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高中历史命题对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分析

    时间:2023-04-08 19:40:06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郎越轩 天津市河西区教师发展中心

    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具有批判性思维,实证性强,突出体现历史学科求真求实的学科特征。[1]黄牧航老师撰写的《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一书,从教学和评价角度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剖析[2];
    《历史教学》近期刊发了《近五年我国中学历史“史料实证”教学的进路与审视》一文,对研究史料实证素养的论文进行了总结。[3]本文着力探讨在高中历史命题中如何体现对史料实证素养水平层级的考查。

    目前的历史教学开始重视对史料实证过程的培养。课标对史料实证素养提出了学业质量水平分层[4]和核心素养水平分层[5];
    课标解读还提出了三次序材料教学法[6],这给历史教学和评价提供了具体的目标。

    笔者注意到史料实证学业质量的水平分层和核心素养的水平分层叙述的主旨相同。二者与高考评价体系[7]相互包容、补充,都为我们的教学与评价提供了依据。

    1.区分史料类型,提取史料信息,认识史料价值

    区分不同类型的史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对史料实证素养水平1 的考查;
    认识史料价值是对史料实证素养水平2 的考查。[8]

    例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

    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9]

    ——[北齐]魏收《魏书·高祖纪》

    材料二: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摒抑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10]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兵考三《兵制》

    材料三:魏之兴也,其来甚远。自昭成建国改元,略具君臣之法,幸遭衰乱之极,得奋其力,并争乎中国。七世至于孝文,而去夷即华,易姓建都,遂定天下之乱,然后修礼乐,兴制度而文之。考其渐积之基,其道德虽不及于三代,而其为功,何异王者之兴![11]

    ——[北宋]欧阳修《居士集·卷十六》

    (1)分别概括材料一、二、三对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的评价。

    (2)研究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时,你如何看待《魏书·高祖纪》《文献通考》《居士集·卷十六》的史料价值。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人物和事件评价的因素。

    本题选取的材料属于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一高度赞扬北魏孝文帝的汉文化修养,肯定其改革措施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材料二否定北魏孝文帝改革,认为其矫枉过正,引发内乱;
    材料三肯定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认为北魏孝文帝的德行接近三代。

    从考查角度来看,本题第1问是对必备知识——北魏孝文帝及其改革的考查;
    也考查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同时是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水平1——提取材料信息进行考查;
    从核心价值角度讲,是对改革创新精神的考查。

    本题第2 问要求学生先区分材料类型和所处时代,在此基础上评价史料的价值,这是对史料实证素养水平2 的考查。史料撰写的时间、类别和内容决定着史料的价值。材料一《魏书·高祖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修史书,与史事发生的时期接近,史料价值较高;
    但官修史书政治性强,不能完全反映客观事实。材料二《文献通考》是元朝马端临个人编著的文献史料,史料价值逊于前者。材料三《居士集·卷十六》是宋朝欧阳修的个人文集,文学作品为我们研究史事提供了新的视角。

    2.整理和辨析史料,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问题进行互证

    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利用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这是对史料实证素养水平3 的考查。[12]黄牧航老师在其作品中举了一个课例,选用多段材料反复论证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原因,体现史料实证的过程。[13]笔者深受启发,借鉴了黄老师的成果,对材料进行了整合。

    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中世纪以来,欧洲与东方国家的贸易通道基本上有三条:一条是北路,从地中海北岸东行到君士坦丁堡,再越过土耳其,沿黑海、里海,经伊朗、阿富汗,横穿亚洲大陆到达中国;
    另一条为中路,从地中海东岸经两河流域到波斯湾,再越过阿拉伯海到达印度;
    再一条是南路,自地中海南岸经埃及下红海,经印度洋到达印度。但是,14 世纪之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使近东地区战争连年不断。1453 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不仅控制了地中海的商业通道,致使北路交通基本断绝。中路和南路被阿拉伯人控制,欧洲商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西欧国家组织多次探险,希望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14]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 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被关闭。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此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15]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西欧人的急于寻求由海洋上直达远东的航路,是由于土耳其人征服近中东后对于原有东方贸易商路的故意阻塞——这是一般世界史书中的说法。实际这个说法完全是捏造,并且还不是凭空的捏造,而是反咬一口的颠倒事实的捏造:阻塞原有东方贸易路线的正是西欧人,而是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反被西欧人所阻挠。[16]

    ——雷海宗《世界史上一些论断和概念的商榷》(1954 年)

    材料四:随着威尼斯的优势地位转化为垄断(东西方贸易),意大利的部分工商界在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的推动下,逐渐转向西方的巴塞罗那,尤其转向巴伦西亚、摩洛哥沿海、塞维利亚和里斯本……里斯本乃至整个葡萄牙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国人的控制。[17]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15 至18 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

    (备注: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都是当时意大利的邦国)

    (1)指出材料一、二对于地理大发现动因的观点存在的分歧。

    (2)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观点,并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

    (3)材料四的解释为上述哪一材料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和补充?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否认同材料一中关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传统观点?并说明理由。

    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原因,材料一中传统观点认为,由于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传统的东西方商路,导致欧洲出现商业危机,迫使西欧人寻找新的航路;
    材料二中的美国学者认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的是北部航路,但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路、南路依然畅通;
    材料三中的雷海宗先生认为,西欧人自己阻塞了传统的商路,并阻挠土耳其人维护传统商路的畅通;
    材料四中的法国学者认为,西欧人内部的竞争造成新航路开辟。材料四的观点解决了我们长期以来一直困惑的问题,欧洲的佛罗伦萨、威尼斯和尼德兰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可是为什么开辟新航路的却是西、葡两国?这一观点说明,意大利的威尼斯人与西亚的阿拉伯人垄断了东西方航路,引起了意大利的热那亚、佛罗伦萨商人的不满,于是,他们支持西、葡两国开辟了新航路,从而打破了威尼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垄断。

    从考查角度讲,本题的第1、2 问考查了必备知识——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原因和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历史背景;
    还考查学生的历史比较能力;
    同时是对史料实证素养水平1——提取信息的考查;
    第3问是对史料实证素养水平3——对史事进行互证的考查。

    3.辨别作者的意图,恰当、规范地运用论据论述观点

    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在辨别作者意图的基础上,恰当、规范地运用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论述,这是对史料实证素养水平4的考查。[18]辨析作者的意图,从中找到影响作者对史事评价的因素,这是一种规律化的总结。例1 中的第3 问正是代表了这一考查方向。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必然影响作者的评价标准、角度和立场;
    同时,作者占有新的史料也是影响作者评价史事的重要因素。

    例2 的第2 问要求学生结合雷海宗先生生活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观点,就是对史料实证素养水平4 的考查。20 世纪50 年代正是新中国建立初期,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形成;
    中美敌对,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这必然使雷老先生的措辞比较激烈。

    例2 第3 问考查学生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国籍和历史时期的学者对新航路开辟原因的认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恰当、规范地运用论据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考查,也是对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水平4 的考查,同时考查了历史解释素养水平4;
    从核心价值角度讲,这一问体现了对史学求真求实精神的考查。学生的回答可以认同传统观点,也可以质疑传统观点。只要站在任何一方提出两个论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表述明白即可。

    我们的命题具有一定导向作用,目的是提醒师生关注史料实证的过程和实证精神的培养,这是教师需要长期进行教学探索的过程。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史料,区分史料类型,提取史料信息,认识和比较史料价值,恰当、规范地引用史料,进行合理的推理、想象,充分论证史事,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落实史料实证素养的要求。

    【注释】

    [1][6]徐蓝、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年,第59、25 页。

    [2][13]黄牧航、张庆海:《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年,第52—69、200—207、227—316 页。

    [3]马云飞、肖龙海、陈辉:《近五年我国中学历史“史料实证”教学的进路与审视》,《历史教学》2021 年第11 期,第38—48 页。

    [4][5][8][12][18]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 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年,第42—44、71 页。

    [7]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年,第6—7 页。

    [9][北齐]魏收:《魏书》卷7·下《高祖纪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年,第354、355、356 页。

    [10][元]马端临,上海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点校:《文献通考》第八册·兵刑,北京:中华书局,2011 年,第4526 页。

    [11][北宋]欧阳修,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2001 年,第284 页。

    [14]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第185 页。

    [15][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 世纪》第七版修订版(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354 页。

    [16]雷海宗:《世界史上一些论断和概念的商榷》,《历史教学》1954 年5 月号,第33 页。

    [17][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顾良、施康强译:《15 至18 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北京:三联书店,2002 年,第145 页。

    猜你喜欢航路史料观点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辽金历史与考古(2021年0期)2021-07-29史料二则郭沫若学刊(2019年3期)2019-10-12观点军营文化天地(2018年1期)2018-08-15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9期)2017-11-08史料教学,史从何来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6期)2016-11-11基于交叉航路影响的航路容量模型研究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4期)2016-09-02应召反潜时无人机监听航路的规划海军航空大学学报(2015年3期)2015-11-11托勒密世界地图与新航路的开辟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11期)2015-11-11基于Event改进模型的交叉航路碰撞风险评估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5年3期)2015-03-01业内观点营销界(2015年22期)2015-02-28
    相关热词搜索: 实证 考查 史料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