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高校教师转变为学报编辑的基本路径

    时间:2023-04-11 11:10: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卢亚霞

    (三峡大学 期刊社,湖北 宜昌 443002)

    高校学报既是反映、报道研究成果的窗口,又是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1],在推动高校学科发展、催生发现发明、培养学术人才及促进成果转化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高校学报是一种学术期刊,其刊载的论文都是建立在一定的专业基础之上,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理论性。学报编辑是为高校学报发展专门从事编辑和出版工作的人员,是整个学报办刊的关键环节,主要负责分管栏目的初审、送审、编校、组稿约稿等工作,承担编辑部的通联及编务工作,并负责学报的发行及交流等工作。学报编辑应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科研基础,才能通过编辑实践迅速胜任工作,更好地服务学报。而高校教师是在高校中具有教师资格、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和科研基础。所以,随着高校学报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加入到学报编辑的行列。

    高校教师和学报编辑虽然同为高校科研队伍的组成部分,对高校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就具体而言,两者属于不同职业,多个方面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从高校教师转变为学报编辑时,既要保持共性,又要提升学报编辑所特有的素质,尽快适应学报编辑角色,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本文结合笔者从高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师转变为学报水利工程栏目编辑的亲身经历,思考从高校教师转变为学报编辑的优势及不足,总结从高校教师转变为学报编辑的基本途径,为有类似经历的编辑同仁及编辑部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高校教师和学报编辑都是知识文化的传播者,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品德学养的示范者,两者具有很多共同点[2]。如都需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
    都需要有写作和创造的实践;
    都需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
    都为科技前沿的代表,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等。高校教师和学报编辑的共同点,决定了高校教师向学报编辑转变具有优势。

    1.1 专业背景扎实

    高校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和科研水平,对专业内热点问题比较敏感,注重科学性和理论性,有助于学报编辑工作中把握选题、处理稿件及梳理同行评审意见等。另外,因为高校教师一般都是研究生毕业,其导师和同门、工作的团队都是专业内人士,所以比较熟悉专业领域内的专家,有助于专业内组约稿和选择审稿专家。如果高校教师入职学报编辑后负责分管的栏目和之前从事的教学科研专业对口,将更有助于编辑工作的开展。如笔者就常常邀请自己导师及导师团队中的专家帮忙审理专业内稿件。

    1.2 工作态度严谨

    高校教师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历,培养了其端正、严谨的工作态度。学报编辑加工刊出的文章,一旦存有差错,就会使读者受损,不利于研究成果的传播,更谈不上服务于社会和学界了。所以,学报编辑对稿件中的逻辑、语言、字句标点、图形图表等都要进行认真加工、反复校对,采取非常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才行。而高校教师具备的严谨的工作态度正是从事学报编辑工作的基本要求。如笔者具有的认真严谨态度,在审理和校对环节就比较占有优势。

    1.3 与学报关系密切

    高校教师与高校学报关系密切。首先,高校教师是高校学报的主要读者,对学报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熟悉,转变为学报编辑后,可以轻松解决此类问题。其次,高校教师是高校学报的重要作者,对组成学报的论文比较熟悉,并有丰富的科研、撰稿经验,使得高校教师转变为学报编辑后非常容易上手。如笔者之前经常翻阅学报的文章,转行编辑之后对刊物完全没有陌生感。

    高校教师和学报编辑是两个不同的职业,两者之间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不论是担负的职责、接触的对象、工作的方式,还是业务的范围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3]。高校教师和学报编辑的诸多不同,决定了高校教师向学报编辑转变存在不足。

    2.1 出版政策法规陌生

    高校教师平时的工作主要是教学及科研。教学,即通过面对面或其它教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
    科研,即结合自身或教学的专业,参与科学研究,并发表相关专业论文。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高校教师都无法接触到编辑出版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但这些知识又是从事学报编辑工作所必需的。所以,高校教师转变为学报编辑之初,就需要好好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编辑出版方面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如笔者属于高校教师时,对出版方面的政策法规几乎一无所知。

    2.2 业务知识不足

    高校教师教学及科研主要针对某一门专业,而学报编辑工作涉及的知识面多而广,一般不限于某一个专业或研究方向。因此,虽然高校教师在本学科领域专业知识扎实,但从事学报编辑后会发现存在专业上的局限性,有时会因为专业知识的不足而难以发现稿件中的专业错误,或者难以判别论文的创新性和学术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判断力[4]。加上高校教师没有编辑出版专业背景,难以独立审阅、编辑、校对稿件,且缺乏出版、发行等相关知识。所以,高校教师转岗初期既要拓宽学科专业知识,掌握行业前沿信息,又要学习编辑知识和技能,不断扩充业务知识。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编辑人员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联网思维”必须积极培养[5]。如笔者转入初期不曾想编辑行业竟然需要如此广泛的知识。

    2.3 社会能力欠缺

    高校教师平时接触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工作相对比较单一,因教学和科研进行的对外交流多局限于本专业。而学报编辑的工作一般是团体式的,需要相互协作和配合才能完成。学报编辑对外除了要与编辑同行交流,与学报涉及专业领域内的专家、读者和作者交流,还需要与发行和推广等部门进行联系。所以,学报编辑需要接触更多领域的人,拥有更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在外审、组稿及约稿中,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6],而高校教师相对来说与社会接触少,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活动能力。如笔者转行初期,对如何与专家进行组约稿件沟通,常常感觉到无所适从。

    因为高校教师转变为学报编辑具有优势且同为学校服务,使得高校教师转变为学报编辑成为可能;
    因为高校教师转变为学报编辑存在不足,使得刚刚加入学报编辑的高校教师,不能掉以轻心,需要全身心投入并适应新的领域。学报编辑工作对知识和实践的要求都很高,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不断实践是高校教师转变为学报编辑的基本途径。高校教师只有保持思想上足够重视,坚持不懈地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多成效,完成由高校教师向学报编辑的初步转变。

    3.1 加强理论学习

    精湛的编辑出版专业知识,是对学报编辑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要想尽快适应学报编辑工作,就需要广泛学习编辑出版专业知识,提高编辑出版业务技能。

    (1)通过资格考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人事部规定,只有通过一定级别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才能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备考的过程,即是系统学习的过程。通过职业资格考试,既满足了政府部门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要求,又提高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编辑技能,对于学报编辑基本功的培养大有益处。如笔者按照规定,入职学报编辑初期,就顺利通过了职业资格考试,受益匪浅。

    (2)参加业务培训。按照相关要求,出版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累计不少于90学时[7]。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可快速掌握编校知识,了解出版行业最新动态,熟悉相关政策法规。除了完成学时要求内的继续教育培训外,还可参加各种期刊论坛、编辑学会年会、线上线下学术报告等。多聆听专家学者的课程,多与同行交流学习,不断夯实编辑出版业务知识。如笔者每次参加由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等主办的科技期刊编辑业务培训类课程后,都有很大的提高。

    (3)学习经典书籍。面对新的岗位,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积极学习编辑专业知识。如法律法规类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期刊出版管理条例》等;
    标准规范中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
    编辑类著作中的《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编辑校对实用手册》等。笔者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书籍,快速对学报编辑工作有了系统、全面地了解与认知,进而为学报编辑之路打下了基础。

    (4)关注权威杂志。既要关注编辑方面的优秀期刊,如《编辑学报》《编辑之友》《咬文嚼字》等所刊载的优秀论文,又要关注学报编辑所涉及专业栏目方面的优秀期刊所刊载的优秀论文。以笔者负责的水利工程栏目为例,经常翻看的期刊主要有《水利学报》《水资源保护》和《水科学进展》等。网络及自媒体等的出现,更是给大家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利用这些平台进行期刊论文学习,亦能增加编辑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开放的心态不断接受新的事物,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必能从中受益。

    3.2 注重不断实践

    有了编辑出版专业知识,还需不断实践,磨练个人的基本功。如此这般坚持一段时间,编辑出版业务水平自然会有提高,学报编辑工作也就得心应手了。

    (1)参与日常工作。积极参加日常的每一项工作,熟悉学报编辑的整个业务流程,包含稿件初审、外审、定稿及编辑加工、出版等环节。在工作中要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多向资深编辑请教、求助。资深编辑是身边宝贵的财富,在长期的学报编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稿件辨别能力,且对新入职编辑进行指导,新编辑要虚心接受领导和其他同事的意见和建议。如笔者转入初期就常向资深编辑请教编辑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此表示感谢。

    (2)善于查阅总结。对编校中无法把握的问题,如正斜体、大小写、量和单位等的使用,要勤查工具书、技术标准及相关课件等。如陈浩元的培训课件《科技期刊编校标准化的若干问题》,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就经常查阅。对于工作中遇到的常见编辑问题及共性问题,如样本量小不足以支撑结论等,善于思考,定时总结。如果条件允许,最好整理成册,以备查用。对于一些好的总结,还可以整理成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这是对平时思考和积累的最有效总结,也是对编辑工作实践的一种升华[8]。

    (3)广泛交流研讨。为更快更好地提高自身编辑水平,光闭门造车还不够,需要不断加强编辑同行交流,积极参加编辑专题讨论。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扩展编辑思路,掌握编辑行业前沿信息,更好地服务学报编辑行业。如笔者参加的《新时代中文科技期刊改革与发展论坛》等,不仅集中学习了编校技巧,拓宽了编辑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结识了很多编辑同行,目睹了编辑业大咖的风采,进一步明确了学报编辑的努力方向及意义所在。

    (4)深入科研一线。除了编辑方面的交流研讨,学报涉及学科的交流研讨亦不可少。通过听取涉及学科专业的学术讲座等,了解其最新科研动态,拓宽学科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术鉴别力和判断力。通过学术交流,与专家学者建立联系,有助于选题策划,组约稿件。题名为《堆石坝混凝土筑坝技术发展与创新综述》的特约稿件,就是笔者通过听取学术讲座并与专家建立联系约来的。通过拜访涉及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优秀科研人员,积极走访涉及学科的实验室和研究团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寻找合作机会,营造学术共同体。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报编辑是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整理与发布者,有高校教师科研成果的经营权,在保证科研成果顺利发表并及时有效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教师转变为学报编辑后,既要发挥专业背景扎实、工作态度严谨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宽业务范围,又要重视缺乏编辑出版知识、社会能力欠缺等方面的不足,磨练过硬的基本功。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积累编辑出版知识,尽快提高编辑业务能力;
    二是注重不断实践,了解稿件处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出版的具体流程及时间安排,这对于学报的按时顺利出版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由高校教师到学报编辑的初步转变,进行最基本的编辑工作。但要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报编辑,还必须经过长期不懈地努力,只有日积月累,不断学习总结,才能实现。

    猜你喜欢专业知识高校教师学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22年8期)2022-08-31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河北画报(2020年10期)2020-11-26致敬学报40年泰山学院学报(2019年6期)2020-01-14山西省芮城县 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开展专业知识大实践活动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专业知识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航天工业管理(2016年5期)2016-03-28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对提高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效果的几点思考亚太教育(2015年18期)2015-02-28学报简介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2期)2015-02-28学报简介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1期)2015-02-28
    相关热词搜索: 学报 转变为 路径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