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西部综合性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管理初探*

    时间:2023-02-17 18:50: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晋丽娟 高 睿

    (新疆大学科技处,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指出,“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新时代,随着人才竞争愈演愈烈,对“卡脖子”技术突破的需求越来越迫切,高等院校对科研平台建设更加重视,在科研平台建设的规模、数量、资金及人才等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加大[1]。科研平台在高端人才吸引培养、科技创新驱动、技术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也更加凸显。

    在衡量一个高等院校科研实力,吸引优秀人才、承担科研项目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西部地区高校因为地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往往面临一些困境[3]。因此,按照“双一流”建设需求及学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深入分析探讨西部地区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4]。

    本文就西部综合性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西部12 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设置一级指标4 个,二级指标21 个,发出问卷120 份,收回问卷115 份(问卷信度为0.909,效度等0.917),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梳理出西部12 所高校在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一般性问题,主要统计结果见图1-4。

    图1 主体意识认知不足或薄弱统计图

    图4 其它方面统计图

    从图1-4 可看出,主体意识认知不足或薄弱项占比为63.64%、运行管理环节不足或薄弱项占比为73.73%、学术贡献制度不足或薄弱项占比为73.64%和其它方面占比为27.27%等,问卷调查对象对科研平台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主体意识、运行管理环节、学术贡献制度的不足或薄弱上。

    (一)主体意识认知不足

    从图1可看出,在西部高校“科研平台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中,一级指标“主体意识认知”中“不足或薄弱”占比为63.64%,结合二级指标,在主动性、全局观念和担当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或薄弱情况。

    1.主动性不足,造成脱节现象。高校科研平台的管理主要分为学校统一管理和委托二级单位托管,通过问卷调查可看出,高校科研平台的管理工作存在主动意识不足或者薄弱现象。学校根据建设目标和任务提出战略性管理框架和政策,二级托管单位根据工作实际,结合学校管理框架和政策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工作,但在开展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二级托管单位在其现有工作基础上开展符合托管单位目标的情况较多,对学校的管理框架和政策及科研热点、大趋势和社会需求等方面把握和主动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脱节现象,尤其是对“卡脖子”的技术突破上的主动作为不足。如某大学的科研管理处发现,某个二级学院在管理其托管的科研平台时,所开展的科研任务与申请书相差较远,在中期检查汇报时,所做工作基本上是利用申请科研平台进行前期项目的资金补足和购买软件等工作,导致中期检查未获通过,对学校资金造成了很大浪费,并且给学院造成不良影响,学校对其科研平台做出了处理,并收回项目资金。

    2.全局观念不足,形成系统阻力。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需结合学校建设目标,统筹人、财、物等资源,在有限条件下集中优势,建立首发优势。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小算盘”多,“算大账”少,更多强调平台“想要”,较少考虑学校发展“需要”。托管单位往往把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归责于平台建设负责人,甚至以学科为单位,人为划界,造成各学科之间的共享困难,资源整合难度大,致使系统阻力和层面剥离。如某研究所是某大学的重点扶持单位,但该研究所在其所负责的平台建设中,没有很好地利用大学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利用拨付资金购买了大量与平台建设关联不大的科研设备和软件,并且在平台建设末期突击支出建设经费,虽然平台建设最终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成效,但建设经费的支出不符合预算要求,造成了很大浪费。

    3.“小绩则满”,担当不足。科研平台是学校科研创新的高地,学校从组织架构、政策和资源上宏观协调,依托二级学院进行具体管理和建设工作,但存在二级学院依托科研平台满足自己的工作目标和科研产出,造成科研平台之间的交互和共享不足,出现“小绩则满”现象,与学校宏观协调产生了离心力。如某大学的某二级学院在科研平台建设中,按照其学院所属学科开展工作,每年的科研项目立项率为学校平均立项率的61.30%,高水平文章(高于等于三区)的产出率仅达到学校平均产出率,但学院管理机构认为其已达到学校的平均水平,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成绩,存在“小绩则满”现象,对所管的科研平台建设的助力不足。

    (二)运行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从图2可看出,一级指标“运行管理环节”中“不足或薄弱”占比为73.73%,结合二级指标,重申报轻管理、管理机制需理顺、组织框架不完备、机构需完善、管理规范性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图2 运行管理环节不足或薄弱统计图

    1.“重申报”而“轻管理”。依托单位由于学科评估、学位点建设、一流专业申报等“政绩”原因,在科研平台申报时往往能举全院之力保证平台建设获批。但获批后,将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责成个人或个别科研团队负责,在申报中所能提供的资源和政策等支持不足,建设成效达不到平台申报时的目标。

    2.管理机制需理顺。科研平台在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围绕个人或研究团队开展工作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依托学院的管理,导致平台不能及时有效地贯彻学校、依托单位的工作部署,容易自行其是,开放程度低[5],沟通协调成本高,工作落实效率低,难以形成合力以更好地推进平台建设和科学发展。

    3.组织框架需完备。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组织框架需按照实际情况适度动态调整,执行PDCA(即:Plan、Do、Check和Act)循环,以适应平台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组织框架往往由托管单位各级负责人兼任,负责人在承担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同时,尚需在科研平台管理上投入精力,造成精力投入不足、组织框架出现“不完善”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还出现组织框架过度调整的问题,“一人多任”的情况时有发生。

    4.日常管理需规范。科研平台能否按照管理规定开展日常运行,取决于现有科研人员的管理水平[6]。一是在日常管理中,关于平台发展规划、激励和约束机制、人员配备、资产登记、消防安全等方面虽制定配套规范,但是规范之间的有机互补、定期调整等方面存在问题,规范性不足。二是仪器设备使用方面,招标与实际购置情况有不完全相符的情况,验收、入账登记不够及时[7],追求“高、大、上”、图“新”图“贵”,对参数指标把关不严,致使新购置仪器设备使用频率不高,出现仪器设备闲置的现象。

    在调研中发现,某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在申报平台建设时,集学院全部科研力量,包括科研人员、科研设备、科研成果等资源申报平台建设经费支持,并且在申报书中提出很多高层次的预期成果。获批后,学院并未配备完整的组织管理机构人员,仅安排一个教授的科研团队进行委托管理。而后期该教授正常调离,平台管理责任只能由团队其他成员接管。导致后期管理不善,实际产出成果距申报预期成果差距较大,且存在所购买设备使用率低,有一套设备验收后未曾使用等问题,最终未通过平台验收。

    (三)学术贡献体制需完善

    从图3可看出,一级指标“学术贡献制度”中“不足或薄弱”占比为73.64%,通过分析问卷数据发现,在方向凝练、学术氛围、科技创新动力和服务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或薄弱情况。

    图3 学术贡献制度不足或薄弱统计图

    1.研究方向凝练力度不够。在平台申请时,强调唯一性,但存在研究方向根据平台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进行组合,缺乏有机融合和凝练科研方向的问题,且有研究方向与学科优势及区域特色结合度不够,存在覆盖面过大的情况;
    适度超前不足[8],或没有紧跟学科领域前沿、着眼地方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需求,存在凭兴趣、看存项、外沿不足的现象,抱定固有的研究方向,未能及时更新与调整。

    2.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在问卷数据的梳理和分析中发现,西部综合性高校科研平台的开放性、流动性尚不足,尚缺乏围绕重大战略性问题协同攻关的意识,资源力量分散问题还比较突出,围绕各自研究方向开展工作,缺乏资源整合能力,科研继承能力亟待加强[9],研究队伍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和学术梯队还需继续培养和调整,未能形成良性循环,在科研人员的“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方面吸引力不够,造成学术领军人物严重不足,国际学术影响力仍需增强。

    3.科技创新动力不足。平台研究内容往往偏向于跟踪和模仿为主,满足于“中一个地区基金、发一篇三区论文”的要求,既不能有效跟踪研究热点,又在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和帮助企业突破技术难题方面力度有限,特色发展很难有显著成效,且导致缺乏市场导向,很难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新产品和新技术,存在纵向突破难,横向做大难,科研规模长期不能得到有效突破。虽有体系化考核奖惩制度,但考核奖惩机制效果有限[10]。

    4.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有的平台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不足[11]。在聚焦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时,平台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不够强,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少,服务决策、服务大局稍显不足,与科研平台建设之初的工作目标一致性存在差距。在调研中发现,某大学的一个二级学院申报科研管理平台时,将平台所属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汇总,但在审阅申报书时发现各研究方向之间缺乏系统性,并且平台负责人工作业绩较为薄弱,只有1项厅局级结题项目,三区论文2篇,其他成员科研业绩也不突出,团队科研能力偏弱,且研究的内容与研究前沿和热点结合不紧密,有些研究方向尚处于起步阶段,经研究,该平台建设申请未获批准。

    (一)加强政治建设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基地负责人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领悟“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二是强化大局意识。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真正把学校层面的决策部署落实落细,不仅要把重点实验室建设放到学校学科发展的大局中去,还要结合学科建设规划和工作实际,按照学科发展思路,适应新形势,为“双一流”建设及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三是强化责任意识。树立良好作风,不畏艰难、迎难而上,把工作岗位当成体现价值的重要平台,敢于“扛重任、挑大梁、打硬仗”,积极承担科研平台建设发展的重任,尽心竭力、善作善成。四是弘扬科学精神。结合学校科技研发、教学、实践等工作,把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作为基础,让科研平台成为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助力。平台负责人、学术带头人及科研人员都要自觉遵循党中央对科学家的要求,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把做学问和树人格融合在一起[12]。

    (二)强化组织保障

    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构建由学校、学院(所、中心)、科研平台组成的三级联动的科研平台集成管理体系。科研管理部门是科研平台的业务管理和服务部门,以“双一流”建设目标为依据,负责管理、考核、各项变更与备案工作;
    二级学院(所、中心)党委是所属科研平台建设发展的第一责任单位,党政负责人是第一监督责任人。要强化学校层面的有效引导,对特定团队采取有针对性管理,形成能上能下的动态局面。

    (三)完善制度建设

    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围绕人员、科研、设备、安全等方面开展管理工作,建立规章制度体系,有章可循、并动态修正、完善和创新,结合有组织的科研管理体系,通过项目联结各平台教师,形成跨平台科研团队的有效交互,打通科研平台之间的联系通道,对平台之间的联系进行有效强化。

    (四)优化管理模式

    科研平台所在学院应发挥依托单位作用,进行合理授权,健全管理机构,加强过程管理,合理设置平台副主任、秘书等专职管理人员,以加强平台的日常与行政管理。配合主要负责人处理日常事务,协调与上级主管部门、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做好平台科研成果统计、档案整理等工作。同时,应进一步健全平台的领导和决策机制,设立学术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并明确委员会的职能,切实保障责任到位。

    学术委员会负责指导审议科研平台的目标、定位,凝练研究方向,规划长远发展目标等。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平台日常管理工作,研究分析平台的工作形势和各项政策,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五)加强团队建设

    鼓励引导教师尤其是新引进高层次人才迅速融入现有平台建设中,优化科研团体作用,集中科研力量,充实平台队伍,形成发展合力。根据科研平台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培养骨干人才,形成人才梯队,确保科研传承性和延续性,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类别人员在管理方法上要加以区别,通过完善项目团队管理制度、研究人员聘任考核制度、激励制度等内部约束和激励制度,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形成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交流、强强联合、竞争创新、产学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促进开展协同攻关,实现多资源整合,适应现代科研发展规律和趋势。平台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应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注重挖掘培养有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通过压担子、引路子、搭台子、给待遇等方式,切实加强青年学术骨干和学术梯队建设,让学科优势和学术思想得以传承和发展,避免出现学科断代的现象,真正把科研平台建设成为学科传承和培养接班人的载体,使学校成为有历史、有传承、有科学家精神的一流大学。

    (六)科学谋划发展

    学院应对平台加强顶层设计,聚焦国家、区域重大需求以及特色领域,以解决地方重大科技、经济问题,注重突出优势和特色,树立创新观念,强化创新意识,形成特色鲜明、争创一流、独树一帜的发展格局,不断增加平台的发展动力,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发展需要。加快推行开放合作的科研管理和科研组织形式,不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高平台开放共享率和使用率;
    与企业建立合作开发模式,促进成果转化应用,真正成为能够持续增强本地区科研创新能力、获取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科研基地。

    (七)健全考核问责和激励机制

    科研管理部门作为主管科研平台的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平台的管理与统筹,对获批更高级别的校级平台要及时予以注销原平台。对所有科研平台严格执行年度考评制度,对在年度评估中结果较差的平台和依托单位进行限期整改和严肃追责;
    校级以上科研平台,要按照批建主管部门的评估要求,加强学术建设,注重日常积累,不搞评估突击,保证顺利通过主管部门的评估,对评估结果差或没有通过评估被摘牌的平台,对依托单位领导、平台负责人、学术带头人等相关人员按照责任分别予以追责问责。平台应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学术诚信体系,营造良好学术氛围,杜绝学术不作为和乱作为及学术造假等不良行为,对学术不端行为坚持零容忍态度,一旦发现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对建设和管理中表现优秀或成果突出的,根据考核激励机制,下放激励自主权,并通过配套制度体系,保障激励到位,激发平台建设工作的积极性。

    随着国家科研创新政策的不断优化,“双一流”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科研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的任务将会更加艰巨,科研平台发挥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如何进一步深挖潜力,激发活力,开放共享,超前布局,提升效率,规范运行,凝聚力量,更好地加快成果转化,资源优化,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已成为新时代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和管理刻不容缓的任务。

    猜你喜欢 学术建设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社会科学(2021年5期)2021-10-27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中国博物馆(2019年2期)2019-12-07自贸区建设再出发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商周刊(2019年2期)2019-02-20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人大建设》伴我成长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保障房建设更快了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现代企业(2015年8期)2015-02-28
    相关热词搜索: 初探 综合性 科研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