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研究

    时间:2023-04-08 22:20: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王文静

    “三全育人”理念是基于高等教育特征,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中,坚持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为基本导向和实现形式,充分发挥各种思政元素的促进作用,以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程的实效。“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运行基础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对于相关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要适应时代变化要求,构建新型教育理念,对思政元素的运用方式进行变革,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保障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新时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高等人才培养的战略指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不仅需要思政教师更加注重思政教育模式改革,提升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高等教育各个部门之间、各个社团之间强化对思政教育活动的认知,鼓励师生以多元途径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来。“三全育人”体系的构建有助于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达成,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要求,可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等人才。

    2.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不仅是学生成长和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个体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促进身心发展;
    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学生全方位提升自身核心素养奠定坚实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次开展,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能效,并将其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满足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想成长的基本要求。

    3.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

    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发展形势变革和新媒体发展对高校学生成长产生的影响更加明显,这些影响既有正面、积极向上的,又有负面消极的,倘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氛围革新不足、教育成效无法充分体现,则会使学校整体的教育活动开展受到限制。当前,多数高校都能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强化自身教育体制改革。在改革活动开展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革对各个层面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依托“三全育人”理念构建新的思政教育模式,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基础支撑,对高校教育水平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思政元素的先导地位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在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背景下,构建新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必须要以丰富的思政元素为基本支撑。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时俱进,不仅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和高等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对思政元素进行更新优化,还必须结合实际推动思政元素向生活化方向发展,以确保思政教育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结合、确保新型思政元素能够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深层次融合,能够充分凸显思政元素的先导地位,对学生成长起到全方位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不断提升。

    2.学生管理的全面贯彻

    “三全育人”理念导向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是教育与管理的全面结合,是推动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路径。“三全育人”的全员性要求,将学生管理部门、教务部门、后勤部门等均纳入思政教育体系,并实现了思政教育主体的转换,将学生放在了各项管理工作的主体地位。因此,在思政教育模式运行中,学校管理部门必须要全面革新传统理念,将学生管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将思政教育贯穿至日常管理的各个环节。这样既能够全面优化思政教育模式,又能创新学生管理工作,降低学生管理工作难度,有效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率,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3.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

    思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终身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三全育人”理念导向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构建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层面有机结合在一起,在不断优化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导向要求的认知,从而全面提升思政教育成效。

    4.教学服务的核心要求

    “三全育人”理念体系下,高校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既是部分专业学生课程学习的基本内容,又是多数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的服务支撑。通过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更为全面、深入地认识学习专业课程的意义、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使其更好地融入高校学习生活中,科学规划个人学习生涯,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三全育人”理念的全面导入,还能够有效提升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认知,全面优化课程思政体系,为实现“三全育人”理念奠定良好基础。

    5.人才培养的效能体现

    人才培养体系革新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效能的体现,是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基本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和革新,离不开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培养,对于高校管理层而言,必须要深刻认识新时期“三全育人”理念在人才培养效能提升方面的基本保障作用,坚持以党委领导为基础,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制订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创新思政教育模式,在不断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基础上,全面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

    1.无法满足“三全育人”理念要求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已有数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中的促进作用已充分显现,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开展的基本理念导向。但是在具体落实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心还限制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方面,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共青团等思政教育主体的参与积极性不足,各个环节的衔接不够,教育活动无法覆盖至学生成长全过程。这样不仅无法满足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培养的全面要求,也使得诸多方面的投入与效能产出不成比例,导致各个方面对“三全育人”体系建设失去兴趣。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各个层面的理念革新不足有直接关系,又与学校软硬件环境建设不足相关,因此,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

    2.全员育人机制不够完善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构建高校思政教育新型模式,需要学校各个教育主体的深层次参与,包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专业课教师、社团组织、后勤部门等,都应当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教育活动对接,以满足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活动开展要求。但是在实际运行中,思政教育依然多以理论教学为主,辅导员日常事务繁多使得其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而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还有待提升,社团组织和后勤部门对思政教育重视程度不足。由于学校各部门各自为战,使得思政教育水平难以有效提升,限制了思政教育成效的发挥。

    3.全过程育人衔接不畅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构建高校思政教育新型模式,需要覆盖学生入学至毕业就职的全过程,实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但是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部分学校只是在入学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较为重视,在毕业阶段做好求职创业教育,而在思想政治素养形成最为关键的日常学习阶段,思政教育活动开展得较为薄弱,整体投入不足,对寒暑假的课后思政教育更是处于空白状态。当前,在外部因素对学生成长影响更为明显的背景下,传统零散式、分散性、任务式的思政教育模式,使得各个育人环节无法有效对接,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无法对学生个体成长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4.全方位育人合力不足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构建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应将教育活动开展覆盖至学生成长的各个层面,各个参与主体深度衔接,构建网状教育体系。但是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中,学校各个方面的独立性较为明显,传统课堂教学和灌输式教育模式依然占据主体地位,对网络新媒体的开发不足,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类型也较为单一,对外部资源及空间利用的重视度不够,致使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思政教育活动缺乏系统性指引,教育目标分散化,教育合力无法充分体现出来,限制了思政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5.思政教育成效评价体系不完善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构建高校思政教育新型模式,是对传统教育体系的深层次变革,在实际运行中必然会出现多方面问题,而要确保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方式,构建对应的成效评价体系。而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中,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评价依然是以理论考核方式为主,重视终结性考核,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存在评价空白。这就使得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无法动态评价学生的成长情况,导致学校对学生成长情况了解不足,更无法满足教育内容动态调整的基本要求。所以,依托“三全育人”理念,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已经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1.以“三全育人”指引做好顶层设计

    “三全育人”理念导向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的重构,是对现有教育模式的深层次变革,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要确保各层面都能够提升对学生思政教育重要性的认知并积极参与到其中,必须要以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牵头,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全面、深入地做好顶层设计。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应当以党中央、国务院相关政策及要求为基本引领方向,以学校中长期规划为基本框架要求,将“三全育人”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方案体系中,切实发挥领导层面的积极带头作用。在教师人力资源考核体系中,应当提升个人政治素养和理念信念的导向作用,充分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确保思政教育工作能够落实到位。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将“三全育人”理念导向覆盖至人才培养体系的各个层面,构建文化、实践及网络相结合的新型体系,促进人才培养效能不断提升。

    2.构建全员育人参与机制

    全员参与是实现“三全育人”思政教育模式顺利实施的基础,也是最为关键、主观性最强的影响因素,由于当前各个方面对思政教育的认知不同,教育活动实施所达到的成效也明显不足。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构建中,首先要明确不同岗位工作人员在思想教育体系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及对接要求,为实施思政教育活动打好制度基础。其次,要强化对各个参与主体的思政教育意识培养,对于学生社团、后勤等思政教育能力相对较为薄弱的部门,要重点加强培养,避免“木桶效应”对思政教育造成的影响。再次,要充分发挥所有思政教育主体的正向迁移引导作用,真正深入学生实际,分析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培养中的问题,并及时高效地解决,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最后,要构建覆盖各个部门和运行机构的信息沟通平台,以充分利用各项思政教育资源。例如,学校设定特定主题,各部门协同组织教育活动,切实发挥思政教育实效,为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奠定良好基础。学校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体系,创建不同的思政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学生对思想道德素质重要性的认识,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3.推动全过程育人体系衔接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能效的发挥,必须是以各个流程有效衔接为基础的。但是,在育人实践中,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思想动态发展不同,影响作用也明显不同,要确保教育模式的成效充分体现出来,就必须灵活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将各个育人阶段有效衔接起来。例如,在学生入学阶段,应以安全教育、生命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适应和职业规划教育等为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校学习生活,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大二、大三的学习中,应以专业课为引领,以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共青团第二课堂等形式引导学生直接接触社会,培养学生爱国爱校、遵纪守法、感恩诚信的良好品质。在毕业阶段,则要在加强创新创业指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其主动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做贡献。只有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至学生学习成长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思政素质提升与个人发展有机结合,学生才能够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协同进步。

    4.构建全方位育人协同体系

    构建全方位协同育人体系是当前“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的基础性要求,也是最为薄弱的环节。这方面的实际运行,需要从如下层面进行改进:首先是优化校园思政教育模式,统一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及宿舍文化建设等,确保思政教育覆盖至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是要适应技术发展要求,做好线上教育资源开发,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直观、易懂的优势,为凸显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再次是要完善学分管理制度,提升不同形式对于思政活动学分的占比,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思政学习中,确保思政教育的各项措施都能够深入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最后是要将课堂育人与平台育人深层次结合,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自主成长机会,为实现个人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5.强化育人成效评价体系改革

    思政教育成效不仅体现在理论成绩考核方面,更直接体现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在育人成效评价体系中,应当全面革新传统操作模式,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评价学生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将思政教育活动以特定的标准形式融入学生的学分体系,对学生的思政素质进行全方位评价。同时,还应结合第三方评价机构评价学生线上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成效,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应当充分利用技术方面的支撑作用,对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实时分析、动态化分析,通过不同阶段分析结果的对比,能够更显性地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教学模式运行中的问题,进而再及时调整,这样才能够完善育人体系,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为提升思政教育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对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实际运行中,高校既需要在“三全育人”理念指引下强化教育元素的深层次结合,又需要完善教学模式改革的条件支撑,将“三全育人”理念深度落实在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必须要适应高等人才培养体系变革的要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推动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为思想政治教育整体创新起到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三全育人育人思政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考试周刊(2016年51期)2016-07-11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求知导刊(2016年6期)2016-04-06“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科技视界(2016年7期)2016-04-01
    相关热词搜索: 育人 理念 高校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