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文
  • 文章
  • 散文
  • 日记
  • 诗歌
  • 小说
  • 故事
  • 句子
  • 作文
  • 签名
  • 祝福语
  • 情书
  • 范文
  • 读后感
  • 文学百科
  • 当前位置: 柠檬阅读网 > 范文 > 正文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时间:2023-02-16 16:35:05 来源:柠檬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柠檬阅读网手机站

    杨洋

    (陆军工程大学,江苏南京 21000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大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素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当下,大学生群体出现了思想认识多元化、价值判断复杂化、发展诉求多样化的趋势,特别是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环境中的一些错误思潮和观点可能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适应新媒体环境,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教育质量效益,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谈到新媒体,就有“旧”媒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媒体,主要是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新媒体与之比较,就在于“新”,广泛运用网络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手机等终端设备,向受众提供信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它的即时性、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十分突出,因而也更容易受到喜爱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青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分析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情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效益。

    (一)传播速度的快捷性

    在新媒体环境中,个人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就能自主、快速发布和接收信息,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具有很强的即时性。传统媒体定时传播的规律被打破,信息突破了时空限制,传播迅速便捷。在这种条件下,各种信息都会加速传播,尤其是一些负面信息,被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人气,造成负面的舆论影响。

    (二)传播方式的交互性

    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发布方和信息接收方具有较强的互动性。传统媒体不管是报纸、电视还是广播,信息传播都是单向的,受众很难进行信息的反馈,媒体处于强势的地位,交互性较差。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是双向的。信息接收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接收信息或者不接收信息。信息发布方也可以根据接收方的反馈,调整发布内容和形式。这样的信息交互方式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不同,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大多单向传播、缺少反馈的情形,在新媒体环境中“人人都有麦克风”。

    (三)传播区域的超时空性

    传统媒体较大程度受到行政区划和地理区域的影响,传播范围在某一地理区域内。而新媒体利用网络技术,打破了地理限制,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传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较小。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的流通、利用更为高效,信息资源全区域、全时段流通,有效覆盖目标人群。

    (四)传播内容的失真性

    新媒体环境中,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发布的原始端,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发布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观点,人人都可以拥有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工具。每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自己的心情、状态和所见所闻,这样的一种网络虚拟的空间,给人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可以自由言论,但在这种虚拟的环境中,少了约束,也有不少人散步布假信息,传播失真内容,信息可谓鱼龙混杂。

    新媒体环境中蕴含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利于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但是,鱼龙混杂的信息也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

    第一,负面信息影响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新媒体环境中的信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既有正能量的,也有大量消极负面的信息。加之,在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中,个个都是发言人,信息发布不易控制,各种价值观念都有支持和呼应的群体。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念的形成期,容易受到新媒体环境中腐朽思想、消极言论的影响,这给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添了不少挑战。

    第二,开放性的信息影响对大学生的行为引导。在开放的新媒体环境中,大学生的角色行为具有隐蔽性,容易造成行为主体的责任缺失,大学生群体在新媒体环境中自由行事,一些自制力差的大学生很容易养成不受约束的习惯,随意传播不满情绪、进行人身攻击,出现道德失范的行为。而且在新媒体环境中,知识不再是教育者的垄断产品,受教育者也可以自由获取知识。教育者的观点必须要经得起考量,才能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影响,否则,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第三,负面效应造成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弱化。“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2]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阵地。在我国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西方国家不愿意看到意识形态与其完全不同的中国赶上和超过他们,千方百计对我们进行舆论诋毁和思想文化渗透。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容易丧失对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警惕。新媒体环境中信息鱼龙混杂,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想、违反社会公德的信息充斥其中,这些信息不断与需求、认可的阅读人群发生碰撞交织,从而潜移默化地改变和影响他们。部分大学生政治防范意识不强,对不良信息予以过多的关注和过分的认可,影响了自身的是非辨别能力,形成偏激、错误的思想。西方一些学者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马克思主义无用论”,企图以“新理论观点的争鸣”淡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乱人们的思想。福山和亨廷顿分别在《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类》和《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等论述中,从西方自身的理念和利益出发为人类设计了一幅“全球化图景”,淡化意识形态冲突。但是,意识形态的冲突其实始终都在,只是有的时期呈现隐蔽化的特点。这些新媒体环境中产生的负面效应很容易造成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弱化。

    第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大学生群体,面对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缺乏辨别力,容易相信错误的价值观念,发生伦理道德失范的现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新媒体环境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激发大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再是传统教育的单向性“灌输”。同时,新媒体环境对传统的教育理念也造成冲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找到大学生群体特点与新媒体环境的融合点,才能真正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主义的核心发展力量,对社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能动作用。一旦这个群体被不良思潮侵蚀影响,将会对社会主义事业产生恶劣影响。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也是意识形态斗争最前线,是敌对势力拉拢渗透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意识形态斗争的尖锐性、复杂性、严峻性,“这方面的较量,看似不动机枪、不见硝烟,但实质上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通过调查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认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无。有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落后缺乏活力,教师直接灌输的方式,越来越不受大学生的欢迎。再比如,网络信息的复杂性与不可控性,对一些心智不成熟、辨别能力差的学生有很坏的影响。有的高校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方法手段不够多,对新媒体的管理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有力的技术手段,一味封堵的多、加以利用的少,被动躲避的多、主动斗争的少,反面宣传的多、正面引导的少。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怎样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丰富的工作艺术。新媒体环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各种挑战,迎接挑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更新教育观念。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育者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受教育者仅是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没有太多的自主权。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中,教育的背景、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再固守原来的教育理念就显得不合时宜。信息传播大师尼葛洛庞蒂指出“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当孩子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对教育者来说,更是如此”[3]。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更新观念,树立教育的新理念,要改变以说教为主的单向灌输式教育,让受教育者有充分的自主权,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交流,教育者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坚定新媒体阵地意识,在这个阵地上站稳脚跟,利用新媒体传播正能量。

    第二,加强队伍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想搞好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有一支既精通思想政治教育又熟悉新媒体环境特点的人才队伍,这是开展好这项工作的组织基础。教育者不仅要有丰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根底,而且要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能够在新媒体环境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教育者需深刻体悟到新媒体的重要性,及时关注新媒体环境中各种信息,特别是易引发大学生兴趣的信息,及时引导,让他们理性地对待,学会有效甄别。高校应该把培养既懂思想政治教育又精通新媒体的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用新媒体的主动性。

    第三,改善教育方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在新媒体环境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要抓住新媒体环境的特点,这是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在新媒体环境中,信息受时间、空间限制较小,共享性强,受教育者不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也处在运动变化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探索适应新媒体环境特点的教育方式,“线上”与“线下”共同发力,改变传统教育的方式,挖掘适合新媒体环境中受教育者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其学会自我教育。

    第四,加强内容创新。新媒体环境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加强教育内容的创新。第一,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始终坚持正确的理论方向。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搭乘时代的列车,打牢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根基。针对新媒体环境中敌对势力利用社会舆论诋毁党和政府形象、混淆视听、故意炒作等问题,安排教育,随时安排教育,加强舆论引导。第二,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大学生,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要从大学生生活实践中吸收营养,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收集教育资源,要运用新媒体强大的信息传播优势开展活动,结合大学生关注新媒体的行为特点,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融入新媒体教育资源,吸引兴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益。

    第五,净化媒体环境。《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党中央明确提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党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5]新媒体环境具有开放性,各种信息都会出现其中,难以预控,必须加强环境监测和安全监督,净化新媒体环境。高校要健全各项规定,加强网络道德建设,营造健康网络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高校监督部门应加强技术防控,建立监控系统,及时发现、掌握、处理新媒体环境中的信息舆情,牢牢控制监管权,为开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干净、健康的良好环境。

    第六,提高媒介素养。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创新教育方式,提高媒介素养,大学生群体自身也需要加强媒介素养。大学生群体具有了较高的媒介素养后,对新媒体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就能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这样就会减少负面信息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高校要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利用课上课下、课堂网络等各种时机、各种平台普及媒介素养相关知识,帮助大学生形成分析、解读新媒体信息的正确视角,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猜你喜欢 教育者政治环境 品读江苏教育(2022年10期)2022-06-06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中老年保健(2021年12期)2021-08-24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1期)2021-06-09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教书育人(2021年12期)2021-04-24“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0年3期)2020-06-11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6期)2020-02-01“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相关热词搜索: 对策 挑战 环境

    • 文学百科
    • 故事大全
    • 优美句子
    • 范文
    • 美文
    • 散文
    • 小说文章