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意义与影响

    时间:2023-04-11 14:4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左凤荣 赵唯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国际战略研究院,北京 10009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了系统、科学的概括,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在当今这个进入动荡变革期的世界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和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国未来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界定。“我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1]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开辟了一条现代化新路,推动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实现现代化,让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所有国家的梦想。“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2]17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看,现代化是世界潮流。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之后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基本上都是欧美国家。欧美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基本都有侵略扩张的历史。最早发动对外扩张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后荷兰、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意大利、奥地利、德国、日本等也加入了对外扩张、瓜分世界的行列。掠夺他国财富、争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对这些国家的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日本在甲午战争后从中国获得的赔款,大大加快了其资本积累的进程,使其迅速进入列强行列。在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下,许多亚非拉国家被迫走上了工业化和现代化之路。但它们的发展是片面的,产业结构单一,多数后发展国家变成了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可持续发展受限。中国也曾长期处于被动应对和不发展状态。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不断寻求自己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爱国者们曾经探索“以商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强军救国”等,但都没有成功。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以苏为师,走了一些弯路。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也走出了一条现代化新路。走在这条现代化新路上的中国既不像西方列强那样对外扩张、社会两极分化,也不像苏联那样经济结构失调、国强民穷、对外争霸。中国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与世界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也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现代化。

    (一)坚定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坚定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利用和平环境加速发展,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得益于有利的外部环境,而有利的外部环境与中国始终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就明确了外交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的和平环境,首先采取的重大举措就是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和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两个重大外交举措,为改革开放奠定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979年1月底,邓小平前往美国进行了为期9天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访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这是改变中国和改变世界的9天。中美两个大国结束了长期隔绝的状态,建立起了正常的大国关系,双方签署贸易、航空、海运协定,两国关系迅速向前发展。198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中国政府宣布不再延长,由此也开启了中国不结盟外交的进程。1982年8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明确表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或者叫联合和合作。”[3]841他特别强调了中国的和平愿望:“我们提出维护世界和平不是在讲空话,是基于我们自己的需要。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真实的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3]842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提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4]105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当时冷战还未结束,邓小平则敏锐地观察到了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认为世界大战打不起来,发展才是关键。中国共产党一方面高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旗帜,奉行和平外交政策,改善了国际环境;
    另一方面不断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现代化建设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1989年政治风波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发起了全面制裁。面对国际环境变化,邓小平要求全党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4]320中国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成功抵御了各种冲击和挑战。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历史规律的自觉把握。习近平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5]中国顺应时代潮流,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的旗帜,奉行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合作,在发展同周边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同时,重视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重视开展多边外交。中国坚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争端,同14个陆上邻国中的12个国家以和平方式彻底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特别是与俄罗斯通过互谅互让的方式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消除了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隐患。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热议崛起后的中国会不会走大国争霸之路。2005年和2011年,中国先后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反复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基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根据时代潮流和中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走和平发展道路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二)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发展

    中国充分利用世界的机遇,在与世界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描绘了当时的时代图景:“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
    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6]276也就是说,各国都要走上现代化之路。现代化没有统一模式,德国、日本的现代化与英国、美国的现代化不同,新加坡、韩国的现代化与巴西、阿根廷的现代化也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任何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都离不开世界,都要参与国际分工,都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得益于与世界建立了良性互动的关系。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强调:“中国人民深信,把自己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先进经验结合起来,对于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7]480中国将工作重心转向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后,很快恢复了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创始会员国地位,并积极谋求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中国复关的过程,也是与世界经贸规则接轨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不断深化改革,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国人民始终坚信,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2001年底加入WTO后,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的联系,迅速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中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1.8%提升至2018年的15.9%,2021年则达到了18.5%。目前“我国成为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1]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像传统强国那样,靠损害别国的利益来壮大自己。中国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方针,成为周边多数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使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中国并不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而是坚持“义利兼顾、义大于利的正确义利观”,切实帮助许多国家实现了发展。在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交往中,中国的市场和购买力,以及对外投资能力使对方获利颇丰,中国与欧盟、美国的贸易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与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与世界实现良性互动直接相关。正如习近平所总结的,“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5]中国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中国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人类的整体进步。

    (三)自主决定现代化建设的步骤与速度

    中国的现代化是从本国国情出发的现代化。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同时也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长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许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但多数国家把西方现代化模式作为模板。也有不少国家选择了苏联模式,实践证明并不成功。198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调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而必须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美国和苏联都曾对中国产生过重要影响,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来说,必须走自己的路,搞基于中国历史传统的现代化,而不是照抄照搬,要在坚持党的领导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学习借鉴世界上的好经验。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以单一所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党的十四大上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和多种所有制。中国“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1]中国没有像俄罗斯那样搞激进变革,而是采取渐进方式,通过“双轨制”逐渐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较好地处理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国的现代化强调以我为主,但并非完全排斥西方,更不是片面的“反西方”,而是消化、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好经验,并大量吸引外资。中国强调的科技创新,不是关起门来的创新,而是开放状态下的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镇化率提高十一点六个百分点,达到百分之六十四点七。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我们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1]事实证明,中国专注于和平发展,坚持互利共赢,这才是大国影响世界的正确之道。

    (四)以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为目标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目的。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7]582在这里,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小康”概念。1982年党的十二大决定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提出到20世纪末国民经济总量翻两番,国民收入总额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目标。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了人均GDP翻两番的目标,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标准,是我国制订现代化战略规划的依据,它把国家的现代化目标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从而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人民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人民从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实惠。中国人均GDP从1952年的119元增至2021年的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约合12551美元)。2019年中国GDP达到14.3万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GNI)突破一万美元大关。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华民族首次彻底消灭了绝对贫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变了原来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农业发展落后的局面,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结构得到优化,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了更好满足。中国没有出现许多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中国的城市干净整洁,没有贫民窟,也罕有无家可归者。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现代化的公平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七十八点二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一万六千五百元增加到三万五千一百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十亿四千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及时调整生育政策。改造棚户区住房四千二百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二千四百多万户,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十亿三千万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1]中国现在仍是一个走在实现全面现代化之路上的国家,但中国共产党人深知,现代化的动力来自人民,现代化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根据党的二十大的规划,未来中国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人民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受益者。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最重要变化之一就是中国与世界前所未有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了。随着综合国力的大幅提高,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变量之一。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带来新机遇,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稳定性。

    中国积极维护现行国际秩序,为世界注入确定性。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自觉融入现存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受益者,也是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与某些大国不断破坏现行国际秩序不同,中国认为“现有国际秩序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制度化且制度内化程度最高的国际秩序。现有国际秩序的制度覆盖了国家之间相互交往的绝大部分领域,并成为国家理念的一部分”。[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世界主要大国主导建立了现行国际秩序,旨在通过制定共同遵守的国际关系准则,调节国家间矛盾,维护世界和平。这一秩序对于保障战后的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已变得空前紧密,我国对世界的依靠、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在不断加深,世界对我国的依靠、对我国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9]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成为现行国际秩序的坚定维护者,承诺走和平发展道路,谋求合作共赢。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国家的崛起,不可避免地会对现行世界秩序产生一定冲击,引起守成大国和周边国家的猜忌和防范。对此,中国作出了友好的和善意的回应。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对一切国际问题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主张世界所有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平等。在中美关系上,中国强调构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新型中美关系,呼吁美国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停止对华遏制打压。中国很清楚,只要坚持和平发展,以一种平和、理性的心态与外部世界打交道,坚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的未来就有确定性。

    中国积极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促进世界的平衡发展。中国是人口大国,中国的发展与进步本身就是世界平衡发展的重要体现。1977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仅为148亿美元,2004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2007年和2011年分别突破2万亿美元和3万亿美元,2013年突破4万亿美元。2013年中国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2020年中国货物贸易额与服务贸易额双双跃居全球第一,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不断巩固。中国奉行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使许多国家及其企业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使“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2015年3月28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
    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而是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中国已与140多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世界上2/3的国家和1/3的国际组织同中国达成合作共识。据统计,“2013—2021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从6.46万亿元增长至11.6万亿元,年均增长7.5%,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从25%提升至29.7%”。[10]中国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实实在在的援助,与沿线国家开展互利合作项目,许多合作项目成为合作共赢的典范,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匈塞铁路、蒙内铁路、瓜达尔港等,都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又如中老铁路通车,使老挝打通了与外界联系的通道,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中国与巴斯斯坦的合作在“一带一路”合作中起了先导和示范作用。双方规划了73个项目,其中47个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或完工,总投资超过250亿美元,为巴方直接创造了15万个就业岗位。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各国实现了合作共赢。中国倡议设立的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了资金渠道。“据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共建‘一带一路’将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11]“一带一路”建设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能力和水平,有利于解决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推动世界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世界和平。

    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潮流出发,在坚决维护中国国家核心利益的同时,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国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全球伙伴关系网,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各方切实树立共同体意识,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展示了胸怀天下、谋求大同的世界情怀。中国坚决反对某些强国的单边制裁和霸凌行为,积极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2022年8月9日,美国总统拜登签署《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计划为美国半导体产业提供巨额政府补贴,增强美国本土半导体产业竞争力,同时遏制其他国家利用国际资源升级先进产能,阻碍各国的平等交流与合作。中国与各种贸易保护主义进行坚决斗争,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署和生效。RCEP包括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15个成员国,其人口、GDP和贸易额均占全球人口、世界GDP和世界贸易额的30%左右。RCEP成员国之间大幅降低关税和放宽市场准入,有利于加速亚太地区经贸发展,也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繁荣。美国政府采取打压和遏制中国的政策,而中国美国商会发表的2022年度《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美国企业坚决反对中美彻底“脱钩”,支持扩大对华关税豁免。实践证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解决不了问题,要应对全球性挑战,共同推动各国发展繁荣,就必须走和平共处、互利共赢之路。

    1901年9月,梁启超在《清议报》上发表文章指出:“自乾隆末年以至于今日,是为世界之中国,即中国民族合同全亚洲民族,与西人交涉竞争之时代也,又君主专制政体渐就湮灭,而数千年未经发达之国民立宪政体,将嬗代兴起之时代也。此时代今初萌芽,虽阅时甚短,而其内外之变动,实皆为二千年所未有,故不得不自别为一时代。”[12]8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开始融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开始变为世界之中国。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中国与世界紧密关系的形成,今天的中国更是世界之中国,世界影响中国,中国也影响世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引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近年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纪疫情相叠加,对全世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2022年初,在欧洲这个现代文明的发端之地,又爆发了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重的冲突,造成了极为严重的世界性影响。基于当今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决定了人类前途终归光明。另一方面,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1]是顺应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潮流,保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违背这一历史潮流,使人类社会再次陷入严重危机,关系着人类的未来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大国,中国明确宣布“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描绘的发展蓝图,是中国提供的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方案。

    中国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反映了21世纪人类在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等各个方面相互依赖的实际,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了全新视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提出来的。他认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13]272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目标。针对一些人的误解,习近平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14]在当今这个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世界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广泛凝聚共识。每个国家,不管奉行什么社会制度,都是国际社会的一员,都受惠于世界的和平发展,理应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贡献。在一些大国以强凌弱、巧取豪夺,破坏现行国际秩序,使世界更加动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则作出了有利于人类进步的选择。

    当前,世界和平面临许多威胁。党的二十大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发挥中国作为世界和平守护者的作用。全球安全倡议是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上提出来的。他强调:“事实再次证明,冷战思维只会破坏全球和平框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只会危害世界和平,集团对抗只会加剧21世纪安全挑战。”为了促进世界安危与共,“我们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15]451世界任何地区的动荡,都会对其他国家和全体人类产生影响。2022年初以来粮食、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全球经济持续下行,充分说明人类已经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面对动荡不安的世界,大国应率先垂范,主动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做世界和平的守护者,加强安全合作,共同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框架,以实现持久安全。对此,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表明了中国的态度:“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反对搞针对特定国家的阵营化和排他性小圈子。”“中国坚持积极参与全球安全规则制定,加强国际安全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建设性作用。”[1]保障世界的安全需要新的安全理念和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思维。2022年10月12日美国政府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仍然充满冷战思维,强调大国竞争和对抗。该报告不顾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事实,声称中国是唯一一个既有意图又有能力重塑国际秩序的国家,对美构成最严重的“挑战”,美国仍然要防范和遏制中国。一些大国的惯性思维和传统习惯很难改变,地缘冲突和大国恶性竞争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陷入安全困境。历史已经证明也必将继续证明,“国虽大,好战必亡”。倡导新安全观的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世界和平,是引领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力量。

    针对世界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难题,党的二十大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积极推动世界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双边、区域和多边合作,促进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反对保护主义,反对‘筑墙设垒’、‘脱钩断链’,反对单边制裁、极限施压。中国愿加大对全球发展合作的资源投入,致力于缩小南北差距,坚定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1]在乌克兰危机的影响下,从疫情影响中刚刚有所恢复的全球经济又遭重创,西方发达国家通货膨胀严重,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断下调全球经济和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预期。时代要求各国团结合作,共渡难关。未来中国将“推动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机制更好发挥作用,扩大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合作机制影响力,增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1]中国将不断扩大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以自身的发展带动其他国家的发展。

    在人类走向美好未来的过程中,各国要树立共同的价值观。2021年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我们应该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同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正确理念指引。和平与发展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我们的共同追求。”[14]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1]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价值观,应该得到大力弘扬,以促进各国的协调合作。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遵从历史发展规律所作出的选择。中国走出了一条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实现现代化的新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未来中国仍将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持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管世界如何变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更好促进中国和世界的交流沟通,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和平现代化世界 边疆治理现代化云南社会科学(2022年1期)2022-03-16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中华家教·幼儿版(2016年11期)2016-11-28彩世界足球周刊(2016年15期)2016-11-02奇妙有趣的数世界初中生世界·七年级(2016年9期)2016-10-09博弈·和平特别文摘(2016年18期)2016-09-26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课堂内外(高中版)(2016年6期)2016-07-04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期盼和平环球时报(2015-04-13)2015-04-13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8期)2008-12-19“遥远的和平”等海外星云 (2001年10期)2001-07-09
    相关热词搜索: 发展道路 现代化 和平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