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思政教育中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研究

    时间:2023-03-11 10:10:04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李晓晴

    (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思政部,山西 阳泉 045000)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精神所在,也是形成社会核心价值观最关键的一个部分,虽然核心价值观由我国传统文化形成,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能够与其符合,同时也有可能包含与之不相符的内容,因此就需要对其相似及不相似之处进行分析扬弃。另外,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核心价值观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在高校的思政教育过程中,如不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区分并继承则不能有效地体现出传统优秀文化在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价值。对此,可从文化涵养价值观的逻辑继承方面着手,树立传统文化涵养价值观的历史脉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1]。中华传统文化,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经历了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2],到夏朝建立,之后绵延发展至今。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中华民族以一个伟大的国家,始终站在世界民族之林,重要原因是培养和发展独特、广泛、深刻的中国文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从夏商周解析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脉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离不开历史,其中包含的内容明确,且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覆盖面广的影响,其所蕴含的传统核心价值观在理论界并没有明确的、统一的概括,需要从其历史的发展之中找出。夏商周三个朝代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存在文字记载的时期,也被认为是我国最初发展起源,这一个时期的文化刚刚从原始社会中脱离出来,这一时期的文化多尊崇鬼神。这三个朝代明显更偏向尊重鬼神一说,在西周这一时间段,出现了明显的意识形态变化,西周时期的文化主要更偏向于公众,周公姬旦通过制定礼乐制度方便祭祀鬼神的同时也更用于教化民众,其中主导思想在于敬德保民、以德配天。而这则成为夏商以来的思想文化上一个重大的转变点。

    在三个朝代中,文化思想仍可被政治经济等转变,最典型的制度为宗法制度,这一制度主要是嫡长子继承制,而在这样的体制下,土地分封与家庭等级制度紧密结合,而家庭身份地位则与国家的政治地位相对应,国是家的放大,而家则是国的基础,而这种对应的制度对于我国历史文化思想的转变也造成了重要影响,我国的家国情怀也由此埋下伏笔。西周朝代末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混乱间接导致了当时国家的混乱,此时诸侯割据导致纷争四起,为了稳定当时的统治及政治局面,重新建立核心价值观,形成百家争鸣局面,贯众提出了关于四维的学说,孔子更偏向仁爱,老子主张道德,因此提出道法自然。而这些学说的出现则在较大程度上丰富了我国传统思想,推动了当时核心价值观的重建。

    (二)从秦汉时期分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脉络

    秦汉时期,随着秦朝逐渐统一国家,统治者需要适应当时的社会建立了一套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的构建也从法家到道教再到儒家。然而,秦国的政策主要依靠法制的思想形态和理论来统一世界。因此,这一时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更倾向于法律主义,主张一切都是法制式的。虽然这种思想促进了秦朝的社会管理,但是法家贵法不贵德导致了该时期的统治者缺乏仁爱,而在缺乏仁爱的影响下,刑法严峻的秦朝很快面临灭亡。在汉代初期,为避免秦朝悲剧重演汉代加强了对于民生的体恤,其思想观念更侧向于尊崇黄老无为而治,天子与人民同时休息以使国家逐渐休养生息[3]。在汉武帝统治期间,西汉鼎盛,为了更好地对国家进行管理,汉武帝此时急需制定一套相应的理论体系,因此董仲舒将儒家学说的思想加以改良并应用在实际的理论体系中,而这一学说显然满足了统治者的展示需要。因此,儒家思想则成为当时环境下最主要的思想,提倡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也逐渐被民众认识和认可,并成为我国的传统核心价值观。而“三纲六纪”等的确定则是我国封建时代核心价值观的正式确定。

    (三)从魏晋南北朝分析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脉络

    魏晋南北朝时期,整个国家的思想文化出现变动,佛教等逐渐出现,儒家受到严重打击,但在隋朝时期,社会对思想观念的包容性明显更高,儒佛道三家因此能够在当下的环境中同时存在,但是儒家思想更进步,到明清时期时,忠诚、孝顺、正直、礼、义、智和信都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心中。从以上的社会价值观的演变过程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与当时朝代具体的政治经济制度相对应,同时也与朝代所特有的思想文化观念互相吻合。这一时期文化的结合是当时思想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是当时各朝代的社会需求。客观上讲,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确定可以明显地促进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维持社会秩序稳定的政治局面。

    传统文化也对于社会良好风尚的营造、保证我国的独立、主权及尊严等均有至关重要的意义[4]。然而,在现代,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文化观念和统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代表科学与民主的新文化运动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斗争的矛盾在于传统文化仍然存在着迂腐的观念,这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矛盾的关键在于,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人民之间的封建君主制转型思想中。传统的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常见的能够维持封建统治的工具之一,因此在多数封建统治者的统治过程中大多选择儒家思想。例如,在袁世凯统治时期,袁世凯曾有一次为了恢复皇制推行尊孔复古教育,并以儒家的神权理论作为维持当下封建统治的最基本的工具。而在新文化运动中,西方统治文明的民主思想和重视自然科学在我国逐渐广泛传播开来,这作为推动中国思想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在新文化运动结束后,我国逐渐引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后我国的思想逐渐发生改变,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的工人运动。此时,共产党逐渐出现雏形。在共产党的不断发展之下,群众均能够朝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同时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并将古时优秀文化重新使用。毛泽东曾指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明亮的新中国。此时,我国的党员的价值追求在国家层面[5]。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思想的中心所在,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领导思想,能够确定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当时的思想文化领域地位,毛泽东认为,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新中国应该是独立、民主的,因此,所有领导人员都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仍有一定的区别,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在人类演变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累积的物质及精神,价值观则指的是人类对精神、物质的一种对待及看待方式。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概念可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范围更广,其中同样也包括了价值观,同时还包括了物质财物等相关内容。而价值观的价值、思维等看待及对待方式均属于精神的范畴,因此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的关系为从属,优秀文化主要也包含了价值观,并且在优秀文化中,其中所存在的人文、道德等均与价值观概念之间有着较大的联系,思想观念同时也包含了价值观,是指对不同目标的选择。

    (一)核心价值与时代思想文化背景关联性

    从世界背景和传统文化中社会价值观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不同时期思想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均有密切关联。优秀文化是价值观构成基础所在,对形成核心价值观有重要意义,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以来的历史条件以及时代局限等多种原因的影响,其所包含的内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更好地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高校应根据我国现代发展的需求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鉴别、转化和应用。它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过去和现在的意义没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可以直接继承和采用,包括爱国主义、友谊、正直、和谐等,其中,诚实是指诚实守信,而在古代,诚最早起源于《左传》中,意指城市的意思,而信则是五常之中的内容,是指信守承诺,因此在不同的朝代内,诚信的含义相同。而这样的价值理念在历经了上千年的倡导和践行后又有着较深的文化底蕴,且又被群众所熟悉,既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又能够直接继承并成为中国优秀文化继承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6]。

    (二)创新及转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7]。从国家层面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一个国家与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的部分,支撑并且可对所有的价值判断造成影响,也是对未来整个人类发展及走向的概括,反映了当前我国的丰富内涵及实践要求,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这一部分能够解决在我国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内外矛盾问题,制定更加合理化的一系列准则,因此同样也能够影响一个国家如何生存。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具有自身绝对性,同时又具有不可改变性以及不可发展性原则,支撑着一个国家未来的改变。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历经上千年的传承和沉淀,直到今天为止仍旧有着人际关系协调等多个方面的优势。因此,在两者概念上的关系、历史传承特性两种逻辑基础上,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应充分结合两者,使学生能够充分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同时又能够使优秀传统文化在一个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挥出特有的优势。在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中,过去和现在的意义有很大的不同,它们需要进行创新或转变,以确保社会的发展,包括自由、平等、法治等观念。举例法治而言,法家思想代表人物韩非子主要以依法治国为中心思想,但该制度主要是建立在帝王统治下,与当前的法治制度并不一致。我们采取的法治是指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下的法治,与封建制度下的法治的意义有根本的不同。对于这种文化观念,我们需要吸收有利的成分,结合当前社会的现实,进行改造和创新。

    (三)保证理论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体现群众个人修养

    孝道在传统和现代社会价值观的观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包括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观念在内的二十四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并没有得到明确的体现。孝是我国传统价值观五常思想中最关键的一个部分,已经作为一种传统美德深深刻在我国民众的血脉之中。而对于这种价值观我们绝不能忽视其存在。价值观的培养在于向社会输出更好的人才。无论如何,均不应放弃群众和现代生活的真正需求,也不可与社会现实和相关的理论脱节。在当代,提倡孝道的价值观可以明显地提高广大群众的个人道德培养,形成良好的家庭作风,改善我国当前的社会氛围。因此,孝道思想可以补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可在我国下一代中得到继承。

    而在思政工作的开展之中,加强对学校的文化建设,通过在校园中悬挂传统典故及名言警句等能够明显提高思政教育的力度。同时在文化软建设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平台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传统文化进行宣传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另外,思政教育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培养,思想政治队伍的培养可以明显加强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教师作为思政教育的主导部分,应积极学习关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加强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充分融入课堂,与学生讨论,并通过定期的教师培训,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才能够使高校的思政教育获得更长远和深刻的效果,推动我国思政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包含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存在较多的不同之处,然而在我国公民道德修养提高方面也有一定优势,而将两者结合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对我国公民、社会的凝聚力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索两者结合的有效路径,并将两者结合后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能够促进我国现今社会的建设,构建和谐的社会,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可靠的精神支持。加强思政教育能够为我国培养新一代优秀的人才,培养出有文化、守纪律及有道德的青年,为我国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价值观思政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近观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我的价值观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4期)2022-04-28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6期)2021-06-09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小学生作文辅导(2021年13期)2021-05-08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与 传统 优秀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