏、灵芝等中药材,品质均居全国前列,但是却没有创出如“涪陵榨菜”“奉节脐橙”等这么响亮的、家喻户晓的品牌。

    2.2 农户种植积极性欠佳

    涪陵区大面积种植的中药材(如金荞麦、前胡、紫苏等)的收购价格偏低。以金荞麦为例,其需要种植2年才能采收,每公顷产鲜品15~30 t,收购价2.4元·kg-1,折算下来每年每公顷收益18 000~36 000 元,收益偏低,影响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加上缺乏政策支持,导致种植农户积极性不高。

    2.3 机械化程度较弱

    许多中药材(如金荞麦、前胡、紫菀等)的根系非常发达,采挖困难,目前还没实现机械化采收。以金荞麦为例,人工一天只能采挖30~50 kg,按照目前收购价2.4 元·kg-1,一天下来人工采挖仅挣72~120元,成本非常高。这导致种植农户宁愿让这些中药材在地里烂掉或自生自灭,也不愿意去采挖。如此,低机械化程度很大限度地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2.4 产业链不够健全

    虽然国药太极集团有着很好的精深加工优势,但是涪陵区中药材初加工能力普遍较弱,目前涪陵区尚缺具规模的中药材初加工,国药太极集团等龙头企业带头建设大顺中药材初加工厂,但存在用地手续办理困难等难题,至今仍没完成该初加工厂建设。另外,初加工厂仍存在用水、用电难等问题。淘洗、烘干等方面的用水、用电均是以工业用水、用电的标准,成本较高,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2.5 人才力量薄弱

    目前,涪陵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几乎全部依托重庆太极中药材种植开发有限公司,业务主管部门缺乏中药材种植专业技术人才。

    3.1 优化产业布局

    涪陵区主要围绕国药太极集团主打产品“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太极急支糖浆”“太极补肾益寿胶囊”等所需的原材料,大力种植厚朴、金荞麦、紫苏、前胡、黄精等品种,其中,厚朴面积近4 000 hm2,金荞麦面积超667 hm2,黄精种植面积达467 hm2。另外,适度发展灵芝、三七、仙茅、淫羊藿等名贵中药材品种,其中灵芝保持每年13 hm2的种植规模,淫羊藿面积超20 hm2。全区重点布局具有涪陵特色优势的厚朴、金荞麦、紫苏等品种,坪上—后山片区林下逐步布局灵芝、黄精、淫羊藿等高附加值的品种。

    3.2 探索发展模式

    3.2.1 “林地+”模式

    林下有着肥沃的土壤,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很适合喜阴凉的中药材(如黄精、淫羊藿、灵芝、三七等)的生长。涪陵区采用“林地+中药材”的发展模式,不断盘活林下经济。目前,涪陵区林地已种植中药材超667 hm2,每年林下中药材产值超4 000 万元。充分利用林地发展中药材产业,既可增加经济收入,又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树下有“黄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3.2.2 “撂荒地+”模式

    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全国上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导致土地资源浪费、耕地质量下降。针对这一形势,涪陵区提出积极在不适宜种植粮食的撂荒地块复耕复种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不断盘活撂荒耕地。截至2021年底,涪陵区复耕复种金荞麦、黄精、百合等中药材356 hm2,实现产值1 000 余万元。充分利用撂荒地种植中药材,既提升耕地地力又提升经济效益,一举两得。

    3.2.3 “间/套作+”模式

    秉持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原则,在一般耕地,采用粮食作物和中药材间/套作,这样能充分利用土地、光能、空气、水肥和热量等自然资源,充分发挥边际效应和植物间的互利作用,实现粮、药双丰收。例如,采用“玉米套作前胡、黄精”“玉米间作紫苏”“马铃薯间作紫苏”等模式,按照90 cm 的行距种植玉米,套作上前胡、黄精等矮杆喜阴中药材,玉米/马铃薯按照70 cm的行距,间作紫苏等中药材。涪陵区通过间/套作+中药材,每年每公顷增收30 000~45 000 元。2021 年,涪陵区利用“间/套作+”模式种植中药材1 000 hm2,实现增收5 000余万元。

    3.3 推进“三品一标”提升行动

    3.3.1 推进品种培优

    围绕涪陵特色优质道地中药材,开展种质资源优异性状挖掘和新品种选育,加快培育在含量、生物产量、抗病性等方面具备突出优势的优良新品种。目前,涪陵已培育有涪陵金荞麦、紫苏、前胡、厚朴、四季青、淫羊藿、黄精、黄柏、杜仲、石菖蒲、紫荆等中药材品种11个。

    3.3.2 推进品质提升

    涪陵区中药材种植全面推广有机肥,不使用农药、除草剂、化肥等投入品。采用土壤改良培肥、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绿色生产技术模式,促进全区中药材产业绿色健康发展。全区推广了涪陵金荞麦、紫苏、前胡、厚朴、四季青、淫羊藿、黄精等道地中药材良种7个。

    3.3.3 推进农业品牌打造

    以中药材康养旅游造势,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农交会等多渠道、多途径进行宣传,形成政府、企业、农民等各主体积极主动宣传涪陵中药材。引导鼓励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创建农产品品牌,产生了“太极”“山水”中药材品牌,以及“天精髓”系列品牌,“天精髓”黄精干、“天精髓”灵芝片、“天精髓”灵芝孢子粉系列产品。涪陵区积极申报“渝十味”道地药材,努力申报“涪陵金荞麦”“涪陵紫苏”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3.3.4 推进标准化生产

    涪陵区中药材产业依托龙头企业国药太极进行标准化生产,以优质中药材为导向,坚持“道地种植、全程追溯”理念,强化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完善种植管理技术规程,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截至2021年底,涪陵区采取“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标准化”模式,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6 240 hm2。

    3.4 强化科技支撑

    涪陵区中药材产业以科技研发为依托,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重庆中药研究院等院所建立技术合作,着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人才。加强中药材种植实用技术培训,通过业内行家能手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传授技术等形式,提高中药材种植户种植管理技能。

    3.5 健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涪陵区重点支持打造集育种、基地种植、生产初加工、精深加工、品牌营销、观光文旅、康养休闲、美食住宿、智能科普为一体的中药材全产业链。将大顺镇打造为全国中医药康养小镇,通过举办中医药科普研学活动、中医药康养文化节等活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以“农业景观化,景观农业化”为原则,结合“食药同源+观赏”品种,林下种植黄精、淫羊藿、灵芝等品种,以龙头企业国药太极集团为引领,形成了中药材种植、中药材交易、中药饮片炮制、中成药制造的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2021 年,涪陵区协同武隆打造中药材产业基地,通过涪陵区民谐中药材股份合作社,在武隆发展前胡中药材种植基地40 hm2,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促进融合发展。

    3.6 出台产业发展相关政策

    立足新发展阶段,出台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配套支持政策,统筹整合现有支农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对种植中药材的农户以一定标准进行补贴,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另外,中药材产业隶属农业产业,建议中药材产业初加工享受农业用地、农村用电、农民用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3.7 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成本

    加强研发适合山地特色的中药材生产新机具,加强中药材产业机械化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特别是引进根部发达的适合山地行走的、用于根部发达的中药材采收的机械,提高采收效率。加大中药材主产区域宜机化改造力度,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种植户积极性。

    2019 年10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中医药大会上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可见,中医药对健康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中药材又是中医药的重要基础来源。基于此,中药材产业迎来了发展机会[3]。当前,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被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至八版医学观察期推荐治疗中成药,销量大增。然而,目前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遇到的最大瓶颈是中药材原料质量不稳定和中药材产量没有稳定的保障。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采用的11 味中药材中有紫苏、厚朴、苍术等7 味中药材可在涪陵区大量种植,这为涪陵区中药材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面对新形势及新机遇,涪陵区抓住“健康中国”战略和国家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化中药工业反哺中药农业的策略,融合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建立国家中药材生态种植示范基地和山地特色道地中药材产业带,补足产地初加工产业链短板,突出发展中药材优势主导产业,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挖掘产业的多种功能,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健康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涪陵区涪陵紫苏涪陵榨菜环球人文地理(2022年8期)2022-09-21涪陵:工业大区打开绿色新场景当代党员(2022年9期)2022-05-20涪陵区农学会召开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培训会电脑迷(2020年6期)2020-12-18——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战疫窥斑">众志成城 迎着困难勇战疫情
    ——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战疫窥斑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年8期)2020-12-10岁岁紫苏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涪陵区阳光行政制度的实践与思考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6期)2015-02-27长江三峡工程涪陵库区移民安置问题探讨中国工程咨询(2011年5期)2011-02-16
    相关热词搜索: 涪陵区 重庆市 中药材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