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增值赋能: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时间:2023-02-27 16:1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尹爱青,刘 畅,柳欣源

    (1.东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2.东北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24;
    3.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把学校美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更加明确美育是我党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学校美育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育人环节。学生美育评价是推动素养落实、强化学科融合、落实教学改革的关键,通过学生美育评价赋能美育,推动美育课程教学改革;
    通过学生美育评价实现学生增值,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提升。本研究以学生美育评价为核心,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美育评价的时代意义、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对于丰富美育评价理论体系,指导学生美育评价实践,促进美育评价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过梳理和分析国内外关于美育评价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21世纪初艺术教学实践与评价改革研究成为国外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学者们分别围绕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估项目、艺术评估项目中的表现性评价(1)Persky H.,“The NAEP arts assessment:pushing the boundaries of large-scale performance assessment”,Handbook of research and policy in art education.Routledge,2004,pp.615-644.和基石性评估模型(2)Willerson A.,“Bridging the gap:How the National Core Arts Standards forge the divide between the arts and assessment-based learning”,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Vol.120,No.4,2019,pp.221-227.(3)“Applying Model Cornerstone Assessments in K-12 music:A research-supported approach”,Rowman & Littlefield,2018.展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我国关于学生美育评价研究经历了以下阶段:一是以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政策背景、指标体系研制、实施原则、目标内容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为主要研究内容的萌芽阶段(4)段鹏:《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思考》,《教学与管理》2015年第15期,第18—20页。(5)郭声健:《论“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实施背景与基本原则》,《课程·教材·教法》2017年第7期,第75—80页。;
    二是以基于艺术素质测评实践细化内容维度(6)徐伟、李嵘:《助力音乐监测 赋能学生素养——以“成都市成华区艺术(音乐)素养监测行动”为例》,《中国音乐教育》2019年第11期,第20—25页。、开发测评试题(7)潘丽琴、王欢:《初中毕业生音乐素质测评命题探析——以2020年江苏省各市音乐测评为例》,《基础教育课程》2021年第5期,第63—70页。、反思测评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8)袁丹:《基于艺术素质测评,提高学生艺术学习兴趣的研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年第7期,第138—139页。为研究主题的实验阶段;
    三是从以往对知识技能的单一评价转向对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学业成就的全面评价研究的发展阶段(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学者们以素养为目标(10)赵伶俐、文琪:《以审美素养发展为目标的美育评价》,《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年第3期,第22—29页。,以育人为导向,从“育分”和“育人”的统一关系(11)郭声健、刘珊:《国家美育评价政策:背景、内容与原则》,《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年,第14—21页。,从“改”“提”“增”三个角度谈美育进中考的新思考(12)潘丽琴:《“双减”背景下美育进中考的新思考》,《中国音乐教育》2021年第12期,第9—12页。。

    综上所述,我国关于学生美育评价相关研究经历了从政策解读到实践探索、从实践反思到价值回归的发展过程。但当前研究仍存在基础理论相对薄弱的不足,有待从美育评价本质展开深入的学理探寻与实践探索。本研究回归学生美育评价增值赋能的时代意义,深入探求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一)回应美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以美育引领社会文化繁荣与发展,开创新局面,已经成为新时代国家文化发展重要战略。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同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促进美育高质量发展,乃新时代美育的根本要求,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石。

    面对新时代国家对高质量教育与创新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遵从教育规律,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正确的评价“指挥棒”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扭转当前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错误倾向,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着眼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首次将改进美育评价作为学生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凸显了学生美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学生美育评价是美育改革发展的风向标,是促进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提升的催化剂,为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亟须创新美育评价体系和机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生美育评价体系,以回应美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聚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艺术课标》)发布为标志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从中观层面上对学生美育评价提出了时代要求。义务教育阶段艺术课程在“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课程理念下,以艺术核心素养为目标引领,以学业质量标准为外驱动力,推动课程评价过程性方式的转型。

    首先,艺术课程内容的结构化与综合化对美育评价机制的建构提出了新要求。学生美育评价应凸显过程性评价,以艺术实践为基础,以学习任务为抓手,有机整合学习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中“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与“教学提示”,构建 “教—学—评”一致的美育评价机制。

    其次,《艺术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的具体化与明确化为美育评价标准的确定提供了新依据。“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为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100页。艺术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可测性与可评性,为学生在每个学段学习之后应达到的合格标准提供了标尺和依据,也为学生美育评价标准划定了“基准线”。

    最后,艺术教学评价的过程化与多样化对美育评价实践的落实提出了新挑战。《艺术课标》指出,“评价应涉及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艺术学习的全过程和艺术教学的各个环节”。“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重视表现性评价、坚持多主体评价”的评价基本原则要求美育评价的落实须指向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发展,实现对学生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正确价值观的判断。

    学生美育评价是落实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聚焦育人导向、素养立意、任务驱动、真实情境的课程改革发展方向,需要从整体上建构综合、全面、立体的学生美育评价体系以满足课程改革发展的需求。

    (三)解决美育评价的现实问题

    自2020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美育评价改革。为了解中国学生美育评价的现实样态,发现当前学生美育评价的现实困境与挑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学生美育评价研究》课题组于2020年12月分别对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的学生美育评价现状展开调研。

    通过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美育评价“应试化”问题亟待解决。课题组通过对全国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n= 295 678)、校长(n= 838)、教师(n= 11 555)和家长(n= 168 763)进行问卷调查,揭示出教师、家长对学生美育评价应试化的担忧。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家长对学生美育评价内涵的理解偏差,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师、家长对学生美育评价操作落实的困惑。若是美育中考、美育评价成为“题海”战术的诱因,导致美育教学只教“考点”、学生仅背“考点”的应试教育,那么就违背了通过美育评价促进美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能力的初衷。因此,理清学生美育评价“为何评”“评什么”“如何评”是避免“应试化”现象的关键所在。

    学生美育评价“形式化”问题不容忽视。课题组通过对高中阶段6省(广东省、陕西省、吉林省、贵州省、云南省、湖北省)19市高中艺术课程大纲、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方案以及测评工具、测评质量分析报告等材料进行汇总梳理以及对典型高校的个案研究,发现高中和大学阶段还没有形成具有统领性的评价机制,学生美育评价在实施过程中缺乏较为完善和完整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案。不同于义务教育阶段美育评价问题,高中阶段与大学阶段美育评价“形式化”现象较为凸显。如何构建完善完整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案以解决美育评价“形式化”问题是美育评价研究的重要任务。

    为回应美育发展的时代要求,落实艺术课程与教学改革,解决美育评价的现实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理清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的逻辑理路,从而实现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增值赋能的价值功能。

    (一)价值逻辑:“以美育人”的价值判断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是以“以美育人”为价值取向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明确中国特色学生美育的价值是理清学生美育评价内涵的关键。纵观古今,美育价值在中国历史传承与现实推进中逐渐明晰,“以美育人”的美育价值是中国美育从古至今的价值追寻。从孔子提出“文人以礼乐,亦可以成人矣”,指出“乐”可发展“成人”(15)祁海文:《礼乐教化先秦美育思想研究》,山东:齐鲁书社,2001年,第95页。,到近代王国维第一次从教育学的角度,明确提出美育是培养“完全之人物”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16)舒新城:《中国现代教育史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第1008页。,再到蔡元培指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17)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91页。,可见美育的价值不仅是培养艺术技能,更是有着生命之境界,承载着修身养德之育人价值。中国现当代美育研究,明确了美育育人价值实现的路径:从审美向度指出美育是在审美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的过程(18)柳海民:《教育原理》,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11—313页。,从道德向度指出美育是运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塑造人的知情意等符号实践能力的过程(19)王一川:《美育与美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从人格向度强调美育是以深度体验方式使德性内化的整体人格的教育过程(20)杜卫:《美育三义》,《文艺研究》2016年第 11期。。新时代更是对美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培元”成为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2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6/content_5551794.htm。。综上所述,中国特色学生美育价值体现在以“审美”为起点,以“实践”为支点,以“育人”为落点,运用美的事物、美的形象与美的环境,在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艺术实践中激发学生创造力、激活生命力、塑造知情意。“以美育人”是古往今来中国特色学生美育的价值追求。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应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美育精神,凸显中国美育价值,以“以美育人”为价值取向,在美育实践中衡量与判断美育育人价值的成效。

    (二)功能逻辑:“增值赋能”的功能实现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是以“面向人人,注重发展”为原则的内部增值和外部赋能的功能实现过程。学生美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改进教学过程,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评价最终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评价是为满足决策和教育效能核定的需要,描述、获得和运用有关客体的目的、计划、过程和成果价值的过程。”(22)Stufflebeam D.L.,“Philosophical conceptual and practical guides for evaluating education”,1978.因此,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是为美育内部增值的过程,即实现学生的个体增值发展,通过学生美育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运用“以评导学”,激励和提高学生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向美而生,全面发展。同时,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也是为美育外部赋能的过程,通过学生美育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运用“以评促教”,改进学校美育机制,加强美育制度保障,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可以通过“以评导学”的内部增值直接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个性且全面地发展,同时通过“以评促教”的外部赋能,改进美育机制、加强美育保障,进一步实现美育育人价值。

    若要实现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为美育赋能,则须在学生美育评价过程中遵循“面向人人,注重发展”的基本原则。首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索以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为标准的学生美育评价,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注重以表现性、创造性、真实性任务驱动的学生美育评价,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其次,尊重区域的差异发展,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各地区实际情况的学生美育评价方案,促进地方美育区域发展,鼓励学校美育特色发展,关注乡村美育稳步发展。再次,强调学生美育评价的全面性,即面向全体,人人参评。以全体学生为评价对象,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美育评价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美育的机会。最后,凸显学生美育评价的基础性,以课程标准为纲,守住美育“基础底线”,以校内学习为基,坚持学生学校学什么,学生美育评价就评什么。基于“面向人人,注重发展”的基本原则,学生美育评价通过“以评导学”为学生个体增值,力求使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在高质量美育中得到个性且全面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美育的阳光下,都有获得美育的权利。

    同时,学生美育评价通过了解学校美育现状,可以促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负责人重视学校美育工作的现实困境,通过“以评促教”,为美育外部增权,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现实困境,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促进乡村地区和薄弱地区学校美育的发展,倒逼不能开齐、开足美育课程的地区尽快完善课程建设,深化美育教学改革,加强美育评价制度的保障,整体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美育发展。

    (三)内容逻辑:“知情意行”的内容呈现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是对学生“知情意行”进行综合立体呈现的过程,既体现目标取向的工具理性,也蕴含过程取向的实践理性,更强调主体取向的解放理性(23)周文叶:《学生表现性评价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第58页。。

    首先,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体现目标取向的工具理性。在对学生美育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数据收集与评判时,注重对学生美育结果的测量,强调对学生美育结果与预期美育目标达成度的评判。以结果性评价,如学业成就测试作为数据收集的主要方法。基于学生美育的目标,对学生通过美育所获得的认知与技能水平进行测评,是对学生美育结果的客观描述,反映学生美育结果与预期目标达成度。

    其次,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体现过程取向的实践理性。在对学生美育过程中所呈现的“行为”进行数据收集与评判时,强调对学生美育过程的观察与记录。以过程性评价,如学生的写实记录、档案袋、艺术展演等作为数据收集和评判的主要方法。通过对学生美育实践行为表现结果和过程的观察与记录,实现学生美育学习与学力的“可视化”(24)篠原正典、荒木寿友:《教育的方法与技术》,京都:智慧女神书房,2018年,第212页。不仅反映学生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结果与进步,更重要的是全方位地呈现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四方面素养在真实情境中的真实表现,以及体现学生参与艺术课程学习、艺术活动以及社会艺术实践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表现与学习品质的状况与变化。

    最后,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体现主体取向的解放理性。在对学生美育过程中表现的“情意”进行数据收集与评判时,在注重美育目标同质性的同时,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重视学生在每一个美育具体情境的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与创造性的表现。以表现性评价,如完成表现性任务等作为数据收集和评判的主要方法。在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现与创意实践等真实任务中,实现对学生表现的观察与多元视角的评判。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在数据收集与评判的过程中兼顾“结果”与“过程”,坚持“求同”且“存异”,通过标准化、个性化、过程性、结果性与表现性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数据的收集与评判,综合立体地反映学生美育中的知、情、意、行,全面多元地呈现学生美育中的个性与创造。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的学理就在于:在对学生美育过程中“知情意行”进行综合立体呈现的基础上,基于“以美育人”的价值取向对美育育人价值实现程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同时学生美育评价在遵循“面向人人,注重发展”原则基础上,促进学生审美素养发展和学校美育工作改进,最终实现学生美育评价赋能美育的价值功能。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的实现路径是学生美育评价实施的具体步骤,回应了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如何评”的问题。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的实现路径以学生美育评价理论内涵为基础,以“育人”为核心,回归美育本体,强调“面向人人,注重发展”的基本原则,由评价目的制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标准制定以及评价结果应用五个环节组成。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了反馈促进的循环动态发展。

    (一)目标定位:实现个体增值,促进全面发展,强调“以美育人”的价值引领

    评价目的是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实践的逻辑起点,直接影响学生美育评价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设计和标准的制定。

    根据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的内涵,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是以“实现个体增能,促进全面发展”为评价目的,通过“以美育人”的价值引领充分发挥激励、改进、促进发展的评价功能,将“为了学生发展”作为学生美育评价的出发点,以“育人成效”作为学生美育评价的判断依据。在“以美育人”的价值引领下,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反映人的本质,反映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特点,扎根中国大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设计和推进,始终坚持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育人理念,将学生美育评价作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最终实现个体增值、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目的。

    图1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的实践路径框架

    为了实现个体增值、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目的,评价者应坚持“以美育人”的价值引领,充分理解增值与发展的内涵,尊重每个个体的独特意义,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学生学业成就的进步以及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程度,在尊重差异、关注过程、强调发展的评价过程中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自己的成功,强调面向人人、注重发展,最终实现学生美育评价“以美育人”的价值。

    (二)内容选择:遵循美育规律,传承优秀文化,聚焦审美与人文素养的提升

    评价内容是学生美育评价实践的支撑点,是“实现个体增值,促进全面发展”学生美育评价目的的实质构成。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内容的选择应凸显美育特征与基本规律,在遵循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反映学生美育过程与结果的整体情况。评价者在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的同时,还应注重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体现对学生艺术实践过程的要求,凸显艺术学科的本质特征,更强调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凸显传承与弘扬文化的美育功能。

    同时,学生美育评价内容更应凸显中国特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评价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运用能够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艺术作品,引导和激发学生对蕴藏在艺术作品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通过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作品为评价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血脉里,成为中国学生的中华民族文化基因。

    评价内容的选择应突出具体任务的审美性、实践性、人文性、创造性等美育特性,避免评价内容机械化、刻板化、标准化,违背美育的基本规律。同时,评价内容的选择应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评价内容的导向性倒逼美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改进。聚焦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通过学生美育评价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2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本课题组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文件精神,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经过理论研究、专家咨询与研讨,最终建构了贯穿大中小全学段的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内容指标体系框架。

    框架以基础指标、发展指标为一级维度,课程学习、艺术活动、学业水平、自主学习、个性发展为二级指标。

    在基础指标中将学生校内参加课程学习和艺术活动情况作为评价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美育学习的态度与兴趣、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通过有温度的情感评价、有导向的价值评价,促进学生态度与兴趣、情感与价值观的发展。同时,围绕学生应具备的艺术基本素质、艺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聚焦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反映学生在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与文化理解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表现。

    表1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内容指标体系框架

    在发展指标中,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为目的,主要对参与艺术实践的方式与成效进行考查与判断,尊重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特长与专长的发展,以此鼓励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发挥专长、个性表现、自信成长,终身热爱。通过基础指标、发展指标全面反映学生美育发展的情况,实现对学生美育价值的综合判断。在遵循基础指标、发展指标评价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地区差异、学情差异等实际情况有效选择评价内容。

    本课题组以该指标体系作为贯穿大中小全学段学生美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和理论框架,在确保一级维度和二级维度一致的前提下,根据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的学段特点分别研发了三级指标。该指标框架为不同学段学生美育评价工具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三)方式创新:基于真实情境,注重过程追踪,鼓励审美实践的任务驱动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方式是收集与解释学生美育过程与结果的具体方法与手段。21世纪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学校美育是丰富多元的,美育的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与人文性等特点要求学生美育评价不能简单通过量化表征进行测量。单一量化的评价方式会把复杂的、多变的、个性的美育现象数字化、简单化和表面化,不仅无法从本质上保证对学生客观性、多元性、创造性的综合呈现,而且往往丢失了美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因此,学生美育评价方式的选择既要关注客观、标准、科学的结果性评价,也要强调主观、多元、建构的发展性评价,更要注重个性、创造、多元的表现性评价。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方式的设计与选择应凸显美育特征,在目标定位和内容建构的基础上打破以往单一化、标准化的评价模式,基于真实情境,注重过程追踪,采用多种途径通过记录、观察、档案袋等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基于审美实践的任务驱动,强调聚焦审美与人文素养,创设能够引发学生参与审美实践的情境,使学生在基于审美实践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演唱、演奏、绘画、舞蹈、创作)完成相应任务(对艺术作品的评析、表现或创造),评价者在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作品成果的基础上评价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同时,在评价过程中不仅应强调评价者对学生实际操作和成果的评价,同样应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进程,强调过程的追踪与发展,运用动态性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之后能够通过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等方式,促进学习,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

    (四)原则遵循:尊重差异,因地制宜,建构多元共存的判断尺度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标准是学生美育评价实践的关键点,是衡量学生在美育过程中表现的依据,是对学生美育进行价值判断的尺度与准则。在遵循“面向人人,注重发展”评价原则的基础上,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标准绝不能是单一和唯一的,必须通过构建多元共存的判断尺度,以满足对不同地区、不同个体学生美育过程与结果的价值判断。尊重差异,因地制宜,建立多元共存的判断尺度,回应了实现个体增值、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目标。

    尊重差异,因地制宜,建构多元共存的评价标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评价标准形式的多元共存,既要有以质性为主的分等评语标准,也要有以量化为主的数量式标准;
    另一方面是评价标准尺度的多元共存,既要有根据学生发展的相对性评价标准,也要有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特色的地区性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的形式主要包括分等评语标准和数量式标准。分等评语标准以定性为主,用文字描述来反映学生达到要求的程度以及行为表现的实际水平,根据文字描述不同等级所要达到的要求,来判断学生的等级。有时也对定性描述进行定量赋分处理,以便评价结果的统计。如在我国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将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学业水平划分为1、2、3级,通过对学生艺术作品成果和艺术实践表现的实际考查来判断学生达到的学业水平。数量式标准是基于每项末级指标明确的数量,并以此作为判断等级的标准,有时以某个数量点值作为评价标准,判断评价对象水平的高低,有时以某个数量区间作为评价标准,从而评判评价对象的等级。比如在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等教育阶段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26)《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个学分作为学生毕业的数量点值是衡定学生能否毕业的评判标准。又如在对学生参与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的评价中,可以通过根据学生参与的频次和时间确定判断等级标准,每学期至少参加2次艺术实践活动方为合格。值得强调的是,学生美育评价的标准作为一种判断标尺,并非完全冰冷的数字,更重要的是需要评价主体有情感、有温度的质性评价。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应建立一个有弹性的标尺,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提供尽可能的空间。首先应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实施差异评价标准。关注和理解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同需要,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发展目标,促进学生个性且全面的发展,实现个体的自我价值。其次,应因地制宜地建构学生美育评价标准。由于全国各地美育水平参差不齐,对课标标准尺度以及对学生学习程度的把握存在差异性,学生美育评价应尊重和承认地区间、学校间和学生间的差异性,在把握住课程标准“底线”的基础上,根据各地方美育发展现状,形成彰显地方特色的个性评价标准“高线”。在遵循全面性、基础性、差异性、灵活性和导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形成多样共存、彰显特色的学生美育评价标准。

    (五)结果运用:强化反馈、改进、激励功能,实现美育评价赋能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结果运用是学生美育评价实践的落脚点,是学生美育评价的最后环节。学生美育评价若要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必须明确学生美育评价结果的使用范围、方式与边界。

    评价结果运用是根据评价的目的,对评价的结果和评价的信息资料进行全面而精细的说明,帮助学生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为解决问题和改进学习提出具体的途径和策略。在学生美育评价实施的最后环节,以书面的形式形成关于整个评价工作的报告,在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发现和行动建议等方面做出总结和鉴定是对学生美育成效进行反馈、激励与改进的重要依据。

    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结果的分析与诊断可以通过静态背景分析和动态发展分析,从纵向和横向的角度对学生美育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自我成长的进步以及和别人的差异,激励学生不断成长与发展。“以评导学”促进学生美育内部增能,使学生能够在评价结果反馈中获益。还可以通过因果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学生美育达标程度的原因及结果,在影响达标要素的诸多因素中分析出促进或干扰的因素及其带来的后果,改进学校的美育质量。“以评促教”为学生美育外部增能,使美育机制在评价结果反馈中得到改进。

    综上所述,由评价目的确定、评价内容选择、评价方法设计、评价标准制定以及评价结果应用五个环节组成的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实践路径,强调“面向人人,注重发展”的基本原则,凸显“育人”为核心,遵循面向全体的主体观照;
    聚焦审美素养与人文素养的评价内容,通过表现性与发展性的评价方式综合呈现学生的“知情意行”;
    彰显学生个性、注重因地制宜的多元评价标准,强调对美育育人效果的价值判断;
    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与运用改进美育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真正实现学生美育评价“以评促教,以评导学”赋能美育的价值功能。

    本研究从顶层设计出发,统筹考虑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的各层次和各要素,从时代意义、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三个维度回应了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为什么、是什么、如何评三个核心问题,为落实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进入“十四五”,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强国的重要阶段,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已成为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撬动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杠杆”。中国特色学生美育评价应以“以美育人”为价值引领,面向人人,注重发展,通过“以评导学、以评促教”为实现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猜你喜欢 美育特色评价 论公民美育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3期)2022-06-15特色种植促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少儿美术·书法版(2021年7期)2021-10-20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年10期)2021-03-02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完美的特色党建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7年10期)2017-11-07美育教师瞭望东方周刊(2016年35期)2016-10-17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读者·校园版(2016年17期)2016-08-25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年19期)2015-03-01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俄罗斯问题研究(2012年1期)2012-03-25
    相关热词搜索: 理路 美育 中国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