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全媒体时代城市公共建筑空间文化传播研究

    时间:2023-03-10 09:15:03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任丽芬 齐志辉 李 刚

    (河北美术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河北新乐 050700)

    (一)全媒体时代城市文化传播的特点。

    1.城市文化传播的广泛性特征。城市文化传播与文化品牌是一个综合体,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城市的文化品牌包括城市的建筑、环境、出产物等物质层面的实体文化内涵,也包括城市管理、道德、法制建设及历史文化制度等精神文化层面的内涵,还包括城市的艺术情怀、城市性格等人文文化层面的内涵。因此,城市文化传播具有广泛性的特点,在全媒体融合的文化传播背景下,可以从城市文化的各个层面进行文化品牌建构与传播。

    2.城市文化传播的独特性特征。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环境与历史,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情怀与性格,城市文化的传播就是要抓住城市的独特性特点,塑造城市与众不同的形象特点,结合城市的历史人文、自然环境、城市性格等塑造独特的城市品牌名片。

    3.城市文化传播的可设计性特征。城市文化传播是当今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和城市之间竞争的重要形式,更是新形式城市文化有效宣传的重要手段。通过文化传播设计手段,让大众对城市及城市文化产生情感,提高市民的文化自豪感和城市认同感,让城市文化传播变得更加深入人心,增强大众对城市文化内涵的情感投入,能够让城市文化传播更加有效。因此,城市文化传播具有可设计性的特征,能够在媒介融合传播作用的引领下对城市文化传播进行设计。

    (二)城市公共建筑空间的文化传播特性。

    1.显示性。作为城市的名片符号,城市公共建筑显示着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及城市面貌。

    2.交流性。城市公共建筑空间作为建筑空间实体,本身就是城市居民交流的场所,这种交流一方面包括市民及游客与建筑本身的交流,例如到城市的音乐厅去听一场音乐会,到城市博物馆参观等,城市居民通过公共建筑空间体验与感受着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涵,同时也提升自身的精神文化品位。[1]另外一种交流是通过电视、报纸、影像资料等其他媒介进行传播,在当今的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传播媒介,一个网红打卡的朋友圈就能够把城市的建筑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也是建筑交流功能的重要体现。

    (一)城市公共建筑空间的文化传播功能建构。

    1.自由性与开放性。城市公共建筑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不只体现在空间的开放性,很多公共空间都是面向市民免费开放的,空间的开放性也带来了公众参与的自由性,公众可以自由地畅游于城市公共建筑空间,自由地参与公众活动,使身心得到放松,提高个体精神愉悦感。

    2.公共性与传播性。作为城市公共建筑空间,其公共性不言而喻。城市公共建筑空间一般包括城市广场、城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影剧院等公共活动的空间,这类建筑空间不仅为公众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从自身的建筑形态、色彩、文化属性、材质等各个方面传播着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涵。

    3.自发性与沟通性。城市公共建筑空间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其活动的参与具有自发性和沟通性。[2]城市公共建筑空间作为一个空间实体而存在,公众参与的过程是自发的,其参与活动的目的是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因而,自发性与沟通性也成为城市公共建筑空间文化传播功能的重要体现。

    (二)城市公共建筑空间的文化景观分析。

    1.文化景观氛围。城市公共建筑空间是城市文化氛围的重要体现,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在城市景观上的文化体现。城市公共文化景观建筑空间的形成过程是城市历史文化不断凝练的过程,展示了城市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吸引人的一面,市民和游客通过游览城市公共建筑空间,感受城市建筑景观的文化氛围,能够最直观地了解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过去与现在。

    城市公共建筑文化景观的塑造不是景观建筑的简单堆砌,而是在城市历史文化基础上的艺术提炼和升华。以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为例,苏州博物馆坐落于苏州古城区,如何在不破坏周围景观建筑的基础上设计建造一座现代博物馆,是摆在设计者面前的重要问题,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苏州博物馆建筑以现代的建筑手法和景观设计把一座现代博物馆与周围环境进行了很好的融合,实现了文化的传承与沟通。

    2.文化景观体验。首先,建筑是一种实体的有体量感的艺术形式,通过实体的城市公共空间,游览者可以感受到文化风格不同的建筑与文化,比如城市广场的恢宏与广阔,城市图书馆建筑的文化洗礼,城市雕塑的艺术凝练,不同的建筑形式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视觉体验;
    除了视觉感受之外,城市建筑的空间美学特征也孕育其中,城市公共建筑的不同空间类型带来不同的空间美学体验,城市图书馆的静谧,影剧院与音乐厅的灵动,城市咖啡馆的自由……;
    如果说城市公共室内空间是空间美学的凝合,那城市的公共景观空间则是城市文化空间的外部扩张,其与建筑及建筑内部空间共同构成了城市的文化景观体验。

    3.文化景观想象。城市建筑景观是可以为游览者带来景观想象的,同样,城市建筑景观在凝练历史文化的过程中,也为游览者提供了文化想象的空间。一处建筑景观可能记叙了城市的一段历史,成为游览者的怀旧之地,同时城市建筑景观还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多种可能,让城市的历史文脉不断得到传承和发扬,成为城市名片的塑造者和见证者。

    (一)公共与融合:作为交流空间的传播实践。在全媒体时代,城市公共空间是公共与融合的信息交流空间。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空间的属性来说是具象的,城市中的人作为交流活动的主体开展交流活动和信息传播需要一定的空间场域,城市建筑公共空间正是这个活动场域的实际载体,在这个活动场域中,空间的大小、面积、空间的组织等都能够影响人类社会交流活动。同样,城市公共空间作为信息交流空间是一个融合的空间,空间的公共性带来了空间的融合性,空间的融合性让公共性的特征更加明显。

    (二)交流与共享:作为文化共生的精神空间。人类活动的空间绝不是单独存在的实体,而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文化得以传承,精神得以共鸣的活动场所。城市公共建筑空间是一个复杂的网络,人与建筑、人与文化、人与人的交流共同构成这个复杂网络系统。交流与共享既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实践特性,也是文化共生、精神共鸣的实践场所。[3]

    城市文化的建设与传承离不开交流与共享,城市公共建筑空间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交流与传承的重要场所。因此,作为文化共生的精神空间,交流与共享成为城市文化可沟通传播的实践属性。

    (三)从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沟通到城市文化的可沟通。首先,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市民文化沟通、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从活动空间的可沟通到文化的可沟通是一脉相承的;
    其次,城市文化,也就是城市精神的共同体,是城市居民最基本、最普遍的精神活动和精神现象,也是城市居民为满足自身心理情感需要的一种自我认识和精神交往活动,而城市公共空间作为精神空间载体是城市精神共同体构建的重要途径。在这里,城市居民对信息需求的渴求得到满足,交流欲望得到表达,精神思想得以建构,文化理想得以实现。因此,一个城市的公共建筑空间往往成为城市居民的精神家园,随时随地传播者城市的精神与文化。

    (一)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传播诉求。

    1.城市公共空间引导市民的情感诉求和精神导向。现代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出现了大量的城市公共建筑空间,这是文化发展和繁荣的表现,同时在城市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有许多公共建筑得以保存,可以说,城市的历史也是建筑的历史,许多城市建筑见证着城市的成长,记载着城市的兴衰荣辱。

    城市中的公共建筑空间,不管是历史的还是现代的,都是城市发展的记忆,从公共艺术的角度引导着市民的情感诉求和精神导向。以北京城为例,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紫禁城、长城、颐和园等公共建筑空间已经成为北京城市历史的缩影,从建筑历史的内容到形式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和文化的烙印,并且符合城市居民的心理诉求和精神内核。再以现代大都市上海为例,东方明珠塔、外滩等公共空间也以自己的方式向市民传递着这座城市的人文与情怀,而在此文化影响下的市民也用自己的方式融入着城市的文化和发展,为城市建设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2.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艺术性。城市公共空间是具有文化艺术性的公共活动空间,以其艺术的审美特性引领城市文化的传播。[4]城市公共建筑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从空间造型、形态、颜色、材质等各个方面表达着艺术的魅力,“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其艺术审美特征在城市公共的空间环境中得到全面表现。另外,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环境中景观造型艺术,城市公园等环境艺术形式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城市居民的艺术审美。

    (二)城市公共空间文化归属感的表达。城市公共空间的文化归属感需要城市居民的通力协作。首先,要提高大众对城市文化的关注度,媒体介入城市文化传播是当今城市文化建设的关键,也是城市文化宣传的有效手段,城市公共空间本身具有艺术性的特征,以媒体传播手段进行传播能够让城市文化更具内涵,城市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并以此来激发城市居民的好奇心,让其更加愿意主动去了解城市文化,宣传城市文化,提高大众对城市文化的关注度。[5]其次,通过情感传递建立城市文化归属感。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性使其具有情感性特征,通过情感的沟通与交流加强大众与城市的交流,提高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加城市的亲和力,推动城市文化的更好传播[6]。

    (三)以媒体沟通传播城市文化。

    1.遵循媒体传播规律,激发主体传播力。传播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整合多种传播要素和资源手段,实现传播形式的多元化。结合城市的具体特点,建立城市文化品牌战略,从媒体传播的角度整合文化品牌传播资源,明确文化品牌融合和媒体融合,媒体传播的内容、形式到手段都需要创新,从城市文化发展和城市形象建构着眼,掌握新旧媒体融合规律,以城市文化内容为主,通过传播形式的不断更新,激发主体的媒体传播力。

    2.积极推进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城市文化的传播要面向国际,文化的传播既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结合城市文化发展需要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形象。[7]以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品牌建设为契机,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积极推进城市形象的国际传播。

    猜你喜欢 公共建筑交流空间 如此交流,太暖!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0期)2021-07-16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6期)2021-06-09空间是什么?大科技·百科新说(2021年1期)2021-03-29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创享空间动漫界·幼教365(中班)(2020年8期)2020-06-29节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11期)2019-08-24浅谈大型公共建筑电气节能及采取的节能措施中国工程咨询(2017年6期)2017-02-21QQ空间那点事学与玩(2009年6期)2009-07-03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传播 公共建筑 媒体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